佛弟子文庫

法聞法師法語

法聞法師  2011/09/05  大字體  護眼色

一 人身難得

六道眾生中人身最為難得,為什麼人身難得?

人處在六道的中上階段,再往上還有兩階,往下呢有三階。

往下的低級生命,俗稱三惡道,善根慧根都非常的低、非常的少、非常陋劣,也就是說福德智慧非常低劣,他忙於小我,以及維持自己個體的生命,怎麼樣能夠有吃有喝,忙吃忙喝,顧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同時也感到福德智慧不夠,真理對於他來說太遙遠。

人往上呢,是天人、阿修羅,這兩個階層雖然從福德智慧角度講,應該說比人要高,但是他又落到福德福報中。因為在生命提升的過程中他,執著於、側重於修福,修感官五欲、感官五識的享受,落在物質追求方面去了,雖然比人高,但是他的思維並不發達,他形體比人肯定要殊勝,佛法中講的六通裡有天眼通,天人在某些能力上要比人高多了,雖然有些能力高,但最關鍵的思維——第六識,沒有人發達,其他的眼耳鼻舌身,也許都比我們人要強,而意識卻停留在平常階段。

生命存在是提升還是墮落,關鍵在意識。

人在六道中最難得,是因為他的意識很難得。人為什麼是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有極度發達的思維意識,高級思維、高度發達的思維意識,在佛經裡把他認為是反思能力。

所以我們說人的可貴就是能夠反思,也就是說反思是整個所有修行的基本原理,就是靠第六意識的反思,人身難得就體現在他的反思能力。

人以下的低級生命幾乎沒有反思,人以上的天人他們的反思能力也很弱,可以說比人低級的也好,比人高級的也好,這幾類的眾生,他的生命活動過程都是跟隨環境走,受環境影響,隨波逐流。

只有人才能夠不一定都完全隨波逐流,當然人裡面隨波逐流的也不少,這就是沒有反思意識,是沒有修行的人。

從實質上講隨波逐流之類,沒有修行,不講修行,沒有信仰,沒有精神支柱,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不求聖解,不求真理。

有很強的反思能力,究竟要反思什麼呢?求真理、求真實。什麼最真實?也就是什麼最有意義?什麼最有價值?這就是反思。

不是去胡亂地思考,不是說雜念多就是思維意識強,東想西想很隨意,那不是強思維的優勢,強思維的優勢是能夠去偽求真。其他幾道的眾生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比人高級的天人也做不到。所以經典裡面一再肯定了人身難得。

二 世界緣起論

科學家說,從物質的角度講,宇宙的產生,有一種說法——大爆炸,從一點、從一個小圓點而來,這是從唯物的角度、物質的角度來講;

另外,從唯心的、神學的角度講,世界是神創造的。

佛祖解釋世界本源是怎麼解釋的?這也是他的學說思想很重要的一點,從理論角度講,他的核心理論是什麼?是緣起論。

緣起論的意思就是說,他解釋物質世界跟生命世界的本源,真實本源,佛經裡叫作諸法實相,那本源是什麼?本源是什麼都沒有,本源就是空。

你要是相信自然科學的證明,想要找一個組成世界的基本東西、基本粒子,就是說世界由什麼組成的?是原子組成的嗎?原來自然科學家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最後呢,原子還不是最基本的單位,它還是由別的其他的物質組成的,也就是說它還能夠分解,不是一個實心的,這就否定了原子論。

雖然名義上叫原子,但實際上它不是世界本源,不是組成世界的基本單位、基本粒子,還可以繼續分解。那麼最後呢,還有什麼質子、中子、電子,中子還可以分,分到最後是什麼呢?什麼也沒有,是空。

這就是說,世界大宇宙存在,就根本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這個還是從物質角度講沒有實質東西。

佛祖的說法更直接、更客觀,他說世界怎麼來的?是緣起,因緣所生法,大千世界、大宇宙,包括物質世界、生命世界,都是因緣所生法,這就是佛法的緣起論,這是佛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論,這是很符合科學道理的,很有科學性。

三 什麼是佛法?

我們把佛法換一個詞,佛法也可以用真理來代表,佛法難聞,或者說真理難求。

大宇宙時間空間都是無限,無限時空。現在科學證明,世界沒有一個開始,我們讀佛經,會發現佛祖說世界沒有一個開始,有開始就有結束,那結束以後要到哪裡去,存在的事物以後到哪裡去?

佛祖在般若經典裡面說的很清楚,存在本身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是佛祖的時空觀。

無限時空本身也是我們人的意識、妄識,是虛妄的,為了一時一地的方便所形成的虛而不實的一種觀念。

真正對於存在本身來說,時空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存在是超時空的。

這個就涉及到大宇宙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虛妄,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我們說有!

至少成佛以後對什麼是真理,徹悟、自證以後,我們對大宇宙的真實才能夠有一個直接的體驗。在認識的過程中,我們就叫作真理,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理,我們把他稱為真理,那什麼是真理呢?

真理就是一佛乘,也可以叫作一實相,他是指萬事萬物的本原,宇宙的本原,萬事萬物都是從一而來,也可以叫作法身慧命。

一實相是絕對的境界,離開善惡,就是一實相,就是法身的顯現,就是絕對的世界。

極樂世界是絕對世界,我們這娑婆世界是相對世界,始終不離二。從大處說,最大的相對是我的存在和外在世界相對,我的內心和外在世界,內、外是最大的相對,還有苦樂相對、空間上天地相對、黑白天相對,善惡相對、是非相對、長壽和短命相對、時空相對。

我們體悟到一乘法,就是一實相法的時候,走出相對的時候,就走出了時空的局限,我們的生命就擺脫了時間的控制,走向了無限的時空,了脫生死,走向自在,無量壽,永恆生命。

這是佛法了脫生死的原理或者說科學之處。

四 生死事大

佛祖一切認識問題都是圍繞「生死」展開的。「生死」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

跟我們人、跟生命的存在無關的,所謂的大道理,從根本上來看有沒有都可以,不是第一位的。

在佛祖那個年代,包括同時期中國的道家、儒家等,就已經把生命存在真實意義的眼光放到「認識、發現生命自身」上了。

當今,人們越來越相信科學,確切說是「迷信」科學。人們更多地把注意力轉向了追求物質層面的,忽略了,甚至從來不去反思生命存在的自身問題。

那當百年到來的時候該如何呢?

人生苦短,生死事大。每一位有機緣遇到佛法的人都應該好好珍惜、把握稀有難得的機緣,要知道這是我們修了多生多劫的福慧才能遇到的,如果這一生不好好修習,又當面錯過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五 為什麼不能殺生與盡量素食?

眾生有高級生命,有低級生命,三惡道也是眾生,人天阿修羅也是眾生,但是所有眾生,所有有靈性的生命,法身都是平等的,與佛的法身都是平等的。

也正是因為法身是平等的,法身佛所有眾生都是原本具備的,所以六道眾生才都有成佛的可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不傷害眾生的同時,還要盡量不食眾生肉,因為大家是同體,法身是一體的。

每一個靈性生命,他的存在都非常的了不起,非常的不可思議,他的潛能都不可思議。哪怕他這一生是蚊蟲螞蟻,他前生的前生,六道裡面都經過,天人也做過,人也做過,因為時空相續不斷,不進則退,不上進就要墮落,這一生他就淪落為低級生命了。

生命的本原(也叫法身),是原本就存在的東西,原本如此,不生不滅,雖然他這一生是蚊蟲螞蟻,但是在無限的時空裡面,還會無限地延續下去,他將來也會成為高級生命,甚至他一旦體悟生命實相,還能跳出六道輪迴的束縛,可以成佛。所以要尊敬一切有靈性的生命。

法身不滅,潛力無限,不要小看任何生命。

如果這一生我們以強凌弱,踩了他,滅了他,但是滅了他的形,滅不了他的靈體。結了惡緣,回頭他們就要來報復我們。

菩薩六度,第一就是佈施,不有意殺生就是最大的無畏佈施!這是大功德!

如果連眾生的生命都要剝奪,還談什麼無畏施,讓眾生連自己的生命都沒有保障,還談要讓眾生無畏?

我們可以隨時很輕易地踩死一隻螞蟻,但是大千世界,越是低級生命他的數量越多。冤冤相報,微生物雖然很小,但是有的冤仇結的多了,他成群結隊地,以億萬的數量群體來攻擊我們高級生命。

醫學界也在研究危害健康,讓人生病的病原體是什麼呢?很多是帶病毒的微生物,帶惡意的微生物。那也不是無緣無故找來的,也是所結的惡緣所致。

與所有靈性生命結善緣,這樣才是我們生命走向大自在、大圓滿、大解脫的第一步。

六 如來的含義

如來是所有佛的通稱,所有佛的德號都可以稱如來,不是具體指某一尊佛。

如來的第一層含義是「乘如實道,來成正覺」。

「乘如實道」,就是體悟般若的真實之道,才能夠證得正覺的法身,正覺的境界,得到不生不滅的永恆生命,無量壽;「來成正覺」,佛祖是因願力而來實現成佛,來成正覺,給眾生指示證得永恆生命的方法,在如來的境界上,不存在生老病死。

如來的第二層含義是「如其本來」,「如」是如如不動,「來」是不來不去。

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如其本來,原本如此。

靈性眾生福德智慧原本具備,不需要向外邊去求,外邊求來的,不是自己的,從外邊得來的都不真實。原本真實的是本有的、本具的,最初的是最真實的。

七 談現代人的壓力

現代人,尤其是在工作中的中青年人,常常會感覺到壓力太大了。

為什麼會感覺壓力大?

人常常說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競爭太激烈、貪心熾盛...,種種原因導致了現代人壓力過大。

但從根源上來說,最重要的是現代人不思考生存的價值,整天隨波逐流,隨著環境走。自己內心沒有主宰,強烈地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所以四五十歲,甚至三四十歲,時間對他們就緊迫了,身體就不好了,甚至英年早逝者也很多。

壓力到底是什麼?

壓力是自己的主觀意識製造出來的、無形的,在時空兩個方面,收縮了自己的生存時空,將自己局限在更小的有限的時空,所謂作繭自縛!完全是自己內心缺乏靜悟意識和功夫,自己製造出來的,沒必要,完全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消除掉。

如何排解壓力?

佛法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報是指我們的內心。人的心能造物,萬法唯心造,心是主宰,主觀能夠影響客觀。

我們想自己所處的環境更安穩、身心更康寧、更長壽,我們一定要從提升自己的內心靜悟的功夫做起,強調自己的反思意識,不隨波逐流,心安則身安、環境安。

八 成佛後做什麼?

有人問,成佛以後幹什麼去?是什麼形象?是不是金碧輝煌的,像鍍金的塑像一樣在極樂世界那麼坐著呢?

不一定是,他表相上顯的還是眾生相。為什麼顯眾生相?他的用意是要化身到眾生裡面來救度眾生。覺悟者成佛以後,佛菩薩到眾生界,到人間或者是其他五道眾生裡來的目的,他是為了隨緣、隨願度眾生而來。

但是實質上、內在的心裡行為上,他是不受時空局限的大自在、大解脫。凡事來了他都能夠明瞭是怎麼回事,能夠判斷,把握價值觀,用最最徹悟者的價值觀來判別,什麼是福德,值得去做,什麼是業,要積極地去化解。

所以真正的佛菩薩,不是在空中顯光現影、放光現影,他還是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周圍,在六道眾生裡面。他的相和我們是一樣的,而他的體,他的用心,他的用是為了度眾生,這一點我們很難了知、很難認識到、很難發現。

所以佛菩薩的化身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也不覺察。

九 住忍辱地

住忍辱地,菩薩六度裡面的忍辱,忍辱的本義是「忍,無可忍」,是本來沒有什麼可忍,是真忍辱,再難再逆的事,都以平靜、平和的心態對待,這是忍辱的最高境界。現在這個詞的詞義和原義正好相反,現在「忍無可忍」的詞義是忍不了,無法忍,忍不下去。

《金剛經》上面對於忍辱更進一步講:心安住於法。安住於什麼法?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實的,或是金剛經的點題之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無所住也是忍辱的最高境界,心無所住就不執著,不執著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突破我執,孔子說的我固,我的固執,我執,我的知見,這就能夠達到真正的忍辱。

忍辱地,忍辱後面加了一個大地的地,我們要經常提醒自己始終保持一個平靜、平和的心態,心平氣和,擺服自己,心平和如大地。這個地是指平地,不包括高山,心若如高山或者是沙漠,就不能承載養育萬物。忍辱地就是心平和、心平靜,無量壽經經題上說的清淨、平等,清淨心、平等心是我們原本具備的,我們失去了這個根本,就失去了很多。

尤其我們當今所處的大時代、大環境,忍辱波羅蜜非常重要,大家要掛修行的警語,我看第一要掛忍辱波羅蜜。有的人掛「此處最吉祥」,但這個有點太抽像,不具體。大家一定要把忍辱波羅蜜寫出來,掛在牆上,提醒我們。

忍辱波羅蜜是功夫,需要經常去訓練、打磨,第一次我們沒有忍住,第二次我們再來,不要失去信心。

佛問弟子世間什麼最有力?有弟子說大象最有力氣,還有人說大力士最有力。佛都說不對,佛說只有能忍者最有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本煥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圖書館開示

各位居士:你們大家好! 我看你們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懺雲法師對戒殺戒淫的開示

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碗裡羹...

幾位高僧大德對「念佛數量」的開示

善導祖師: 欲生淨土,唯須持戒、念佛、誦《彌陀經》...

慧律法師《2007年新春開示法語》

1 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2 放下,是一條...

祖師大德放生事蹟及開示

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上記載著,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六...

大安法師對初學佛居士的問答開示

問: 我們是剛學佛的居士,今天來是請法師指點迷津。...

聖一法師方便開示

問答輯 問:有人說參禪是上根利智所修,淨土則三根普及...

諦閑法師法語集

在寧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光照東...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紅樓夢》裡的開篇偈語說道:人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

知足是內在的覺醒

常念知足。就是內在的覺醒,知道萬法因緣生,不妄求,...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妙法蓮華經》在大乘經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法華經...

讓溫暖瀰散

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溫暖的棉絮,它躺在...

天人長壽而不能永恆

一般人很難想像,內心的寧靜和壽命的長短有很密切的關...

現在人學佛不得力的原因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

供養三寶的錢,最好別指定用途

供養三寶,供養時指定這些錢要做什麼,一指定了它只能...

貧女燃燈供佛蒙佛授記

曾有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住在給孤獨精舍,波斯匿王非...

我們在吃掉世界

就在我們生活著的城市,每天,在無數的飯店酒樓,無數...

大乘思想為什麼要強調福慧雙修

我們前面講到,當時窮子遇到父親的心態叫做心懷恐怖,...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

法華經記載的21位大阿羅漢

1、阿若憍陳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皈依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問: 皈依佛教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大安法師答: 皈...

【佛教詞典】惡人

(術語)為惡事之人。無量壽經下曰:惡人行惡,從苦入...

【佛教詞典】四不定相應不相應

【四不定相應不相應】 p0464 成唯識論七卷二頁云:四中...

【視頻】《菩提路》廣東佛教

《菩提路》廣東佛教

【視頻】夢參老和尚《投生烏龜和一生持大悲咒》

夢參老和尚《投生烏龜和一生持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