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定業可轉還是不可轉

宏海法師  2023/03/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定業可轉還是不可轉

問:法師您好!《印光法師文鈔》中印祖說:「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 可是,有的書上說定業不可轉。請您慈悲為弟子開示,佛教講我們往昔所造諸惡業,果報現前時自作自受,連釋迦牟尼佛都救不了他的家族,那麼為什麼印祖說至誠念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宏海法師答:我們不是也有滅定業真言嘛,也有說誦《地藏經》《金剛經》消業障快嘛。那麼印祖他專弘淨土,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用淨土總持法,用《彌陀經》大乘經典等同一味的功德來說,你們說這個能滅定業,那個也能滅定業,念佛難道就不能滅定業嗎?誦《彌陀經》難道就不能滅定業嗎?他是從滅定業的這個角度,但是這個問題的問不在這裡。

我們一定要記住,印祖說得這些都是經文裡邊的,不是印祖自己說的。這個問題真的好。確實佛在經典裡面,提到過釋迦牟尼佛都不能救他的家族,釋迦族跟琉璃王家族因為過去有滅門的因果,全村把人家魚給全部弄死了,所以還回來的時候,那些魚轉成人道了,成了一個國家,這個魚王就成了國王,帶著他的部隊就把釋迦族給滅了。當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拿缽救了好多童男女,放在缽裡面藏起來,也沒有躲過這個定業。所以在經裡面講到說定業不可轉。我們常說佛有三不能,其中一個就是說不能免定業,所以在釋迦族滅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因為過去也參與共業,他雖然沒有大量地去殺,但是他把魚給敲了幾下,他還頭疼了幾天,以此來表不能免定業。第二個佛也不能度無緣,佛雖然能化導一切眾生,但是不能度無緣之人,就像那個東城老母一樣。再一個佛不能盡眾生界,就是雖然能夠度一切世間眾生,但是不能令眾生界盡。這是說的佛不能。

但是我們這個法確實要好好地商榷一下,什麼叫做定業?定業是怎麼來的?不定業又是怎麼來的?前因後果中,為什麼它是定業呢?就是他造的時候力量很大。比如說你今天做一個什麼事,你開始就處心積慮、運籌帷幄、想方設法不斷地推進,不斷地往跟前湊,最後終於做成了,這就叫定業。那麼因為你在造的時候全情地投入,力量很大,將來受果報的時候它的力量就很大,幾乎沒有其他的力量撼動它,這一類的一般叫定業。

不定業的話,有可能你不想幹,結果旁邊有人拉拽著,半推半就,你欲拒還迎,就這麼走了個過場,參與了一下,這一類果報就不一樣了,它就叫不定業了。因為你沒有特別地投入,力量不一樣。所以定和不定是相對的法,不是絕對的,這個我們要先了解。那麼說佛不能滅定業,這裡是說不要再造業了,不要再在身口意上去造惡業。造得太厲害了,這個定業不可轉,將來一定要受果報,那等果報來了就為時已晚了。

假如定業完全不能轉,首先一個問題,眾生怎麼成佛呢?我剛好手頭有一本《徹悟禪師語錄》,我們看這些問題祖師爺是怎麼開示的。

祖師爺是這樣說的,「心能造業,心能轉業」,一切的現前業果都是我們唯心所現所造,所以「業由心造」。既然這個業是有出處的,從哪裡來的呀?從我們當下一念心來造的,在這一念心造、業由心造的過程中,業必須隨心轉。那麼心不能轉業,就被業給束縛住了,就成了定業了。大家聽明白了嗎?就是看你的力量在哪個上面投入得大,如果你在心地上投入得大,那麼心就能轉業。如果你的心力不夠大,控制不住這個業感緣起,那麼業就把心管住了,這兩個就看誰的力量大,特別是從修行上來講。所以說「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就被業給束縛住了。「業不隨心轉,即能縛心」,業把心給制住。這就是定業不定業的差別相。

那心為什麼能轉業呢?「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就看你有沒有修行,這就是能不能轉這個業,到底是定還是不定,就看你的修為了。「業何以能縛心?心依常分,任運作受,即為業縛。」什麼情況下叫做定業呢?你沒有修行,還是按照常態這樣的一種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以一個凡夫的姿態生活著,那這個業就是定業了,確實就轉不了。所以為什麼祖師爺講道行呢?

你看我跟我們老和尚出去放生也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們出去參學,見到別人在一個餐廳裡邊,旁桌他非要吃蛇,我們在旁邊就一直勸說不要給吃了,最後還跑到廚房去勸,都勸不過來,最後那條蛇還是被吃了。你看那個時候對蛇來講就是定業。為什麼?勸不過去,難逃嘛,它還是依照蛇的業緣在走,沒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吃蛇的人同時也造了定業,為什麼?因為我們這麼勸,聽不進去!所以你看這個就是互為定業,蛇遭了定業,這個人將來再成了蛇了,還要被蛇變成的人吃,依然定業,定定相定就定不出去,就跟入了三昧一樣,這就是定業。

那我說的:「師父,為什麼我勸不了呢?」老和尚說:「你功力不夠!」為什麼?這就是業能縛心還是心能縛業?對於我們當時的遭遇來講這也是業呀,就看你能不能修得功力夠了把它轉了。所以大家看,整個一大法界就是業果緣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依著常分來講任運作受了,就是沒有發心去修,那就被業縛住。這就是定和不定的情況。

了解了以後,咱們再往下看,「一切現前境界,一切當來果報」,一切的現前,一切的當來果報,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遭遇,「皆唯業所感,唯心所現。唯業所感故,前境來報,皆有一定」,就是正因為我們造的業,這個果報已經現前要來報了,開始要兌現這個境界了,這就叫定業。為什麼?因為業能夠束縛住你的心了。

那麼「唯心所現故,前境來報,皆無一定」,只要你能夠發心,就能夠撼動它。如果你當下的心力撼動了它曾經造業時候的那個力量,就把它給變了,這個業就不定了。所以說皆無一定,為什麼?「以心能轉業故。」

所以你看說「若人正當業能縛心」,就是在定業要報的時候,他忽然間「發廣大心,修真實行」,大家有見過剛剛入道的那些行者,突然間善根顯發,倍感虔誠,突然間能大捨、能大修、能大投入,真的馬上把他的命就給變了。如果他始終在這個狀態的話,那他變得不得了,剎那剎那都在改命,就是這樣子。所以說,「修真實行,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心就能轉業,所以前境來報的時候,雖然是定,也就成了不定,這就是定與不定。

「又心能轉業」,同樣也是心能轉業,「前境來報」,這個因緣報要報到現前了,還是不定之業,有可能你要遭這個報,有可能不必遭這個報。所以大家發現沒有,有時候我們一旦抉擇錯誤,一念間就走到懸崖下去,一念間駛上高速,就上了正道,就在這十字路口,看你怎麼抉擇。這就是前境來報了,「不定之時」,但是你的心突然退了,一念恶心生起來了,「實行有虧」,這個時候「則業能縛心」,前境來報的時候,是不定業反而轉成定業。所以大家看由此來講,哪裡有一個決定的「定和不定」啊?

所以祖師爺就說了,「然業乃造於已往」,就是我們現在將要遭受的果報是因為過去造的業,這個已經無可奈何了。但是發心與否,其主動權在我們自己。這就是修行的功德,這個時候就要見眉目了,「造業轉業」不是由別人,由誰呀?由我們自己。所以印祖為什麼在這裡講到說「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就是你把它用到極致,持到究竟的時候,成佛尚有餘呀,何況還滅定業這點事呢?太容易了。

所以大家看一下,我們輪迴和往生實際上就是剛才講的這個原理,到底你受定業還是你轉定業?如果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徹底把輪迴定業給轉了。如果你沒有發心,一直堅持在三界內打滾不出去,那你就依然沒完沒了地受這個定業。智者大師說: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實際上就是講的轉定業——轉輪迴三界的定業為往生西方的定業。

所以大家看,不是說好事我們說不定業轉成定業,有時候壞事也是不定業轉成定業,比如說橫死。為什麼叫橫死呢?橫死就是一種不定業轉成定業了,本來你不該遭此報,但是由於你的行徑、你的發心、你的行為,突然間一念跟這個猛烈的境界合拍了,那你就橫死了。比如說本來你的壽命不到,但是你今天非要酒後駕車,那你就有橫死的可能了,為什麼?不定一下子就轉成定。

所以大家看,由這個我們才發現,真的修行可能就成了。我們念觀音菩薩也是這樣,大家讀《普門品》,裡邊為什麼說常念常恭敬觀音菩薩,常念常恭敬,它的妙用在哪裡呢?就是你對觀音菩薩的信心是決定的,這就是定業。一旦定業始終住在定業中,其他定業就都成了不定業了。所以再大的災、無邊的難,突然間就被你對觀音菩薩的這種常念常恭敬的這種定給它撼成不定,因為你定在這個業了,那其他的就成不定。如果你不定,為什麼現在求的不靈呢?

我今天中午備課的時候還來了一對夫妻,為他的小孩來問,我給他說了一下,我說你恭敬念觀音菩薩。但是我說有一點你必須注意,如果你是抱著試試看、行不行的,那就不會靈。後來給念了一遍大悲咒,給了他一個念珠,希望他回去給他小孩戴上,信心具足了,能夠轉點業吧。

實際上這個就取決了我們當下的心定不定。現在我們也可以體悟這個境界,就是說所謂的定業和不定業,如果有前因後果的時候,大家發現了沒有,如果一旦滑落到前因後果了,就有可能形成定業,如果你能夠當下現前決定的,比如說我們的覺悟、觀照、執持名號,一直在當下的這個決定相的話,讓念佛成為當下的定業,那麼當下的定不可轉,其他的就要轉。我們念佛,就是已經把念佛成為定業了。大家想,念阿彌陀佛成為定業了,那其他過來的業就必須要轉了,因為我們已經定在佛上了。同時也告訴大家這就是往生的原理,為什麼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也是定業不定業轉不轉的問題呀。

所以大家來看,今天有同修不也是這樣嗎,本來要回去了,回去了就是聽不到法,那就是定業。一念又相應了,說再待一天,定業就轉了。因為你當時為法留下來聽一節課,這個心是定的,沒有猶疑,那這就叫轉定業。所以跟大家講,這一點上來講的話,印祖說至誠念佛號就能夠滅定業,是沒有問題的,貫通下來也不存在所謂的誤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有時會突然閃現非常惡的念頭

問: 有時非常惡的念頭會突然閃現,這是為什麼? 大安...

有位老者皈依後一直睡不著是怎麼回事

問: 請問法師今天我遇到一位老者,他說:今年4月份皈...

濟群法師:發牢騷與不平則鳴一樣嗎

問: 發牢騷與不平則鳴一樣嗎?默默無聞、一味忍耐是...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老人癡呆或失憶症的人能否往生

問: 有兩個疑問請解答。第一,如有老人癡呆症或失憶...

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經嗎

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51條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這一輩子需要知...

隨手環保100事

使用布袋 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你是屬於剛強傲慢型,還是調柔寂靜型

你看一個人,他完全不修無常觀無我觀,他在佛教界裡面...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

擁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佈施以外,奉獻自己的能力或勞力幫助他...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

如何克服節後綜合症

長假早已悄然結束,短暫的閑暇,似乎打亂了往常的生活...

資深律師總結小三的十類悲慘下場

這些天,我將自己十年來所經辦案例中小三做了一個系統...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接引會不會是魔所現的

請看下面。第三個疑問:寧保非魔疑。就是有人問,臨命...

地藏菩薩名號的來源

在我們佛教界裡頭,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要講...

真正的主人翁被遺忘了

形,就是我們的業報的身體。如果我們執著這個身體為真...

寶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長者您喜獲麟兒!哇!真是太不可思議...

末法時期還能發輪迴度眾生的願嗎

淨土祖師講願立則道業可成發願為先。那我們該發什麼樣...

聖嚴法師:對小孩的愛與寵應如何拿捏

問: 現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獨生...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

【佛教詞典】戴逵

東晉畫家及雕塑家。譙國銍縣(安徽亳縣)人,字安道。...

【佛教詞典】化跡

(術語)與教跡同。佛教化眾生之遺跡也。行事鈔中一曰...

【視頻】聖凱法師《佛教信仰的特質與意義》

聖凱法師《佛教信仰的特質與意義》

【視頻】《晚課》台語唱誦

《晚課》台語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