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郁伽長者所問經(白話淺釋)

2011/08/18  大字體  護眼色

在印度舍衛國的大城裡,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長者,名叫郁伽。有一天,他和五百親友子弟們,一同到祗陀林去見佛陀。到了目的地,向佛行了禮,就恭敬地合著掌,對佛說道:「世尊,我有幾句話要來請問您,不知您能允許嗎?」

佛回答說:「好,可以的,你有什麼意見,盡管提出來,我來給你解答。」

郁伽問道:「世尊,假使在家修學佛法的男女居士們,發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對於世間一切的人們,以及具有生命的各類動物,都要去保護他們,安慰他們,撫育他們,教化他們,並且堅決地發願說:‘我一定要去救度這些沒有獲得救護機會的眾生,他們沒有得到安慰,我應當去安慰他們。我要把這個重大無比的責任,完全放在自己的兩肩上,如大橋大船般地使他們都能夠安穩地渡過苦海。’世尊啊,他們既發了這樣的大志宏願,將怎麼樣去學習、修行,才能達到這個偉大的目標呢?請世尊慈悲指示,開導我們在家修學大乘佛法的弟子,應該怎樣守戒,改善品德;應該怎樣在社會中隨順著世俗的習慣來修正行為,完成佛道!」

佛聽了郁伽長者這種至誠懇切的要求,就以溫和的口吻告訴他道:「長者,在家修學大乘佛法的居士,首先是應該歸依佛、法、僧三寶,來奠定他學佛的基礎。怎樣叫做歸依三寶呢?居士見了佛陀之後,就時時想念著佛的慈和的儀表、偉大的人格、宏深的願力,把他做為一個模範典型,處處向他學習、看齊,這就叫做歸依佛。聽了佛教的理論以後,就去埋頭讀誦經典,思考教理,不再聽信外道邪說,這就叫做歸依法。見了一般只顧自利、不願利人的佛徒,雖然對他的勤苦自修表示敬意,然而自己卻立定志向,實行自利利他、救度眾生的大事,這就叫做歸依僧。

「還有,長者,居士們是應該從事於社會生產的事業,或勞心,或勞力,以公平合理的方法去集聚錢財,不可剝削詐騙,投機取巧,橫奪強求地去僥倖取財。他們應把這本分得來的代價,去養育父母妻子,並給施親友眷屬和相知相識的人們,使他們都能夠得到生活的安定而感覺到歡喜;於是進一步灌輸佛法給他們,勸化他們歸依佛法。長者,發大心的居士們的雙肩上既然背負著這樣重大的責任,所以一定要有勇敢的、前進的思想和毅力,不厭煩、不疲倦地去教育群眾,要有情願犧牲自己的享樂和幸福的精神。為著去爭取群眾的利益,為著尋求社會的福利,對於個人得失,任憑他人稱譽也好,譏毀也好,因此受苦也好,因此得樂也好,盡管讓它狂風似地吹著,卻始終要站穩腳跟,不要被它有所傾動。雖然有富足的資財,但不能因此而有驕奢放逸的習氣;雖然損失財利名譽,也不因此而感到憂愁焦慮;守護著自利利他的正行,除去輕舉妄動、躁急喧擾的行動;更應該認識到為大眾服務是光榮的事情,是應盡的義務,決不能希求報答。在個人份內所應做的,力量所能及的種種善舉,都要盡心竭力地去做,不可半途而廢;可是受到別人的恩惠,卻要常常想念著去酬報他。遇見貧愁疑難,應代他設法解決,使他得到安慰。做善事決不能以少為足,求佛法要多聞無厭。對於處世接物,無論有無怨隙,不管親疏遠近,都要一體平等地看護他們,慈悲柔順地接近他們,使他們都能受我的感化。對於快心悅意的五欲境界,要明白這是偶然的因緣湊合,不是恆常如此的;對於我們的身命應該知道如朝露般的危脆,剎那就會消滅的;對於一切的財物,要像浮雲幻影般來看。能夠這樣地看世事,這樣地想世事,自然不會重視一切物質享受,而做出種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行為來,於是善根也就漸漸地滋長繁榮起來了。長者,這正是大心居士們的應修善行啊!

「長者,在家發無上道心的,應當實行五戒善法,就是:一、不殺生。不可用刀杖等去殺害人類和有知覺性的各類動物;不但不去觸惱他們,並且還要去救護他們。二、不偷盜。應該以自己所有的財產為滿足,對於他人的財物,不生絲毫覬覦希求之心,就是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在沒有得到人家允許之前,也是不應該妄取的。三、不邪淫。應守一夫一妻制,清心寡慾,不可再去追求異性。四、不妄語。照所做的事實來說話,不欺騙他人;凡事要先經過一番考慮,然後再做;傳達消息的時候,要把看到聽到的事情從實報道,情願喪失身命,決不說謊害人。五、不飲酒。飲酒的人,昏醉顛倒,輕狂浮躁,嘲謔喧嘩,恣談浪笑,無所不為而不自覺知;能不飲酒,就可使其神志清明,不會輕易地去犯種種過失。長者,假使大心居士是為著修成佛道、廣度眾生,而小心翼翼地修習護持這五戒善法,那末他更應盡可能地做到下面六種善行:一、不再去搬弄是非。人家有諍訟辯難,要用妥善的方法說服他們,使他們得到和解。二、不要惡口傷人。要說人家愛聽的柔軟慈和的話;說話要有禮貌,不可譏毀侮辱人家。三、不說沒有義利的綺語。要至誠地教導人家,幫助人家進步;要說合於佛法的、合於時代環境的、合於某一機會的話。四、不要生貪心。五、不要有愚癡的偏執的邪見。六、要依佛法修習忍力,不生瞋恚心。

「長者,在家菩薩(修學大乘佛法的居士)住在鄉間或城市里,要在他所住的周圍許多鄰里、親戚、朋友中間,隨時找尋機會勸化他們,看準了他們的病症,然後對症發藥去說服他們。假如不信佛的,要勸他信;不孝父母的,要勸他孝;沒有聽到佛法的,要勸他去多聽佛法;慳吝的,要勸他佈施;毀犯佛教戒律或世間法律的,要勸他不可再犯;好動火發怒的,要勸他忍耐;懈怠的,要勸他努力精進;動亂浮躁的,要勸他安定心意;沒有智慧的,要勸他研誦經典,修進智慧;貧苦的,給他財物;生病的,送他良藥;沒有人收養的孤獨者,要救護他;無家可歸、無處可依的,要收留供給他。菩薩應隨時隨地依教做這種種善舉,不使一人流離失所,墮落到惡道裡去受苦。長者,菩薩應該對每一個他所接觸的人,一次二次乃至多次,耐心地去勸導他們,要使他們修改不良的行為,共同來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共同來證到真正平等、真正覺悟的佛的境界;如果還有人不肯受他的感化,那末菩薩更應憐愍他們,並且倍加自勉:我假使不能感化或說服他們,我就永不成就無上的佛道。

「長者,假使菩薩不肯去教育大眾、救護大眾,使他們墮入極苦的惡道裡去,那末這位菩薩是缺乏同體大悲的同情心和慈悲心的,他就完全違背了佛的教誡,於是要被諸佛所責備了。

「長者,所以菩薩應該這樣地裝飾他思想的領域:‘我現在無論住在鄉間或城市里,一定要深入群眾,做那些教化救度的工作,決不能使一人墮入惡道!’長者,譬如城中有一良醫,因不肯為群眾服務、調護病人,以致有人因病而沒有醫藥調養而死,那末這位醫生就要受到大眾的責備了。菩薩假使不能隨遇合的機緣度化眾生,同樣是要遭受諸佛的訶責啊!長者,在家菩薩能夠這樣依照佛法,實事求是地去苦幹,一定能證到無上勝妙佛法的利益。」

當佛在這一法會演說的時候,博學多聞的阿難也在旁邊。佛於是告訴阿難說:「這部經名叫《郁伽長者所問經》,假使有菩薩能聽到此經,他的行持一定很能進步了,所以有人要想自己獲得一切功德而不退轉,或者要勸人家獲得功德而不退轉的,應該聽受這部經,讀誦這部經,力行這部經;廣勸大眾,依照學習。阿難,我所以要托付你去廣泛地宣傳,流佈後世,為的是什麼呢?阿難啊!因為這部經具備一切功行;倘使有菩薩,他的思想行動和這部經裡的教言相符合,那末他也就和佛相應合了;如果違反了這部經裡的言教,那末就離開了佛,當然,他也就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了。」

佛說完了這席話,道高德隆的阿難尊者、郁伽長者,以及在座的信眾聽了佛所說的法,個個皆大歡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

居士經商不得販賣刀網等傷生之具

居士經商,既無大勞,又極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處理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

職場中的「儒家五常」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響中國幾千...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

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

國人一般比較熟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

宗舜法師: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宗舜法師: 這個剃髮的風俗在古代印度對於重犯,就是...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

​《菜根譚》警句

《菜根譚》者,一名《處世修養篇》,餘以今年一月東遊...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以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

不應當追念過去

《勝妙獨處偈》的開頭一句是慎莫念過去。 念過去的意...

美女放蕩患宮頸癌,臨死前現身說法警醒世人(圖)

一名美艷的女子,有著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經歷。她曾經因...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

常說愛語攝眾生

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

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世事虛幻,人命無常,當護其眼界,勁其神慮,苦其身毋...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佛教詞典】秣奴若瞿沙

(人名)Manojagho?a,比丘名。譯言如意聲。見慈恩寺傳...

【佛教詞典】三乘通相五逆

(名數)通於三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

【視頻】台山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處覓彌陀

台山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處覓彌陀

【視頻】淨界法師《為什麼想出家的公案》

淨界法師《為什麼想出家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