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郁伽長者所問經(白話淺釋)

2011/08/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印度舍衛國的大城裡,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長者,名叫郁伽。有一天,他和五百親友子弟們,一同到祗陀林去見佛陀。到了目的地,向佛行了禮,就恭敬地合著掌,對佛說道:「世尊,我有幾句話要來請問您,不知您能允許嗎?」

佛回答說:「好,可以的,你有什麼意見,盡管提出來,我來給你解答。」

郁伽問道:「世尊,假使在家修學佛法的男女居士們,發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對於世間一切的人們,以及具有生命的各類動物,都要去保護他們,安慰他們,撫育他們,教化他們,並且堅決地發願說:‘我一定要去救度這些沒有獲得救護機會的眾生,他們沒有得到安慰,我應當去安慰他們。我要把這個重大無比的責任,完全放在自己的兩肩上,如大橋大船般地使他們都能夠安穩地渡過苦海。’世尊啊,他們既發了這樣的大志宏願,將怎麼樣去學習、修行,才能達到這個偉大的目標呢?請世尊慈悲指示,開導我們在家修學大乘佛法的弟子,應該怎樣守戒,改善品德;應該怎樣在社會中隨順著世俗的習慣來修正行為,完成佛道!」

佛聽了郁伽長者這種至誠懇切的要求,就以溫和的口吻告訴他道:「長者,在家修學大乘佛法的居士,首先是應該歸依佛、法、僧三寶,來奠定他學佛的基礎。怎樣叫做歸依三寶呢?居士見了佛陀之後,就時時想念著佛的慈和的儀表、偉大的人格、宏深的願力,把他做為一個模範典型,處處向他學習、看齊,這就叫做歸依佛。聽了佛教的理論以後,就去埋頭讀誦經典,思考教理,不再聽信外道邪說,這就叫做歸依法。見了一般只顧自利、不願利人的佛徒,雖然對他的勤苦自修表示敬意,然而自己卻立定志向,實行自利利他、救度眾生的大事,這就叫做歸依僧。

「還有,長者,居士們是應該從事於社會生產的事業,或勞心,或勞力,以公平合理的方法去集聚錢財,不可剝削詐騙,投機取巧,橫奪強求地去僥倖取財。他們應把這本分得來的代價,去養育父母妻子,並給施親友眷屬和相知相識的人們,使他們都能夠得到生活的安定而感覺到歡喜;於是進一步灌輸佛法給他們,勸化他們歸依佛法。長者,發大心的居士們的雙肩上既然背負著這樣重大的責任,所以一定要有勇敢的、前進的思想和毅力,不厭煩、不疲倦地去教育群眾,要有情願犧牲自己的享樂和幸福的精神。為著去爭取群眾的利益,為著尋求社會的福利,對於個人得失,任憑他人稱譽也好,譏毀也好,因此受苦也好,因此得樂也好,盡管讓它狂風似地吹著,卻始終要站穩腳跟,不要被它有所傾動。雖然有富足的資財,但不能因此而有驕奢放逸的習氣;雖然損失財利名譽,也不因此而感到憂愁焦慮;守護著自利利他的正行,除去輕舉妄動、躁急喧擾的行動;更應該認識到為大眾服務是光榮的事情,是應盡的義務,決不能希求報答。在個人份內所應做的,力量所能及的種種善舉,都要盡心竭力地去做,不可半途而廢;可是受到別人的恩惠,卻要常常想念著去酬報他。遇見貧愁疑難,應代他設法解決,使他得到安慰。做善事決不能以少為足,求佛法要多聞無厭。對於處世接物,無論有無怨隙,不管親疏遠近,都要一體平等地看護他們,慈悲柔順地接近他們,使他們都能受我的感化。對於快心悅意的五欲境界,要明白這是偶然的因緣湊合,不是恆常如此的;對於我們的身命應該知道如朝露般的危脆,剎那就會消滅的;對於一切的財物,要像浮雲幻影般來看。能夠這樣地看世事,這樣地想世事,自然不會重視一切物質享受,而做出種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行為來,於是善根也就漸漸地滋長繁榮起來了。長者,這正是大心居士們的應修善行啊!

「長者,在家發無上道心的,應當實行五戒善法,就是:一、不殺生。不可用刀杖等去殺害人類和有知覺性的各類動物;不但不去觸惱他們,並且還要去救護他們。二、不偷盜。應該以自己所有的財產為滿足,對於他人的財物,不生絲毫覬覦希求之心,就是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在沒有得到人家允許之前,也是不應該妄取的。三、不邪淫。應守一夫一妻制,清心寡慾,不可再去追求異性。四、不妄語。照所做的事實來說話,不欺騙他人;凡事要先經過一番考慮,然後再做;傳達消息的時候,要把看到聽到的事情從實報道,情願喪失身命,決不說謊害人。五、不飲酒。飲酒的人,昏醉顛倒,輕狂浮躁,嘲謔喧嘩,恣談浪笑,無所不為而不自覺知;能不飲酒,就可使其神志清明,不會輕易地去犯種種過失。長者,假使大心居士是為著修成佛道、廣度眾生,而小心翼翼地修習護持這五戒善法,那末他更應盡可能地做到下面六種善行:一、不再去搬弄是非。人家有諍訟辯難,要用妥善的方法說服他們,使他們得到和解。二、不要惡口傷人。要說人家愛聽的柔軟慈和的話;說話要有禮貌,不可譏毀侮辱人家。三、不說沒有義利的綺語。要至誠地教導人家,幫助人家進步;要說合於佛法的、合於時代環境的、合於某一機會的話。四、不要生貪心。五、不要有愚癡的偏執的邪見。六、要依佛法修習忍力,不生瞋恚心。

「長者,在家菩薩(修學大乘佛法的居士)住在鄉間或城市里,要在他所住的周圍許多鄰里、親戚、朋友中間,隨時找尋機會勸化他們,看準了他們的病症,然後對症發藥去說服他們。假如不信佛的,要勸他信;不孝父母的,要勸他孝;沒有聽到佛法的,要勸他去多聽佛法;慳吝的,要勸他佈施;毀犯佛教戒律或世間法律的,要勸他不可再犯;好動火發怒的,要勸他忍耐;懈怠的,要勸他努力精進;動亂浮躁的,要勸他安定心意;沒有智慧的,要勸他研誦經典,修進智慧;貧苦的,給他財物;生病的,送他良藥;沒有人收養的孤獨者,要救護他;無家可歸、無處可依的,要收留供給他。菩薩應隨時隨地依教做這種種善舉,不使一人流離失所,墮落到惡道裡去受苦。長者,菩薩應該對每一個他所接觸的人,一次二次乃至多次,耐心地去勸導他們,要使他們修改不良的行為,共同來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共同來證到真正平等、真正覺悟的佛的境界;如果還有人不肯受他的感化,那末菩薩更應憐愍他們,並且倍加自勉:我假使不能感化或說服他們,我就永不成就無上的佛道。

「長者,假使菩薩不肯去教育大眾、救護大眾,使他們墮入極苦的惡道裡去,那末這位菩薩是缺乏同體大悲的同情心和慈悲心的,他就完全違背了佛的教誡,於是要被諸佛所責備了。

「長者,所以菩薩應該這樣地裝飾他思想的領域:‘我現在無論住在鄉間或城市里,一定要深入群眾,做那些教化救度的工作,決不能使一人墮入惡道!’長者,譬如城中有一良醫,因不肯為群眾服務、調護病人,以致有人因病而沒有醫藥調養而死,那末這位醫生就要受到大眾的責備了。菩薩假使不能隨遇合的機緣度化眾生,同樣是要遭受諸佛的訶責啊!長者,在家菩薩能夠這樣依照佛法,實事求是地去苦幹,一定能證到無上勝妙佛法的利益。」

當佛在這一法會演說的時候,博學多聞的阿難也在旁邊。佛於是告訴阿難說:「這部經名叫《郁伽長者所問經》,假使有菩薩能聽到此經,他的行持一定很能進步了,所以有人要想自己獲得一切功德而不退轉,或者要勸人家獲得功德而不退轉的,應該聽受這部經,讀誦這部經,力行這部經;廣勸大眾,依照學習。阿難,我所以要托付你去廣泛地宣傳,流佈後世,為的是什麼呢?阿難啊!因為這部經具備一切功行;倘使有菩薩,他的思想行動和這部經裡的教言相符合,那末他也就和佛相應合了;如果違反了這部經裡的言教,那末就離開了佛,當然,他也就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了。」

佛說完了這席話,道高德隆的阿難尊者、郁伽長者,以及在座的信眾聽了佛所說的法,個個皆大歡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

《竭誠方獲實益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諺語說:對人低下謙恭的...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佛教徒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印光大師:對治色慾的方法

【原文】 色慾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男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清信士即對佛法有清淨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

【推薦】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白話譯文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一...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

【推薦】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

遵式大師:校量念佛功德說

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

印光大師開示:佛弟子應如何祭祀祖先

中國傳統文化裡每年一度的清明節,佛弟子應如何祭祀祖...

調伏心念如牧牛

過去佛在舍衛國游化時,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發心要...

「敵人仇人」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

大安法師:怎樣才算真用心念

問: 怎樣才算真用心念?標準方法怎麼樣?有雜念就算...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啟示

從前在寺廟裡看過一尊文殊師利菩薩,白玉雕成,十分晶...

佛陀姨母涅槃記

釋迦牟尼佛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住舍衛國的王園精舍...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

老鼠入牛角,當必有倒斷處

【原文】 圓覺謂輪迴以愛慾為根本。而此愛慾,百計制之...

放生是我們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們都在尋找保護自己的方法,尤其在這樣一個動盪...

【推薦】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為什麼因果絲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們看,絲毫不爽。前面我們解釋平等流類,佛教的因果...

以扶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

【佛教詞典】梵志阿經

全一卷。三國吳·支謙譯於黃武二年至建興二年(223~2...

【佛教詞典】優婆離

(人名)Upāli,又作優婆利,鄔波離,優波離,憂波利...

【視頻】淨旻法師《天台宗概要》

淨旻法師《天台宗概要》

【視頻】慧律法師《諸惡業中,唯殺最重》

慧律法師《諸惡業中,唯殺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