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宗道場能否做佛事

道心法師  2014/11/17  大字體  護眼色

淨宗道場能否做佛事

經懺佛事是本末顛倒

凡是發揚佛德,在佛前舉行之儀式統稱為佛事。心若至誠,法法皆靈。所以說佛事是要自己親自參與的。學佛對一些人而言只是口頭禪,遇到真修實幹之時他們往往是望而卻步。但他們也或多或少地相信有六道輪迴,在親友或眷屬已故後,邀請出家人為亡者誦經、禮懺,為其超度,薦拔亡靈。為了迎合這類人的心理需求,佛教界湧現了大批專業經懺人員。

民國時期,太虛大師很傷感地說:「中國佛教是死人的佛教。」意思是說出家人不注重修行,為超度亡者,整天忙於經懺佛事,已本末顛倒。有副對聯也極大地諷刺了這種現象:「誦經能超生,閻王難道怕和尚?紙錢可贖命,菩薩分明是貪官。」

佛事對亡者到底有沒有作用呢?

《印祖文鈔》有言:「然人能宏道,誠堪契真。若請法齋主與作法諸師,各皆竭誠盡敬,則其利益非言所宣。譬如春回大地,草木悉荷生成。月麗中天,江河各現影像。故得當人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先亡咸生淨土,所求無不遂意,並令歷劫怨親、法界含識同沐三寶恩光,共結菩提緣種。若齋主不誠,則出錢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過無窮。僧眾不誠,則是鼓槖籥以為經,交杵碓以成禮。於三寶龍天降臨之際,作鹵莽滅裂塞責之行。其不至罪山聳峙,福海乾枯,生罹災禍,死受譴謫者,何可得也?」大意是說,在做佛事過程中,齋主與僧眾都能做到竭誠盡敬的情況下,那麼這場佛事的功德很大。但是如果齋主與僧眾不誠,那麼慢法的罪過無窮,還殃及亡者。

在《瑜伽焰口》裡也提到這個「誠」,如一開始就說:「佛法僧寶,體遍十方。恭敬誠求,必蒙感應!道場成就,振濟將成。施主虔誠,上香設拜。」因此說一場佛事能否獲益,主要看齋主與作法者有沒有誠意和發菩提心。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印祖也很感慨:「至於念經、拜懺、做水陸,光絕不肯一語提倡,以難得如法,只張羅場面而已。」如今亡者的後人,確實有不少借亡人的名義,請一幫僧侶敲敲打打,彷彿是在搞一場鬧劇,來為自己博得一個「孝」的虛名。印祖很慈悲,囑咐我們:「凡喪中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切不可張羅鋪排圖好看,以佛事作戲事。」大師非常誠懇地說:「光一向直心直口,只期有益於人,亦不怕人謂我無知無識。只知念佛,故於有緣者,皆如是與彼說之。」

為什麼念佛對亡者利益最大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搞懂自力修行與他力修行這兩個概念。佛一代時教有八萬四千種修行法門,祖師將其判為自力法門和他力法門。自力法門是眾生靠自己修戒、定、慧來斷惑證真;他力法門是信願念佛,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而往生淨土。做佛事是通過作法者本人誦經、禮懺、持咒等等的力量,來超度亡靈。比如《焰口》要求作法者身、口、意要達到一致。身即打手印,現在很多金剛上師的手印都不一樣;口即持咒,往往也是南腔北調;意即觀想,如今的人心很粗,能觀與所觀很難達到一致。而念佛法門是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以佛的果地覺為我們因地修行之因,是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以念佛功德迴向給亡者,使之生於淨土,所以說自力法門和他力法門二者的功效有天壤之別。

很多人擔心念佛方法簡單,不及做其他佛事有效果。所以印祖又說:「須知法無淺深,唯取利人。」「然大事當依理,小事宜隨俗,此持身涉世之準則也。」

淨宗道場的其他佛事活動

除了念佛以外,淨宗道場為了方便接引眾生,也可做普佛、供齋、供燈、蒙山等佛事。這些佛事無論是內容、形式上都不與念佛法門的理念相違。印祖也提出一門深入不廢餘門:「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餘門也?」

普佛

即寺院全體大眾普同念佛、敬佛、禮佛,以懺悔業障,並把一切功德迴向給施主。普佛又分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延生普佛是祝願施主福壽康寧、離諸災厄,所求如意;而往生普佛則是超度亡靈,迴向往生淨土。

大部分叢林延生普佛都是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如早上念「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晚上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我們淨業行人來說,在發願上似乎不一致。本人認為淨宗道場應學蘇州靈岩山寺的儀軌,延生普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佛菩薩都已達到無我的境界,眾生念哪尊佛菩薩的名號,佛菩薩都不會有分別心,但是對我們修淨土的行人來說卻有親疏之別。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者。觀音悲願深重,以「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善巧方便廣度眾生。至誠持念觀音聖號,有求必應。《楞嚴經》云:「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觀音乃古佛再來,為輔弼彌陀度脫眾生,示現菩薩相。

觀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緣分,我們遇到患難病苦時,至心稱念觀音聖號,菩薩定會尋聲救苦,無處不顯身,令我們所求如意。如《印祖文鈔》中說:「須知觀音與我世界有大因緣,乃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重,不離寂光(乃佛住處),垂形九界,以行救濟耳。況示跡為阿彌陀佛法王子,如民眾欲求皇帝恩澤,即向太子求耳。」所以說淨宗道場早上打延生普佛的時候,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更為契機。

供齋

又名供僧法會。施主布施財物於寺中,上供十方諸佛,中奉諸聖賢,下及三途六道一切有情。受此供養者,以誦經、禮佛功德迴向護法龍天,使施主增福增慧,廣結佛緣,所願皆成。

唐朝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感召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師問天神:「人間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齋僧功德最大!」出家修行,不務世俗營生,是故比丘亦名「乞士」,上乞無上菩提,下乞色身供養,眾生供養得福,故亦名福田僧。出家人身上披的袈裟是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橫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眾生供養便得福,所以又叫福田衣。

有些居士喜歡供養有名氣的法師或班首執事,而對一般的清眾則不予理會。如果是跟某位法師有特別的因緣,去結個緣是可以的,但如是為了供僧修福就不大如法。

《高僧傳》裡有一則典故,有一次,唐太宗問玄奘大師:「供養凡僧也能得福否?」玄奘大師說:「昆山有玉,混雜泥沙。麗水生金,寧無瓦礫?土木雕成羅漢,敬之則福生。銅鐵鑄就金容,毀之而有罪。泥龍雖不能行雨,祈雨須禱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敬凡僧。」唐太宗聽後恍然大悟說:「朕自今以後,雖見小沙彌,猶如敬佛。」古人如逢大旱時,望天降甘霖,祈龍王下雨,必焚香拜泥巴做的龍王。有假像方能引起至誠心。

據佛經上講,賓頭盧尊者長住西牛貨洲,世尊不許他入涅槃。尊者常住世間,護持正法,並應末世眾生的供養,為人天福田。賓頭盧尊者亦發願:無論何處有人請他應供,他定會前往受供。

《梵網經》云:「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所以以平等心、清淨心供養僧眾功德最大。

供燈

燈代表智慧和光明,是佛門中重要的供具之一。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者,照世如燈;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三者,人中得於天眼;四者,於諸善惡之法,智慧明瞭;五者,隨處除滅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暗之處;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無明黑暗是煩惱輪迴的根本,供燈是以燈明之光消除輪迴的黑暗。

放蒙山

蒙山施食,旨在利濟孤魂。蒙山位於今四川名山縣。宋時有位不動上師,人稱甘露大師,居於四川蒙山,曾為普濟幽靈,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諸部,輯成蒙山施食,成為佛門必備課誦儀軌。近代興慈大師大力提倡蒙山施食,並加入六番開示,稱為大蒙山施食。今日一般寺院大都於晚課後隨堂施放小蒙山。放蒙山是以大慈悲心,藉佛、法、僧三寶的力量,雖為救度幽冥眾生而設,實是冥陽兩利的佛事。因此在家人也可放蒙山。印光大師開示:「常結孤魂緣,則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放蒙山,若至誠,雖厲鬼,亦當謹遵佛敕,不復為厲。是以凡怨業病,醫不能愈者,至誠念佛,念觀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

念佛人以求生西方為要務,因此參加以上幾種形式的佛事,宜將此功德與念佛功德一併迴向往生淨土方為圓滿。發菩提心迴向給法界眾生,祈願現在者福慧增長、所求遂意,過去者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高預海會、登不退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

佛號醫病續命 讓父親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電話,說父親的狀況...

思慕淨土,莫再彷徨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輪轉。生而為人,...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平時念佛是否能庫存起來到臨終時用

問: 年壽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體也健康了,平時念佛...

勸持《阿彌陀經》

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臨終時老實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念佛的人...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

一切資具受用都是臨時的,不是究竟皈依之處

這個也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比方說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舍利子是什麼

問: 舍利子是什麼? 玄若法師答: 舍利是修行者捨報...

什麼是參話頭

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

果報的不同,源於認知的差別

佛法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則的真理,既然...

信願持名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一個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裡面,有願力在...

在這個五濁惡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脫

宗門教下,純靠自力來解決生死問題。如果說在晉唐之際...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一個年輕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時候,見一位老者擺了個撈金...

一時心軟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帶著弟子,向西北方雲遊。 忽然,尊者停住腳...

實話實說比吹噓更容易得到工作機會

有人認為我們處在公關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時間很短...

別把福報提前揮霍完

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而現在我們整個的行為就是變...

【母愛深似海】一次打獵的經歷

有一位老和尚給我講述了年輕時一次打獵的經歷: 一九七...

【推薦】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現在...

最難的是了生死

我說幾個例子。一個例子是:兒子遇到難了,是被冤枉了...

佛法解決人生三大問題

人生所要面對的有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

【佛教詞典】焦熱地獄

(界名)八大地獄中之第六為炎熱地獄,又云焦熱地獄見...

【佛教詞典】福國寺

位於台灣台南。為高雄縣佛光山寺之台南分院。本寺原為...

【視頻】不動佛心咒(108遍)

不動佛心咒(108遍)

【視頻】人生之真相

人生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