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什麼叫少欲無為?就是知足,隨緣。什麼叫隨緣,就是怎麼都行,差不多就好,夠了就夠了,就對了,這樣隨緣自在順其自然,你的心才不會因為得不到而苦,也不會因為擁有了害怕失去而更苦。這就是慾望。所以所謂的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就是這就自在了。「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這個就隨緣自在,我們常講的善解人意。昨天我看到一句話,很好,什麼叫做隨緣自在,善解人意就叫隨緣自在,隨緣自在,就是善解人意,順其自然。
因為我們太攀比心多了,實際上人在這個世間,大家想想,活著,怎麼不是活著呢?有吃有喝有穿,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的福報還能真的把你逼到絕路上嗎?那真的逼到絕路上,那這確實是過去修得太差了。所以從這點來講,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警覺起來。我們為佛弟子,師父領進門,佛領進門,修行要在個人。我們聽佛說完以後,我們就是要自己說服自己,要說服自己。針對自己某方面的慾望,因為每個人的慾望不一樣,看你在哪方面更加突出,那麼你就要對治說服自己。
少一點,夠了,可以了,差不多了,不要再貪了,到此為止,時時刻刻,一直要這樣說。哪怕說你的福報大擁有的,那你也知道,這真的雖然現在跟我在一起,不是我的,我要用它拿來做功德,做利益眾生的事。
所以我們講到這個少欲無為,當然,慾望裡面還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講到的說煩惱欲、世俗欲。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慾望,雖然它也算是慾望,可是在現階段是必須需要的慾望,就是善法欲,你要喜歡聽佛法,聽完你要喜歡照著這麼做,做完了,你覺得,真的是很自在,你的人生觀都顛覆了,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今天嘗試這麼想,從來做不到這樣,你嘗試著把自己推了一把做到那兒了,你發現那個就叫法喜充滿,善法欲。
當然,講到這個少欲,我們少不了,怎麼辦呢?這也需要技巧的,因為就想多呀,你少不了嘛,怎麼辦呢?大概有兩點,大家可以嘗試一下,一個就是一定要發心。你不發心,你就自己都不去想這個事情,不去想把它進行改變,那沒有辦法。外力來講呢,確實比不上你自己主動的力量。所以我們假如果說在這個財色名食睡上,你覺得自己已經很貪,又放不下,自己又恶心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是來了以後,你還是控制不住地想去再把它弄點。這個時候,首先你要生慚愧心,要對著自己說,教訓自己,你要發起來說,我少一點,可以了,你自己先要主動的願意這樣。這個如果不發,那麼很難見效。第二點你自己發心了以後,你自己要求菩薩,求菩薩加被,這個最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