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宏海法師  2025/0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什麼叫少欲無為?就是知足,隨緣。什麼叫隨緣,就是怎麼都行,差不多就好,夠了就夠了,就對了,這樣隨緣自在順其自然,你的心才不會因為得不到而苦,也不會因為擁有了害怕失去而更苦。這就是慾望。所以所謂的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就是這就自在了。「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這個就隨緣自在,我們常講的善解人意。昨天我看到一句話,很好,什麼叫做隨緣自在,善解人意就叫隨緣自在,隨緣自在,就是善解人意,順其自然。

因為我們太攀比心多了,實際上人在這個世間,大家想想,活著,怎麼不是活著呢?有吃有喝有穿,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的福報還能真的把你逼到絕路上嗎?那真的逼到絕路上,那這確實是過去修得太差了。所以從這點來講,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警覺起來。我們為佛弟子,師父領進門,佛領進門,修行要在個人。我們聽佛說完以後,我們就是要自己說服自己,要說服自己。針對自己某方面的慾望,因為每個人的慾望不一樣,看你在哪方面更加突出,那麼你就要對治說服自己。

少一點,夠了,可以了,差不多了,不要再貪了,到此為止,時時刻刻,一直要這樣說。哪怕說你的福報大擁有的,那你也知道,這真的雖然現在跟我在一起,不是我的,我要用它拿來做功德,做利益眾生的事。

所以我們講到這個少欲無為,當然,慾望裡面還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講到的說煩惱欲、世俗欲。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慾望,雖然它也算是慾望,可是在現階段是必須需要的慾望,就是善法欲,你要喜歡聽佛法,聽完你要喜歡照著這麼做,做完了,你覺得,真的是很自在,你的人生觀都顛覆了,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今天嘗試這麼想,從來做不到這樣,你嘗試著把自己推了一把做到那兒了,你發現那個就叫法喜充滿,善法欲。

當然,講到這個少欲,我們少不了,怎麼辦呢?這也需要技巧的,因為就想多呀,你少不了嘛,怎麼辦呢?大概有兩點,大家可以嘗試一下,一個就是一定要發心。你不發心,你就自己都不去想這個事情,不去想把它進行改變,那沒有辦法。外力來講呢,確實比不上你自己主動的力量。所以我們假如果說在這個財色名食睡上,你覺得自己已經很貪,又放不下,自己又恶心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是來了以後,你還是控制不住地想去再把它弄點。這個時候,首先你要生慚愧心,要對著自己說,教訓自己,你要發起來說,我少一點,可以了,你自己先要主動的願意這樣。這個如果不發,那麼很難見效。第二點你自己發心了以後,你自己要求菩薩,求菩薩加被,這個最好用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

尋寶

一處山城裡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輕的太太,併生...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

貪戀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嗎

問: 頂禮法師!佛經上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

一定要讓學佛成為快樂的事

實際我個人24歲出家到現在60歲,我們師父們也可以見證...

與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話:從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實都是相遇,然後分離...

是貪慾葬送了它

內蒙古草原上有一種鼬鼠,很有靈性,整天忙忙碌碌,不...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問: 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念佛身體念好了,是他的因緣嗎

問: 有人念佛身體念好了,是他的因緣嗎? 常敏法師答...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的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

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到學佛要先學吃虧,世間絕對沒...

殺蛇人的悲劇

印光大師在《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一文...

那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啊

我從小生長在佛教家庭,外婆和母親都篤信佛教,誠心地...

佛經前為何要安立「如是我聞」

經典前為什麼要安立如是我聞呢?因為當時佛滅度的時候...

受持《金剛經》,前世重罪變輕賤報

讀誦、抄寫、宣揚《金剛經》的人,在別人輕慢你的時候...

蓮池大師《西方淨土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常修梵行,為了臨終一念

特別要注意臨命終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願非常重要,那個...

千萬不要讓你不經意的話成為咒語

中國的古話:為人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暗室虧...

佛陀所說的孝道

世人所認為的孝,都以物質為主,以為在日常活中能供給...

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問: 法師,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宏海法...

錢員外投胎討債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年間。距北京城幾十里外有一個村子...

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

據說,在這世界上,每天有36.5萬人誕生,有15.5萬人停...

小偷與三皈依

從前有個老和尚,也沒住在廟裡,自己找了個破屋子單門...

【佛教詞典】華翳

與「虛空華」同義。又作花翳。華,指空中之花;翳,指...

【佛教詞典】四業

【四業】 p0399 集異門論七卷九頁云:四業者:一、黑黑...

【視頻】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視頻】北齊佛首金身和壁

北齊佛首金身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