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宏海法師  2018/02/07  大字體  護眼色

問: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應該只有功德沒有業障啊!通常是法體安康,為什麼偶爾有時也會示現重病纏身?感恩法師!

宏海法師答:這位同修真有意思啊,你都說了,"示現重病纏身",那麼應該沒有疑惑,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層面。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要從頭說起,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關鍵時刻會影響到我們對於佛法乃至三寶的信心,首先我們說人為什麼會生病,如果單純的從凡夫角度來講,人的病業總歸就是一個四大不調,它導致的原因,有時候是生病,就是身體的四大不調。有時候才是業障病,也就是過去的惡業所使,或者是過去的因緣果報成熟了,那要受這個苦。

所以說從這點來講,第一個我們要了解到,因為佛法講的是心法,我們的身體它是四大所主,它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就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不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講,我們是不可以用生不生病就看這個法師有沒有道或是不是高僧,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正確的知見。那其次來講,就是說,還有一個發心問題。特別是到我們這個時代吧,大家都因為問題多、煩惱重、業障多,那麼這樣的話,在法師或者是高僧領眾修行的時候,當然我們也不要說,因為確實有一些高僧有這樣的功德,那我們也不說他是代業了吧,替眾生背業了吧,因為有的確實是因緣還是自己受嘛。

總的說有時候他為了護教,為了弘法,為了領大家修行,那麼在這個色身上他不能夠太顧及,為了大家他能夠帶著這種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利故的,特別更多的太過於付出,那麼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那麼是這樣的身體有欠佳,它本身就是功德的表現,為法忘軀嘛、重法輕生身嘛,這是從凡夫的角度來講。那麼再一個我們從大乘佛法,從信心的角度來講,要知道諸佛菩薩的示現,他也會生病。因為什麼呢,不知道大家看過《維摩詰經》裡面有一句話叫:因為眾生病,所以我才病,它是一種示現。既然示現到我們這個國土,那就所有的吃喝拉撒,開言吐語,生老病死,要跟我們同步,否則他就是真身,而不是應現。所以說,從這點來講的話,包括釋迦牟尼佛,他也是應現了80歲的老比丘僧,最後雙樹林涅槃的時候,雖然他自知時至,一步步的向他涅槃的聖地,但是在顯現上,他還是因為吃了別人供養的東西,吃得拉肚子了,身體不好了,有病了,才往那堅持著走到那了去最後做了滅度,這樣的一個示現。

那從這點來講,那麼生病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佛陀在經典裡也講過,說什麼呢,說這個比丘為什麼身體不好呢,因為不親近湯藥,那就是說不論你是凡僧還是聖僧,都會生病,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看每個人的因緣。總而言之呢,就特別是像我們這個時代吧,一個凡夫僧的角度來講,我想,就是他肯定也是凡夫,那麼就會生病,他不能脫離無常。就算他證到常樂我淨,也是在常寂光土,淨土去顯現的。所以我們的眼裡、視野中,因為我們也是凡夫,看到他生病,這都是從他的病體而顯現我們唯心所現的世界。再一個如果大家都是凡夫的話,法師他只不過是一個領路人,他在緣法上他是出家的,那麼在修行上他是專業的,在身份上他是引領的領眾者,那麼其他我們都是在修行的路上,一起把手同行,前後腳的關係而已。所以在這點講的話,那麼這個病痛也很正常,特別是如果病你把它看成功德還是業障呀,當然,顯現病的時候,肯定跟前後的因果業力有關。可是我們修心呢,看我們心怎麼去轉,那很多大德,最後緊急走的關頭呢,他確實還有一種示現是什麼呢,因為他馬上要轉凡成聖了,所以他必須把他凡夫階段的業全部給消掉,這個時間也會體現成為一種病苦的出現,這又是一種情形。

那麼總而言之,不管從凡僧還是聖僧來講,大家要在這個上面一定要正確認識。怎麼個正確認識呢?就是說,生病不能夠代表他是否有心修行,是否為高僧,是否有道。如果真正一個修道者能夠在病業中能夠把道修出來,那豈不是更加的高僧了嗎?再者來講呢,就有時候再回到我們開頭說的知見,有時候我們的信仰好像體現得不太純粹,哪個方面呢,好像有潔癖。就是說,把一個染土裡面一個跟我們一樣的師父,當作佛菩薩的本身、真身來同步的去要求,這一點是不正確的。所以說種種的因緣和跡象都表明,不管法師或高僧,生病很正常,依然還是在修行。那這個問題呢,如此回應,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阿彌陀佛普遍接引,為何那麼多人還往生不了

問: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何含義

問: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

只要戴上佛珠就會吉祥嗎

問: 法師,現在很多人喜歡戴佛珠,只要戴上就會吉祥嗎...

做國學老師,算不算學習外道經典呢

問: 末學是受過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學習國學,做個國...

傳喜法師:初學佛從何學起

問: 我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因為我剛接觸佛法,不知從...

既然罪性本空,為什麼還要懺悔

問:師父在課堂上,一再提到說罪性本空,同時也要我們...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家庭生...

佛告訴你為何心靜後智慧就來了

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嘴裡不談錢,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這個廉就是廉潔了。我們這個文化裡,標榜人...

發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應鈔》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江西有個姓舒的教書先生...

夜夜好眠

北風颯颯,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樹木凋零,大地一片死...

【推薦】念佛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

同學聚會聚的是什麼

莫言不打算參加這次的同學聚會了。 剛畢業那會,莫言...

淨土法門發願的重要性

發願有什麼重要性呢? 淨土宗講信願時再再強調發願的重...

大安法師:為什麼發不出厭離心

淨土三資糧信願行中,願的本質內涵就是厭離娑婆、欣求...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太虛大師說:佛說之八正道,乃依之觀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賊計狀元才

有一位老婆婆,家境十分貧窮,僅有的財產就是一條毛毯...

念佛是念六字還是四字,怎樣計數方便

問: 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數方便?...

哪些是修淨土之人不去做的範圍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修持門中的第七...

廣欽老和尚:關於念佛與修行之精要開示

一、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

【佛教詞典】數識

【數識】 p1334 世親釋四卷二頁云:數識者:謂算計性。...

【佛教詞典】蔡

(雜名)量日晷也。三德指歸曰:那爛陀僧吉祥月云:西...

【視頻】妙華法師《一花五葉論禪法》

妙華法師《一花五葉論禪法》

【視頻】能傑法師《修禪次第》

能傑法師《修禪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