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是恆常不變、恆常隨緣,恆常隨緣、恆常不變;雖然是清淨本然,但它又隨緣顯現,雖然隨緣顯現但它又清淨本然。這個體用不二的道理,到這個地方佛陀講完了。
最後把這個觀念會通到我們修行的止觀。這一段非常重要,這個止觀是非常重要的。這地方有兩段,先說明凡夫一念的迷惑產生的障礙;第二段佛陀再講到修行的一個止觀的方法。一個是病,一個是藥。
先看第一段。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身為一個見性,我們前面講過,體性是週遍的。當我們攝用歸體,當我們的心回歸到原點的時候,跟佛陀回歸到原點的時候是一如無二如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本來面目的的確確是如此的,所以我們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
從可能性來說,從體性來說,我們真的所有的惡法是可以斷的,所有善法是可以修行的。為什麼?因為我們見性是清淨的,它不是一個物質化的東西,所以我們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當我們一念不覺以後,我們的心態變成怎麼樣?「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產生一個我法二執的自我意識。
我們看「迷己為物」這個「己」。蕅益大師解釋說,這個「己」就是六塵的緣影,把這個自己當作六塵的緣影。把自己當作是六塵緣影的一個固定的形態。什麼叫六塵的緣影呢?我們不要講過去生,就講今生好了。你說:「我是誰?」你是誰?你就是那一念心嘛。那麼心是怎麼來的?我問你,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心?不是上帝創造的。以唯識學講,它是熏習而成。你從小生長在什麼家庭,你受你父母的影響,你父母的一舉一動會產生你的一個思考模式;長大以後到學校去,受了老師的影響;出了社會受了朋友的影響。你跟什麼人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念明瞭的心性,當它受了整個六塵的刺激的時候,會產生一個落謝的影像。什麼叫落謝呢?就是你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情,比如說你喝水,喝到中毒或者怎麼樣,你對水就產生畏懼。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你還是會留下一個影像,就是五塵落謝的影像。這個影像對你產生一個思想上的引導,這就是我們的思考模式,我們已經被物質化了。我們成長過程當中點點滴滴的生命經驗,讓我們產生一定的思考。
我過去舉過一個例子,說有一個獵人,這個獵人養了一隻老鷹,打獵用的。他為了方便,就把這個老鷹放在雞群裡面,跟雞一起養。當然老鷹比較大,這老鷹就整天跟雞跑來跑去的,吃東西的時候在一起,玩的時候也在一起,睡覺也在一起。諸位要知道,這個老鷹眼睛所看到的都是雞,耳朵聽到也都是雞的聲音。它的六塵,從小到大,它就是認為:我就是一隻雞,我是一隻大的雞而已。其實它是一隻老鷹。
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講到心性它怎麼樣?它不變,但它有隨緣義。這個地方很可怕,它隨順你的執著會產生不同的作用。這個老鷹長大以後,盡管它的肌肉非常的強壯,它的手爪非常有力,但它飛不起來。為什麼?它已經被物質化了。它認為它是一隻雞嘛!雞怎麼能夠飛呢?雞頂多能夠跑得比較快一點而已嘛,怎麼能夠飛呢?
後來這個獵人很失望,不管怎麼樣地訓練它,它就是飛不起來。這獵人實在是太失望了,失望當中帶有瞋心,生氣了,就把這個老鷹放到懸崖邊上,讓它自由落體,把它放生了。結果他把他的老鷹抱到最高的懸崖,讓它自己掉下來的時候(一個人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他的潛能會發揮出來),當這個老鷹掉到一半,它展起翅膀飛起來了。
其實老鷹的功能沒有失掉,只是它一直認為自己做不到。我們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自我設限。你看受菩薩戒的時候最怕的是什麼?其實如果你研究菩薩戒就會知道,菩薩戒最怕什麼?——我做不到!畫地自限,這個很嚴重。在菩薩道裡面你不能說「我做不到」。你應該說「我會慢慢改」,不能說「我做不到」。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當我們的心開始被物質化以後,我們從一個廣大的心性、具足無量德能的心性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流轉太久,做眾生太久,卑劣太久,所以我們看到佛陀就說:哇!佛陀跟我是不一樣的——您是萬德莊嚴,我是業障凡夫,我永遠跟不上您。這是為什麼呢?「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我們在行為上不能馬上趕上佛陀,但是在認知上要先相信你自己有無量的可能性。
你要告訴你自己,你現在的思想——當然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很多思想要慢慢調整的,但是你要先相信,你要相信這件事情:你現在的妄想不是你的本來面目。你先相信這件事情。你的妄想,是因為你的生命當中很多的經驗給你很多的信息,錯誤的信息,慢慢地累積起來。包括今生,包括前生,你遇到很多人,他告訴你很多觀念,告訴你很多邪知邪見,再加上你自己的虛妄分別,產生我法二執。但是你的本性永遠沒有失掉。就像是一個虛空當中,你放一個方形的器具,你暫時看到一個方形的虛空,但是這個器具拿掉,虛空還是恢復到原來的虛空,這個叫作明心見性。我們叫作「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為什麼妄想是空?因為它是生滅的因緣產生的。我要告訴大家,真如本性不是假借因緣而生的,所以它不會假借因緣而滅,它是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的東西是不可破壞的。諸位要知道,你沒辦法破壞它。你造五逆十惡,你還是沒有辦法破壞它的本性。所以這個地方問題在哪裡呢?我們本來沒有破壞,但是怎麼變成有破壞, 無壞而壞? 因為我們迷,把自己物化了,我們自己給自己一個設限——我只能夠怎麼樣。
你看我們煩惱現前的時候,好像這件事我一定要做,因為這個表示自我。其實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沒有這件事情。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改變的。原則問題就是我們迷己為物,把自己物化以後就失掉了我們清淨的本性,從今以後為外在的物質、心中的物——我法二執所轉,所以這個地方才出現了大小功能的差別。為什麼阿羅漢有這種功能,菩薩有這麼多的功能?這表示我們的我法二執都沒有消除,被物化的關係。這一段的「一切眾生」,古德註解,是包括了九法界的眾生都在裡面,當然這個地方有輕重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