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淨界法師  2021/11/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今天就講到中道的實相,這是不偏空也不著有的一個中道實相。首先,我們把實相作一個名稱的解釋。

言「實相」者,亦名「真如」、「法性」、「一真法界」、「如來藏妙真如性」、「第一義諦」等,原義為「實體」、「真相」之義。《思益梵天所問經》云:「一切法平等,無有差別,是諸法實相義。」又智者大師云:「實相之相,無相無不相,名為實相。」此實相境界乃諸佛菩薩,遠離凡夫、二乘之妄情執著,所親證之究竟圓滿真理。諸佛依此實相真理,隨順眾生之差別根器,假借種種名言,而演出無量大乘教法。是故一切大乘經論,雖各有其言說方便不同,而莫不以此實相真理,為所依之理體。

我們把「實相」簡單作一個消釋。

什麼是實相呢?在不同的經論有五個名稱:第一個,真如。這是我們一般常說的,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在唯識學把它稱為「法性」;在《華嚴經》把它稱為「一真法界」;在《楞嚴經》把它叫作「如來藏妙真如性」;在《維摩詰經》叫作「第一義諦」。簡單地說,就是一切法真實的本體、真實的相狀。

在《思益梵天所問經》上說,「一切法平等,無有差別」,這就是諸法實相。實相它必須是一種平等性的,這個平等就是圓融無礙的。我們前面講業果,是不平等,是對立的。善業它就不是罪業,這兩個是對立的;安樂的果報就不是痛苦的果報,所以因跟果都是對立的;二乘的涅槃也是對立的,涅槃當中就不允許有生死,雜染的生死就不可能有清淨的涅槃,也是對立的。到了大乘佛法的一心真如,它強調的是不二法門,它沒有任何的對立相,這是第一個概念。

你想進入大乘的領域,你的思考必須是一個平衡式的思考,簡單地說就是雙向思考。所以諸位!如果你要很快成佛,就要思惟,當你講真空時,就要想到妙有;當你講妙有時,就要想到真空。凡是大乘的實相,一定是雙向思考的,這個就是平等。

智者大師把實相分成兩塊:一個是無相,這是講它清淨的本體;無不相,指的是一種隨緣的妙用,這個就是實相。我們下面會把它從體用的說明,會歸到一心的真如。

所以簡單地說,實相是諸佛菩薩遠離凡夫跟二乘的對立思考所親證的一種圓滿的中道真理,這是從自利的角度;從利他的角度,諸佛依止實相的道理,隨順眾生的根機,再假借種種的名相,演出無量的大乘教法。所有的思想都是實相的一部分。業果是實相的一部分,涅槃寂靜也是實相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從佛法的角度,佛法所有的道理都是從中道實相開演出來的,一切的大乘經論雖各有其言說方便不同,但是都以實相的真理當做它所依止的最重要的道法。所以,中道實相,就是佛陀出世以後,內心當中所要說的真實義。所謂的業果、涅槃,只是佛陀應眾生的根機而方便宣說的,我們要先有這個概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破除執空和執有

真諦和俗諦是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常常從兩個層面闡釋的...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

彌陀名號是實相身

第三個偈頌,是法藏菩薩講: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時...

如何理解「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問: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

《阿彌陀經》是以實相為正體

從天台家的觀照來看,觀照現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如何將中道之理運用於實際修行中

十番顯見的道理,就是在說明我們一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問: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師答:...

聰明人為何反被聰明誤

我們人在世間基本上都是追求說這個人很聰明,往往還會...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

謙卑的力量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大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賣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騙術知多少

近些日子,很多群裡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

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金剛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

念佛是二力法門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

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不應該做

在佛陀的戒律當中,講到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是不應該...

聖嚴法師: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

超度亡靈最重要的幾個咒

問:師父,我們一般學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沒...

只念一句佛號夠嗎,需不需要再加經咒

問: 師父您好,弟子覺得只念一句佛號是不足夠的,必...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

佛陀為何要示現「納妻相」

四、納妻相:經云: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

一讚淨土超勝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

【佛教詞典】清淨道有四種差別

【清淨道有四種差別】 p0962 瑜伽六十七卷十頁云:又彼...

【佛教詞典】無上正遍知

(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古譯。注維摩經七曰:肇...

【視頻】果清長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天眼普見、天耳普聞願》

果清長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天眼普見、天耳普聞願》

【視頻】妙境長老《貧人學鴛鴦鳴的譬喻》

妙境長老《貧人學鴛鴦鳴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