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界法師  2021/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五講)

戊三、自他不二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五面。我們看戊三,自他不二。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是產生了重大的變化。什麼變化呢?就是說,我們過去是一個有漏的因果,往生後轉成一種無漏清淨的因果。這兩個是不同跑道,一個是隨順娑婆世界的輪迴的,一個是隨順清淨涅槃的。所以諸位!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雖然我們沒有斷惑證真,但是事實上,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其實是不同方向的因果。

首先從果報來看。極樂世界,當我們在蓮花化生以後,這個果報體,經論上說明,它是有兩種功德:一種是安樂的功德,一個是解脫的功德。什麼叫安樂呢?你在極樂世界投胎以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一點在娑婆世界你是做不到的,凡是有漏的業力一定是苦樂摻雜。我們可以看得到,所有的人類,沒有一個人一生當中永遠快樂,沒有這回事,一定是樂極生悲,快樂到極限,他一定要墮落三惡道。極樂世界沒有樂極生悲這四個字,沒有這回事情,「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它那個快樂是無止境的。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果報體是無漏。

第二點,它的解脫的功德。極樂世界的人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他的不可思議在哪裡呢?「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我們娑婆世界的快樂,你六根接觸,一定會放逸,你把持不住的。你要麼就是不去碰這個快樂,有福報但不去享。算你聰明!你一旦去碰快樂,那對不起,你一定墮落,你一定起煩惱,一定造罪業。所以,娑婆世界的快樂會激發我們的煩惱,但是極樂世界的快樂卻能夠產生不退轉,這件事情不可思議。在凡夫生命的內涵當中,快樂跟解脫你只能選一個,正如蕅益大師說的,你不可能「腰纏十萬貫」,又要「騎鶴下揚州」,人生沒有快樂跟解脫讓你全包的,沒有這回事情。你想了生死,對不起,你就得過平淡的生活;你要享受人生,你來生就要付出代價。沒有例外,除非你是聖人。所以,在娑婆世界,快樂跟解脫是衝突的。極樂世界的不可思議,就是說,這個人明明在享受快樂,但是他的道業又不斷增上。那怎麼解釋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極樂世界的果報不是有漏的業力所感的。

這個地方是說明,因為它是彌陀的本願功德創造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解釋極樂世界為什麼既快樂又解脫。它不是業感的生命,它是彌陀的本願創造以後,我們本身的因地也是用清淨的願力去招感彌陀的願力,是以願感願,所以兩個都是清淨。只有這樣子才能夠創造這麼一個常樂我淨的果報體出來,它既快樂又寂靜。那麼這個地方就有一個重點要出來了,所有的淨土宗人都要知道,極樂世界不是業感緣起,它是願力的創造。

極樂世界不是由業力創造的,不管你造多大的善業,你曾經佈施、持戒,造大的善業,都不能招感極樂世界,除非你發願。這樣子的話有個問題了,那麼我過去造了業,怎麼辦呢?這些業擱哪去呢?所以每一個淨土宗的人,在臨命終之前,最大的功課就來了——你怎麼處理你過去的業力。你怎麼處理?你這個業力極樂世界用不到,所以祖師就提出了四個字:帶業往生。你必須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是可以攜帶式的。你必須讓你的業力全部進入睡眠狀態,就是說,我沒有本事把你消滅,但是我起碼讓你沉澱。在往生之前,沒有一個人讓業力可以活動。你只要生死業力在活動,你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為生死業力跟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是牴觸的,一個往東,一個往西的,它不隨順彌陀本願的,它不隨順極樂世界功德。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呢?除了我們不斷地去發起清淨的願力以外,你要想辦法降低生死業力。

你說,欸,我造了很多善業。對不起,極樂世界連善業都不行!你這個有漏善業,以有所得心造了善業,這個善業是有漏果報。所以,淨土宗有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句話是指晚年了,年輕人還是多做點好事。你看《印光法師文鈔》,一個人到了晚年,叫你少管閑事,你好事不如無事。到了晚年,這是關鍵時刻,盡管你造好事的機會多了去了,但是你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必須把所有的攀緣心停下來。所以,作為一個淨土宗的人,他必須要成功地把業力沉澱,這就是一個成敗關鍵了。

那麼怎麼樣把業力沉澱呢?兩個方法:

第一個叫助行,懺悔業障。我建議所有淨土宗的人,在臨終之前好好地拜懺一年,把過去生、今生因為一念的糊塗所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徹底地懺乾淨,能夠見好相最好,至少斷相續心。如果你覺得一年對你有困難,你可以分成三個月、三個月、三個月,分成三段,一百天、一百天、一百天。你拜八十八佛也好,拜大悲懺也好。你最好在死亡到來之前有一年的拜懺機會,讓你的重大罪業慢慢地調伏下來。拜懺,這個很重要。我們如果沒有拜懺,可能今生、前生有一些強大的業力在臨終會產生障礙。「願我臨終無障礙」,你就必須要事先做好準備。這個叫作助行。

我們談談正行。我們拜懺把業沉澱下來以後,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不要去激發業力。這個業力已經在睡眠狀態了,你不能把它激發起來,不能讓它變成活動。什麼東西會激發業力呢?主宰,生命的主宰,一種有所得心。人生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我們昨天說過,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業力的釋放,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你該快樂它就會給你快樂,你該痛苦它就有痛苦。但是業力的釋放,諸位!我們知道什麼叫業力的釋放呢?叫「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人生的生跟滅,只有過程而沒有結果。

但不幸的是,我們在面對因緣的時候,我們的有所得心希望這個因緣有個結果。這個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盲點,我們希望它能變成一個我們心中期待的結果。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少婦,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跳的時候,佛印禪師一看趕緊過去把她拉住。佛印禪師說:「你怎麼回事呢?」她說:「師父啊!我沒法活下去了。」「這怎麼回事呢?」她說:「我本來有一個美好的家庭,但是後來我小兒子生病了。生病後,因為我一時的疏忽就死掉了。死掉以後,我先生就怪我了,就跟我離婚,所以我傢什麼都沒有了,先生也沒有了,兒子都沒有了,所以這個日子我沒法活了。」

佛印禪師是高人,他沒有教她說怎麼去對治,他只問她一句話,他說:「你結婚多久了?」她說:「我結婚三年了。」「那你三年前是怎麼回事呢?」她說:「我三年前過的日子還行,我就是一個還沒結婚的少女。」那佛印禪師說:「你現在生命就是回到三年前的沒有結婚的因緣嘛!你三年前活得還不錯,那你為什麼現在那麼痛苦呢?」因為她面對這三年因緣釋放的時候,她的心「仁者心動」。她跟她的家人結了三年的因緣,這是一個現實,但是我們一般人不願意面對現實。我們一般人面對因果,最可怕就是不願意認命,我們心中對因緣有一種過度的期待,我們希望因緣跟著我們心中期待的結果去走。

諸位!我再講一次,人生不是你說了算。人生如果可以主宰,那佛陀就不要我們離開輪迴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人生充滿了變化,怎麼變你是不能控制的。人生只有到了涅槃、成佛以後,你說了算,因為成佛以後,常樂我淨,這個清淨的快樂帶有這個「我自在力」。世間上只有一個人是自在的,就是佛陀。九界眾生說了都不算,因為都帶有微細的業力,尤其是凡夫的業更重。所以,我們在業力的掌控之下,最好是不要想去主宰,因為主宰對你是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你的過失極重。

我們合理地推論,這個少婦三年的因緣,本來她跟她的先生、跟她的子女過去生就結了三年的因緣,這是一個事實。它的種子就這麼多,它的能量就這麼多。但是,因緣釋放完了的時候她不甘心,她想主宰這個因緣,她希望這個因緣能夠照她心中的規劃走。我們合理地推論,這個少婦會繼續輪迴下去,因為「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

在唯識學提出一個問題,天親菩薩說,本來因果是生滅的,是片段的,我們造業的時候是一段一段造,得果報也是一段一段的因緣,人生本來就是很多水泡的結合。天親菩薩說,為什麼前面水泡破了以後,我們會馬上有一個水泡出來?為什麼阿羅漢的生命結束以後,他的水泡結束,他後面的水泡不會啟動,他能夠落入無生?因緣是片段的,是誰把它串起來?這個很關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因為你有所得心,就使令因果把它串起來。

就是說,本來你造了業就已經犯了第一個錯誤了,你不應該給阿賴耶識造那麼多業種子,但這個錯誤還可以原諒。不可原諒的是,你造了業以後你又想要掌控業果。這件事情不可原諒,因為你會讓業力無窮無盡地相續下去。這就是為什麼你死了以後馬上又出現一個水泡,因為你自己不想結束。人生就是你自己不想結束,你的那種有所得心永遠在追求一個你想要的結果,所以輪迴就永遠不會結束,因為你的心也不想結束。

所以諸位!我們現在的現實是這樣,我們現在的阿賴耶識有很多的業力,但是臨命終的時候你不能讓業力活動,你的心就開始要stop,你的心要開始停止了!你必須要做「今生是收尾」的打算,你必須要知道,你今生是生命的最後一生了。如果你的心不想收尾,你的業力是不會收尾的。

很多人的心態不對,這就是為什麼他念佛念這麼久,還是沒辦法往生。因為你沒有成功讓業力沉澱,所以你不能達到帶業往生的標準。業力,從一種強大的牽引力要轉成一種寂靜的可帶式的業力,前提是你自己的心對未來的果報要放棄主宰。好,我的生命到此為止了,你自己的心喊停。你自己的心真的想要停止,那個業力才會停止。就是,我不想再主宰,後面的因緣,不管對我是快樂是痛苦,反正我不要了。你的生命就有變化了。

所以我們看到,善導大師的皈依也好,蕅益大師的正念真如也好,其實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放棄主宰。因為你不放棄主宰,阿彌陀佛拿你一點法子都沒有。我們必須要讓自己的業力沉澱。你要走出過去的業力,你才有辦法面對彌陀的光明。這個房子你都走不出去,你可別怪太陽照不到你。你自己喜歡窩在房子裡面,你不能夠說阿彌陀佛光明不照你,不能這樣講。

所以你看善導大師是什麼概念,善導大師是怎麼告訴我們放棄主宰。他說,你業障深重,求出無門;彌陀大願,必定救拔。所以他是用怖畏心,反正你業障深重,你再輪迴下去對你也沒好處。所以善導大師的意思,就是讓你「不敢主宰」。就是說,你有本事,你再主宰,你再輪迴下去,試試看!所以善導大師的思想是讓你不敢主宰。反正你看透了,輪迴,你付出代價太多,快樂太少。我再這樣輪迴下去,對我也一點好處都沒有,我趕緊撤,到極樂世界去了。這種思想也不錯,叫作不敢主宰。

蕅益大師的思想是:沒有必要主宰!他告訴你:「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本來沒有生死。所以,這個人生是如夢如幻的,你本來就沒有,你只是在虛妄的因緣裡面「自心取自心」。你自己打妄想,變現一個業力的果報,自己去打妄想、去受用。所以蕅益大師的思想是沒必要主宰,因為它本來就是假的。

不管你是不敢主宰也好,不管你是沒必要主宰也好,反正效果是一樣,就是不能主宰。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兩位祖師的善巧不同,但是結果都一樣,就是讓你斷除來生相續的主宰。

這一點對淨土宗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你成敗的關鍵。也就是說,你沒有處理好你的生死業力,你根本沒有資格談往生。你業力都沒有沉澱,你怎麼往生呢?阿彌陀佛沒有來之前你就被業帶走了,你怎麼往生呢?連助念都來不及。

我們必須要處理好我們的過去。一個人不能走出過去,根本沒有資格談開創未來。你哪有什麼未來呢?你必須走出過去的業力,才有資格開創未來的淨土。

那麼怎麼走出過去呢?你自己想結束。這很重要!你的內心不想結束輪迴,你對來生還有所期待,還想要去主宰它,那對不起,那你就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因為你自己去招惹業力的,那你就不要怪業力對你無情,就這樣子。

所以諸位!我們過去造了很多業力,現在都有彌補的機會。但是你現在只有一次機會,只有一次機會,就是別再去刺激它了,趕快把對來生的愛取、主宰放棄。你可以用痛苦的果報來激發自己,說,我再輪迴下去也沒好處了,沒準還到三惡道去,划不來,我趕緊到淨土去得了!你用怖畏心放棄主宰也可以。你也可以告訴自己,人生本來就是在做夢,再做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一生一生的都是沒有真實性。所以,你不管是不敢主宰還是沒必要主宰,總而言之就是放棄主宰。

你一放棄主宰以後,「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你的願力就產生作用了。你本來是由業力主導的人生,轉成由願力主導的人生,你的淨土的功德就出現了。這個道理就是這樣,我們看善導大師的概念,蕅益大師的思想,都是這種想法。當然,蕅益大師的東西講得更徹底,它把人生從一種業果的思考提升到真如的思考。那麼從真如的角度來看人生會看得更透徹,從真如的角度提起佛號,當然操作起來更自在。

那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從一種不敢主宰人生而提起佛號,到沒有必要去主宰人生而提起佛號,這種自他不二的思想是怎麼回事。我們以下引用《彌陀要解》三段的開示來跟大家說明。

(一)心性本具

先看第一個,心性本具。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我們把這段《彌陀要解》的文簡單地解釋一下。

首先,蕅益大師解釋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無量光、無量壽是怎麼來的:「皆本眾生建立。」阿彌陀佛為什麼安立名號呢?因為他要把名號當作橋樑。他知道四十八願的功德如此廣大,眾生很難去悟入,所以它作為一個橋樑引導我們的身心世界,透過名號的引導而進入彌陀的廣大功德海。所以,名號是為了救拔眾生來安立的,不是站在佛陀自受用的角度,這是為了利他的角度。

那麼,作為佛號,它怎麼就能夠去啟動彌陀的功德呢?這個地方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叫「生佛平等」。因為我們眾生的心跟佛陀的心,把因緣的水泡撥開,是平等。我雖然業障深重,我的水泡比較丑陋,但是你把水泡撥開的時候,我所呈現的是寂靜的水。阿彌陀佛的水泡比較光明莊嚴,但是這也是後來才有的,因緣所生法,這只是一種清淨的因緣所招感的功德。如果彌陀的光明的水泡也撥開來,它的水質跟我的水質是一樣的,心都是平等的。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能夠透過名號來傳遞功德,因為我們跟佛陀有一個共同的平台,就是我們的心性跟佛陀的心性是平等的。這就是為什麼讓持名者能夠轉換彌陀的無量光、無量壽,變成我們的無量光、無量壽。所以,感應道交是建立在一種清淨心,「能念所念性空寂」。也就是因為性空寂,所以「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們往下看。因為無量光的緣故,所以啟動了我們自性本具的廣大的空間無礙。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能夠遨遊十方諸佛國土,供養他方十方諸佛,見了阿彌陀佛就見十方諸佛,乃至於能夠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所以,你到了極樂世界,開顯心性裡面空間無障礙的這一塊。

第二個,由無量壽義,使令我們開展心性本具的時間無障礙。我們往生以後就是「一生補處」,決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

我們往生,諸位!我們往生沒有經過死亡,你知道吧?我們是什麼時候往生,你記得吧?「是人臨命終時」,這就往生了。你一經過死亡,你就不太會往生了,中陰身往生很少。所以,如果你今生能夠往生的話,你現在是這個心態,到了極樂世界還是這個心態,因為他的心態沒有經過死亡的中斷。如果你往生的話,就是你這個明瞭的心去了,它沒有經過死亡,所以從此以後它就無量壽。

那麼蕅益大師到底想要說什麼事情呢?看他的總結。

這句話太重要了,淨土宗的人啊!離開我們一念的清淨心,我們不可能啟動彌陀的功德;離開彌陀的功德,我們也不能開顯我們自性清淨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蕅益大師的理觀的念佛跟善導大師偏重事修的念佛,最大的差別點就在這裡,這句話。善導大師的概念,是把我們的心形容成「業障深重,求出無門」,所以,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我們的心是幹不出好事來,你的心「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按照善導大師的思想,我們的心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地順從本願,其他你啥都別想。所以,在善導大師的規劃裡面,心力不可思議強調得少,他偏重在佛力不可思議。

但是蕅益大師的思想就不是這樣,他認為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蕅益大師認為,淨土宗是兩種信仰。誰說是一種信仰?你要先信自,再信他。信「我雖業障深重,茍一念迴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是名信自」。就是說,我現在的顛倒妄想落入攀緣,那是一時的糊塗,但是我的本質沒有失掉,我一念清淨本具的功德沒有失掉。所以,我只要迴心轉意,迴光返照,我隨時都可以把我的自性功德力顯現出來。

當然,蕅益大師所謂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議,可不是你現在打妄想的心。你要靠現在這種打妄想的心,那剛好適合善導大師的說法——「業障深重,求出無門」。他這種心是經過調伏了,調伏以後的心。就是說,你如果對人生想要主宰,想要攀緣,那剛好適合善導大師的概念,那就訶責你,你這個人「業障深重,求出無門」。但如果你迴光返照的時候,你會發覺,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離開了我一念心性,我就不可能啟動名號功德;離開名號功德,就沒有人可以加持我一念心性。自他不二。

舉一個例子。在宋朝有一個越國夫人,這個《淨土聖賢錄》有講到。這個夫人福報很大,她領著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發現有個婢女懈怠,幾天都不來參加共修,夫人就把這個婢女叫過來,就訶責了一下:「你這麼懈怠,你這個往生怎麼能夠成就呢?」這婢女被夫人訶責以後,就起慚愧心了,就精進地修行。結果沒多久,這個婢女竟然在房間裡面自己念佛坐化往生,還異香滿室。其他的婢女就跟夫人說:「欸,這個婢女念佛往生了。」夫人還不太相信,就跑到佛堂說:「某某人,你要真往生,請你今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給我個消息。」

當然,一個人發了願以後,她就容易跟對方感應道交。結果到晚上的時候,這個婢女果然來了。來的時候先跟夫人作禮,說:「感謝您老人家這幾年的教導,我真往生了。」夫人說:「那你可不可以帶我去極樂世界走走呢?」這個婢女就帶著夫人到了一個半圓形的橋,橋下面很多蓮花,每一朵蓮花都掛著名字。當然有的蓮花很大、很光明,有的蓮花很小,黯淡。她還指出:「哦,夫人這是你的蓮花,還掛上了你的名字。」夫人看到這個蓮花景象以後回來,在隔年的生日那一天,她就預知時至了,因為淨業成就了。她早上洗完澡,就拿香,向阿彌陀佛一問訊,香一插上去,坐著往生了。

現在我們要說一件事情,她能夠生前把蓮花給念出來,這件事情不可思議。諸位你們知道嗎?其實我們念很多佛號,絕大部分的佛號都沒辦法把極樂世界的蓮花念出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沒有放下娑婆世界,你的心態沒有準備好。一個人能夠在平常就把蓮花念出來,那是什麼境界?淨業成就!當然,她能把蓮花念出來,就是她的心力不可思議。就是說,我們自性本來有這種功德,只是你現在被妄想遮住了。但是妄想一放下以後,你的心性本來就是具足無量的功德,阿彌陀佛又有一種強大的增上力激發你,能念所念兩個產生感應道交,所以念念創造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這個就是蕅益大師強調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諸位,我問你,如果你用念佛機整天念佛,一直念下去,你覺得它會往生嗎?會不會往生?不會。為什麼?因為它沒有心。為什麼念佛機不能往生呢?如果不強調心力不可思議,我們只強調佛力不可思議,那應該念佛機也可以往生。它不能往生,就是它沒有一個明瞭性。沒有明瞭性它怎麼往生呢?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感應道交其實是兩種力量的結合。就是說,你本身要有一個明瞭的心,要有一個所念的佛。但是這個心是有條件的,它必須是離相、必須是無住的。雖然你本身不能夠把妄想斷掉,但是你對妄想是放下的,你不能去碰妄想,這樣就可以了。可沒有人要你念到業盡情空,但是起碼你是不隨妄轉。你只要把妄想放下,你每一句佛號都能夠把極樂世界的蓮花念出來。

我想我們要有一個觀念,「放下」這兩個字,你最好好好想一想。我們之所以放不下,就是我們想要掌控。掌控的結果,變成業障深重。其實我們放下,我們得到了更多。就是說,你去執著一個妄想,執著一個生命,最後弄得你傷痕累累。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你最好把這個道理好好地疏通一下,就是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的心性本來就具足極樂世界的功德,但是你一天到晚跟妄想糾結不清,弄得你自己變得業障深重。你只要把你的自性功德力啟動起來,把妄想放下……就是說,你這個主人本來很有力量,但是這個主人睡著了,變成盜賊做主,盜賊就把你帶到輪迴去了。你現在要做的一件事情,趕快把你的主人翁喚醒,就像禪宗說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

其實,我們自己是有能力把極樂世界的蓮花念出來的,那麼我們現在為什麼弄得自己沒有能力呢?因為你自己多事。本來無一物,你自己要去惹塵埃。我們妄想本來也沒錯,它本來就是人生記憶中一個美好的回憶。但是你抓到這個回憶,你希望人生這個回憶有第二集、第三集,你想要相續下去,你要透過這種回憶去創造未來的回憶,結果你就把人生給搞砸了,是這樣子的。

你試試看,你從現在開始把妄想放下,由你的真如本性做主,你會發覺你活得更好。如今放下,何等自在!我們以前離家出走,好像覺得說做乞丐很好。其實回家更好!對呀,你爸爸是大富長者,你一天到晚做乞丐。你說,我做乞丐有時候得到好東西,有時候得到不好東西。關鍵是你是一個乞丐,你不得自在!作為一個乞丐,你再怎麼快樂,你的飲食,你要吃什麼東西是別人給你的。你在輪迴裡面,你再怎麼快樂,你不得自在,你永遠受業力的束縛,業力讓你高興你一定會高興,業力讓你痛苦你就非得痛苦。所以,輪迴盡管有快樂,但是你不得自在!作為一個乞丐,你的飲食不是你自己賺來的,是別人施捨給你的!

所以蕅益大師講一句話:「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因為你必須要安住在一念的清淨的理性,把妄想放下,彌陀的莊嚴才真正顯現出來。就是說,其實你本來就具足往生的能力,後來是你一天到晚跟妄想糾結不清,就把那個業力給啟動了,就把你弄得很被動了。你現在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就是,過去的妄想不管再怎麼美好,試著把它放下,你不要再主導人生了。你看你主導的人生,生生世世你都想主導它,到現在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你試著把妄想放下,由你的真如本性來主導,順其自然,你會發覺,阿彌陀佛的光明跟你的心就感應道交了。

所以,這句話意思是,離開了一念的清淨心,你不可能啟動彌陀名號;離開彌陀名號,你也不能加持一念清淨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所以蕅益大師的淨土概念是二力,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地方值得我們去體會。

(二)隨緣顯現

我們看第二個,隨緣顯現。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前面的一段開示,蕅益大師強調我們能念的心不可思議,只是因為我們攀緣妄想,把這個功能給喪失了。所以,我們放下妄想,所謂的「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你把妄想放下,你的自性功德力就顯現出來了。前面強調心力不可思議,那麼這一段強調佛力不可思議,我們也不能夠否定佛陀的加持力。

我們看。蕅益大師說,前面所說的住處莊嚴……極樂世界, 《阿彌陀經》先講依報,住處、生處。住處是什麼呢?寶樹、樓閣。什麼是生處呢?就是七寶池、八功德水的蓮花,受生的地方。前面所說的依報的莊嚴,就是阿彌陀佛因地的大願大行的稱性功德之所成就,就是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的功德創造出來了。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個,阿彌陀佛做了一個很重要的事,他把他的大願的善根、把大行的福德,放在一句佛號。

所有往生的人都必須要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這多善根、多福德是怎麼來的呢?就在佛號當中。所以,我們一念心接觸佛號的時候就能夠轉他成自,念念成就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寶樹、樓閣。這些都是現成的,不是你現在去修來的,我們只是把已經成就的東西直接轉過來,叫作已成就。所以結論是,以阿彌陀佛的種種莊嚴來做一種增上的加持力,來帶起自心本具的自性功德,所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自他不二,「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開示到底想說什麼呢?強調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講得很重要,就是說,雖然你的自性功德裡面本身有往生的能力,但是你得念佛,你不念佛還是不行,因為因緣很重要。

諸位!這個地方我們要強調一個觀念:站在往生的角度,阿彌陀佛的名號不可取代!你說,欸,我很想往生,但是我從小念觀世音菩薩念習慣了,我可不可以一輩子都念觀世音菩薩?可不可以?有人問印光大師說,我念觀世音菩薩,但是我求生淨土。印光大師說,彌陀的佛號是順從本願的,是直截了當跟佛陀本願相溝通的。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但觀世音菩薩的本願不同,所以你要怎麼樣?要透過迴向。但是迴向,你有時候打妄想,所以就扣很多所得稅。

就是說,你念佛號是直截了當,你念觀世音菩薩要經過轉換。因為你念觀世音菩薩啟動觀世音菩薩的本願,但是觀世音菩薩他可沒說臨終來接引你,是吧?所以他這個法跟阿彌陀佛本身是不相應的。那怎麼辦呢?不相應也有方法,透過迴向。但是這個迴向問題就嚴重了,我們這個迴向很難操作。這個回轉、導向,從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把它迴向到極樂世界,回轉、導向,這麼一迴向就打折扣了。

那怎麼辦呢?印光大師的大智慧,說,那這樣子好了,你一定要念觀世音菩薩,那你就每一次念觀世音菩薩,收尾的地方念十句佛號收尾。你看《印光法師文鈔》是這麼說的。這個很重要!我想,這個十句佛號是什麼意思呢?奠定你對佛號的定位。就是說,雖然我對佛號念得少,但是起碼它是我的本尊。諸位!每一尊佛跟你的因緣的淺深,是你決定的,你怎麼看待他,他就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很重要!就是說,你不把他當一回事,那因緣就淡了。因緣不能單方面的,阿彌陀佛想救拔你,你一天到晚都不念阿彌陀佛,你心中只有觀世音菩薩,那你這樣子,你是跟誰感應道交呢?所以怎麼辦呢?你觀世音菩薩念完以後,欸,念佛號收尾,那就不一樣了。作為收尾,你心中就有阿彌陀佛的存在,這是心中有佛,這樣子就方便佛陀來救你了,關鍵在這兒!

所以諸位!我再講一次,如果你要消業障,你只是想消業障,那每一個佛菩薩的功德都相等,你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阿彌陀佛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你是想消業障。但是如果你要臨終往生西方,那對不起,那各有各的因緣,阿彌陀佛的佛號不可取代!你不可以一輩子都不念佛號,不可以!你跟阿彌陀佛沒有結緣,你怎麼跟他感應道交呢?

所以偉大的印光大師說,你持<大悲咒>可不可以?可以,最後念十句佛號。你念觀世音菩薩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後面十句佛號收尾。你每一個法門最後都是十句佛號收尾,你的因緣就不一樣了,叫「會歸佛號」。這個就是強調,你要假借彌陀的因緣,這功德才會顯現的,這件事你可別忘了。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議,你可也別忘了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沒有彌陀本願的發願,你雖然有往生的能力,你也顯現不出來。

(三)一念具足

我們看第三的總結。這總結就把「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在臨命終的時候一念具足。就是,這個人到底往生是什麼相貌,這段文你看懂以後,你就知道這個人為什麼往生了。就是「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是怎麼理解,這一段的《彌陀要解》開示,把一個臨終人(雖然業障深重)他是怎麼往生的,講得很清楚。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做了一個問答,說,極樂世界離我們如此的遙遠,有十萬億佛土,那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的阿賴耶識有這麼多的生死業力,那怎麼就能夠往生呢?這帶業往生是怎麼個帶法呢?看蕅益大師的解釋。

他說,十萬億佛土這個距離不是問題,因為你只要不攀緣,一個人念頭不動,它就沒有所謂時空的問題。一念心性本來就無量光、無量壽,關鍵是你的心態要準備好,你一定要迴光返照,不能向外攀緣,你不能去攀緣妄想、攀緣外境。你只要心是往內收的,那麼這個心性本來就沒有問題。你只要迴光返照,就能把自性功德力開顯出來。這是第一個,心力不可思議。

第二個,你這個時候肯定提起佛號吧,那佛力——本願的攝受也不可思議。

所以關鍵不是距離的問題,關鍵是你的心力準備好沒有,佛力準備好沒有;你的心是不是迴光返照、安住真如,你的心是不是念念地提起佛號。

當你的心這兩件事都做到,心力法力結合,結果就是「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就像鏡子顯出影像一樣,層數宛然,沒有遠近,一照俱了,沒有先後。就是當下的一念,沒有所謂的空間、時間的差別。

所以往生的人的感應,你就知道你的心態是什麼,就像鏡子。鏡子的特色是什麼?它無住。你看鏡子,很多影像跑來跑去,但是鏡子不會想要去抓那個影像。我們的心就像強力膠,看到什麼東西想要黏上去了。其實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你自己的生命,你一天到晚想要攀緣,想要去主導它。所以,你把心放掉,就像鏡子一樣,你知道就好,妄想來,知道來,走知道走。像鏡子一樣,影像來來去去,你心裡面不迷、不取、不動,然後提起佛號,這個時候往生是很自然的情況。

比方說,極樂世界的依報國土,「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也是在你的能念的心、所念的佛當中顯現;正報的佛也是顯現;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也是在你一念的寂靜的心跟佛號當中自然顯現。「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你的心如果像平靜的大海,你的心如果像鏡子一樣,你提起佛號,每一句佛號都是感應道交。所以,問題不在於距離是十萬億佛土、二十萬億佛土,關鍵是你的心態準備好沒有,關鍵在這兒!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這個很重要。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你過去的事,特殊的事情會出現。這個影像出來的時候,本來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就想要去攀緣,想要去追根究底,去了解一下,結果一進去以後你就再也出不來了。臨命終的時候,碰到過去的影像,千萬不能處理,只能夠做一件事情——放下。你要去處理影像,所有的人,心一進入過去的回憶,沒有一個出來過。你出不來!

我再講一次,臨終的時候打妄想,絕對不能處理妄想,不能去處理它,你沒辦法處理了。因為在臨終出現的妄想都不是一般的妄想,都是你非常熟悉的境界在臨終才會出來。因為這個妄想的背後(其實妄想是假的)都有業力呀。諸位!你可別只看到妄想,妄想一進去,你就觸動了業力的開關。我告訴大家,臨終的時候起妄想,你把它放下,什麼事都沒有。你就別管它,就像鏡子一樣。所以,往生的人,不是說他不打妄想,其實他打的妄想跟一般人打的妄想一樣多。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失敗呢?因為你想要去處理這個妄想。你想處理,結果你就完了,你再也走不出來了。看到妄想,閃過去就好了,因為你不是它的對手。我跟你保證,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你不能夠說,前面有個地雷,你一定要去碰它。你說沒事,我穿上防彈衣。你何必呢!對不對?你閃過去就好,你幹嘛一定要穿個防彈衣去碰觸地雷呢?

所以,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能夠往生,就是心如止水,心如鏡子,只有這種人會往生。「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我再講一次,他正念分明不是他沒有妄想,而是他不隨妄轉,是這個意思。誰沒有妄想?他又沒有成就念佛三昧,怎能沒有妄想呢?但是他有高明的方法,他知道怎麼處理妄想:我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把妄想放下,你的心就像鏡子一樣,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出現了。「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出現;「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出現;「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也出現。

你放下妄想,你得到你所有的極樂世界的東西。你不放下妄想,你什麼都沒有。就這樣。人生就是你的選擇,你最好想清楚。所以往生就是這樣往生的,就在放下妄想的當下提起佛號而往生的,沒有一個人是跟妄想糾結不清往生的,沒有這回事情。

那麼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往生可以帶業,但是不能帶妄想,這是佛陀的最低標準。你可以有業障,你曾經做過錯事,這個no problem,沒問題。但是你要攀緣妄想,那對不起,這個不可以!這是往生的底限。我們只能夠帶業往生,不能帶妄想往生。你說,欸,我跟妄想攀緣一下,反正我業障也不重。你只要攀緣妄想,你就不能往生了。就這樣子的。所以,佛陀對於業力,他可以容許你過去的業力,但是他不能夠容許你現行的妄想。你一攀緣它,你就觸動業力。就是你不能觸動業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千劫萬難生二胎 持名念佛現奇跡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在周圍朋友、同事以...

念佛能消業障,為什麼還會遇到障緣

問: 師父,剛才說到念佛消除業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念佛一定要「念茲在茲」

我們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這個心就會像野馬,就往外跑...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

《阿彌陀經》裡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問: 請問法師,如果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

念佛之人不可傚彷愚人做愚癡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清淨臭穢,寄此陶煉耳

【原文】 唐道積,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癘疾...

契悟當下這一念心

現代人總覺得生命很短暫,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推薦】投足震動魔宮殿的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那缽,又名得大勢、大精進、無邊光...

每個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啟示

愛與你相遇的每個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你...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

本煥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103歲的本煥長老豪言要活到120歲 我還是個小和尚 晨曦...

盂蘭盆供儀軌

注意事項: 凡設供作此會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

藥師經四譯十二大願文對照表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 東晉 天竺三藏...

各宗派的代表性經典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

模寫供養地藏像感得地藏菩薩化現

今日我們很幸運,得遇地藏願王,願力最大,能滿眾生之...

聖嚴法師《新年的新衣》

以前對於我家來說,過年並不是可喜的事,登門要債的人...

撲滅心頭燃燒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

修福與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

拔除心中憂愁之刺

古印度時,那羅陀尊者在波羅梨國長者的竹林中修行。當...

決定命運的態度

江西德興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為一個很偶然的細節,...

【佛教詞典】梵典

(雜名)佛教之經典也。從梵土傳來者,故云梵典。...

【佛教詞典】五智印

(名數)一 吽,金剛智印。二 怛落,寶智印三昧。三 紇...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加字具足本

《佛頂尊勝陀羅尼》加字具足本

【視頻】慧律法師《你恨的那個人是不存在的》

慧律法師《你恨的那個人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