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界法師  2021/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講)

丙二、別示修行方法 分三:丁一、專修法門;丁二、圓修法門;丁三、攝心方便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四面,我們講到丙二的「別示修行方法」。

我們前面講到淨土宗的傳承。到了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把前面祖師的法要歸納成兩句話,叫作他力門、果地教。什麼叫他力門呢?就是當你帶動一句佛號的時候,這個佛號能夠消除你的罪障。你本來生命當中有一個坎邁不過去,但是你憶佛、念佛,把罪障給消了。這第一點。第二個,果地教。你本來要繼續輪迴,因為你正確地憶念,結果,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把你接引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這句佛號,如果你正確地操作,在你生命當中會創造兩種功德:第一個,消除罪障;第二個蒙佛接引。

也就是說,淨土宗,其實我們什麼事也沒做,我們可能這輩子除了工作、上班、休息以外,我們只做了一件事,在佛堂裡面憶佛、念佛,那麼我們怎麼能夠去享受這麼大的殊勝功德,今生消除罪障、來生永久解脫呢?因為我們今天能夠成功地跟彌陀感應道交,這個叫作轉他成自。阿彌陀佛的功德已經成就了,但是我懂得方法,我懂得門道,能夠把彌陀的功德轉化成我自身的功德,所以淨土宗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關鍵你要懂得正確的方法,諸法因緣生。你用不同的方法去啟動佛號,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的憶念就很重要了。你看有些人的憶念,他不是為了往生而憶念。你看有些人他念佛,為什麼?他肚子痛,他念佛,把肚子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兒子要考試了,他沒把握,他也念佛,考完試他佛號也不念了。所以他這種憶念檔次就不高,他不是一種往生淨土的憶念,他純粹是消除罪障的憶念。作為佛陀,他無所謂,「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要糖果就給你糖果,但是這個佛號對你來說並沒有扮演了生死的角色。因為你本身就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當然,相關的本願、接引的功德就沒有你的分了。

所以淨土宗要注意,諸位!你永遠要注意一件事情,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就佛陀來說,他能夠做的準備,其實佛陀已經圓滿了,他該做的都做了,他大凡能夠為眾生做的都做了,這樣你的準備就變成很關鍵了。我們現在必須把一種消除業障的憶念,提升到往生淨土的概念。這樣講好了,你的內心的檔次要不提升,你所念的佛號的檔次都不高。因為這個佛號是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經過你的念想再創造出來,所以,你是怎麼想的,這個佛號最後出來的結果就是「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你想想看,阿彌陀佛的功德本來是怎麼回事呢?撇開跟你感應、撇開跟眾生的互動來說,他自己的本質是怎麼回事呢?「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阿彌陀佛的功德是法界身,是圓滿的,他這裡面有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但是他投入到你的心中以後,怎麼變成只有消業障呢?該反省的是我們自己,是你自己把佛號的檔次給操作低了。所以,提升你自己的水平就很關鍵了。諸位!你的水平往前跨一步,你今天所有的佛號都往前跨一步,就這麼回事。你檔次低,你所念的佛號就是這麼個檔次,你心中所想的都是為了日常生活的消業障,這個佛號也只能給你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必須要從祖師的傳承當中學習,如何提升自己內心的憶念,就變得很關鍵了。你現在不能夠只是增加你的數目,你要知道,你把佛號念成一整山的石頭,你比不上一顆鑽石,因為一整山的石頭加起來還是石頭。你不能說,我石頭很多,換一顆鑽石,沒有這回事情。消業障就消業障,往生就往生,這兩個,一個是安樂道,一個解脫道。你的心理水平本來就不同。

所以諸位,我們為什麼到末法時代,看到很多人在平常很多感應,但臨命終的時候接引的少?不是佛號有問題。本來古代的佛號、現在的佛號、未來的佛號,佛陀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我們念佛人自己檔次一代一代降低了,我們自身的準備太不夠了。所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中的憶念,變成是成敗的關鍵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把這個佛號變成一種能夠了生脫死、能夠往生淨土的佛號呢?我們來介紹這種概念。這地方有三個重點:一,專修法門;二,圓修法門;三,攝心方便。

丁一、專修法門 分三:戊一、至心信樂;戊二、順從本願;戊三、會歸佛號我們先看看善導大師的專修法門。最早提出用什麼心態來念佛才是最圓滿念佛的,首推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對淨土宗的貢獻那是功不可沒。他對念佛的人提出三種態度:第一個,至心信樂;第二個,順從本願;第三,會歸佛號。

戊一、至心信樂

我們先看第一個,至心信樂 —— 十念必生願(十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至心信樂的概念,善導大師的觀念來自於彌陀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善導大師解釋十八願,把這段經文分成三段來解釋:第一個講到修行人的根機,第二個講到修行的法門,第三個講到它的功德利益。

我們先看這個法門到底是適合誰修呢?先看根機。

這個地方的根機重點在「十方眾生」。這個十方眾生指的是誰呢?就是我們一般地叫作罪惡生死凡夫。因為我們一般人的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惡,叫作善惡夾雜,譬如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要是有風它就往上飄,要沒有風,這個羽毛就往下沉。也就是我們的心受著環境的影響,心隨境轉。你來到三寶地,你就生起善念;要有人罵你,你就反擊,就這麼回事。我們凡夫眾生,這麼一個善根脆弱的眾生,但是這個人你不能小看他,因為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而產生往生了:第一個,至心信樂;第二個,欲生我國;第三個,乃至十念。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一種淨土宗的思想,「乃至十念」是他的淨土宗的善業,就是他的淨業,他所念的佛號的數目。看這個意思,第十八願重點在於——思想的重點超過數目。當然,這個「十念」不是指具體數目,但是這個數量看起來是不多。善導大師所要發揮的是哪兩句話呢?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按照善導大師的思想,這兩句話是不可切割的。信仰跟願力,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是一個東西。他認為:至心信樂,所以你欲生我國;因為你欲生我國,所以你才有資格叫至心信樂。

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他把它分成兩塊,它是兩種憶念:

第一個,對自身的憶念。

你怎麼去正確地看待你自己呢?你「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你首先得了解自己,你自己是怎麼回事。我們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說你只是了解片段的自己。我們一般人了解所謂的自己,也就是了解今生的你:哦,我今生沒做什麼錯事,我做了很多的佈施、持戒的善業。但是你知道嗎?你現在講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說,你講的是今生的因緣。如果把它放在無量的生命,那就是一個小水泡。如果你今天看到第八識的大倉庫,如果把無量的過去的你都加起來……就是你不能只考慮今生的你。什麼叫作你?要把前生都加起來,因為業力是可以累積的,不是說你死了就算了。如果把過去的因緣都加起來,那結論——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所以我們現在要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你最好了解全部的你,而不是了解片段的你,因為今生的你可能是你無量生命當中表現最好的一次。你今生剛好是所有無量的生命當中表現最好的一次,但對不起,你不能用這一次的你來代表所有的你。這個不能這樣講,因為臨命終的時候是算總賬的,它是把過去的業也算進去了。當然,你今生的業佔的比例很高,但是前生的業肯定是有它的影響。所以,如果把過去無量的你都放進去,那你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業障深重,求出無門」,就是我們的業力已經沒法處理了。

什麼叫沒法處理呢?就是你從現在開始,也不吃飯,也不睡覺,整天拜佛、拜懺,好好地修行,你也沒辦法了生脫死。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的話,不是你要不要,是你做不到,沒法了。這種概念是很重要的。我們待會兒再來說明為什麼你了解自己很重要。因為,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操作佛號的時候就不能一心歸命。你認為說,怕啥!這個佛號,我有你當然能夠往生,我沒有你,來生照樣往生善處。你會給自己留餘地,所以佛號對你來說變成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形成一種不共的皈依,這怎麼叫作「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因為你自己覺得你還有本事嘛,所以你對佛號當然不可能完全靠上去了。這是第一個。那表示什麼呢?表示你沒有真正了解你自己,你只是了解一個片段的你。

我們不了解自己,就產生一個問題點了:我們很難做一個完全的憶念。我們被今生迷惑了,被一時的美好的假相、一個小水泡迷惑了。你只是看到了水泡,但是你沒有看到你過去的大海。你這個水泡再怎麼乾淨,當你丟入一個污濁的大海的時候,這個水泡最後還是污濁的,是這個概念。所以,首先,我們一個念佛人所謂的憶念,你最好先憶念你自己,到底你是怎麼回事,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佛陀是怎麼回事。看對佛陀的憶念。「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我自己業障深重,我沒辦法處理我生死的問題,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個,當你提起佛號的時候,你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有足夠的力量救拔你。所以他是兩種憶念。

這兩種憶念整合起來有三種心態。一個往生淨土的人,這個佛號臨終的時候提出來有三種心態:

第一個,他是極度地厭惡生死。所以這個「欲生我國」是很關鍵的。如果今天你念佛,卻沒有出離心,只是想要解決今生的問題,那你就不能啟動第十八願了。十八願是有條件的,所有能夠啟動彌陀的功德都是有因緣的,你必須要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概念。當然,這個過程你是怎麼想的那也就不管了,反正結論就是,你有出離心。

佛法的出離心主要有兩種概念:第一個,無常敗壞,思惟無常。娑婆世界的可怕還不是因為它的痛苦,因為它充滿了不確定。就是說,所有的凡夫,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訴求,我們希望一個穩定的生命,所以叫「安穩快樂」。這也是為什麼「快樂」前面佛陀要加一個「安穩」。但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沒有「安穩」這兩個字,除非你自己打妄想打出來,現實生活沒有安穩。因為,你今生是個人,你說做個人真的很多痛苦,但是好歹我也習慣了,結果你死了以後,把你丟到其他地方去,丟到非洲去;你在非洲生活久了,你也習慣了,結果它又把你丟到歐洲去……所以你這個生死,這生死輪迴,你永遠也不知道你來生要去哪裡,這是一個痛苦。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你的人生永遠沒有安全感,這第一個。

第二個,娑婆世界的可怕來自於什麼呢?「輾轉相續,無有出期。」大凡是這個痛苦它有結束的一天,至少人家給你一個希望。說,我得了一個病,我痛苦,痛苦了三年、五年,我五年後恢復正常。你是不是有希望?人生的可怕就是,你沒有希望。就是說,這個輪迴的痛苦沒有停止的一天,它沒有個頭,生死大海是一望無際。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就是說,生死問題不解決,你的人生就沒有所謂「離苦得樂」這四個字了。你每一次的受生,不管你福報多大,你一定要經過老病死的折磨,而這個東西你不解決,你只要不跳離生死,這個生死就沒有結束的一天。你不急,它也不著急,就是輾轉相續,無有止盡。生死輪迴的可怕,來自於它沒有停止的一天。這種痛苦沒有結束的一天,你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把生死解決,如果你沒有解決,你就永遠受到痛苦的刺激。

那麼,好,你現在覺悟了,你知道這人生是充滿了無常敗壞,充滿了輾轉相續,當然還夾雜了三惡道的危機,你要解決了。這第一個,你有怖畏生死的決心。

第二個很關鍵,放棄主宰。為什麼他要強調你自己沒有出離的因緣呢?很多念佛人失敗點就在這裡。其實人生壞就壞在你想要主宰它,問題在這兒。你的人生為什麼弄得這麼糟呢?難道是你業障深重嗎?佔一半而已。人生的罪業、痛苦只佔一半。第二個是你自己弄假成真了,你想去掌握人生,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因為,你想掌握人生的時候,你啟動了十二因緣的無明,你這個生死業力就比一般人強。諸位!什麼叫作生死業力大呢?你比別人的情執更重,你的業障就大。同樣兩個人,有些人臨命終的時候很容易跟娑婆世界 say goodbye(說拜拜),一腳就走出去了。有些人娑婆世界走不出去,這個業力走不過去。

你往生要兩件事情:第一你要擺脫生死業力,第二個你要成就往生的願力。但是你第一關都沒有做好,你把娑婆世界的業力弄得這麼熾盛,你怎麼帶業往生呢?什麼叫把娑婆世界的業力弄得熾盛?就是你想主宰它。這第二個概念,放棄主宰。

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就是,你是業障深重,求出無門。按照善導大師的意思,我們凡夫的心是幹不出什麼實事的,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你最好有這種概念。就是說,臨終的時候,我知道我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臨命終只能有妄想,不能有執著。這個我們待會兒會說。你只能夠有沒有執著性的妄想,可以;你不能住在妄想,一執著你就完了。所以,必須厭離生死、放棄主宰。

第三個,一心歸命。最後才是一心歸命,你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所以,他臨終時,為什麼在急迫的情況之下提起佛號,這個佛號能夠對他產生這麼大的加持力呢?因為他做了三種憶念:第一個,他憶念自己輪迴的可怕,即將面臨輪迴的痛苦;第二個,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沒有能力處理,他放棄主宰;第三個,他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所以他把自身的妄想全部放掉。妄想,你只要把它放掉,它就沒有力量了。當你要控制妄想的時候,它就變成有力量。所以,妄想跟執著,問題不在妄想,在於執著。按照善導大師的皈依的規劃是,先能夠有厭惡生死的心、放棄主宰的心,最後再一心歸命,這個時候構成「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心態完成了正確的憶念。

你有這麼一個好的憶念,臨命終的佛號不必太多。我們看他的佛號是怎麼操作?乃至十念。當然,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這個十念不是個數目,是個概念。什麼叫十念呢?就是臨命終的時候相續稱念,乃至淨業成就。就是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無間念、無後念,念念相續,無有間斷,直到阿彌陀佛出現為止。這個概念雖然不能以十當數目,但是這個佛號也不是很多,他也沒要求你要成就念佛三昧,他只是要你創造一個相續性的佛號就可以了,你佛號不要間斷。

但是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這個人為什麼能夠啟動往生的力量呢?重點在他的核心思想,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人的心理素質做得太好了。他有了生死的決心,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要多事,少打妄想,他知道,人生由我來規劃比不上由彌陀來規劃。

你看,諸位你想一個問題,你現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以歷史做借鑒。我們沒有學習佛法之前,生生世世都想要主宰人生,對不對?結果呢?結果就是你這副德性,結果就是這樣子。所以你想想看,再主宰下去有什麼意思呢?我們生生世世,在每一個生命當中都創造一個自我概念,想要去主宰它,結果弄得自己傷痕累累,所以現在該是放棄主宰的時候了。所以你現在就要慢慢訓練,人生不能主宰,「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把你這種想要主宰人生的心放掉,把生命交給佛陀。你相信交給佛陀去主宰,肯定比交給自己打妄想來主宰來得好。

你心態準備好了,那你就是感應道交了,就這麼回事。佛法講諸法因緣生,你掌握了正確的因緣,它就有正確的結果出現,這叫「道」。你走在一個正確的道路,當然它會帶給你正確的目標,你這個高速公路走對了。佛法只重過程、不重結果,你這個高速公路走對了,你目的地已經對了,叫上路了。所以,往生的因緣,第一個概念,「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經過臨命終的時候一種相續稱念的佛號,我們看他最後的結果。

臨命終的時候,「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有兩個例外:第一個,造了五逆重罪;第二個,誹謗大乘正法。你說大乘非佛說、撥無因果,都叫誹謗正法。蓮池大師也做了補充說明。他說這兩個罪障,之所以障礙你往生,是就著你造了以後無慚無愧——你沒有懺悔來說的。如果你在修淨土之前不小心造了罪,但是你後來懺悔了;懺悔以後斷了相續,後面沒有再造作了,按照蓮池大師的說法,懺悔則清淨,懺悔則安樂,照樣往生。因為你懺悔了,就是清淨了。所以只要你懺悔,這個罪業不能構成障礙。

舉一個例子,這個十八願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在《淨土聖賢錄》裡面,唐朝的張鐘馗。他這輩子就是殺雞的,他爸爸是殺雞的,所以他也跟著殺雞。臨命終的時候,他就見到一個穿紅色衣服的人帶了一群的雞跑到他的面前,啄他的身體,啄他的眼睛,啄他的頭。他疼痛難忍。這個時候他的家人就趕緊請弘道法師來跟他開示助念。弘道法師在助念之前,為他做兩件事:第一個,要他至誠懺悔;第二個,要他一心念佛。他這個時候透過懺悔念佛,提起佛號以後,這些雞就慢慢化掉了。佛力不可思議!最後在異香滿室的時候安詳往生了。

這個是《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到最嚴重的帶業往生。就是說,這個人造了一生的殺業,而且,他是什麼時候才學佛呢?臨終才遇到淨土,而且他幾乎是來生的中陰身的業果都快現前了,竟然能夠產生這麼大的扭轉,就像飛機即將墮落地上的時候,產生一個很大的力把它拉上去了。當然這種人就很適合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的這種概念了,就是善導大師的概念了。因為他在一個關鍵時刻生命產生了變數,因為他「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現前。

不過,諸位!你千萬不要把自己觀想成張鐘馗,這種人是少數。欸,我造罪業,臨命終的時候等人家來開示就好。你絕對不是張鐘馗!蕅益大師說,這種人,千中難得一二,萬中難得三四,是多生多劫大善根的人。蕅益大師說,大凡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惡,臨終助念能夠往生的,突然產生這麼大的反轉,都不是一般人。你想,一個人造一生的罪業,他的煩惱可有多重,他的思想會有多顛倒!在臨終的時候遇到淨土法門,他能夠產生這麼大的扭轉,他從心中的邪惡,變成「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嗎?他的心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扭轉。

所以蕅益大師說,下品下生的修行不能當常法,你千萬別把自己觀想成下品下生的其中一個,你絕對不是!這些人都是善根深厚,今生只是一時糊塗,誤造惡業。但是前生善根深厚,所以遇到微小的佛法就啟動那麼大的心念,厭離生死,放棄主宰,一心歸命。臨命終的時候,三個心態一次到位,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正常人,我們應該要平常慢慢地訓練自己。就是說,我們必須要訓練自己的心態,從貪戀娑婆到厭離娑婆,從想要主宰人生到放棄主宰,從一種對阿彌陀佛的半信半疑而訓練成一心歸命。

這是善導大師提出的一種「至心信樂」,就是,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夠把佛號操作成往生淨土?就是這種心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戊二、順從本願 分二:己一、自力不足;己二、仰仗佛力這個心態,善導大師把它開出來,叫作順從本願。它有兩個概念:第一個,自力不足;第二個,仰仗佛力。

己一、自力不足 分二:庚一、業果相續;庚二、輾轉增盛我們先看自力不足 —— 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這個地方有兩段。

庚一、業果相續

我們先看第一個,業果相續。我們怎麼樣能夠修到第一個,能夠從業障深重、求出無門而放棄主宰呢?這是我們怎麼去觀察,有兩段。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受用果報 業力主宰

造作業力 思想主導

一個人會往生,你必須要了解兩件事情:第一個,你最好先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很難改變你自己,因為你不知道盲點。不可能說,你不知道你自己什麼病,你藥就亂吃,佛號就亂念。你要先了解你自己,這第一個。第二個,你要了解佛陀。你要做兩種正確的了解,這個佛號才能念得好。

首先了解自己,就是我們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引用唯識的看法。

人生的最大的因緣,所謂的生命的主宰者有兩個:一個是第八識,叫作業力。業力管控我們所有外在的因緣,第八識的外因緣,它主要管的是業力。它的業力的管控有兩個:第一個,業力的儲存;第二個,業力的釋放。第八識作為一個倉庫,其實它沒有造業的能力。你要造善造惡,這是你第六意識的想像力去做的。所以,你第六意識造善的時候,第八識也不參與;第六意識造罪的時候,第八識也沒有意見。它只做一件事,你有本事造業,它就有本事把它儲存起來。所以一開始叫作儲存業力,等到力量夠了,它就釋放業力。釋放業力的時候,我們再往下看,這些六根、六塵,眼耳鼻舌身。你眼睛看到美好的顏色,那是你有善業;你看到別人不順眼,那不是別人不好,是你有罪業;你聽到的是不好的聲音,耳識遇到聲塵,如果不如意的,那也表示你有罪業。

所以,凡是外在的環境,人生的果報,一句話就講完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今生所有外在的因緣,生命的所有的結果,都是一種過去生的業力的釋放。這一塊沒有對錯,只有苦樂。痛苦跟快樂,佛法不給它判定對錯,它叫無記性,它只是人生的快樂跟痛苦。因為業力的釋放,你不能說痛苦是罪惡吧?因為有些人從痛苦當中得到了激發,發起了出離心,變成善根了。你也不能說快樂是一個善法,因為快樂有時會讓一個人墮落,所以苦樂沒有善惡。其實人生在業力釋放的時候沒有對錯,只有苦樂,這是第一個。這個在佛法看來你只能認命。

但是諸位!你要看第二個,叫作業力的回存。人生只做兩件事情:第一個,釋放業力;第二個,儲存業力。當我們在受用業力的時候又再回存業力,會產生一種思想。這個思想怎麼來的呢?先從感受,前五識的感受。當我們的心跟生命的果報接觸的時候,會有兩種感受——快樂跟痛苦。如果是罪業起現行,你就是痛苦,你表現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受用就是痛苦;如果你是善業起現行,它表現出來就是快樂。這個感受快樂也沒有對錯,但是這個感受會提升到想像,尤其是生命當中給你一些特殊的感受,這個你一定要注意。

比方說,這個感受是特別美好、特別幸福的感受,已經構成一個人生美好的回憶。感受本來是瞬間的,但是人對於美好的感受,你曾經遇過什麼人、吃過什麼東西、住過什麼樣的房子,那種特殊的感受,你希望它永遠留在你的心中,你希望能夠捕抓這個感受,結果怎麼辦呢?你只能夠把它變成想像,你會把這個感受透過你的妄想捏造一個影像出來。當然這個是美好的影像,這是從感受變成想像,第六意識的想像。這個想像,你不斷地去回憶它的時候,你只要回憶那個影像,就觸景生情了。你透過這個影像去攀緣它,你就試著去捕抓過去的快樂感受,時間久了,數數現行,深生好樂,就提升到執著了,你的心就住在這個影像上。從今以後,你就不在乎外境發生什麼了,就是你已經落入了無明,世間說的盲點。

我們說明一下。其實人生本來是很單純的,它就是善惡業力的釋放。善業讓你快樂,罪業讓你痛苦,不就是這樣嗎?為什麼人生會搞得這麼複雜呢?因為在業力釋放的時候,它啟動了感受,啟動你的思想,啟動你的執著,啟動了一種叫顛倒妄想。而顛倒妄想的形成,是因為你得到一個美好的感受,你希望這個感受在你的生命繼續地出現,所以你只好捏造一個影像來保存這個感受,然後你不斷地對影像攀緣,最後你就住在這個影像上,就起顛倒了。

舉一個例子。你看有些母親,她兒子明明是非常的糟糕,但是她看她的兒子是怎麼看怎麼好。她明明知道,這個錢給她兒子,她兒子就會去做壞事,她還是會給他。這個兒子去做壞事以後,她把他罵一頓,下次這個兒子再跟母親要錢,她照樣乖乖把錢掏給他。因為她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麼回事,她只活在她心中的妄想。

諸位!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會輪迴?你們知道嗎?我們這樣講好了,我們把妄想通通放掉,我們不要站在妄想來看人生,我們先把過去的那些顛倒的、執著的妄想都放掉,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就好了:你覺得人生值得嗎?沒有錯,人生有快樂,但是人生的快樂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按照佛陀的說法,人生是得不償失,沒有例外;你的快樂,你是付出了慘痛代價。只是說我們一般人只記住人生美好的一面,因為我們討厭痛苦,因為痛苦給我們逼迫性,所以我們習慣性會把痛苦故意忘掉,所以構成我們的盲點。

你看佛陀怎麼譬喻我們人生?譬如刀上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沒錯,人生果然有蜂蜜,但是你知道這個蜂蜜的背後是什麼?是一把刀。所以你那舌頭去舔蜂蜜的時候,你的舌頭被割傷了,但是你下次看到這個蜂蜜還會不會舔呢?你還是會去舔,因為你已經不在乎人生是怎麼回事了,從今以後你只在乎你自己的感覺,你為了滿足你的感受,你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舔這個蜂蜜。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讓我們暫時把妄想撥開,看到人生的真相:原來人生是得不償失,快樂太少,痛苦太多。諸位!娑婆世界的快樂,每一個快樂你都要付出代價,沒有例外。極樂世界的快樂,你不用付出代價,因為它是清淨的本願功德所創造出來的,而娑婆世界的快樂是你的業力跟妄想的結合。

我們現在知道,人生的可怕在於第七意識的主宰。現在很多人念佛,他的問題點,他解決錯了。其實,業障深重,業力為什麼構成障礙呢?就是說,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怎麼臨終會障礙你呢?為什麼有些人臨命終的時候,他離開娑婆世界如此的輕鬆愉快?有些人離開娑婆世界如此的困難重重呢?一般人說,欸,我業障比較重啊。你說錯了!其實我們從無量劫來輪迴到現在,大家業障都差不多,都差不多,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關鍵在哪裡呢?關鍵是有些人不會啟動業力,有些人會啟動業力,關鍵在這兒。

所以諸位,往生的障礙不是你的妄想,是你的主宰,這是關鍵。你看有些人念佛的時候,他是用佛號來對治妄想,這錯了。重點在於執著,而不在妄想,妄想根本不會障礙你往生。但是有些妄想是帶有執著性的妄想,這個要注意了,已經變成顛倒想了。

舉一個例子,什麼叫妄想,什麼叫執著。比方說你很想喝咖啡,這個會障礙往生嗎?當然不會。我一定要喝咖啡,會不會障礙往生?障礙往生。我在美國上課的時候,有些人會從洛杉磯開車三個小時,去聖地亞哥喝一杯咖啡,然後再開三個小時回來。這件事情障礙往生,因為他已經落顛倒想了,喝咖啡這件事情已經變成執著了,就是我一定要去做。這種心態你最好越少越好,因為你這個妄想不是一般的妄想,是帶有主宰性的妄想。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對治所有的妄想,因為你這樣精神體力分散了,也毫無意義,你要注意帶有執著性的妄想。

但每一個人不一樣。有些人的盲點是在財富,你看他一輩子追求財富,就算是會把生命弄沒了,他也是高興。明明知道,你沒有生命,財富也沒有意義,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對他來說,他寧可相信自己的妄想,他也不相信真實的情況。

所以人生第一個,業力的釋放;第二個,激發你的想像力;最後,又造一個業力回存回去。但是問題不在業力,在你的顛倒妄想。所以往生會構成障礙的人,在於你的執著顛倒想。顛倒想,帶有主宰性的妄想,要越來越少。這就是為什麼善導大師要我們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你自己沒有能力主宰人生。這是很關鍵的。

我再講一次,打妄想不會構成往生的障礙,但是打一種有主宰性的妄想,這個會構成往生的障礙。「我一定要怎麼樣!」就算做這個事情會付出慘痛代價,你也在所不惜,這個已經構成顛倒想了,而這個東西在臨命終會激發你的生死業力,你就沒辦法帶業往生了。

帶業往生的前提:臨命終的時候業力必須在一種沉澱的狀態。你不能刺激它,讓業力進入睡眠狀態,叫作「帶業」。帶業種,不能帶現行。你一旦激發業力,臨命終沒有一個人起顛倒可以往生的。所以,求往生的人,到臨命終的時候,對來生的因緣是全部放棄的。大凡對來生還有規劃、還有念想,你生死關就邁不過去了,不要說往生了。所以我們到最後會談到收尾,「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要能夠放棄對來生的主宰,這是往生一個很重要的心態。因為,你第七意識不拔掉,你第八識的業力就不斷地在活動。

庚二、輾轉增盛

我們往下看。他第七意識不拔掉,產生顛倒想,會怎麼樣呢?會輾轉增盛。問題在這兒。就是說,它本身不可怕,但是它會不斷地增長廣大,可怕在這裡。

種子 ——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現行 —— 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

帶業往生,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概念:什麼是種子位,什麼是現行位。

我們雖然不要把業消掉,但是你必須讓所有的生死業力處於一種慢慢的沉澱狀態。業是往下沉的,而不是去攪動它。就是說,它是一種第八識裡面的種子,它進入一種睡眠狀態,它不是一種活動狀態。現行位就是說,透過你的一種執著性的妄想的刺激,它是一種活動的狀態。簡單講就是這樣。

什麼叫刺激呢?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你本來墮入一個顛倒想,你可能對財富、對男女的情感、眷屬,對名聲等等各式各樣地執著,但你沒有對治,它會生起現行的活動。這個思想每次活動的時候,它要熏習種子,這個功能就更強大了,最後輾轉相續。就從你強大的執著的思想,如果是善的就天人、阿修羅,如果是惡的就畜生、餓鬼、地獄。

諸位!這個地方,我們看這個順從本願,它的目的就是,你要成功地降低生死的業力。臨命終的時候,當我們創造一句佛號的時候,是兩種力量的拉扯:一個娑婆世界的業力在拉,要把你拉回來;第二個是往生的願力,要把你往西方帶。當你往生的願力強過生死業力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所以,願力超過業力,這種隨念往生的概念,就變成了我們淨土宗的心態,要做兩件事,因為業力是客觀的。諸位!我們學過唯識,我們會知道,業力雖然可怕,但是它有一個弱點,它沒有主動引導你的力量,它沒有主動權。你要不惹它,它就不活動。其實我們憑良心講,不是娑婆世界惹我們,是我們去招惹娑婆世界。你現在不能夠說娑婆世界不放過你,是你不放過娑婆世界。

所以放下為什麼這麼重要?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是我抓住撫尺,還是撫尺抓住我?是我抓住撫尺了,所以主動權在我。今天如果反過來,如果業力能夠主動地控制我們,全世界沒有人可以往生。如果業力有主動權,沒有一個人可以往生,那「帶業往生」這四個字也不能成立了。你不能往生,千萬不要怪罪你的業力。

其實,業力大家都差不多,是你的思想有問題,是你要去激發業力的,關鍵在這兒。你的執著,你對未來的人生產生念想,你希望生命要繼續下去,你怎麼可能往生呢?你把業力弄得這麼熾盛,你還想把它帶走?它肯定把你帶走,不是你把它帶走。

所以諸位,往生淨土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你想辦法讓業力沉澱下來,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人生的業力,必須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慢慢地減少,當然就是你的心態慢慢地、慢慢地看破娑婆世界的真相。其實娑婆世界沒什麼好的,都是你在打妄想,是你的妄想把它塑造成美好。當你把妄想撥開來的時候,娑婆世界本來就是苦多樂少,充滿過失的。所以,你慢慢慢慢地對娑婆世界的執著降低以後,業力慢慢沉澱,這是第一個。然後你才有資格談憶佛念佛,創造一種往生的願力。

所以我們從這個「業障深重、求出無門」,要知道,障礙你往生的不是業力,是你的情執。帶有執著性的妄想,這是最可怕的,因為它會激發業力。它本身不是業力,它會激發第八識的業力,讓它從種子位變成現行位。諸位!我們造了業以後,儲存在第八識是個業種子,是誰把業種轉成「業力」的?有力量的「力」?它本來是一個沒有力量的業,它怎麼就變成一種有力量的,變成業力呢?乃至於變成業障呢?是你臨終的情執,你的妄想去激發它的。

所以,帶業往生,你的心慢慢地要收尾。你要告訴你自己,業障深重、求出無門,你對人生不能再有想要去規劃、要掌控的念想,然後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它是三種心態的結合,善導大師的概念:第一個,怖畏生死;第二個,放棄主宰;第三個,一心歸命。這個是淨土宗修行的最低標準,因為你非得經過這個過程,否則你沒辦法處理業力,你也沒有辦法啟動第十八願。

我覺得善導大師已經把修行簡單到最簡單化了,就是說,它已經是最低標準了,一個都不能少:你必須要有了生死的決心;你必須要知道自己人生不能主宰,你要放棄主宰;第三個,對阿彌陀佛「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這樣子就滿足了「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了,這個叫作正確的往生的憶念。當然,你這種心態準備好了,你去接觸佛號,諸法因緣生,因緣準備好了,當然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開示慰導,然後讓你帶業往生。

我們先講到這一塊,這個地方講到怎麼去修皈依。

其實我們首先要知道,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麼修行不能得力呢?因為他根本找錯方向,他修無益的苦行,他用苦行來折磨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根本一點錯都沒有,是你的思想起顛倒了。你把身體弄得這麼痛苦有什麼意思呢?你不吃飯不睡覺,你的思想也不會改變。就是說,我們今天會來投胎,一定有原因。當然你會說,是因為有生死業力。但是業力是沒辦法處理的,你去處理業力,那你這個方法就不好,那就不是第一義諦了,那佛法就不善巧了,那就不是一生能夠解決的。你今天要讓自己業盡情空、消業往生,那對不起,那就不是今生可以解決了,這個方法不妙。

善導大師的意思就是說,把業力放棄,改造你的思想。你雖然有業力,但是你不要刺激它。高明!讓業力沉澱下來,帶業往生。那怎麼不刺激它呢?就是我臨命終的時候,我知道在臨命終的時候在那邊很多地雷,但是我不要去碰觸它,地雷有跟沒有一樣。我臨命終我怎麼不要去刺激生死的地雷呢?三件事情:第一個,怖畏生死;第二個,放棄主宰;第三個,一心歸命。你必須培養這三種心態。在臨終之前,這三個功課是非常重要,你才能夠成功地把生死業力沉澱下來。

所以,往生的人,其實淨土宗並沒有處理生死業力這一塊,沒有處理。但是他能夠把業帶走,表示他能夠讓業沉澱,就是它不起現行。他能夠先把彌陀的本願啟動起來,強者先牽,他能夠成功地讓願力強過業力,他做了這件事情。所以他的心態準備得非常好。

所以,修行不是改變業力,要改變業力你改變到什麼時候呢?不可能的。你必須培養一種皈依的心態,叫「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心態諸位體會體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千劫萬難生二胎 持名念佛現奇跡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在周圍朋友、同事以...

念佛能消業障,為什麼還會遇到障緣

問: 師父,剛才說到念佛消除業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念佛一定要「念茲在茲」

我們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這個心就會像野馬,就往外跑...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

《阿彌陀經》裡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問: 請問法師,如果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

念佛之人不可傚彷愚人做愚癡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清淨臭穢,寄此陶煉耳

【原文】 唐道積,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癘疾...

契悟當下這一念心

現代人總覺得生命很短暫,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推薦】投足震動魔宮殿的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那缽,又名得大勢、大精進、無邊光...

每個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啟示

愛與你相遇的每個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你...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

本煥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103歲的本煥長老豪言要活到120歲 我還是個小和尚 晨曦...

盂蘭盆供儀軌

注意事項: 凡設供作此會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

藥師經四譯十二大願文對照表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 東晉 天竺三藏...

各宗派的代表性經典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

模寫供養地藏像感得地藏菩薩化現

今日我們很幸運,得遇地藏願王,願力最大,能滿眾生之...

聖嚴法師《新年的新衣》

以前對於我家來說,過年並不是可喜的事,登門要債的人...

撲滅心頭燃燒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

修福與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

拔除心中憂愁之刺

古印度時,那羅陀尊者在波羅梨國長者的竹林中修行。當...

決定命運的態度

江西德興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為一個很偶然的細節,...

【佛教詞典】梵典

(雜名)佛教之經典也。從梵土傳來者,故云梵典。...

【佛教詞典】五智印

(名數)一 吽,金剛智印。二 怛落,寶智印三昧。三 紇...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加字具足本

《佛頂尊勝陀羅尼》加字具足本

【視頻】慧律法師《你恨的那個人是不存在的》

慧律法師《你恨的那個人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