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2021/1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6講

我們佛教的生命觀,它講到我們有無始的生命,也就是說,我們有無量無邊的生命的經驗,所以說佛教的因果思想,是建立在無量生命的概念。那麼我們現在要去繼承過去有無量無邊的生命經驗所留下的功能,所以我們的思想很複雜。那麼在這麼多虛妄顛倒妄想當中,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先不要管妄想,先在妄想中建立三道的光明,你一開始管妄想,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先把自己的功力先栽培起來。所以對治妄想是比較後面的,剛開始先栽培善根。

你看它四悉壇,歡喜、生善,生善不是生起善法,是生起善根,然後再破惡,歡喜、生善、破惡,最後入第一諦理。所以修行人你一開始跟妄想宣戰,你就完了,你不能跟它宣戰,你不是它的對手,所以剛開始的修學次第,先栽培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先不要跟敵人宣戰,先跟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好了。

所以剛開始都是帶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來聽聽課,也來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後,回去繼續打妄想,對啊,就剛開始就是這樣帶妄修真,帶有妄想修真,但是沒關係,佛法有的是方法。就是你這個善根帶動起來以後,佛陀告訴你要修兩個觀照,這兩個觀照,這兩帖藥很重要,你吃下去你這個善根會增長,煩惱會淡薄,哪兩帖藥呢?

第一個,你要經常告訴你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本來沒有妄想,這個太重要了,你本來沒有妄想,你本來清淨的,妄想是因緣和合的一種虛妄的假象。你看這個鏡子,雖然很多灰塵,但這個鏡子本來是光明的,它可以恢復原狀的,這個灰塵沒有真實的把鏡子給染污,第一個,知心無念,這是第一個思考。

第二個,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要告訴你自己,我成佛是正常,我去修學善根是正常。因為我的內心當中本來就具足大智慧光明義故,真實識知義故,我的內心當中本來就具足善根,我做眾生是不正常的。佛陀說,你本來是個大富長者的兒子,你本來應該要居住王家的,結果你自己跑出去流浪,變成乞丐了,做乞丐是不正常的。

在日本,有一個小女孩,她肝臟很不好。這個母親就帶她去找日本一個最高明治肝病的醫生,這個醫生就給她開了很多治肝病的藥,後來發覺吃了一個療程以後,都沒什麼效果,這醫生 就找原因了,怎麼回事呢?說你有按時給她吃藥嗎?她說有。那個禁忌的東西什麼不能吃你知道嗎?她說我知道。那怎麼會這樣子呢?他就詳細問她的整個生活情況。原來這個母親,她每次要送她去學校上課的時候就說:小華,你要小心啊,你肝臟不好。然後,她要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是:小華你要注意一點,你肝臟不好呀。你就給她自我暗示啊。一個業障,一個煩惱障,最怕你執著,我們要知道,煩惱本來是沒有自性的,但是你給它力量。後來那醫生說,你要換一個說法:小華,你肝好很多了。果然她這樣改變口氣以後,她那個肝病的藥就發揮效果了。

所以我們的心是需要鼓勵的,你不要老是呵責你自己。你看大乘佛法第一個是什麼?信心啊,信解行證,你一定要先信。修行人,你面對無量的妄想,你要給自己激勵,說我一定做的到,為什麼呢?因為我內心本來清淨,我本來具足善根,我只是假借佛法把它啟發出來而已。你要自我激勵,你要給自己能量。

所以,即便我們面對無始劫來我們感覺到強大的妄想,不要怕,你激勵你自己,知心無念,知道你內心當中有無量無邊的潛能,你有大智慧光明義故,真實識知義故,遍照法界義故。我們現在盡量,從現在開始不要老是用你的思考模式,你看看佛陀是怎麼教我們去思考事情的。

這兩帖藥你吃下去,保證你進步很快,你翻轉得很快。所以這個是佛陀告訴我們怎麼去觀察我們內心的真實相:第一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個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嚴格來說受菩薩戒,這兩種思想沒有建立起來,沒有資格受菩薩戒,這兩個。這個是大乘的信心的基本,大乘佛法的起步,這個是信仰的起步而已。

信,然後才解、行、證,這是第一個,兩個信仰基礎。那麼這兩個基礎以後,我們開始再講廣修方便,這個講定課的問題。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第一個:

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

那麼這個地方,前面是有說過,我們再把它重複一下。

第一個,從假入空觀,這個是根本方便。我們看到一切法都告訴自己,這個是自性無生,無生就是畢竟空。其實我們的身心世界,它本來是沒有的,所以就不會產生一種我執,才不會產生自我設限,我們老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其實我們本來就沒有這些煩惱,本來沒有這些業障,本來沒有生死,這個是空觀。

第二個,假觀。假觀我們前面說過,借相觀心。

空觀讓我們離一切相,假觀呢,再把這個相怎麼樣?再借回來,因為你要借相修心,但是你這個時候借你不會執著。比方說,你借佛陀的相狀來修皈依;比方說,你借眾生的相來修佈施,你必須有佈施的相,才能夠啟發你佈施的善根。所以空觀讓我們離一切相,假觀讓我們成就一切法,即一切相,成就一切法。那麼這個法,包括佈施的法、持戒的法、忍辱的法,那麼這個功德法是怎麼來的呢?

借相修真,或者借假修真。所以我們面對相狀,是兩個態度:先全盤否定,因為我們前面的相狀都帶有執著。佛法是先破壞再建設哦。這個房子蓋起來,這個材料本身有問題,很多的蛀蟲,這個房子不能用,你怎麼修都沒有用,那個房子這個柱子,每一根柱子都長蟲。就是我們無始劫來建立的妄想,這個相狀都帶有情感,你現在所有相狀都不能用,統統不能用。

所以修行第一件事先歸零,把心帶回家。所以從假入空觀是第一個工作,先把心中的相狀全部把它歸零。佛陀是先大死一番,然後再重新建設。然後,第二件事情呢?重新蓋房子。前面你把相狀消掉了,再借回來,你借佛陀的相狀來修皈依,你借眾生的相狀來修慈悲,你雖然有無量的善根,但是要借相來啟發你的法。

所以第二個記得,不要在空觀裡面待太久,待太久變二乘了,就偏空了。所以你把空觀的智慧操作以後,離相以後,第二件事情,請把你消掉的相再借回來,這就所謂的因果絲毫不爽。先把相狀拿掉,然後再把它假借回來,因為你沒有相狀,沒辦法修行。

你看,你要假借佛號的音聲,才可以跟彌陀感應道交嘛,對不對?你都要相狀啊。你要假借佛像,你才可以拜佛;你要假借眾生的相狀,你可以佈施,要不然你要佈施給誰?

所以,相狀把它消掉以後,你第二件事情,假觀,從空出假再借回來。你看,要假借眾生的相,你才能夠放蒙山,所以你必須要把相狀,把眾生相、佛相再借回來,那麼這個時候開始積集廣大的資糧,這個就是以隨順法性無住故,在無住當中而生心,生心的時候,又開始借相。

我們看第二個。

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不令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

好,那麼前面是一個根本,是總說了,這個地方講止惡。

經常保持慚愧悔過,使令一切惡法不令增長。這個自我反省,我建議大家每天拜一點懺,尤其是初學者,如果你時間不多的話,我建議你拜三十五佛,二十分鐘。我們這邊前面講過借相修心,如果你不拜懺,一天當中一般人很難生慚愧心,幾乎沒有時間沒有機會生慚愧心,你沒有時間生慚愧心,你每天拜二十拜,你就會知道。

你每天拜三十五佛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有些人身口意出現了惡法,它會不斷的出現,不斷的出現,像滾雪球一樣,直到這個惡貫滿盈為止。有些人身口意出現惡法,他有一個stop,他有一個剎車系統,它自然會停止,就是他有在拜懺。拜懺的人他很快發現自己的過失,很快哦,如果你一天都不做功課,有一個缺點,當你身口意出現過失的時候,都沒有人告訴你,你不會知道哦,但等到你知道的時候,很嚴重了,很嚴重了,沒有救了,來不及了。

所以你不拜懺,你沒有辦法在身口意產生一個警告系統。就是說我生病了,這個紅燈會亮,哦,這個地方出狀況了,它有一個警告的機製啊。如果你一天都不做功課,你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嚴重的時候,來不及了,很嚴重了。所以你功課可以做的少,我覺得做的少沒關係,但是你完全不做,我覺得非常不好,因為你都沒有產生一個自我檢查的系統。你說,我在聽經呀,生善跟滅惡是兩碼子事。聽經是增長善根,拜懺是滅惡,這兩個都要做。你如果只有聽經沒有在拜懺,你的生命當中善法在增長,惡法也在增長。每天拜懺太重要,你可以拜的少,你八十八佛分兩次拜,分三次拜,分四次拜都沒關係,就算你拜十五分鐘也沒關係,只要你那個心態到了,因為那個慚愧心開始自我反省的時候,你很快發覺你今天的身業口業意業哪裡出差錯了,你馬上把那個問題關掉。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他造了惡他自己不知道,這個最可怕了,等到你知道的時候,來不及了,太晚了,這個業太重了,很難懺了。所以我們要及時發現過失,只有一個方法,勤求懺悔,沒有其他方法。要不然就是說,你有一個善知識在旁邊經常提醒你,但是這個機會不太可能,不太可能。就是一個止惡的方便,勤修懺悔,離諸過患。

再看第三,這個講善根增長方便,前面是滅惡這個地方講增善。

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三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

前面是講懺悔,這個地方是講增長善根,包括了供養、禮拜、讚歎、隨喜、勸請,這個七支供養這個待會兒我們會再加以說明。

那麼以愛敬三寶,以恭敬三寶的心,使令我們對修行的善根,大乘的善根,特別是前面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兩個善根,來激勵自己趨向無上菩提。在三寶的加持之下,消除業障,菩提的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開愚癡障礙的緣故,用智慧的光明來破除愚癡。

看第四:

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

好,那麼最後是發願,我們要數數的發願。發願盡未來際化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夠了脫生死,無有餘就是沒有生死的果報,皆令究竟無餘涅槃,圓滿的大般若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

這個發願我們要注意一下。我們的實際行動是有限量的,你拜了八十八佛,你就不可能拜大悲懺;你佈施給A,你就不可能佈施給B。行動是要借相,但是發願要平等,發願不能有窮盡。你說我發願要度一百個眾生,不可以哦,發願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發願要圓滿,行動要取捨。行動要量力而為,看你多少時間就做多少事情。

所以觀照力跟發願是圓滿的,那個理觀都是圓滿的,事修你要取捨,你多少時間就做多少事情。所以這個地方,平等的意思就是說,不能帶有相狀,無相才平等,時空無盡。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皈依: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修學皈依,這個屬於皈依的這一塊。所以拜懺,其實拜懺除了懺悔業障,還有修皈依的意思,這兩個都有,具足都有。

懺悔業障,隨喜功德。這個是淨除罪障積集資糧,淨罪集資。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大悲。

最後普皆迴向是把前面的功德,把它回歸到圓滿菩提。

這個禮敬諸佛、廣修供養,這個廣修供養它本意是偏重在供養佛陀這一塊。拜佛,拜佛跟拜懺都是同一個意思。拜佛,它是一方面懺悔業障,一方面你跟三寶結緣,皈依。你跟三寶結緣,你就得到諸佛的護念攝受。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參考一下: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在精舍的時候,在罽賓國,就是在隔壁國,有五百個阿羅漢在那邊修學。那麼結夏安居快到了,這五百阿羅漢就想說,我們這次也不能去見佛陀,這樣遠,然而我們希望能夠建一個塔,讓我們這三個月當中,能夠每天繞塔禮拜,來經行,來讚美佛陀,來表達我們對佛陀的皈依感恩之心。所以這五百個阿羅漢就派了一個有神通的人,阿羅漢,就飛到佛陀的精舍,來表明此意。佛陀表示嘉許。佛陀就用他的指甲,跟些許的頭髮,用布包起來讓他帶回去。

阿羅漢把這個佛陀的指甲跟頭髮拿回來以後,就蓋了一個金字塔形的佛塔,就把佛陀的這個色身的東西就供在裡面,每天就禮拜經行,表示皈依。

後來在這個森林當中修學,隔壁的森林住了五百隻猴子。猴子要去找水果,這個猴王就帶著這個猴子,就從佛塔這個地方經過。今天經過,明天也經過,就看這些阿羅漢整天繞塔在那邊禮拜經行,就覺得很奇怪。但是它看這些阿羅漢,面目相貌都很祥和,這個猴王就如此思惟,說這個可能是個好事兒。回去以後,猴王下令,我們也應該蓋一個塔,就叫這個猴子到海邊拿那個濕的泥土,也蓋了一個塔。那麼這個猴王就要求大家,每天出去之前,也是繞這個塔三圈,向塔禮拜才出去。

那麼這樣子做了一段時間以後,突然有一天,這個猴子出去的時候,突然間,天氣產生變化了,山洪暴發,五百個猴子就全部死亡了,被那個洪流都沖走了。沖走以後,因為他們曾經對三寶產生一種皈依恭敬之心的善根,生到忉利天去了。生到忉利天以後,我們知道生天的人,他是很放逸的,但是他剛剛生天,他一定會知道一件事情,他怎麼生天的,多分都會對前身感恩。所以這五百個天人,他們同時就飛到人世間,那個山谷之下,找到那五百隻猴子的尸體,就撒花。那麼這個時候有外道經過,外道婆羅門就說,哎呀,你們天人這樣尊貴,你為什麼對這個尸體撒這個花呢?天人說,你不知道,這五百個猴子是我們的前身,有它才有我們的現在,我們對這五百個猴子產生感恩。那麼這個婆羅門聽到以後,哎呀,這個佛陀功德太大,你看,它只是心念想佛陀而已,還沒有真正用佛陀的舍利供養,它只是憶念佛陀就生天,那我如果一輩子跟佛陀修學,那是什麼境界啊?

這五百個婆羅門就去精舍找佛陀,佛陀看到這五百個婆羅門以後講:善來比丘。這五百個婆羅門當下就鬚髮自落,證得初果。當然我們相信身為佛陀,這個都是他的佈局。他把頭髮拿過去的時候,佛陀他一定知道,阿羅漢會蓋一個塔廟。佛陀也一定知道,這五百個猴子會看到這個事情,佛陀也一定知道,這五百個婆羅門會來找他。但這裡有個問題了:森林中的猴子這麼多,為什麼我們當猴子的時候,我們就沒有看到佛陀?這個是一個問題了?

因為他過去生結緣,叫諸法因緣生啊。諸位,跟佛陀結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不跟佛陀結緣,佛陀救拔你有困難。所以他拜佛,從消極的角度,他懺悔業障,但積極義呢,對你未來先鋪下一個解脫的道路。這個道路先把它開起來,什麼時候走不知道,絕對功不唐捐。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就很奇怪遇到障礙的時候,他就遇到佛陀,很自然,那我們遇到障礙的時候,佛陀就沒有出來,我們沒有結這個緣。

所以這個修學皈依,禮敬諸佛,從凡夫的角度特別重要,因為你一定要跟佛陀先搭上一個橋樑,讓他有辦法透過這個橋樑來度化我們。

那麼這個七支供養修下來,在佛法說,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我們再看乙三的歷事練心。

前面是講到靜中修,這個地方講到生活的歷練,轉逆緣成菩提道。先看兩段,先把這兩段念一遍:

因緣觀:一、當隨緣消舊業想;二、當善知識想。

真如觀:三、夢幻觀身,空護為上。

那麼這個地方是說,當我們除了在佛堂用功,我們遇到人事的逆惡因緣刺激的時候,我們怎麼要讓自己不生瞋心,而保護菩提心呢?

第一個,我們要知道,這個一定是我過去的業障起現行。事出必有因,當我在行菩薩道的時候,遇到惡因緣的刺激,這個是把我過去的業重報輕受,這是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是更積極的,把它當做一種歷練,當善知識想。因為有善知識的刺激,我們能夠快速成長。

那麼在真如實觀當中,觀察這個色身是如夢如幻,觀察這個人身的色身世界是本來不存在的,只是因緣所生的夢幻泡影,這個念頭要轉過來,對你本來是一個負面的傷害,就變成一個正面的養分,所以這個觀想是很重要的。

好,我們看甲六的菩提心的功德,做一個總結。有兩段,我們一次把它念完: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生界,眾智共說無能盡,何況所餘諸妙行。

好,我們看佛陀對於發起菩提心的功德。說大乘的菩提心,假設我們的內心當中如實生起菩提心,那麼就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那麼這個功德是怎麼回事呢?

就跟一切大乘佛法的功德相等。也就是說,你現在發了菩提心,你已經走上了成佛的道路,就這個人上路了,你未來的功德,就是因為你一念的菩提心才開始累積。也就是說,你發了菩提心,你現在正式的在累積成佛的資糧。何以故?因菩提心而出生一切諸菩薩行,那麼三世諸佛從菩提心而生起故。沒有菩提心,就沒有佛陀的功德。所以善男子若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者,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受一切的菩提的道法。

佛陀曾經在經典把菩提心比喻作大地。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水果,所有的房子,都要有大地,才能夠生起。所以佛陀說你一個人不發菩提心,你的心就像虛空一樣,你沒有根。你看虛空它不能讓一個東西增長廣大。你看你一根樹根,丟到虛空裡面,枯萎了,但是你這個樹根丟到大地裡面,它就可以長出水果。

就是說,為什麼我學佛這樣久,我做這麼多功課,我都沒有進步,我的功德都不能累積?因為你沒有大地了。你拿回來很多的樹,蘋果樹水果樹,但是你家裡面沒有土地,都是水泥地。所以你做這樣久的功課,你還是這樣子呀,你不能產生一種增長廣大的力量。也就是說,你不能把昨天的善根跟今天的善根把它累積起來。

你看一棵樹,你每天澆水,它會把昨天的能量跟今天的能量累積起來。所以,你沒有發菩提心,你的功德就散掉了,就被妄想打散了。這就是你為什麼進步這樣慢的原因了。你心態裡面沒有根,沒有大地,你就知道菩提心有多重要了。

如果以佛法嚴格的標準,你的菩提心,你這個願力沒有生起,你修這些功課全部都不算,跟成佛都沒有關係,完全不算,都是人天福報,而且是帶有煩惱障、業障、報障,帶業的福報,跟解脫都沒有關係。你一定是先把這個大地整平了,這個樹進來才能算。如果我們把成佛當做一棵樹的話呢,菩提樹的話,你一定先有泥土,才產生枝葉,才有水果可以吃。你連泥土都沒有,這棵樹不知道要種哪裡。所以我們花很多時間來跟大家講菩提心的修法,它怎麼觀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建立你的根本。那麼你接觸這種根本以後,你以後往生到淨土,你快速成佛。

我們看最後的這個偈頌,發心功德不可量。

你一個發起菩提心的人,就算你心中只是一個願菩提心,你都沒有採取行動就不可思議了,因為佛陀說,假設整個九法界的眾生,除了佛陀以外,用他的智慧來宣說這個發菩提心的功德,都沒辦法講清楚,何況是你發了菩提心,你又付諸行動,做種種的六度的妙行。你從願菩提心要產生行菩提心,就更不可思議了,你光是把心中的泥土整平,就不簡單了,何況去種樹呢,就這個意思。好,我們最後看引用菩薩戒講到發菩提心的五種功德,跟大家互勉。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好,這五種功德就是你發了菩提心就有這種功德,還沒有開始行動哦。前面兩個是講今生的功德,後面三個是講來世的功德。

先看第一個,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雖然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但是佛陀對每一個眾生的加持的確有差別,這個是事實。我們可以知道,有些人真的特別得到佛陀的眷顧,這是事實。有些人他念佛他很快就感應,有些人念佛念了很久好像也沒什麼感覺,這也是事實。那麼為什麼呢?

他發了菩提心,他準備好了。蕅益大師說為什麼發了菩提心經常得到佛陀的加持護念呢?因為他跟佛陀同一種性,這叫身在佛家,他跟佛陀是同一個氣氛,要以禪宗的說法,同一個鼻孔出氣,他是佛陀的兒子啊。

諸位你是不是有吃的東西,先拿給你兒子吃,對不對?還有剩下的再拿給隔壁的吃,對不對?你也是這樣子,佛陀也是這樣子。你發了菩提心以後,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因為你是佛陀的同一種性,你是佛陀真實的兒子啊,所以,這個是我們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

第二個,命終時正見心歡喜。你菩提心真實堅固的人,你有調伏煩惱的力量,當然這個地方,應該加上空正見,還有智慧的觀照。那麼你臨終的時候,容易保持正念,有這個菩提心的攝持。這個是講今生的利益,後面三個是講未來的利益。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你發了菩提心,你就很容易生長在有善知識的地方,得到善知識的攝受。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你發了菩提心,你未來的持戒波羅蜜也容易圓滿,你就很容易防非止惡。你看有些人他遇到惡法,他今生也沒有學佛,還沒有學佛,他遇到過失,他就很自然會排斥,這種人是有大乘善根,他自然會防非止惡,他很自然知道這件事不好,那這種人再學佛就更不得了。就是戒度悉成就,就是說他那個持戒的善根,特別的強。

還有一點我再補充一下,發了菩提心的人,即便造了過失,造了過失在唯識學上說,一個人真的發了他的菩提心,善根建立了以後,雖墮惡趣,終不久留。這個人他如果一時的糊塗造了惡業,墮落到畜生道,變了一隻狗,他很快彈出來,他不會待太久。你看有些人做狗,就做很久,真的呢,你看有的狗特別聰明,這種狗都是剛做的,真的,你看有些狗懂得人性。你說,哎,這隻狗好像懂人性哦,他剛做的唄。但是他如果做很久狗的時候,他就很糟糕了,就傻傻的,傻傻的,做久了,因為畜生道會產出遮障,但是他剛做狗的時候呢,你跟他講什麼話他好像還聽得懂。

所以說,你如果說發了菩提心的人,你即便是一時的糊塗,雖墮惡道終不久留,就是說,你很快彈出來,你不一定要把業報受盡。因為他遇到痛苦,有善根的人他馬上產生增上慚愧,然後他的慚愧心就把業消滅掉了,他就彈出來,這個是他的好處。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在未來當中,他的福慧很快的成就。他同樣的修行,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拜一部八十八佛,跟沒有發菩提心的拜八十八佛的功德不一樣,不一樣。因為他的心態跟你的心態不一樣,性戒福慧滿,他的福慧很快成就。

好,那麼這個是五大功德跟諸位互勉。

我們希望一個淨土宗的學者,我們希望我們除了往生的善根,往生的善根就是順從本願,深信切願,順從本願以外,你最好把菩提心的善根也加上去,為什麼呢?

因為你到了淨土絕對用得到,而且你臨終的時候,菩提心會幫助你調伏妄想,那麼加強你的正念。從臨終的角度,它會幫助你的淨土的善根;從往生的角度,你會發覺你平常花的時間,培養菩提心功不唐捐,人家證得初地,你直趨八地,因為你準備好了。所以淨土宗很多事情,你不要等到最後再來後悔,我覺得我們修行人,不要等到結果再羨慕說,哎呀,我早知道我前生就多修一點。對呀,你與其今生來羨慕別人,比如說,我早知道我前生的時候我多修一點佈施該多好,對不對?那你為什麼既然我們已經錯過了前生,為什麼我們今生不好好做,讓來生別人來羨慕我們呢?

所以你做好淨土的善根跟菩提心的善根,對我們永遠是有最大的好處的。

那麼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這個菩提心的課程就到這裡。

好,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掃地...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

佛陀的三十二相從何而來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

六妙法門要怎麼修

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氣,出息就是呼...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

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把心帶回家

剛開始修學佛法,我們當然攀緣外境了,我們攀緣佛菩薩...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

如何對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問題,感到很苦惱。有些...

佛陀為何要製定戒律

從聲聞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眾要確保人身不失,故...

最後的生還者——地震廢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號半夜凌晨三點,正當大家歡欣期待即將來臨...

了幻法師《超越情愛好修行》

自筆者的《佛法與婚姻》一書2005年流通以來,收到不少...

除念此六字外,了無一念當情

【原文】 倘肯至誠念佛,決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的不同反應

【原文】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是愛,還是交易?

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疏文: 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一直打妄想還說什麼五蘊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話頭,不知道又跑到哪裡去了。...

正如法師《放逸能使生命墮落》

經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

要獲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則

人要獲取人心,博得別人的敬仰,就要學會給予別人口德...

端心正念,這是最要緊的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佛教詞典】光運寺

位於廣東曲江縣西。隋朝時所建。據韶州府誌載,仁壽光...

【佛教詞典】正法眼藏

(術語)又曰清淨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別傳之心印。釋...

【視頻】寬德法師《金剛般若無密意》

寬德法師《金剛般若無密意》

【視頻】慧律法師《執著這一句阿彌陀佛》

慧律法師《執著這一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