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大安法師  2023/04/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疏文:

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蓋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諸佛心內眾生,念眾生心中諸佛也,故云一體。中流兩岸者,娑婆喻此,極樂喻彼,始焉厭苦欣樂,既焉苦樂雙亡,終焉亦不住於非苦非樂,所謂二邊不著,中道不安也。

《彌陀疏鈔》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出自《華嚴經》,意謂諸佛與眾生及真如妙心,此三者平等無差別,以諸佛與眾生同一自性清淨心。故《華嚴經》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以佛所證,即眾生本覺真心。

又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以眾生之心,即佛所證覺體。生佛平等不二,乃大乘圓教之甚深法義,吾人當深切體味。

又迷此法有眾生名,悟此法有諸佛名,此諸法中實有心名。然克實而論,迷悟本空,中邊不立,諸佛、眾生及心,皆假名安立。假名無實,全體即真,故三法相即,無有差別。

既然此一性無性之心性,乃眾生與佛平等共有,不偏屬佛,亦不偏屬眾生。若以心性屬彌陀,則眾生乃彌陀心中之眾生;若以心性屬眾生,則彌陀乃眾生心中之彌陀。以彌陀心內之眾生,念眾生心中之彌陀,如子憶母,慈母當即攝取不捨。正由生佛一體無二,故法爾感應道交,成辦往生淨業。

「中流兩岸不居」意謂:娑婆穢土喻此岸,極樂淨土喻彼岸,淨業行人初始修行,從願門入手,厭離娑婆苦,欣求安養樂,由此懇切欣厭心,執持名號,感通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彼安樂國。彼土乃超越苦樂對待之淨境,苦樂雙亡,是為極樂。於彼土見佛聞法,契無生法忍,最終亦不住於非苦非樂。

所謂苦樂二邊不執著,亦苦亦樂及非苦非樂之中道亦不安立,自性本源,離一切相,如太虛空,一法不立,是為大涅槃常寂光之妙境。

又二邊謂有與無,中道謂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不執著有無二邊,亦不安立雙遮雙照有無之中道,本離四句,本絕百非,超情離見,絕待圓融,是為不可思議之大涅槃心。

誠如釋尊最後究竟垂示:「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經》)信願執持阿彌陀佛者,契證念佛三昧,全攝佛德為己德,亦安享大般涅槃之常樂我淨,何幸如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自性的映現

蓮池大師《自知錄》上說:「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十方諸佛是在果地上圓滿了菩提心,我們業力凡夫是在煩...

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原文】 有修淨土懺法者,一僧謂曰:經不雲乎?若欲懺...

【推薦】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在楞嚴經當中就是說,你整個修行的起跑點,第一個出發...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種地獄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內心的相貌講出一個譬喻說:如人...

主人公在哪裡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清醒時,還作得主麼?...

自性裡都有自己的「音樂」

中國字都有它的意思,造字循著一定的法則,造每一個字...

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性是有無量的可能性,障礙是我們自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太平間是我們最好的大學

問: 弟子經常要路過太平間,就感覺害怕,請法師開示...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產乳之事。一經配合,便有子女。試...

如何消掉業障

消業障在佛法當中也算一個重要的科目,但是我們要有一...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嗎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做的好,不用念,...

心態決定思想

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

不要老回頭看過去的痛苦

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

文珠法師《正見與邪見》

見是見解,人的社會背景不同,民族意識不同,思想觀念...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出家的真正意義

當今時代,一提到出家,許多人都抱著否定的態度,這是...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

佛陀姨母涅槃記

釋迦牟尼佛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住舍衛國的王園精舍...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裡的環境和風景優...

佛陀不能主動地救拔我們

那麼在十方如來一念的清淨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六度

第一個,愛重。 這是對六度的功德特別的愛樂珍重。這個...

【佛教詞典】偷盜

十惡業之一,即偷拿或盜取人家的財物。...

【佛教詞典】黃檗清規

全一卷。日本黃檗宗第二世祖師木庵性(1611~1684)...

【視頻】《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視頻】妙境法師《略談止觀》

妙境法師《略談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