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一法師《梵網經菩薩戒之殺戒》

聖一法師  2010/08/05  大字體  護眼色

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第一殺戒》

生者即生命,一切眾生都有生命,有生命才可修行,認識自己的生命,則能夠度自己,認識別人的生命,能夠度一切眾生。

何為生命?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比丘:「人命在幾間?」一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以 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未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一比丘答:「人命在食飯間。」佛云:「子未見道。」再問,又另一比丘答:「人命在呼吸間。」佛云:「善哉,子見道矣。」

一呼一吸,念念相續,是人命的法相,若於人命不能認識,又焉能了人命中的生老病死苦?於人命中一吸,就是生,一呼,就是滅,若吸而不呼,生而不滅,人命就斷了:若呼而不吸,滅而不生,人命亦斷,是故人命在呼吸間,識得人命則識得道,不是離開人命以外有道。

昔日,阿難尊者對一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百歲,而不認識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能認識生滅機,可以悟道,可以證果,可以了生死。

生滅機是什麼?

一念生、一念滅就是我們的命根,生了之後即滅,滅了之後再生,例如念阿彌陀佛,第一念滅了後,第二念阿彌陀佛生起,第二念滅了,又生第三念佛,假如命根沒有滅相的話,只能有第一句佛念,而不能生起第二句佛念,但是命根有滅相,滅了第一句佛號之後,再生第二句佛號,生了之後再滅,滅了又生,就是因為命根有生滅,所以生起的惡念可以滅,假若我們的命根第一念起惡念——生必有滅;第一念滅了,第二念不起惡念,起善念,或是佛念,是謂止惡。

明白這個「念」,就是生滅機,生滅相續,就是命根,生滅斷,命根盡。生滅相續,希望有一念能悟道,所謂悟在一念中,不會是以兩念而悟。

「解了生滅機」者,有生有滅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生不滅——生亦滅、滅亦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即是不生不滅,即是道,是涅槃。

是故阿難尊者對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了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滅機就是命根,自己不認識自己的命根,又如何了生死,命根生滅,就是你的生死,命根不生不滅,寂滅現前,就是你的涅槃,是淨土。

修行不是離開生滅的命根以外,另有一不生不滅的佛道現前、所以度眾生不可以殺生,若殺生,斷了命根,念絕,如何度?

假如一個惡人,他的第一念、第二念是惡,第三念可能是善——善念度了惡念;邪見人第一念邪,第二念邪見滅,第三念正見現前——正見度了邪見;迷人第一念迷,第二念迷滅,第三念不迷,第四念悟,以悟度迷,若殺了他,念斷絕了,如何以善念度惡念?以正念度邪念?以悟度迷?

是故佛法內只有度生,無有殺生,命根在,可以度他返迷成悟,止惡修善,改邪歸正,何況菩薩化利眾生,以慈為本,一切眾生,包括人畜,皆知貪生怕死,若斷彼命,便失本慈,且怨恨不忘,累生酬報無已,又如何度彼?

佛言,若佛子。

受了菩薩戒,將來必得成佛,現在是佛子。

若自殺,教人殺。

自殺者,是自己親手殺眾生命,乃身心所造殺業。教他人殺者,雖不自己行殺,而使他人行殺,乃心口所造殺業。

方便殺。

或教人往險地去,使其失命,或教人誤落陷阱等,巧設方便,令其致死,是名方便殺,乃意地所造殺業。

讚歎殺。

鼓勵人行殺,鼓勵人去尋死,亦屬心口所造殺罪。

見作隨喜。

雖不是自己去殺,不教人殺,亦不讚嘆殺,但見人殺生或見人自殺而生歡喜心,心有殺生之影,有隨喜殺生之罪,屬意業殺罪。

乃至咒殺。

以咒術殺生,屬心口所造業。

殺因,殺緣。

殺因乃惡毒心是也,殺緣指一切殺害眾生之機會及助緣,助緣者指助成殺生之緣,先有殺因,後有殺緣。

殺法,殺業。

殺法者,刀、槍、劍、戟、毒藥、或是絕其飲食等,一切殺害眾生之方法。若命根未斷,未成殺業,命根一斷,殺業已成,殺罪亦成。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凡一切有命者,包括蛇蟲鼠蟻,俱不得故意殺害,若不是故意殺害,即無心去殺,無心則無罪。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

佛性清淨廣大,週遍常住,從佛性而起慈悲心,慈悲心亦常住。

孝順心。

從佛性而起孝順心: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之佛,故應孝順;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應孝順過去之父母,還要孝順三寶,秉三寶之教導,不殺生。

方便救護一切眾生。

不但不殺生,還要設方便,救護一切眾生,救者救其死,護者護其生,見死則救,見生則護。現在救護眾生,將來度眾生。

例如放生,就是救其死,護其生,但一定要以方便,如碰到有人要殺一條魚,立即以錢買回來放生,不要遲疑,是為方便,稍一猶疑,這條魚便被殺。絕對不是預先約定打漁的人,把魚網回來,然後再放回海里,此非真放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恣心者,放縱己心,泄其怨恨;快意者,因嗔起殺,以殺為樂。菩薩應該要制止自己的嗔恨心、惡毒心,使殺心不起,代之而起以慈悲心,孝順心。

既不方便救護眾生,反而縱恣自己的怨恨心而快意去殺,犯波羅夷罪。

波羅夷,此雲棄,謂犯此戒,永棄佛海之外,亦云墮,即墮落三惡道,亦云斷頭,亦云極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什麼要恭敬尊重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問:為什麼我們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教育孩子切勿傷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藍草綠時,孩子頑皮的天性又將導致數不清的...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原文】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問: 禪宗在佛教歷史上,有其激進的一面,不喜歡一級...

肉食文化何其殘忍

在當今世界肉食文化還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長期以來,...

【推薦】勿做人生遺憾事

遺憾的事是恨錯難以補救,後悔不已也。如一句話令人難...

宣化上人:不持戒即是末法

今天的題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世事虛幻,人命無常,當護其眼界,勁其神慮,苦其身毋...

修淨土的正經和副經

此前,我們把《西方合論》作了一個剎土門,就是各種淨...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

色法的由來

色法在唯識學的定義叫做質礙,質是具有質量、重量,礙...

聖嚴法師《佛教徒如何發願》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要發清靜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

隨時觀想地藏菩薩就在你的頂上

不論在大寮做飯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隨便你做哪一種...

願罪業悉消滅

我們一生都是為了身見,為了享樂為了這些東西,一生為...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

學佛的三個首要問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佛體會。第一,佛是什麼...

六根與六塵

過去,佛陀與眾多比丘住在庵羅林的精舍時,某日,許多...

牛腹蓄乳

從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開一個宴會請客。邀請許...

極樂世界的蓮花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彌陀經》講三種莊嚴:池水、宮殿、蓮華,它的重點...

把心靈的力量與彌陀的大悲願力結合

淨土宗的修學特色,它是一種本尊相應法門,一般的聖道...

克服煩惱

有位年青人,他初進山時要求出家,老師父和他談過以後...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不要幸災樂禍

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說: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

【佛教詞典】不淨自相

【不淨自相】 p0324 瑜伽三十卷十四頁云:云何名為尋思...

【佛教詞典】活潑潑地

(雜語)活潑之至也。本釋氏語。宋儒亦用之。中庸集註...

【視頻】《佛說法滅盡經、佛說清淨心經、佛說解憂經、佛說無常經》心印法師讀誦

《佛說法滅盡經、佛說清淨心經、佛說解憂經、佛說無常經》心印法師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靈岩山

《佛說阿彌陀經》靈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