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一法師《梵網經菩薩戒之殺戒》

聖一法師  2010/08/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第一殺戒》

生者即生命,一切眾生都有生命,有生命才可修行,認識自己的生命,則能夠度自己,認識別人的生命,能夠度一切眾生。

何為生命?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比丘:「人命在幾間?」一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以 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未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一比丘答:「人命在食飯間。」佛云:「子未見道。」再問,又另一比丘答:「人命在呼吸間。」佛云:「善哉,子見道矣。」

一呼一吸,念念相續,是人命的法相,若於人命不能認識,又焉能了人命中的生老病死苦?於人命中一吸,就是生,一呼,就是滅,若吸而不呼,生而不滅,人命就斷了:若呼而不吸,滅而不生,人命亦斷,是故人命在呼吸間,識得人命則識得道,不是離開人命以外有道。

昔日,阿難尊者對一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百歲,而不認識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能認識生滅機,可以悟道,可以證果,可以了生死。

生滅機是什麼?

一念生、一念滅就是我們的命根,生了之後即滅,滅了之後再生,例如念阿彌陀佛,第一念滅了後,第二念阿彌陀佛生起,第二念滅了,又生第三念佛,假如命根沒有滅相的話,只能有第一句佛念,而不能生起第二句佛念,但是命根有滅相,滅了第一句佛號之後,再生第二句佛號,生了之後再滅,滅了又生,就是因為命根有生滅,所以生起的惡念可以滅,假若我們的命根第一念起惡念——生必有滅;第一念滅了,第二念不起惡念,起善念,或是佛念,是謂止惡。

明白這個「念」,就是生滅機,生滅相續,就是命根,生滅斷,命根盡。生滅相續,希望有一念能悟道,所謂悟在一念中,不會是以兩念而悟。

「解了生滅機」者,有生有滅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生不滅——生亦滅、滅亦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即是不生不滅,即是道,是涅槃。

是故阿難尊者對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了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滅機就是命根,自己不認識自己的命根,又如何了生死,命根生滅,就是你的生死,命根不生不滅,寂滅現前,就是你的涅槃,是淨土。

修行不是離開生滅的命根以外,另有一不生不滅的佛道現前、所以度眾生不可以殺生,若殺生,斷了命根,念絕,如何度?

假如一個惡人,他的第一念、第二念是惡,第三念可能是善——善念度了惡念;邪見人第一念邪,第二念邪見滅,第三念正見現前——正見度了邪見;迷人第一念迷,第二念迷滅,第三念不迷,第四念悟,以悟度迷,若殺了他,念斷絕了,如何以善念度惡念?以正念度邪念?以悟度迷?

是故佛法內只有度生,無有殺生,命根在,可以度他返迷成悟,止惡修善,改邪歸正,何況菩薩化利眾生,以慈為本,一切眾生,包括人畜,皆知貪生怕死,若斷彼命,便失本慈,且怨恨不忘,累生酬報無已,又如何度彼?

佛言,若佛子。

受了菩薩戒,將來必得成佛,現在是佛子。

若自殺,教人殺。

自殺者,是自己親手殺眾生命,乃身心所造殺業。教他人殺者,雖不自己行殺,而使他人行殺,乃心口所造殺業。

方便殺。

或教人往險地去,使其失命,或教人誤落陷阱等,巧設方便,令其致死,是名方便殺,乃意地所造殺業。

讚歎殺。

鼓勵人行殺,鼓勵人去尋死,亦屬心口所造殺罪。

見作隨喜。

雖不是自己去殺,不教人殺,亦不讚嘆殺,但見人殺生或見人自殺而生歡喜心,心有殺生之影,有隨喜殺生之罪,屬意業殺罪。

乃至咒殺。

以咒術殺生,屬心口所造業。

殺因,殺緣。

殺因乃惡毒心是也,殺緣指一切殺害眾生之機會及助緣,助緣者指助成殺生之緣,先有殺因,後有殺緣。

殺法,殺業。

殺法者,刀、槍、劍、戟、毒藥、或是絕其飲食等,一切殺害眾生之方法。若命根未斷,未成殺業,命根一斷,殺業已成,殺罪亦成。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凡一切有命者,包括蛇蟲鼠蟻,俱不得故意殺害,若不是故意殺害,即無心去殺,無心則無罪。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

佛性清淨廣大,週遍常住,從佛性而起慈悲心,慈悲心亦常住。

孝順心。

從佛性而起孝順心: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之佛,故應孝順;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應孝順過去之父母,還要孝順三寶,秉三寶之教導,不殺生。

方便救護一切眾生。

不但不殺生,還要設方便,救護一切眾生,救者救其死,護者護其生,見死則救,見生則護。現在救護眾生,將來度眾生。

例如放生,就是救其死,護其生,但一定要以方便,如碰到有人要殺一條魚,立即以錢買回來放生,不要遲疑,是為方便,稍一猶疑,這條魚便被殺。絕對不是預先約定打漁的人,把魚網回來,然後再放回海里,此非真放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恣心者,放縱己心,泄其怨恨;快意者,因嗔起殺,以殺為樂。菩薩應該要制止自己的嗔恨心、惡毒心,使殺心不起,代之而起以慈悲心,孝順心。

既不方便救護眾生,反而縱恣自己的怨恨心而快意去殺,犯波羅夷罪。

波羅夷,此雲棄,謂犯此戒,永棄佛海之外,亦云墮,即墮落三惡道,亦云斷頭,亦云極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戒殺吃素的問答

問: 生活中有時經常應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師答:...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犯淫戒與持不淫戒的果報

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生死熾然。二、障...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受了五戒吃肉會影響往生嗎

問: 法師,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嗎?有的師兄說受了...

【推薦】念佛還要持戒

一、念佛,體會佛的心願,就會照戒律去做 (一)以為受持...

砍樹取果

在一座宮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樹,結出的果實...

釣魚的血淚忠告

我當內科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天,在醫院爬樓梯看見一...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

怡山發願文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要眼珠

雲岩禪師正在編織草鞋的時候,洞山禪師從他身邊經過,...

想傷害人家,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有人說了,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

牛舌與啞巴

《法苑珠林》記載著一個故事。 說在唐朝武德年間,在大...

求道要以德行為本

【原文】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為本?曰...

轉修地藏法門,臨終是等地藏菩薩還是等阿彌陀佛

問: 如果佛弟子轉修地藏法門或其他法門,也迴向功德...

生死極苦

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中,佛陀正在為人天四眾說法。當時...

臨終時怎麼知道來的是阿彌陀佛

問: 請問法師,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但我沒見過佛...

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

阿來是個16歲男孩,暑假快到的時候,他對父親說:爸爸...

聖嚴法師:別當狡猾的人

許多人認為,做人應該內方外圓,但圓也應該要有不變的...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仁者,以財發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義禮智信的...

【佛教詞典】十煩惱

開六煩惱中惡見之一,而為身見、邊見、邪見、取見、戒...

【佛教詞典】無勝國

(界名)釋迦如來之淨土也。涅槃經二十四曰:西方去此...

【視頻】在家修行如何對待夫妻生活

在家修行如何對待夫妻生活

【視頻】能淨一切眼疾陀羅尼(海濤法師念誦)

能淨一切眼疾陀羅尼(海濤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