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的形像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像——有些像有鬍鬚,那就是男性的形象;還有一些像就是一個中性的,你看不出它是男還是女,它的面容可能偏於女性。在唐朝以後中國人就逐漸地喜歡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觀音信仰。
這個問題應該怎麼看?可能有的人會問到,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的是女的?這個問題很像有些人問我「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有啊還是無啊?」一樣。
有的人問我西方極樂世間究竟是有還是無,我通常會反問他說:「你所說的有和無是指什麼?」因為在這個問題的背後有一個你對有和無的理解。所以問觀世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這樣一個問題的背後呢,也有對觀世音菩薩的一個理解。
很多人大概把觀世音菩薩理解為一個有某種不變的特性的神,甚至有具體的形象特徵的神。如果理解成這樣,那他就把觀世音菩薩當成一個特殊的人物來對待,就有他是男性還是女性的問題。
那麼觀世音菩薩,我們讀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知道,觀世音菩薩他三十三身應化的時候,他有男性身也有女性身啊;有人的身,甚至還有鬼身,還有天的身,有菩薩、聲聞緣覺、還有佛的形象。所以在觀世音菩薩的境界裡面是沒有男女相對立的。
如果你一定要問觀世音菩薩有一個什麼生命特質呢?觀世音菩薩的生命特質,就是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這個大悲心就是觀世音菩薩。那麼從大悲心出發,幫助眾生的需要,現男相、現女相、現人相、現天相,現種種其他的相,可以說是無數多的相,那完全是從幫助眾生的需要出發,他不是一個不變的。
我們理解了菩薩這樣一個境界,我們就能理解觀世音菩薩在漢傳佛教的信仰裡面,在唐以後,我們逐漸的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來表達觀音信仰。
那有的信徒會跟我說:不對啊!師父,我們在某種境界下,真的親眼看見了觀世音菩薩。看見一個老太太形象的一位菩薩,或者是一個媽媽形象的菩薩幫助,或者我們在看觀音靈感錄,感應的故事裡面,他也會顯現這樣的形象。他顯現這樣的形象不等於他就永遠是這樣的形象,這就叫應化。
我們漢地的眾生適應於,我們更傾向於用女性、用母親的形象來表達觀世音菩薩,也折射出中國人對女性的潛意識崇拜和審美理想——慈愛端莊,溫文典雅,胸懷寬厚,博愛無私。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會顯現這樣的形象,他是應我們眾生的根基啊。漢地的眾生為什麼有這種的根基呢?那應該是漢地的眾生有他們自己共有的福德因緣吧。
我們來看觀世音菩薩在漢地以女性以母親形象來應化的時候,我想起有的學者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個性是偏陰柔的——月亮,它偏陰柔的智慧,像太極,像周易,中國人的智慧是這樣的。所以觀音菩薩在漢地被以女性的形象來表達出來,跟這個都是一脈相承,跟這種說法都很相應的。
當然母親對子女的這種慈愛是我們每個眾生在生活中都能體驗到的。那麼以母親對子女這一種無條件的愛,來表達觀音菩薩的大悲心,也非常之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