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執著

淨界法師  2019/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執著

我們看癸二的「明隨緣不變之體」。

這個體當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來自於對內心自體的了解。分三段:第一段,明隨緣不變如實空義;第二,明隨緣不變如實不空義;三,明隨緣不變遮照同時義。就是我們說的空不空義。這一段正式顯現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

看第一段,說明隨緣不變當中我們本具的這種如實空義。什麼叫「如實」呢?就是它本來具足的,不是修來的,這個空是本來如此的。我們看經文。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

這個是總標。前面是講到這一念心性隨順迷悟的因緣而顯現十法界差別的果報,這個地方再講到十法界的差別果報當中,我們沒有失掉一念的清淨的本性之體。如來藏,就指的我們眾生本具的這一念心性。這一念心性是怎麼回事呢?「本妙圓心。」蕅益大師說,「本妙圓心」這四個字,關鍵在這個「圓」,就是圓融無礙的意思,也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意思。這個地方「如實空義」,就是在顯這個「圓」,表現這個真諦理。

我們看這個「圓」是什麼意思(圓融無礙)。看經文。

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性的如實空啊,它本身不是三界六道的雜染果報之法。「非心」,這個「心」指的是一切的心法;「非空」,這個「空」指的虛空;「地水火風」當然是七大。我們這一念心,它本身不是七大之相,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者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不是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也不是六識。等於它不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不是。

我們前面講到,我們剛開始在修心性的時候,先把心帶回家,這是第一要做的。你不要老是在外境活動,你遲早會產生障礙的。「帶回家」以後,第一件事情,空假中第一個先修空觀,先用否定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想法。

這個地方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面輪迴,我們就是在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當中產生一個我愛執。有這個我愛執,就有一個我愛的跟我所愛的。我所愛就是七大四科之相。

我們愛著七大,我們愛著四科,所以就使令我們很難跳脫三界的果報。所以佛陀說,你現在開始要告訴你自己,我的心不是這樣子的,我本來不是這樣子的,我的心本來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本來沒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個都是後來才有的。

表示說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不能夠只是限制在這樣子而已。所以,破除凡夫對於七大、對四科的執著,這是第一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

有我與無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遊行沙門,到摩揭陀國首...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推薦】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

顛倒妄想不除,容易在臨終刺激生死業力

第二個就是調伏我們的顛倒妄想。我們第六意識有很多的...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

如何看待緣起性空與道德訓誡之間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佛教教義中的緣起空等教義,與世尊教導我...

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卡;...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見美色不動心者必獲福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問天神得知人們心...

五種滋養護腎的黑色食物

雖說大家嚮往皮膚越白越好,但營養學家卻推薦,吃的食...

為什麼楞嚴咒一定要用心去持

佛陀在講楞嚴咒之前,他把楞嚴咒的一個持誦的方法,跟...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

【佛學漫畫】釋迦太子八相成道

釋迦太子八相成道...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

文珠法師《人應有的責任》

各位法師,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慶的日子...

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古人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

蓮池大師以十重法義別釋淨土教法興起所因

序文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

做種種功德都要迴向往生西方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金人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

只要多說一句話,就能種下很多善果

經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帶業往生,你不能帶著重業

修淨土宗,你要做兩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臨終助念遭親屬反對,應該如何應對

問: 作為佛弟子,父母去世應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推薦】我又沒有罪,為什麼要修懺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懺悔法門的時候,有居士問:師父,我...

【佛教詞典】隨戒釋相總論四戒

子題: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法相、體相、行相 行事...

【佛教詞典】般泥洹

梵語 parinirvāna。又作般涅槃。指熄滅或吹熄之狀態。...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具備折伏和攝受二門》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具備折伏和攝受二門》

【視頻】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MP3

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