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2016/10/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比如說婚嫁、喪葬、生日,為了面子請客,就大開殺戒。

印光大師講過,在民國時,有位兩江總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跟兒子說,不要殺生,一切都按照佛教禮儀來辦。

往生後,他兒子不聽話了,因為周老先生是大官,死後兒子就給他講究排場,請客。一請客就請了五次,累計一千多桌。其中殺生雞鴨魚豬,不計其數。他以為是面子是孝順。後來他兒子去扶亂,周老先生的靈魂就出來了,大罵他兒子,我做官這麼久的功德,都不夠你抵銷這些殺生。他兒子就很懺悔,想建一個大叢林補過。但後來因緣不成熟,只是蓋了個小廟。

世間人的面子,其實很顛倒。要修行,就不要世間的面子,要抓住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也認識一個師兄,她吃素,她母親過五十大壽,兒子一定要給她請客,因為是大家族,既然要請客,就要殺生。客請完了,她母親過壽完,就生病了,病了一個月。她發願念三百部地藏經給她母親,她母親的病,才好起來。

以前有個大善人,他過八十大壽,兒子也幫他殺生請客。善人有善神護持。他就聽到善神跟他說:老善人,你本來可以活到九十歲的。現在被一殺生,壽命減了九年。只能活到明年了。果然第二年就去世了。

世間人為了面子,往往很折福報。為什麼,《地藏經》講的「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人沒有智慧,加上業障,真的會把壞事當成好事。有的人懷孕了,因為覺得婚姻要好一些,或者等日子好一些後,再生孩子,就去墮胎了。結果,因為墮胎惡業,婚姻不好,或者求子都很困難。這也是面子問題導致的。

修道人的心,第一要真,不要為了世俗虛假的面子而活。以虛假心,怎能入道呢。真修道,不要想著得到世間人的讚美,否則也是一種障道。佛說過,這個世界上,作惡很容易,行善,遇到善知識很難。不要得到無所謂的面子,然後違背了因果。學佛後,你也不要擔心,世俗朋友都遠離你。道不孤,必有鄰。我們有道心,就會有善知識跟在身邊。就會吸引到同樣磁場的人,那你身邊就多了佛友。而有一天,你有道了,甚至可以度你身邊朋友來學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才能控制夢境

問: 弟子在受戒後,晚上做夢殺了一條纏在自己身上的...

宿命通一看,你還敢結婚嗎?還敢吃雞嗎?

人豬合體 看看人和人的關係: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

這個「我」最怕你迴光返照

蕅益大師指導我們從這念迷惑的妄想轉成真心: 試思平日...

面臨生死關頭,才能領會我們和那些魚兒一樣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會放著一小鍋,或是...

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業,找不著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蓮池大師:在家學佛

在家學佛不必有莊嚴的形相,拘謹的儀表,重要的是,在...

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是怎麼來的

眾生在迷,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

容易發怒

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

十種懺法能將罪業懺除清淨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若想真正將罪業懺悔清淨,可以採用...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

什麼會讓你迷失方向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在廟裡潛心研究佛經,參禪打坐。十...

行四事能令菩薩速得陀羅尼法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修行最快捷,誦哪一部經最有功德,持...

為靈魂沐浴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素食不會營養不良的道理與正確吃法

葷素之爭已經不知進行了多少年代。並且,越來越激烈。...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兩土世尊度眾生的分工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

黃庭堅轉世的故事

黃庭堅,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他的詩書畫號稱三絕...

【佛教詞典】金剛鈴

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

【佛教詞典】慧嵩(1007~1072)

Huisong   北宋僧人。俗姓李。藤州鐔津人(今廣西藤...

【視頻】我們應該如何孝養父母

我們應該如何孝養父母

【視頻】《優婆塞戒經》聆志居士讀誦

《優婆塞戒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