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果能攝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虛雲老和尚  2016/10/25  大字體  護眼色

果能攝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楞嚴經》

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瞋癡。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我佛洪恩。初唱三歸。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眾生苦。其恩浩大。豈碎身之所能報其萬一哉。是故聞說此三歸五戒之義。當從解起行。若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遍於宇內。則仁人百萬。

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百刑息於國。其為國主者。則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欽遵佛制。報感樂果。抑且冥助國律。益補邦家。斯乃三歸五戒之名德行相也。諸位若能真實行持。則得成佛種子。行解相應。方到彼岸。願諸大眾。從此之後。從聞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則成佛可期。常勤精進。輾轉示人。方報佛恩。希諸大眾。各宜努力。前途無量。消災免難。若能受三歸五戒。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能與道相應。無上佛道。可以圓成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用平常心來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無知又喜貪求,於是就會產生,無...

要「知大」,要「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盡男男女女,...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獄,鬼,畜...

心靈的財富

宗教導師們總認為人類的幸福,並不在於感官上的滿足與...

修心養性的九大療法

對待生活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我們的生命中就會多一些陽...

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富足

英國萊斯特大學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圖」,台灣在...

慈雲懺主:心裡憶佛,並作出善良的誓願

修習淨土法門,應該實行信、願、行三件要事,具備了這...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

湛空法師人生感悟

1、沒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還在位於地獄,...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

現在打普佛,有點像買保險一樣

下午很多人來打往生普佛,這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也是...

米面生了蟲,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米面生了蟲,怎麼辦?扔了浪費,吃了算...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

【推薦】今生沒有往生,下輩子就更難往生了

智者大師,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門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

佛法貴在誠實,貴在恭敬

佛法貴在誠實,貴在恭敬,所以我們印光大師、弘一大師...

善有善報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與妻子、兒子、兒媳以及孫子...

趙朴老的養生信

在著名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的書信中,有一封...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

人生是苦,人身難得

釋迦牟尼還是太子的時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打禪七】與【打佛七】的異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時間,以七天為一週...

【佛教詞典】施房舍比丘

(人名)名二十億之沙門,於鞞婆尸佛世造一房舍施比丘...

【佛教詞典】印度教

(Hinduism)通常指新婆羅門教。即印度古來正統思想之...

【視頻】董子明居士往生故事

董子明居士往生故事

【視頻】《心經》、阿彌陀佛聖號(中國佛教梵唄藝術團)

《心經》、阿彌陀佛聖號(中國佛教梵唄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