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讓心走到軌道上

學誠法師  2017/06/08  大字體  護眼色

讓心走到軌道上

人的才能、人的技術、人的學問都屬於世間法的範疇、世間法的一部分。我們生命潛能的開發,我們的覺悟、我們的智慧,是不共世間法的。就是說,再多的知識、再多的學問、再大的能力,都不能開發智慧。用得好,它對我們人的覺悟,對智慧的開發是有用的;用不好,它起反作用,剛好成了我們心所緣的一個對像,心所緣的一個境界。

反過來說,我們體悟了無我,超越了種種事物的生住滅相,我們能夠把握諸法都是仗因托緣這樣一種和合的假象,既然仗因托緣,那麼它就是假象;所謂假象,就是不真實的。不真實,這種境界就是能夠改變的,能夠過去的。那麼,不好的就讓它改變,變成好的;好的我們就能夠仗因托緣,讓它一直持續,並且好上加好。這是我們生命所要去著力的地方。

如果我們不會、不能在這些方面去著力,那麼我們就非常容易讓自己生命在現實世界的邊緣上存在。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會認為說,現實社會、現實緣起,這個世界眾生共業所感,我也沒有辦法來改變這個世界,我又不想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又不能說我不活,那我怎麼活呢?算了,我也不能跟你們大家混在一起,我站在最邊緣的地方去,所以你就活在這個世界最邊緣。不知不覺,人都是這樣莫名其妙的一種心態。

在一個團體當中也是一樣。慢慢慢慢,自己認為說:別人不重視我,自己好像邊緣化了。其實沒有那一回事。為什麼會認為自己被邊緣化了?說明你自己缺乏主人翁意識,或者說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在退化,才會有這樣一種思想。就比如說我們是中國人,你不會懷疑說「我不是中國人」,哪一個人會懷疑我們不是中國人呢?我們學佛法也是一樣,你住在一個道場也是一樣,你本身就是這個道場的一員了,但你一直不相信,一直在懷疑,所以法就學不進去。從此以後你會引發很多很多問題,都是因為這些,你的正見出了問題。你的正見要是出問題,那麼你的念頭、正念也出問題,正知也出問題,正行也出問題,一切都出問題。所以,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要讓我們的心走到正路上,要走到心的這個軌道上。

我們人的心念念持續不斷,真如法性是如如不動的,它是超越生滅的,無為法是超越生滅的,我們的心念——有為法,是念念在生滅。念念生滅,伴隨著自己,伴隨著自己的一生,伴隨自己的生生世世。我們的心這樣念念相續,但是我們往往是忘失本心。忘失本心的話就會造成舍本逐末、舍近求遠。舍近求遠就是說,總覺得不容易得到的才是好的。那什麼東西不容易得到呢?最遠最遠的東西不容易得到,這個東西在喜馬拉雅山最高峰,或者在大海最深的地方,不容易得到,認為這個最好,這個就是舍近求遠的標誌。舍本逐末,就是認為外在的成就才是實在的,內心的成就不實在,所以就不會非常重視在自己內心上去觀照和做功夫。這樣的話,我們向外追求,怎麼能夠解決我們內心的問題呢?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人認為說:「現在因緣還不到,我還不需要去好好去修行;因緣到了,那我好好去用功,好好去努力。」這個也是錯誤的。哪裡說有人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一個非常殊勝的修道場所,最後請你來,「某某,請你到這裡來修行。」這有可能的事情嗎?沒有可能的事情。你還等待什麼,沒有什麼等待不等待,都是念念相續。我們修道的人、用功的人,絕對不能說,哎呀,我還要等待,還有什麼期望,期待以後怎麼樣,誰再給我教什麼東西,誰給我們講什麼東西……實際上這些都是一種夢想,都是一種顛倒夢想,都是不知道佛法的知見是在自己內心上面用功。

我們的種種幻想、種種夢想,是造成我們無法安住當下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實際上,大部分的人、絕大部分的人,所追求的外在上的一些成就——剛才我談到的舍本逐末、舍近求遠,這一些夢幻泡影的境界、海市蜃樓的境界——就是我們生命狀態的扭曲。如果我們生命狀態沒有扭曲,非常正常、非常健康、非常有判斷力,有慧就有判斷力,就知道怎麼辦,此時此刻、當下就知道怎麼辦,而不是說期望以後再過幾年怎麼樣,那就不是一種判斷力。有判斷力,時時刻刻都知道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都非常清楚。

所以,我們要去做的東西,我們要去追求的東西,我們要去安住的東西,是我們生命本質上面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東西。追求不切合實際的東西,最後就會造成遠離大眾、遠離師法友的因緣。就是你跟大家在一起,但是你另外想去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大家都沒有的;去得一個什麼,比大家都要高一點的。這種念頭就會造成你不能安住,就會造成你遠離師法友,就會造成對佛法的體會越來越遙遠,而不是越來越接近佛法。就是用心用錯了。

我們要安住當下,能夠安住當下,需要安住當下。但是不等於說我們要安住當下就能夠安住,對不對?我剛才講,舍本逐末、舍近求遠不能安住,但不等於說我想安住就能安住,這也不能畫等號。我們為什麼不能安住呢?就是有種種幻相,如夢幻泡影的這些幻相。我們不能通達人無我、法無我,所以不能消除這些幻相。因為不能消除,我們會把這些如夢幻泡影的形相信以為真,認為是真實的,認為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所要擁有的。這樣,我們就無法解脫。

所以,我們信佛,我們修行,我們用功,這一切都是要認識我們的本心,認識我們本心所創建的種種幻相,然後來淨化我們的本心,而不是說停留在對佛法種種內涵、法相名詞、意義假設的這些觀念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八種治心的方法

佛教經典處處都在說我們的心,以及如何解決或者說安慰...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

為什麼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

證嚴法師:時時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份很清淨的本性,這也...

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裡,一位出家人正在精進地禪坐,他用心地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戴著假面具

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朋友對妙智說:人活著,特累。 不能...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高旻寺的禪門家風

記者: 高旻寺素有冬參夏學的家風。廟裡每年組織十二個...

什麼樣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

佛教宗派是怎麼形成的

釋迦牟尼佛每一次講法,都是總持法。後來阿難結集經典...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

從財富投資到生命投資

由於學過經濟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為...

相信了佛的話,就省去開悟見道的難關

阿彌陀佛因地為什麼要發願建立一個超勝十方諸佛的淨土...

中國歷史中的五位佛門皇帝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西漢,早期乃是在上層皇族貴族階層...

友誼、快樂、死亡

有三位年輕人在一個小鎮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隊伍。他們打...

念佛行人應當吃長素

《梵網經菩薩戒》云: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引言 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是美好、自在、...

提前火化會障礙往生嗎

問: 葉老居士現年七十八歲,每天念佛萬聲以上,已十...

【佛教詞典】阿薩多

(雜名)星宿名。譯曰軫宿。見翻梵語九。梵語Pūrvā ...

【佛教詞典】雲岩

(人名)潭州雲岩寺曇晟,鐘陵建昌人,姓王氏,少出家...

【視頻】慧律法師《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慧律法師《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視頻】今生禍福是自招,真心改命為正道

今生禍福是自招,真心改命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