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

2015/12/11  大字體  護眼色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簡稱為《華嚴經》,大方廣是法喻,譬喻這個無上法,是絕對的大,而不是相對的大,是至方至正,無有邊際的廣大,這個無上法,不同於普通的小乘、二乘或三乘法。佛,是說法之主。這位說法的人,不是因人是果位上的聖人。華嚴,譬喻以因地之功德,莊嚴無上之佛果。經,是經典的通稱。

「本來面目」這個境界

就是普賢行願品的境界

也是禪宗所說的直下承擔

凡是從文字或言語得來的,用心想出來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些都落入生滅的境界。而,師父在說法諸位在聽法的這一念心,不想好的壞的,不想過去現在未來,當下無念、無想、無思。無思、無念、無想的這一念心,並不是在打瞌睡或無聊,這念不想的心,不只不打瞌睡或無聊,還要清清楚楚;不但要清清楚楚,還要能作主。

又能無思無念,又能清清楚楚,又能作主,當下這一念心,就契入實相,這念心就是解脫。這一種解脫是如來佛的解脫,如來佛就是實相,也是《六祖壇經》裡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即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這個境界,就是《普賢行願品》的境界,也是禪宗所說的直下承擔。

這個境界,要如何契入呢?我們的這念心是沒有入的,說入只是一種方便,為了要達到這個方便,先以普賢十大願行為方便。依十大願王來修行,這就是入,前面是方便,最後還要不執著這個方便,不執著這個方便,這是不可思不可議的解脫境界。

換句話說,就是要以萬行之因花,來莊嚴不可思不可議的無上果報。萬行就是修一切善法,修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於種種善法、種種功德。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無眾不度,如此,先從普賢十大願行之因行,由於因中之花最後一定結果,所結的果,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的無上佛果。

相信各位聽到《普賢行願品》,聽到《華嚴經》,有這麼殊勝的功德,都想從因地之萬行,來契入如來的果德,但是,要用什麼方法來契入呢?想入這個廣大不可思議的解脫門,就應該修十種廣大願行。這十個甚深廣大沒有邊際的法門,要靠我們發願去實行,所以,古人說:行如山願如海。以普賢的十大願行,來滿我們自己的願海,願海就是果海。換句話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的如來功德、如來的境界、不思議如來境界,這些即是我們的願,要滿這個願,必須修十種行門。那十種行門?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

有了恭敬心

自然而然就有慈悲心、平等心

禮敬諸佛,即是所有的一切世間諸佛都要禮敬,弘揚佛法的善知識、色身菩薩、法身菩薩及一切賢聖僧,我們也要禮敬,以恭敬禮表示恭敬。不僅對佛菩薩恭敬,對任何人也都要恭敬,有了恭敬心就能對治我慢。

佛法教我們:對上要恭敬,對下要有慈悲心,對平輩要有誠心。忠誠、慈悲、平等心,都要由恭敬心開始,有了恭敬心,自然而然就有慈悲、平等心。禮敬佛法僧三寶,是恭敬心的開始,養成了恭敬心,對人對事,自然也會有恭敬心,如此,我們的人格就會圓滿。

二者、稱讚如來

我們的嘴巴,很容易產生惡口、兩舌、綺語、妄言四種過失,這些過失,使得我們的口業不得清淨。要想得口業清淨,就必須稱讚如來。如來,指法身如如不動,想要得到如來所有一切功德,必須以如來之心為根本。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達到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的境界,就與如來相應,這種如來指的是自受用,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

如來,包括因地如來、果地如來、法身如來、報身如來、化身如來。因地功德就是六波羅蜜,果地功德是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有了如來三身,才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因此無論是因地、果地或是法身、報身、化身,不管是什麼功德,我們都要讚歎,這樣,才是真正的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保持我們的意根清淨

就是供養菩提心

以鮮花、燈燭、水果、醫藥、飲食、臥具、衣服、珍寶事事供養,或者建設其它寶宮殿、一切伽藍乃至建道場、為佛像裝金等種種莊嚴,這些都屬事上供養,從事上供養。事上供養的對像,不一定僅只果報上的佛,因地的菩薩、賢者、聖者、善知識,乃至天下一切眾生,我們亦通通要供養。

雖說物質與錢財等的供養,都有無量的褔報、功德,但,如果因供養時缺乏一顆清淨心、恭敬心,那就不能產生最大的果報。

不知道事與理的供養,所得的褔德,皆屬於有限、生滅的。從理上來說,即使我們做了很大的褔報,做了以後,不貢高、不我慢,還是有慈悲心、謙卑心、恭敬心,始終保持謙卑心、恭敬心,到最後,沒有供養的錢財,沒有能供養的自己,沒有所供養的境界,即是契入了法身。

平時還要時刻檢討反省,自己此刻有沒有貪、瞋、癡、慢、疑的心?經常的檢討反省,保持我們的意根清淨,就是供養菩提心。如此,又能供養菩提心,又能契入如來的境界,這個供養,真正是無上供養,即是所謂的法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知過能改

才是真懺悔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失,有了過失就有業障。業,有定業、不定業兩種,障,也有深與淺。有了業,就要去受。受,有一種是現在必須去受,有一種是可以受可以不受,另一種是這種業感未來的果報,也就是未來再受。

不管現在受或未來才受,這種業,都是菩提、涅槃最大的障礙。我們都願消三障諸煩惱,要如何才能消除業障呢?沒有別的方法,只有懺悔!

懺悔,要無時無地,不只是在法會,每一個空間與時間,乃至盡未來際,造了惡業就要改過。如此,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的懺悔,知過能改,才是真懺悔。

五者、隨喜功德

當我們看到人家發心、做善事、受三皈五戒、受八關齋戒,或者是修善法、供養、禮拜、出錢出力等這些功德,我們都要隨喜。隨喜,就是跟進,假若,我沒有錢財,也可以用嘴巴來讚歎啊!

隨喜功德有隨喜功德的果報。譬如說,有些富貴人家,他的富貴是因過去修善集褔得來的,所以,今生能享盡榮華富貴,所謂善得善報。他家裡的佣人或工人呢?沾主人的光明,住的是高樓大廈,衣服、飲食也很好,走到哪裡都有車子代步,雖然,這些不見得都是他自己的,是沾了主人的光。他自己過去雖沒有做善事,郤因嘴巴說了讚歎的話,所以,感得這些果報。

六者、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的目地

是要讓正法流布在世間

使每一個人都能聽到佛法

因聽到佛法而得到解脫

佛在世,我們要禮請佛說法,佛入涅槃了,我們要禮請大善知識說法,乃至於禮請聲聞緣覺、得四禪八定的人、開悟的人、精通經教的人來說法。請轉法輪的目地是要讓正法流布在世間,使其每一個人都能聽到佛法,因聽到佛法能得到解脫。

在邊拜邊禮請時,要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禮請一切諸佛轉法輪,無有窮盡」的心念,且能「念念相繼,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輪有轉、載、破的意思。我們的無明、煩惱與執者要用一念慚愧懺悔的心才能破除。能觀的這一念智慧心要時時刻刻保持著身口意三業清淨,隨時提醒自己修六波羅蜜,保持正念,沒有貪瞋癡的心,保持這念心的清淨,自己為自己轉法輪。

法輪,顧名思義一個是法、一個是輪。輪有摧毀義。用法來摧毀我們的我執,來輾破我們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把煩惱轉過來,轉識成智。

這裡所說的轉法輪,是指轉實相法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最高的法輪,可以破無始無明、三惑永斷、二死永亡,我們要轉的是這種法輪。這種法輪,不是用五戒十善,把你運到天上人間,或者用四諦、十二因緣,把你運到聲聞、緣覺,而是用實相的航空母艦,把你運到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我們要轉的是這種法輪。

所以,我們要請天下的大善知識、佛菩薩,來弘揚佛法,轉正法輪來普度眾生。所謂轉正法輪,就是佛法裡講的弘揚漸修、頓悟法門都是,要請這些大善知識們,來解說普賢十大行願,轉這種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除了請外面的佛住世

我們的自性如來也要住世

請佛住世的佛,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乃至於天下弘揚佛法的諸大善知識,要請這些覺者,住在世間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以前,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天魔下降,請世尊入涅槃。釋尊以四眾弟子未具足,正法尚未流布,沒有答應天魔。世尊弘揚佛法四十九年後,天魔再度下降,對佛說:以前,你說正法尚未流布,四眾弟子沒有具足,要住世弘法,現在四眾已具足,正法也流布了,世尊應該入涅槃了。這次,釋迦牟尼佛答應天魔入涅槃了。

阿難尊者知道佛要入涅槃,跪著請佛住世。佛對阿難尊者說,三個月前,我曾暗示你,我已證得四神足,可以住壽一劫喔!可是,你並沒有回應;第二次,我又用同樣的話告訴你,你還是沒有反應。第三次,我再以同樣的話暗示你,要你請佛住世普度眾生,但是你還是沒有回應。如今,如來已應天魔之請入涅槃,答應了,就不能再更改。

如來從不說謊,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精華。如果,佛會騙人的話,阿難請佛住世,佛也應該會答應。但是,佛沒有這樣做,還把答應天魔入涅槃的事,如實的告訴阿難。可見如來是真語、實語,不異語的覺者。

所以,我們要請如來住世,一方面禮拜,一方面要稱念,一方面心裡要有願行,十方世界所有已經成正覺的如來、已證聲聞緣覺果、菩薩果的覺者,乃至於肉身菩薩、法身菩薩、三賢十地的菩薩,我們都要至誠恭敬,禮請他們住世弘法度眾生。不僅如此,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善知識、大善知識,我們也同樣禮請他們住世,不要入涅槃來普度眾生,這就是請佛住世。

除了上面所說的請外面的佛住世,我們自己也要堅住中道實相,不思議解脫境界,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我們的自性如來也要住世。什麼是自性如來住世呢?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一念心,不打妄想、不想過去、現在、未來,了了分明,寂照一如,就是了。

八者、常隨佛學

要學佛的口、身、心

修行學佛的人,要向佛學習。學習佛的什麼呢?要學佛的口、身、心。

學佛的口,經常要口業清淨,不惡口、兩舌、綺語、妄語,要多講好話,不講壞話。 學佛的身,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持戒清淨。行住坐臥不離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 學佛的心,就要契悟佛的心,佛的心,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時時刻刻,任心自在,堅住正念,這樣,就是悟了佛的心。

佛的心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根本,要達到菩提心,先要有慈悲心、恭敬心、柔軟心、謙卑心、感恩心、報恩心、精進心,最後歸於無為心,這樣才是以佛心為己心。

九者、恆順眾生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在佛法裡講普度眾生要修四攝法,四個方便。那四個方便呢?

第一是愛語攝。眾生喜歡聽好話,我們就講好話給他聽,喜歡聽柔軟話,我們就講柔軟話,愛聽慈悲話,我們就講慈悲的話。

第二是布施攝。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由這三種布施,與眾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最後,再以佛法去度他。

第三是利行攝。修菩薩道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以損己利人的行為,感化眾生共修佛道,以達到度人的目的。

第四是同事攝。想普度眾生就要恆順眾生,眾生喜歡爬山,我也跟著他去爬山,藉爬山的因緣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再弘揚佛法,使他契入佛智。跟著眾生的喜好走,是要把眾生轉成佛的智慧。

這些方便,我們都要知道,否則就無法度眾了。經常恆順外面的眾生,在佛法來講,就是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十者、普皆迴向

要修普賢十大願行

就要迴向無上菩提

做了功德,心量要廣大,把所有的一切功德送給大眾。例如,今天在這個地方共同誦經、薰修、超薦,要把這些發心、禮誦、慈心、精進、行善、懺悔、莊嚴道場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師長、法界冤親,迴向淨土、無上菩提、真如。

過去,我們只知道做人做事就好了,現在,知道心量要廣大,不但要做人做事,而且,還要超凡入聖。過去,我們只求自己解脫,想求個羅漢果、緣覺果就行了,現在要發心普度眾生,要達到不思議的解脫境界,要修普賢十大願行,所以就要迴向無上菩提、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迴向淨土、迴向真如、迴向自心了不可得。

這樣子迴向、迴向、再迴向,就能契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之普賢十大願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華嚴三聖與華嚴五祖

華嚴三聖 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 (一...

修學普賢十大願王的功德利益

(1)菩薩現身冥中加被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自行化...

念誦行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利益與殊勝果報

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

普賢菩薩與峨眉山

普賢菩薩是佛教傳說中四大菩薩之一,道場在四川省峨眉...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得到五種果報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

念佛與十大願王

念佛與迴向 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為的是常隨佛學,這與...

誦普賢行願就能不墮地獄,那因果怎麼體現呢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

普賢菩薩難滿眾生願

講到這個地方,想起來普賢菩薩過去在一個寺院裡做行堂...

命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來說,是命中注定的,因為我們人...

在家佛前自受八關齋戒儀軌

(一)唱八支香讚 八支齋體,受持夜朝,關閉諸惡長善苗...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

懺雲法師《四念處的觀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觀,用四念處、五停心析空。把物質分...

親歷讀誦《地藏經》的殊勝感應

當我提筆寫出近一年多學佛感想時,心中感慨萬千,似有...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

宣化上人:萬魔不退菩提心

要學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學好,則冤孽...

學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過去,佛教造法寶,都要選非常稀有...

星雲大師:如何道德增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問進步,事業有成,道德增進。但...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會損壞名譽尊嚴的六個行為

第一、賭博是非常不良的行為。包括帶有一定賭博性質的...

每一項快樂都含帶著日後的痛苦

日常生活裡讓人不如意、不開心、痛苦、煩惱的因緣那樣...

【佛教詞典】化法四教

天台宗之判教學說。謂佛陀教化眾生之教法內容有藏教、...

【佛教詞典】結使

煩惱之異稱。諸煩惱纏縛眾生,不使出離生死,故稱結;...

【視頻】懺雲法師《念佛方法·阿彌陀經分科大意》

懺雲法師《念佛方法·阿彌陀經分科大意》

【視頻】《戒殺放生 轉危為安》有聲書

《戒殺放生 轉危為安》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