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禍福相依,福報不可享盡

淨界法師  2015/05/21  大字體  護眼色

禍福相依,福報不可享盡

有一個觀念大家要了解。我們有情眾生,特別是佛弟子,當然強調離苦得樂,我們希望今生的生命,乃至於來世的生命,能夠離開痛苦得到安樂,這是所有佛弟子共同的希望。來世的安樂,每一個人的規劃不同,有些人想要增上身、有些人想要求生淨土,我們都尊重大家的抉擇。但是今生的安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是今生怎麼成就安樂呢?佛陀在經典當中一再的強調:少欲知足是安樂的根源。佛陀在經典上說:「多欲為苦;少欲知足,身心安樂。」

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說:「禍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樂的一面,也有它災難的一面,這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而這二個東西是經常存在的,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所以福報不能享盡,《易經》的思想是這樣子的。就是說一個人會痛苦,基本上的因素就是:我們對人生有一種錯誤的期待,我們總希望人生應該要十全十美,我的身體應該要健康、外表要莊嚴、別人對我都非常的好,各種的人事因緣都風平浪靜。

但是我們心中所期待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我們過去造的業力,有善業、也有罪業;但是我們在得果報時候,我們卻不喜歡罪業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對生命產生錯誤的期待,這個是一個痛苦的因素。

我們一個人少欲知足,就是你有智慧的觀察:其實人生帶一點缺陷,這個人生才能夠正常而持久。諸位要知道,我們前生造了善業,但是也造了罪業,我們必須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這句話你要聽懂,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少欲知足。就是說,你一定要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你把罪業釋放的管道全部塞住,那不吉祥的事情就即將會出現,樂極就會生悲!

你要能這樣子想,你很自然的就少欲知足,不追求圓滿,這個地方有缺陷是正常的,人生本來就有缺陷,遲早要去了解這個真相。知道禍福相依,帶有一點缺陷,這個人生才是真實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福報要省著點用(南懷瑾老師的故事)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癒...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

不是你去找錢,而是錢來找你

記得南師(南懷瑾)說過一句話,當你有福報時,不是你...

做惡夢的時候,你還能念聖號嗎

假使說,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念佛號,能夠念大乘經典一句...

貧窮的人有七種佈施

貧窮佈施難。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不用財物也能佈施。稱...

念佛對治惡業障道

惡業障道發相,亦有三種:一沉昏闇蔽障、二惡念思惟障...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推薦】淨土祖師們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導大師說十念法是念夠十句的佛號。北魏曇...

有胃病的人,應先改掉以下惡習

男人工作強度較大,應酬又多,容易飲食不節,透支身體...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說誠實言--佛教戒規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反覆提到了諸佛說誠實言一...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 分身塵剎度眾生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

一堂一千八百萬元的課

一位朋友談到了他的遭遇,約在十多年前,他因為信任,...

宗舜法師:理體三寶和事相三寶是缺一不可的

三寶必須具足。這裡有二層涵義, 即首先一定是歸依佛...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

佛法的大意

一、學習佛法以增進道德 增進道德是佛教的戒學。戒就是...

【推薦】放生與放死的尷尬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這其中不僅包含著對友情生命的尊重...

【推薦】印光大師《一函遍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一切上聖下凡...

昌臻法師法語

○ 佛法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則。人生就是我們自...

盂蘭盆會的由來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說盂蘭...

【佛教詞典】福不動行仍用無明為緣

【福不動行仍用無明為緣】 p1282 瑜伽十卷六頁云:何因...

【佛教詞典】二禪天

又稱二靜慮。指修成二禪者所生之天處,為色界天中之第...

【視頻】大悲咒(祺雲法師)

大悲咒(祺雲法師)

【視頻】夢參老和尚《常啼菩薩賣身求法》

夢參老和尚《常啼菩薩賣身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