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淨界法師  2015/04/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種信心:一、彌陀大願力:佛力不可思義,你要對彌陀本願的攝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我們;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時候,能念的那個心也是不可思義;三、你所念的佛號,法力不可思義。

修淨土的人第一個要對彌陀的本願力要有信心,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我怎樣怎樣,但是我們發的願平常很難實踐!因為我們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做空願!在整個佛法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兩個力量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經論上的公案說明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的咒願力能夠讓一個國家十二年不下雨,但是這種三昧力是生滅的,有它的時間性與空間性,而佛的法身所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

我們聽聽阿彌陀佛發的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彌陀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

身為一個佛陀在他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布,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現前來救拔你!當他宣布的時候,這股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能應的!

第二、我們要建立名號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彌陀的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這當中要有個橋樑!我們眾生的心是個苦惱的心,彌陀的願力是清淨莊嚴的大業力,中間必須要有個橋樑來作引導,這個橋樑就是阿彌陀佛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沒有這個名號,你說我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加持力根本進不去嘛!

我們要相信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印光大師說佛號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可以引導眾生的心投到阿彌陀佛廣大功德海,當中所以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第三、我們要相信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前能念的這一念心性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是一種清淨的心。我們的心有兩種,一種是妄想心,我們的心很多很多的生滅、得失,我們以我空觀、法空觀把得失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就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這三種力量,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兩種力量,彌陀大願力與名號功德力是在一起的,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所以剛開始念佛的時候等於建立兩種信心,心性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淨土傳承當中有兩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的,他們在修皈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佛號不可思議;可是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這兩者之間怎麼會通?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以後你要去弘傳淨土法門的時候,你所看到的都是對教理不了解的人,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如果你是遇到法行人,你要強調自性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心是根本,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兩者是根基的不同。

但是從大乘究竟義來說,應該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去思維,他說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究竟是什麼關係?托彼名號顯我自心!

他的心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具足無量功德,但是要托彼名號當作增上緣,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借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

這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正的信願,來自於聞經達理,斷疑生信!」

是要你對經典透徹的了解以後,斷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對淨土法門完全都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夠信願具足,我實在不相信!你對於所皈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修淨土它不是一個盲目的衝動,它是一個很真實的把整個生命真相掏開來,淨土法門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很清楚的!你開始發起信心願力,所以信願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

「持名為行行」,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注力,對佛號專注的力量。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注力,這兩股力量在整個淨土法門的功能是不同的。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資格往生?

主要看他的信願,對佛號、淨土法門的強烈皈依心是不是具足。對於彌陀功德的皈依是決定你往生的因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印光大師論往生品位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輩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第十四...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每個眾生都有他不同內涵的恐懼的理解與表達。對於一個...

大安法師:生起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兩種人能堅定不移地確立,一種是上根利智,...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來,才有證得一心不亂的...

【推薦】慧律法師《淨土聖賢錄易解》

《淨土聖賢錄易解》序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佛不誑語 祖...

十三歲長齋念佛,二十歲成就肉身不腐

民國蔣妙靜居士,江蘇常熟人,蔣炳坤的小女兒。生來聰...

有嚴大師示「淨土易生」之理

有嚴。俗姓胡,台州臨海人(今浙江臨海鎮),六歲時,...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講父母恩德

很多人對於佛教徒出家離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認為佛教對...

對於冥頑不化的惡人,我們該堅持嗎

問: 法師,實在難以對惡人和我討厭的人生起真實的慈...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憨山大師:淨土法門法要

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

疾病在身體上的先兆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但其實,很多疾病在突發前都有一...

凡是佛所說的法,你都不要譭謗

造五無間,誹謗正法,毀呰賢聖,離諸善法,具諸惡法。...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總是相對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會有它們好的一面...

從頑劣凡夫驟然搖身成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師

澍葊法師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豐(公元18...

知苦才能離苦

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

慧律法師《僧伽的臨終和善後》

病危 同參道友應悉心照料,如法供應飲食、湯藥。病室...

你該生長在哪裡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麥田裡。花籽發茅了,抽出修...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

荷花與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質之一。也是荷花最動人的地...

【佛教詞典】所欲異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所欲異者,財色經求,名之為欲...

【佛教詞典】羯磨會

(術語)此為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之中央會。亦曰根本會,...

【視頻】老有佛依,老有所歸

老有佛依,老有所歸

【視頻】紀念真禪長老圓寂25週年

紀念真禪長老圓寂25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