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戒之邪淫戒

智敏上師  2015/10/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係,均稱為邪淫。

《圓覺經》中說:「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可知眾生的存在,皆由淫慾而來,若要凡夫眾生,皆斷淫慾,那是不可能的事;眾生修證至三果阿那含位,始得永斷淫慾;修禪定而入初禪以上,始能伏住淫慾;欲界眾生,雖至第六天,仍在淫慾中。所以淫慾的煩惱,在人類世界是很難戒絕的。佛陀設教,固然盼望一切眾生皆能離欲,但此終屬不可能的事,所以巧設方便,在家弟子,允許有其正當的夫妻生活。

事實上,人間的安立,端在男女夫妻的和合,正常的夫妻生活,不會帶來社會的悲劇;男女問題之為社會造成悲劇,都是由於不正常的男女關係而來,如果人人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我們的新聞報道中,便不會發現姦殺、情殺、強-奸、誘姦、和奸以及破壞家庭等等的字眼了。為了造成人間的和樂,佛陀為在家的男女信徒,製定了邪淫戒。

邪淫戒以具備四個條件,成重罪不可悔:

一、非夫婦——不是自己已經結婚的妻子或丈夫。

二、有淫心——樂於行淫,如飢得食,如渴得飲。否則便應如熱鐵入體,或腐尸繫頸。

三、是道——須於口道、小便道(陰-道)、大便道行淫。

四、事遂——造成行淫的事實。男女二根相接相入如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

若五戒信士,除了妻室以外,於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的三處(即口道、陰-道、大便道)行淫;或於人男、非人男、畜生男及黃門(閹人及陰陽二性不全人)的二處 (口道與大便道)中行淫;人二形(有時變男有時成女者)、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二處行淫,犯重罪不可悔;兩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罪;發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的三處男性的二處,於其餘部分行淫,罪皆可悔。

於熟睡中的女性三處男性二處行淫,亦犯重罪不可悔。

於死女性的三處死男性的二處行淫,若死尸未壞或多半未壞者,亦犯重罪不可悔;若死尸半壞、多半壞,一切壞,乃至於骨間行淫者,中罪可悔。

一切方便而未行淫者,皆犯下罪可悔。

在《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同值)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大正二四·九四三上)這是說,受了五戒的在家信士,給錢嫖妓,不為犯戒。此乃由於印度是熱帶民族,對於男女關係,非常隨便。男人嫖娼妓,是普遍尋常的事,所以不禁,但在大乘菩薩戒中,若非地上的菩薩,為了攝化因緣者,不得有此行為。即在今日中國人的習俗觀念中,狎妓而淫的行為,斷非正人君子的榜樣。我們既然信佛學佛,並且受了五戒的人,自亦應該視為邪淫了。

今人為了避孕或防毒的理由,有用子宮帽及安全套的,雖然男女性器,未曾直接相觸,但其仍受行淫之樂,若與夫妻之外的男女行淫,自亦視同邪淫。律中有明文,不論無遮隔(如用子宮帽及安全套)或一方有隔,或兩方皆有隔,只要性器相入如毛頭許(亦稱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不論是內中作,外邊出精,或外邊作,內中出精,一律犯重罪不可悔。

如果是在家的信女,梵語稱為優婆夷,除了自己的已婚丈夫,不得與任何男性發生肉體關係。

女人以三處(口道、陰-道、大便道)受人男、非人男、畜生男、人二形、非人二形、畜生二形,及黃門行淫,而有淫樂的感受者,犯重罪不可悔;不論睡中或醒時,乃至強力所制,三處受淫,但有一念淫樂的感受者,皆成重罪不可悔;女人由於淫慾煩惱而於男性的死尸上行淫,若尸未壞或多半未壞者,重罪不可悔,半壞或多半壞者中罪可悔;女人由淫慾煩惱而利用器物入女根(陰-道)中(今人所謂手淫)而受淫樂者,犯下罪可悔。

有隔與無隔,准上可知。

犯戒均在於心,如無邪淫之心,即不會主動去犯邪淫戒,萬一受到強力的逼迫,而被姦污,若於被奸之時,了無受樂之感,雖被姦污,不為破戒。這在佛陀時代,有些比丘比丘尼,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或因睡熟之際,或因病苦之中,也被淫女及暴徒之所強-奸,但因羅漢已經離欲,斷無受樂之理,所以並不犯戒。

因此,淫戒也有開緣:若為怨家所逼,而不受樂者,無犯。

邪淫的範圍,不唯不得與夫婦以外的男女髮生曖昧關係,即使自己的夫婦,亦有限制: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產前產後,不得行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除了夜間的臥室中,不得行淫。最好還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時,即行節欲,子女婚嫁之後,即行禁慾。

因此,邪淫的罪過,分為三品:與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親行淫者,為上品罪;與夫婦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為中品罪;與自己的妻子於非時、非道行淫者,為下品罪,以此三品輕重,分別下墮三塗。

然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淨戒人的梵行者,罪過最重。所謂淨戒人,是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戒,乃至受持八關齋戒於其齋日的佛弟子。破淨戒亦稱污梵行,但須是第一次破,若雖曾受戒,已先被他人破毀,再次與之行淫者,即不成破淨戒罪,但為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淨戒,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棄於佛法大海之邊外,所以稱破淨戒者謂之邊罪。

邪淫戒,本亦頗為繁瑣,比如不得說粗惡淫慾語,以及種種防微杜漸的細節,在此不能詳盡,但願各自攝心自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持戒與犯戒

戒,梵語「尸羅」,《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尸羅,此...

現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見

末法時期持戒的障緣極多,知見是最主要的問題,以下重...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原文】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

犯戒可救,破見難救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對一切都不要貪戀。出家要遠離...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

持戒清淨者能得五種功德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

圖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著道德和慾望的衝突。特別...

九想觀的具體觀法

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念佛人的四類朋友

每個人,依過去世的種種因緣,總會認識一些朋友。念佛...

轉紛諍為正義.化戾氣為祥和

面對今日社會種種紛諍、不安、惶惑等亂象,我們要如何...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

萬物萬事沒有絕對的好壞

世間萬物萬事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甘苦、冷熱,所謂...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出家人當然會有一些水平上的問題;有一次,我聽了很難...

人死後焚化遺體的意義所在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惟賢法師:佛教不是脫離現實

(一)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麼佛陀對於人生是如何看待的...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南亭和尚《地藏菩薩本跡因緣》

各位聽眾!農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這七月...

念佛是除業障最好的方法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大乘佛法,所以這個往生善知識,他就...

四大安靜 眾患消除

佛陀住世時,舍衛國中有一位已證得須陀洹果的須達長者...

菩薩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

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都是有副作用的行為

佛法告訴我們的是:向佛陀學習,常隨佛學。現實需要提...

極樂世界不能用業力去召感

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

【佛教詞典】北郁單越

(雜名)Uttarakuru,又曰北郁怛越,四大洲之一。郁單...

【佛教詞典】論所依

【論所依】 p1329 瑜伽十五卷六頁云:云何論所依?當知...

【視頻】九華山祇園寺(祇園精舍 諸寺之冠)

九華山祇園寺(祇園精舍 諸寺之冠)

【視頻】慧律法師《沒智慧的人猶如擔石在身》

慧律法師《沒智慧的人猶如擔石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