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憨山大師:淨土法門法要

憨山大師  2023/06/03  大字體  護眼色

憨山大師:淨土法門法要

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皆得度,隨機教化,各有方便,普令獲益,是故法有千差,源無二致。然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但眾生自迷而不知,又無善知識開導,故甘墮沉淪,枉受辛苦耳!餘蒙遣雷陽,復來五羊,有善士某某輩,十餘人作禮,願乞教授優婆塞五戒法,餘欣然應請,即為羯磨,自是歸心日誠,聽法彌篤。餘哀其未悟,愍其不達造修自度功夫,因授以念佛三昧,教以專心淨業,痛厭苦緣,歸向極樂。月會以期,立有規制,以三時稱名禮誦懺悔為行,欲令信心日誠,罪障日消,必以往生為願。果能此道,雖在塵勞,可謂生不虛生,死不浪死,豈非真實功行哉!然佛者覺也,即眾生之佛性,以迷之而為眾生,悟之即名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所求淨土,即唯心極樂,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所以道:心淨則土亦淨,心穢則土亦穢,一念噁心起,刀林劍樹樅然,一念善心生,寶地華池宛爾。由是觀之,天堂地獄,又豈外於此心哉!諸善男子!各諦思維,應當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況日月如流,時不可待,倘負此緣,當面錯過,大限臨頭,悔之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示容玉居士

古德有言: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佛者覺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覺性,尤見性之第一妙門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為老,後天地而不為終,生死之所不變,代謝之所不遷,直超萬物,無所終窮,故稱無量壽。此壽非屬於形骸修短,歲月延促也,吾人能見此性,即名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當審因何而作眾生?蓋眾生與佛,如水與冰,心迷則佛作眾生,心悟則眾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換名不換體也。迷則不覺,不覺即眾生,不迷則覺,覺則眾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須念佛,佛即起覺,覺自性光明,挺然獨露。從前妄想,貪瞋癡業,當下冰銷,業垢既銷,則自心清淨,脫然無累。此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事心之功,無外乎此;淨土之資,亦不外於是。

示劉存赤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由是觀之,眾生與佛,本來無二,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但心淨是佛,心垢即眾生,生佛之辨不遠,只在心垢滅與不滅耳。以此心本來清淨,但以貪瞋癡慢,五欲煩惱,種種業幻,垢濁障蔽,故名眾生;此垢若淨,即名為佛,豈假他力哉。無奈一切眾生,無始業障深厚,煩惱堅固,難得清淨,必假磨煉之功,故參禪念佛,種種方便,皆治心之藥耳。

眾生心垢難離,必須工夫精勤調治,垢去心明,故說眾生本來是佛;非一向左煩惱垢濁之中,妄自稱為佛也。參禪看話一路。最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鈍,又無古人死心;一以無真善知識抉擇,多落邪見。是故獨於念佛參禪,兼修之行,極為穩當法門。若以念佛話頭,蘊在胸中,念念追求,審實起處落處,定要見個的當下落,久久忽然垢盡明現,心地開通,此與看公案話頭無異,是須著力挨排。若以妄想浮沉,悠悠度日,把作不吃緊勾當,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此則自誤,不但一生,即從今已去,乃至窮劫,無有不誤之時也。子試著實審究,果在煩惱垢濁之中,如水清珠,以此受用,但非徹底窮源耳。子只默默自驗,萬無一失,若到真離垢處,如經云:明相精純,不為客塵煩惱留礙,如此不唯彌陀接引,即十方諸佛,亦皆同聲稱讚矣。

示念佛切要——在雲棲為聞子將子與母氏說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慾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慾流轉。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

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念佛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的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時,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

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然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也,豈更別有妙法哉!

示西印淨公專修淨土

世人但知祖師門下以悟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豈不是出生死法耶?參禪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所以然者,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以眾生久沉妄想,離之實難,若即染想而變淨想,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淨土法門,世人以權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決不決耳。若為生死心,如救頭燃,志要一生取辦,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覓還丹,喻參禪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單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決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覓還丹,只服此單方,頓令通身汗出,絕後方蘇,是時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決不相賺。

示修淨土法門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切要。經云:心淨則佛土自淨,故娑婆穢土,乃惡業所感,眾苦充滿;西方極樂,乃淨業所感,故但受諸樂。惟今修行淨業,必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淨,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則心自淨。若身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淨;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淨;意不貪不嗔不癡,則意業清淨。

如此十惡永斷,三業冰清,是為淨心之要。於此清淨心中,厭娑婆苦,發願往生,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閑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若念至一心不亂,則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驗也。然一心專念,固是正行,資以觀想,更見穩密,佛為韋提希,說十六妙觀,故得一生取辦。

今觀經現在,任自志願,於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淨土境界,如彌陀經說,蓮花寶地等,隨意觀想。若觀想分明,則二六時中,現前如在淨土,坐臥經行,開眼閉眼,如在目前。若此觀想成就,則臨命終時,一念頓生,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此唯心淨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則六根清淨;永斷惡業煩惱,則心地清淨;觀念相繼,則妙行成就。淨土真因,無外此者。若但口說,念佛求生淨土,若淨戒不持,煩惱不斷,心地污穢,佛說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為基本,發願為助行,念佛觀想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示淨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嘗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示無知鑒禪人

世間一切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愚癡之人,但知為一身貪求,種種口體受用,將以為樂,不知樂是苦因。既知是苦,必要發心修行,求出苦之道。修行之要,先須看破現在身心境界,當觀此身,乃四大假合成形,則不為此身,謀求種種受用之樂。次要了知現前日用,見聞覺知,全是妄想用事,總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種種業,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

如今發心修行,第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動念處,便是業根,切不可隨他妄想流轉。日用密密觀察,妄想起處,就要看破,看破則當下消滅,切不可隨他相續攀援,往而不返。若觀察不定,無巴鼻時,但將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緊緊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話頭作主,但見妄想起處,即提起一聲佛來,是謂正念,正念現前,則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如此二六時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為主,其餘一切妄想皆為客,主客若分,久久純熟,則妄想自消、真心自顯矣。

示大凡禪人聽演楞嚴宗旨

已矣哉!一切眾生,流轉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過咎也。原因最初一念無明,遂生妄想,妄想積迷,起貪瞋癡,造殺盜淫妄,種種諸業;以妄想不斷,故生死苦果無窮,流轉不已。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變十二類生;況眾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則一日一夜,生死無窮;況有識以來,乃至盡命,念念妄想,所作惡業安可籌算!且佛又云:此十二類,亦各各具十二類生,如此則交相薰發,業因苦果,又豈得而思議耶!禪人既秉佛教,當遵佛語,大生慚愧恐懼,發無上心。從今將一往生平,馳逐攀緣妄想之心,一齊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消歸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斷。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淨因也。果能將此淨念,薰前染污苦因,變而為淨土真因,則頓令無量劫來生死苦因苦果,變而為淨土樂因樂果矣。總之,聖凡本無二路,皆因染淨薰變之力耳。出苦之要,舍此向外,別求元妙知見,總為自欺也。

示凝畜通禪人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錯誤耳?且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致,凡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瞋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心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如此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如此日用動靜中,不雜不亂,久之夢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死,生淨土之時節也。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淨,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靈驗,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分,爾其勉之!

示慧鏡心禪人

吾佛說法,以一心為宗,無論百千法門,無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為參禪念佛而已。參禪乃此方諸祖,創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門,乃吾佛開示三賢十地菩薩,總以念佛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謗念佛為劣行,是缺多聞,不知佛意,妄生分別耳。若約唯心淨土,則心淨土淨,故參禪未悟之時也,非念佛無以淨自心,然心淨即悟心也。菩薩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則非念佛無以成正覺。安知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了明自心,即名為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乃生淨土,此是古今未決之疑,此說破盡,而禪淨分別之見,以此全消。若舍此別生妄議。皆是魔說,非佛法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

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

印光大師法語摘錄之信願篇

其餘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唯茲...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嗎

問: 念佛沒感應,念往生咒有感應,也念慣了,雜念少,...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單調呢

問: 我們寺院想成立助念團,但《印光法師嘉言錄》講...

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之力,流...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

蓮宗祖師頌

晉.蓮宗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頌: 肇起蓮宗福震旦 暢...

斷除對異性的貪愛與相思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

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

每個人都應要有惜福的心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間諸事,尚有因像,況無上佛法...

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問題

某個清晨,當佛陀正與弟子齊聚一堂時,一名男子前來請...

如何知道自己信願是否具足

前面也講過,「願」就是生命的方向,我們怎麼知道自己...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差別

我們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

春節餐桌必備的10大素食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胡蘿蔔素 打榜理由:同樣含有豐富的胡蘿...

聖嚴法師《不要埋怨是業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難時,就說:這是我的業障重。不僅是遇...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

這裡就是地獄

有一個人名叫錢琨,平日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因為不治...

念佛是除業障最好的方法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大乘佛法,所以這個往生善知識,他就...

【佛教詞典】薪盡火滅

(術語)謂佛入無餘涅槃也。小乘之菩薩,為伏惑行因。...

【佛教詞典】太子須大拏經

(經名)一卷,西晉聖賢譯。說佛往昔為須大拏Sudāna太...

【視頻】《達摩大師悟性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悟性論》女聲念誦

【視頻】夢參老和尚《法寶難遭不思議,當生至誠恭敬心》

夢參老和尚《法寶難遭不思議,當生至誠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