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夫妻間該如何相處

昌明法師  2015/04/04  大字體  護眼色

夫妻間該如何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絕對不是女子的牛馬。家庭的組織,是雙方分工合作的,各有長處,互敬互補,方能和諧持久。

一對夫婦,由戀愛而結婚,在戀愛時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誠坦白的態度,專以隱己之惡、揚己之善的技巧來博取對方的歡心,這樣的戀愛假使成熟,就要結成不良的後果。往往到了結婚以後,以為雙方的名分已經確定,夫婦關係已有保障了;於是彼此過去抑制自己,博取對方歡心的觀念就改變了。一切行為就處處隨便,以為夫婦間不需要尊敬、客氣,反以為尊敬、客氣是虛偽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婦間最需要的是尊敬、客氣。倘不體諒對方的關心,反怪他麻煩,不讚美對方的謙遜,而說她卑下;再不客氣的還企圖屈抑對方,以遷就自己。

逐漸的,彼此把所有的劣點暴露出來了,日久生厭,只覺得對方的可憎了。誠如佛在《無量壽經》裡說:「自妻厭憎」,和《玉耶女經》裡說:「見夫不歡」。彼此厭憎不歡,感情轉趨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劇。怎樣才能夠保障夫婦終身親愛的幸福呢?那就遵從佛陀的教導,有二點要加以修養: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化解家庭矛盾有技巧

居家過日子,沒有勺不碰著碗的。出現家庭矛盾後,如果不考慮言行、場合,甚至採取一些簡單、粗暴、過激的行為,不僅不利於矛盾的化解,反而會傷害夫妻感情、激化矛盾。因此,化解家庭矛盾也應講究技巧和藝術性。

一是避。解決家庭矛盾,不能傷害感情和對方的自尊心,既要避免動拳腳,又要力避使用「離婚」等極易傷害感情的言詞,同時還應注意場合,盡量避開他人。

二是緩。由於夫妻雙方都在氣頭上,假如這時急於解決,難免會有一場屋簷下的「戰爭」,這樣會造成極大傷害。最好的辦法是先忍一忍、緩一緩,將矛盾或問題暫時放置起來,等心平氣和後,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或機會解決。

三是選。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更有利於矛盾的解決,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如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雙方處於輕鬆的心境,容易做到寬容、讓步、理解和溝通。

四是繞。繞開正題,借助對方那些樂於談論的話題,適度加以引申、旁敲側擊,啟發誘導,而委婉地道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意圖。

五是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行為,消除對方的逆反心理和敵對、牴觸情緒,使之破涕為笑,在笑聲中融洽氣氛,營造寬鬆的心境,使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淡化、和解。

言色相和

佛說:「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夫婦間精神生活的要素。雙方的言語能夠和軟,面色常帶笑容,那感情還會違戾麼?「體諒」,在夫婦間是很重要的。倘不肯體諒,互相指責,那言色就不能夠相和了。指責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台人有句諺語:「耳朵要好話聽」。指責會引起對方的惡感,以為你在輕視他,譏笑他。於是來一個反唇相譏,或者惱羞成怒。彼此都發火了,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嗎?對方倘有錯誤,要糾正他時,切忌率直;要婉轉地用商量的口吻,貢獻意見。

對方倘有長處,要給與真誠的欣賞和稱讚,而且要常常稱讚。《華嚴經》裡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不可作「蠱獷語,苦他語,令他嗔恨語,如火燒心語,能壞自身他身語」。我們出言吐詞,要時時自己省察,不要傷害對方。

「修行」是修改錯誤的觀念、言語、行為。我們若是決定「修行」,就得先從言語上修改起,從「讓」字做起,能夠做到「言色相和」這一步,夫婦的生活,便會常在和煦春風之中了。

忍受

夫婦有時因生理或心理的變動,性情就難免異狀。有時因環境不盡滿意,言語舉動略改常態,這都是常有的事。設使雙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誡」,兩不相讓,而起口舌爭強,意氣用事,那末感情就要發生裂痕。你使對方氣惱,你自己也決定免不了氣惱。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這種愚蠢的事呢?

忍受是要培養的。當對方火氣很旺的時候,我縱有充分的理由,也應該暫時讓他,不和他辯論,不得已時,或出外暫避鋒頭,等到對方的怒氣消除以後,才和顏地告訴他,剛才的退讓並不是理屈示弱,實在因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這是寓剛於柔的御夫和御妻術,持之以恆,對方沒有不被感動的。「柔能克剛」的真理,我們是很有機會可以應用一下的。

還有,逢到對方發火罵人的時候,應當記住天親菩薩的話:「罵者有二種:一實,二虛。若(對方所)說(是真)實者,我應生慚。若(對方所)說(是)虛者,無預我事,猶如響聲,亦如風過,無損於我,是故應忍」。所以能夠做到「無相違戾」的,不獨自己減少氣惱,就是對方也能夠覺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間就可相安無事了。

夫妻如筷子

佛教是不贊成結婚的嗎?當然不是。不過,佛教的確讚歎出家的功德,那也並不等於反對在家人結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會都該出家。其實,唐宋時代,在家的佛教非常興盛,我們可以從敦煌石窟的文字記載、圖畫或雕刻中,看到許多關於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後,佛教漸漸隱遁山林,與人世間漸漸疏遠,因而造成一般人認為佛教是僅屬於出家人的錯誤觀念。很多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子女親近道場、親近法師,就會很擔心他們出家。事實上並不盡然!出家不是消極地逃避,僅有極少數人適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礎,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如何彼此相待。甚至還有經典講到結婚之後,懷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經》、《玉耶女經》,均對夫妻親子有明確的倫常原則。《中阿含一三五經》亦明言:「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並說:「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捐耗。」由此可知,佛教並不是與世隔絕的。

有個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樣的地位平等,長短相適。筷子長短大致相當,彼此相對獨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維繫美滿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卻自恃自身條件優越,對對方盛氣凌人、頤指氣使,或暴躁潑悍、任性專橫……顯然,大男子主義、大女子主義和尊卑、主從、貴賤的夫妻關係,都難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樣互幫互助,目標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穫」。和諧的夫妻感情貴在志同道合,比翼雙飛。因此,情感上的體諒,生活裡的體諒,挫折前的互慰,事業中的互勉……在夫妻間應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難關共度,攜手共進,才會使愛的「橫杆」不斷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樣冷熱不辭,甘苦與共。筷子不懼高溫寒冷,能納酸甜苦辣。和諧的夫妻關係也該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樣方圓相間,靈機應變。這是因為筷子上方下圓,而使我們的手法能靈巧自如,變化萬千。夫妻相處,同樣需要這樣的「方圓」藝術;既堅持原則,同時又樂於欣賞和讚美對方,對對方的缺點不苛求;善於相互適應,不試圖去「改造」對方。而要改善自己。

夫妻如筷,願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感恩自己的枕邊人

有位百合女居士找自在法師開示。自訴多年前年輕青春年...

姻緣

一個書生愛上了一個姑娘,起碼到了生死相許的份上了,...

婚姻的美滿之法

有一個女眾結婚十年,她覺得生活一向挺安逸,挺好的,...

一個家族的興敗就看這三個地方

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

印光大師家教觀之淺探

在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師(18611940)是一位舉...

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

證嚴法師:善解方便

比如說,有一位年輕的太太,她到處跑道場,跟著法師團...

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癒

科學日新月異,醫學也隨之不斷進步,而人類的疾病卻相...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惟賢長老《學佛的基本精神》

作為一個人,能夠學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價值的。你...

靜慮能得三種功德

靜慮三品者,一,安住靜慮;二,引發靜慮;三,成所作...

本煥老和尚北大演講錄

黨素萍: 我現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聚會的因緣。我是皈...

佛教的價值觀

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佛教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神聖的使命,...

吃素後身體消瘦,是否能吃點葷的

問: 弟子吃全素已經好幾年了,但還是喜歡肉的味道,...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

為什麼偏空涅槃只是個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

見羲法師: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為什麼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這個字的意...

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師浴佛節開示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是農曆的四月初八,是我們大...

不要用回憶來傷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會偏偏碰上,想要的會因為無常而離我們...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

【推薦】往生淨土不能存僥倖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觀經》中的下三品往生說,反正...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

佛教的十法界觀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

【佛教詞典】抱徒憨

(術語)Bauddha,譯曰事佛者。唯識述記一末曰:言佛陀...

【佛教詞典】愛非愛及俱相違分別

【愛非愛及俱相違分別】 p1205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頁雲...

【視頻】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

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

【視頻】六字大明咒(念佛靜心曲)

六字大明咒(念佛靜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