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老是碰到跟你過不去的人

大安法師  2015/06/29  大字體  護眼色

老是碰到跟你過不去的人

一般人對家親眷屬都是很親愛的嘍,沒有問題。對冤家對頭呢,對冤家對頭他就有瞋恨心了。這個冤家對頭就不想見面吶,甚至恨不得他一輩子不想見面。如果瞋恨心大的話,恨不得他就死掉算了。人一般都是愛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啊。那麼菩薩不能這樣,一定要用平等的心,來愛念六親眷屬和冤親債主。甚至要把冤親債主放在前面,首先關心愛念冤親債主,然後再愛念他的六親眷屬,這是菩薩的平等心,我們要這樣去學。

所以再也不要一天到晚,抱怨我怎麼這麼倒霉啊,天天看見冤家對頭。你天天看到冤家對頭是對的,你多生多劫造做了很多的惡業,又欠了人家債,又欠了人家情,又罵了人,誹謗人,那些冤家對頭肯定要跟你碰面的。不碰面這個債務關係不能償還啊。如果你出生在中國,他一下子出生到非洲去,一輩子見不到面那怎麼行哪?這個債務關係他一定要跟你或者做同學、做夫妻、做父子關係、做上下級關係,做鄰居關係,反正就是跟你有關係的,來跟你討還這個債務。

所以我們看到的老是碰到跟你過不去的人,這就是對了,符合生命的法則,你老是看不到的話,那這個因果關係怎麼聯繫起來啊?所以碰到這些冤家對頭你要有平等的心,做還債想。我前輩子誹謗他,他現在誹謗我了,正好拉平,你可不能再去誹謗他。我被他騙了筆錢,他欠了三萬塊錢不還我,你上輩子欠了他三萬塊錢嘛,你做還債想嘛,心裡就平衡了。

——大安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論人當取其長,做事先審其害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不要期待別人讓你滿意

這個對外的弘化,我覺得有兩個重點。這個忍辱是有一些...

坦然還兒債

我是省城重點中學的教師,愛人是醫務工作者,夫妻可以...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緣無所謂善惡,不粘著的智慧 《財富品質》雜誌: 如何...

用「有情有義」的態度來溫暖世間

如果我們能從消極的推尋外覓到積極的躬身實踐,從被動...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

一生中這八種朋友是必不可少

有這樣一句歌詞: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我們便急著把...

如何對待「看不順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離開群體而單獨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如何迴向給被墮胎的胎兒

問: 如果由於醫院檢查出了胎兒有畸形,因而犯了墮胎...

淨土法門修行的第一關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

苦難眾生最後的機會

這部《無量壽經》是由諸佛如來所特別加持護念的。首先...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

運用佛法來佈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佈施」,...

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問: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慧律法師答: 不...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推薦】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

聖嚴法師《為磨練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職場,年紀輕沒有經過磨練,比較缺乏耐心...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

醫學博士為什麼要素食

一個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還是聰明之人呢...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趴身鋪路 所求為何

「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為了使眾生人人幸福快...

【佛教詞典】愛水

(術語)自愛慾之情流出之水液。如精液者。楞嚴經八曰...

【佛教詞典】四不定

唯識宗所立六位心所之第六。異於前五位之心所,係隨應...

【視頻】界詮法師《淨土或問》

界詮法師《淨土或問》

【視頻】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邪正》

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