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家學佛男眾女眾的模範人物

2018/11/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家學佛男眾女眾的模範人物

在家學佛男眾的模範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眾的主持和在家信眾的護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許多人出家,同時又有許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眾。在這些信眾裡面,包括有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商販、工人、農夫、乞丐等各階層的人物。其中能自己虔誠奉行佛法,又能本佛陀精神去做社會慈善事業的,真不知有多少。現在舉幾個模範人物來說:

(1)博施濟貧的須達多長者

須達多是佛世時代印度的一個大富長者,他的財產、商業、貸款,遍於恆河的兩岸。自從見佛起信而皈依了佛教,就用金磚布地構築祗園來供佛及弟子行道說法。又能本佛教的佈施精神,去救濟一切鰥寡孤獨的平民,因此被人稱為「給孤獨長者」。

雜阿含經說他是「家有錢財,悉與佛弟子共」。他自己也說:「自今以後,門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行路乏糧者」。

(2)助揚佛化的頻婆娑羅國王

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和佛頗有緣分,當佛初經他的首都——王舍城的時候,那時佛還是悉達多太子,正在出家,看到王舍城平原,風景優美,就在那裡過著托缽的生活。當時頻婆娑羅王見到他的相貌莊嚴,儀表堂堂,願把國家分一半給他,要他做王。佛答覆他:「我為煩惱箭所傷,願求寂滅膏藥塗;縱使能得到天帝宮,竟猶不貪況王位」?王知無法挽留,就求他將來成道先來度他。別了十年,佛成正覺,度了三迦葉歸化之後,想起這件事,就帶領三迦葉等千多徒眾,到王舍城外的靈鷲山說法行化。

這時頻婆娑羅王就率領了許多臣民去見佛請法,皈依了佛教。並在迦蘭陀竹林,為佛建築一間竹林精舍,請佛和弟子們同住,專做研究佛法的教育工作。這間精舍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設有五百個樓閣,七十二所講堂,規模的宏大,可以想見。當時佛很高興,曾對王說:「佈施是去除貪慾,忍辱是壓制瞋恚,作善是遠離愚癡。這三者是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

王受了佛這種言教的啟示和感召,所以能不惜犧牲種種財物,來助揚佛化,為一般的眾生謀福利。

(3)捨己救群的摩訶男

摩訶男是淨飯王的二弟甘露飯王的大兒子,是佛的族弟。淨飯王死後,是他攝理迦毗羅衛國的國政。他也是一個誠信佛法的忠實弟子。在《增一阿含經等見品》中說,當時琉璃王舉兵攻伐釋迦族,大肆屠殺,他不忍同族都被殘害,就在宮中的後花園池邊,對琉璃王說:「我現在請求你履行施行一個方便,在我跳沒池水中沒有浮上來之前,你暫時停止屠殺釋迦族人,讓他們盡量逃走,待我浮上來,你便隨意殺戮吧」。

琉璃王以為跳入池水中再浮起來,那不過很短的時間,任釋迦族人逃也逃不了多少,就答應了他的要求。誰知他投入水中,宮中的釋迦族人幾乎逃光,他還未浮上來。後來知他在跳水自殺時,自己用發繫在水底的樹根上,使身體不致浮起來。這事大大地感動了琉璃王,才停止殘酷的大屠殺,救出了許多釋迦族人的生命。

(4)忠誠護法的波斯匿王

波斯匿是橋薩羅國的大王。他對釋須達多長者能以金磚布地,買了他的太子祇的花園去,建築精舍供佛講學,曾經表示很驚異:佛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居然能使人民如此的感動和崇敬,不惜視金如土,來買花園供他住宿?

後來他很誠懇他去見到佛。知道佛很年輕,不過是三十幾歲的人,又表示驚異。當時佛就開示他說:

「很多人都蔑視年輕的人,終以為年老的人才值得敬重,這種觀念是不很對的,須知世間有四事是不可輕視的:一是王子雖小、不可輕視,因他已具國王的身份;二是龍子雖小,不可輕視,因它必有龍王的大力;三是星火雖小,不可輕視,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是沙彌雖小,不可輕視,因精進用功,便可證道。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須要向真理低頭,當著一個覺悟的聖者面前,要捨去我慢,不可輕視惡口,自招罪業」。

波斯匿王本是一個個性很強、固執習氣的人,經過佛多次的開導,就折服了他的傲慢,也至誠地皈依了佛教,深信因果,廣做善事,愛護人民,一改他從前那種專制政治、苛捐重稅的作風了。

(5)勞作養親的難提波羅:

在家皈依佛教的人,能守護戒法,過著正命的生活,同時又能依照佛的教誡去孝養父母,這是極不容易的事情。而難提波羅,正是兩者兼而有之的人。

他曾受過五戒和八戒,遵守不蓄金財寶的戒條;但他的家庭是很貧苦的,還有一對盲目的父母,要靠他養活,所以他不能出家。他是一個極窮苦的人,靠什麼來維持生活,奉養雙親呢?據《中阿含頻婆陵書經》說:他不做農工,做農工多少傷害生命;他不經商,經商以小利侵欺他人,也不免要從中剝削;他也不畜牧,畜牧是間接的殺業;那麼,他做什麼呢?他是專內靠收拾剩土殘灰,用作陶器來維持生活。為了要守戒,要養親,他採取工業的手藝,過著在家佛徒的正命生活。

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像摩河波闍提、蓮花色尼、耶輸陀羅、末利夫人、妙齡童女,以及《華嚴經》中的休捨優婆夷、慈行童女、婆須蜜多、自在主婦,《法華經》裡的龍女八歲成佛,《維摩經》裡的天女散花說法,都是學佛有所成就,或證悟聖果,教化度生的著名女性。

現在舉幾個獲得成就的學佛婦女,作為現代女性學佛的楷模。

(1)發願攝眾的勝鬘夫人

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和皇后末利夫人,自從在祗園皈依佛教之後,常常想起他倆那最鐘愛的、已嫁給阿踰國王的聰慧利根的女兒——勝鬘夫人,於是就寫信派人送給她,力讚佛陀的無量功德和智慧。勝鬘看到這信,急於見佛,就在宮裡至誠祈禱,感得佛陀出現,為她說法,並為她授記:「如果你能不斷地修學,將來還可成為普光如來」。她聽法後,深為感動,就自動地在佛前發了十個大願,要盡未來際,以正法攝受眾生:

一願自己對於所受的戒法,永遠不起毀犯的心;

二願對於一切長輩,永遠不起輕慢的心;

三願對於一切眾生,永遠不起瞋恚的心;

四願對於他人的福樂、美貌、智慧,以及一切資生事物,永遠不生妒忌的心;

五願永遠把自己的所有和所知,都能佈施他人,沒有吝嗇;

六願永遠不為自己受蓄財物,凡有財物,都為了要成就貧苦的人民;

七願永遠為諸眾生行「四攝法」,無愛染心,攝受眾生;

八願見到孤獨、幽系、疾病的眾生,永遠要為她們設法脫離苦難;

九願見到一切損人利己的事情,永遠要維護正義,主持公道,應折伏的就折伏他,應攝受的就攝受他;

十願從今天起,直到成道,攝受正法,終不忘失。

佛陀印許了她的心願,又以神力加被她,使她說了一部大乘的聖典,那就是著名的《勝鬘夫人獅子吼一乘大方廣經》,闡明了一乘真常的勝義。

(2)樂善好施的毘舍怯母

薩羅國的舍衛城中,有一個信佛的家庭主婦,名叫毘舍怯母,一天她到祗園去拜佛,又請佛和弟子到她家裡來受供養。她因深知出家比丘生活的清苦和不便,就在佛前要求允許她實行發心要做的八個願望:

「一要向比丘們佈施雨衣,因她的婢女曾見比丘們在室內沒有雨衣穿,裸露身體;

二要供養初入僧園的比丘,因他們還不知道到什麼地方托缽,才有人供養;

三要佈施旅行比丘的食物和旅費,因他們沒有這些,要去托乞,阻遲了出外旅行的時間;

四要佈施生病比丘的湯藥,因有病沒有醫藥,不易很快地痊癒;

五要供養生病比丘的湯藥,因沒有適當的食物,以後會影響他們身體的健康;

六要供養看護病人的比丘,因看護的比丘忙著自己去乞食,就顧不到病人;

七供養稀飯給比丘們吃,因佛說粥有十利,可以調心,增長健康;

八要佈施比丘尼們的浴衣,因見她們在恆河水邊裸體入浴,和一些不正當的女人混在一起,大家就會對她們失去敬意。」

當時佛答應了她這八個願求,但問她要這樣發心,究竟為什麼利益?

她說:「不為什麼利益;但希望將來有些比丘涅槃,能夠聽到佛說他們已證阿羅漢果,而這些阿羅漢是曾經受過我供養的,我心裡就歡喜了。」大家聽了她的話,都很感動,認為她的施捨,純出於一片至誠,供養三寶,沒有什麼附帶的條件;不像有許多人,做了一些好事,都是心裡另有企圖的。而她的樂善好施,全是推己及人的愛護,慈悲心和同情心的天然流露。

(3)轉迷為悟的摩登伽女

印度有一個首陀羅族的賤女,名叫摩登伽,與阿難很有緣分,苦苦地追逐阿難,很想和他結成夫婦;但阿難道力尚堅,頗有戒心,弄得她不得所欲。後來她要求她的母親用「婆毗迦羅先梵天咒」的力量迷惑了阿難,把他誘引入室,淫躬撫摸,幾毀戒體,後被佛陀設法救出。

佛叮囑摩登伽女,若要和阿難結婚,先要學阿難剃髮出家,學到像阿難那樣的道心,才可以和阿難結婚。摩登伽女一心要和阿難結婚,只要目的能達到,什麼都可以照做。結果她遵循佛的意旨,削髮出家,佛陀教她修道之法,漸漸心地清淨,慾念消除,才知道愛情的妄想是愚癡可恥的行為。她從糊塗的迷夢中清醒過來,努力修證聖果,佛印許她的功夫已在阿難之上。

摩登伽女這時已離欲無染,拔除了愛情的種子,不會再生愛苗,即使叫阿難去和她結婚,她也不需結婚了。

當時印度社會階級甚嚴,佛度這個賤族的賤女出家,曾受到僧團、社會,以及國王波斯匿等的非難,認為要損害教團的名譽。佛很婉轉地對他們說:

「我是海洋,你們是百川,百川匯入海洋,同成咸味的海水;你們大家一入佛海,也就一律平等,更無貧富貴賤可分了」。

當時他們對這些話,還不能完全無疑和同意,到了摩登伽女證入聖果的消息傳出,大家始信佛法平等。確有事實可以證明,一切世襲頑固的舊觀念,也就不攻自破了。

(4)佛化家庭的耶舍父母

耶舍為俱梨迦長者的兒子,是一個翩翩濁世的佳公子。一天見自己所愛的舞女和樂師調戲玩耍,悶悶不樂,跑到佛處叫苦。

佛告以「人生原是苦空無常的,世上無不散的筵席,也無不變的愛情」。他領悟過來,就出家學道。他的父親俱梨迦不知他的下落,以為他已自殺,後來知道他還健在,且經佛的開導,已出家修道,也就非常歡喜。經過佛陀的幾次開示,俱梨迦也自願皈依佛教,做個在家正信的佛弟子,所以他就成了佛教有「優婆塞」(男居士)眾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在第二天,就懇請佛和六百個弟子,到他的家裡應供說法。他的夫人聽了也生起信仰,皈依佛陀,做個在家修行的清信女,過著佛化家庭的生活。她的皈依,也成了佛教有「優婆夷」(女居士)眾的第一人;繼續她皈依的,後來還有耶舍的青年朋友五十多人。這一群的男女青年,受了佛陀的熏陶和感化,不但過起家庭佛化的自利生活,同時也遵循佛的指示,到各處過著最早佈教的利人生活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佛學與學佛 很多人都以為佛學很不容易懂,因為專門性...

【佛學漫畫】曠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為菩薩,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

別把佛法當成一門學問

若我們自稱佛子,聽了佛法,卻不守戒,你學佛,但卻把...

為什麼說佛教徒是快樂者

《聯合早報》03年轉載了路透社的消息說,佛教徒腦部掃...

要有大學文憑才能學佛出家嗎

曾看過一些帖子,上面是彙集了各種高學歷高文憑的出家...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

學佛先克己慎獨

慎獨出於《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

居士學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觀

1、燒香拜佛 求籤問卜 祈消其災 求滿其願 某些居士,...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佛學漫畫】《淨土聖賢錄》生死大事,在此一舉

百劫千生的生死大事,就在此一舉。你要努力直往,不要...

虛雲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墮江的經歷

安徽馬鞍山小九華寺,離寺不遠處乃採石磯,當時虛雲老...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誰的人生沒有痛苦呢

有一次,幾隻野兔偶然相遇,它們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生命中的貪慾苦

有一個美麗得讓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質條件極度匱...

日落西山憶故鄉,急需檢點辦資糧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記憶力差該怎麼辦

問: 記憶力差怎麼辦? 萬如法師答: 經文咒語記不住,...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

有三個愁容滿面的信徒,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

問: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還是需要來生投...

以善來對治糾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

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至剛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無傲骨,但也絕...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說。立功者,造福家國、嘉...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問: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大安法師答:...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情緒管理智慧

簡體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

生命危脆不能長久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甘梨園時,比丘們觀察到此地平正莊嚴...

【佛教詞典】六種圓備

【六種圓備】 p0300 瑜伽九十四卷八頁云:復次於善說法...

【佛教詞典】止持制門二位

戒本疏·持犯方軌:「前就止持制教門中,有二種位。」...

【視頻】惠空法師《行善必感召福報》

惠空法師《行善必感召福報》

【視頻】不講經卻能度千萬人的廣欽老和尚(妙蓮老和尚)

不講經卻能度千萬人的廣欽老和尚(妙蓮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