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寬運法師  2015/0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自省即自我反省,是一種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孔子的學生曾子終生力行「自省」此一主張,確切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十全十美的,都會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每一件事都做得正確,都不犯錯誤;重要的是,我們以何種態度對待自己的過失、不足和錯誤。能不能像古人那樣,每天都對自己進行嚴格的反省、檢討,對自己進行認真的剖析、審視,以君子的方式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在古人看來天經地義,但今天許多人卻很難做到。

一、吾日三省吾身

我們可以看到,近日香港社因各階層要求之不同,引發許多的爭議,造成種種的亂象,究其根源到底何在?就是因為大部份人不懂得自我反省。如此混亂局面若繼續下去,我們的社會將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因此,現在應該是我們冷靜下來檢討的時候了。既然要反省,那麼我們應如何反省?而反省的內容及依據又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國家的法律與社會的現況、我們內心所認可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乃至於我們所選擇學習、傚法的榜樣等等,構成了我們日常行為的準則和進行反省的依據。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總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都是有道理的。雖然他們有理想、有抱負,但切莫因個人理想的追求而破壞或損害到社會公眾的安定與利益。

所謂「長於責人,拙於責己」或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是現代人的通病;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沒有缺點、都不可能沒有犯錯;如果知道、認清楚自己犯錯了,為什麼不靜下心來,反省一下自己?有了過失而不自知、自覺或不肯承認,從而越來越滑向錯誤的深淵,這只能是自己更進一步的損失。

我們必須要明白,反省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心智不斷提高的過程,是一個人心靈不斷昇華的過程。同時,反省的過程也是我們對所遵循的標準不斷反思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慣性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決問題及各種的煩惱;在不斷失敗和挫折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慢慢明白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對、什麼地方需要糾正。因此,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一定要具有自我否定精神,就是要勇於認錯。

當然,否定自己遠比肯定自己困難得多了。那些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的人是不可能具備反省能力的。這些人的典型特點是自大、狂妄、固執,心胸狹窄,一旦有挫折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為了維護自己虛幻的尊嚴,他們總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不惜一切代價傷害別人。而且在他們自私的心裡,除了自己之外,一切都容不下,既容不得別人的成就,更容不下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否定自己、革新自己的反省能力。可是,社會上這樣的人,往往佔的是多數。

相反地,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必然是能夠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的人,他們總是時時尋找自己的不足,處處力求改進。他們總是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別人的批評中吸取營養,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他們不會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因為他們知道自我否認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就好像以下這個故事:

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從此以後,伯啟每天很早就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正如《法句經》所言:「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當我們遇到失敗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啟這樣,不去責備別人,而是肯虛心地檢討自己,實時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麼最後的成功,必然是屬於我們的。

二、過去的錯誤是我們的財富

當然自省不一定全部都是反面的,有時候正面的事物也需要給予肯定與鞏固。例如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指出:「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正確的事物會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慧,錯誤的事物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清醒。

由此可見,自省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心平氣和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既是一個人修身養德必備功課之一,又是增強自我生存實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自我否認的背後,他們實際上有著充分的自信,在不斷的反省中獲取前進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所以,一個懂得反省的人總是讓人喜歡的人,因為他們謙虛、寬容、大方、嚴於律己、心態平和,他們懂得給別人留下足夠的餘地,但卻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改正錯誤。

雖然我們每個人難免有錯誤和缺點,但有了錯誤,能主動接受批評並自我檢討、認真反省自身──反省就是心靈鏡鑒的拂拭,就是精神的洗濯,從而不斷改進自己、昇華自己,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進步。

所以,在人生眾多的必修功課當中,我們必須學會「反省」;正如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所說: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西班牙諺語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爾紮克

只有在人群中間,才能認識自己。——德國諺語

只一自反,天下沒有不可了之事。——清代教育家申居鄖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莎士比亞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諺語

成功的起始點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訣則是自我反省。——陳安之

不會評價自己,就不會評價別人。——德國諺語

不會從失敗中尋找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拿破侖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海涅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只有愚人才會執過不改。——西塞羅

三、反省是敦品勵行的原動力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反省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如果能夠不斷自我反省,並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做出糾正,這樣就可以在反省中認清自我,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變得更加睿智。

一個青年,有一天在街角的士多借用電話。但見他用一條手帕蓋著電話筒,然後說:「請問是王公館嗎?我打電話來是想應徵做園丁工作的;我有很豐富的經驗,相信一定可以勝任,請給我一個機會好嗎?」接電話的人回答說:「先生,我恐怕你弄錯了,我家主人對現在聘用的園丁非常滿意。這個園丁是一位盡責、熱心和勤奮的人,所以我們這兒並沒有園丁的空缺。」

青年人聽罷,便有禮貌地說:「對不起!可能是我弄錯了。」跟著便掛了電話。

士多的老闆在旁邊聽到青年人的話,便友善地說:「青年人,你想找園丁工作嗎?我的親戚正要請人,你有興趣嗎?」

青年人回答說:「多謝你的好意。其實我就是王公館的園丁;我剛才打的電話,是用來自我檢查,目的是要確定自己的表現是否合乎主人的標準而已。如果主人不滿意的話,我會檢討及改善;我是不想因不知自己的工作表現好壞,或是自己做得不好而自以為是,而失去了這份工作。」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唯有在生活中不斷作自我反省的功夫,才可以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與此同時,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知道悔悟和自責,這就是敦品勵行的原動力。不反省就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不悔悟就無從改進自己的工作。

經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雜念,對事物有清晰、準確的判斷,理性地認識自己,並提醒自己改正過失。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因此,每日反省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功課。通過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嚴格地自我剖析與批評,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過錯,把過失和錯誤消滅於初萌之時;這也是佛教教導人們的修行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身、口、意上所犯的錯誤;當身、口、意三業都清淨了,社會上、生活中的所有不正當的行為與現象,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

由此可見,反省能讓我們發現更多的人生價值與生命意義──勇於面對自己,正視自己,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諧之音、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並且要及時進行,反覆進行,才能得到真切、深入的體悟;如果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過一些本該及時反省的事情,進而導致自己的一再犯錯。正如《佛說四十二章經》所說:「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結語--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所以說,反省是智慧的源泉,是我們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證。因此,每一天我們都應該不斷反省自己:

反省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嗎?

反省我們今天過得有意義嗎?這一天有什麼過錯需要改正?

反省我們的工作態度:今天的工作,我是否否盡了全力?有沒有浪費時間?有沒有把該完成的工作完成了?

反省我們的做事方法:對於今天所做的事情,處理是否得當,怎麼樣做才可能會出現更好的結果?

反省我們的工作進程: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有無進步?有無完成我既定的目標?有沒有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省我們的人際交往:我今天是否說過不當的話?是否做過損害別人的事?

還有,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可以追隨的榜樣?明天我們應該怎樣才能過得更好呢?

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省。唯有通過反省,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和發揚自己的長處,並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超越自己,如此我們才會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之路才會不斷延伸,而且走得更穩、更好、更遠。那麼「喜悅人生,自在生命」的境界自然離我們不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我們是時候該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說,他說有一個做生意的人,...

「我」都不是實在的,還會自私嗎

《大品般若》說: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吉...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佛陀一生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

佛陀在正覺以後,想起救渡眾生的大事因緣,心自思惟道...

我能為社會做點什麼

我們總是在向外索求,從不想對外付出。修行正是要逆其...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

人生的四個「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樣樣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誰來...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推薦】感應道交是雙方面的事情

佛號是一個廣大的無量光無量壽,但是問題是,是誰去念...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推薦】善業必須要有正確思想來引導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須賴的居士,名叫須賴。這個居...

什麼是佛法當中的真富貴

問: 什麼是佛法當中的真富貴?它的含義是什麼? 惟覺...

我們為什麼會沒有安全感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安全感的問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們再看什麼是天眼。天眼是修學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報...

覺了人生宇宙萬有諸法的實事真理

梵語佛陀,此雲覺者,覺了人生宇宙萬有諸法的實事(相...

最近老莫名發脾氣怎麼辦

問: 最近老莫名發脾氣怎麼辦? 正如法師答: 發脾氣...

一得往生,煩惱惡業就徹底消滅

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雖然具足煩惱的繫縛、通身都...

聖嚴法師《誰惹誰生氣》

有些人認為自己內心沒有問題,卻又常常生氣,常常難過...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因緣

佛弘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之時,那時,國中有一位大...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

何謂學佛

學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學來的佛法、佛教、和研究...

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

淨宗十三祖的淨土思想,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

禪宗參話頭法門疑情解析

參話頭是千年來禪宗門下最重要法門,但隨著禪宗的沒落...

【佛教詞典】馬大師

(人名)馬祖道一禪師也。...

【佛教詞典】義類次第

法相宗釋三時教判之用語。謂釋尊所說之教法,不關年月...

【視頻】護生卡通:歷劫重生憶觀音

護生卡通:歷劫重生憶觀音

【視頻】天因法師《草木能成佛嗎》

天因法師《草木能成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