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傳印法師  2014/10/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土,即世界,為眾生所依居處。眾生為正報,世界(土)為依報。眾生不能離開所居世界,既有正報,必有與之相當的依報,所以,說依報便包含了正報。如所謂佛國土、佛世界,便意味著即為諸佛菩薩。乃至如所謂地獄世界,便意味著地獄中受苦眾生。

世界眾多,大類為十。這種種世界,都是由於眾生的同、別二業所成。同業亦稱共業,亦稱引業;別業亦稱滿業。同中有別,別中有同,同別互緣,安立剎網。因為染淨業緣不同,世界的淨穢差別,無量無邊,非言可窮。

略而言之,為四種土:一、常寂光土;二、實報無障礙土;三、方便有餘土;四、凡聖同居土。

以四土攝十界,則是:常寂光土,是佛世界;實報無障礙土,是菩薩世界;方便有餘土,是聲聞、緣覺世界;凡聖同居土,是六道眾生的六凡世界。

(一)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此之三德,互為融攝。三德皆常,性無遷故;三德皆寂,離塵勞故——不受塵勞影響;三德皆光,極明淨故。此種境界,名秘密藏,乃是清淨法身所游居處。從主體的「智」來說,名之曰「身」;從客體的「理」來說,名之曰「土」。然而,這不過是從凡夫能夠理解,故作此說。其實際,此境界中並無什麼主體、客體的分別,乃是身土一如,非有二相。

此身土一如、三德圓明、理智不二的常寂光,猶如水的濕性,雖然沒有各各別異的特徵,可是,卻實實在在地週遍於各各別異的世界之中。其各各別異的世界,離此常寂光性體以外別無安立之處。須知!

(二)實報無障礙土

由於全性起修,全修合性,所以稱性所感而得此真實果報。色心自在,心物圓融——心能轉物,塵剎互含,地上大士之所游居。地上大士者,為破無明、見法身的分證即佛地位的大菩薩,為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別教初地至十地以及等覺菩薩。身能現土,土能現身,不違法性,勝妙莊嚴,如同《大方廣佛華嚴經》蓮華藏世界、法界安立海所明。

(三)方便有餘土

超出欲、色、無色之三界以外的三乘聖眾——聲聞、緣覺、菩薩,未斷塵沙無明者,修方便道——七方便道:五停心,別總相念,暖、頂、忍、世第一法位者之所游居。

因修七方便道,超脫三界,所以叫作「方便」。為何稱為「有餘」呢?

此方便有餘土人,但離分段生死,未免變易生死,但斷除了見惑與思惑,未能斷除根本無明的別惑,所以叫作「有餘」。以此修七方便道而斷盡三界內枝末無明的見思惑,而由於有三界外的別惑,即根本無明未能斷除,故稱方便有餘土。

方便有餘土中眾生的成分是:四教(藏、通、別、圓)中已斷見思惑的聖人。三藏教的兩種人:聲聞、緣覺(已斷見思惑故);通教中三種人:聲聞、緣覺及六地以上菩薩;別教三種人:十住、十行、十迴向;圓教一種人:十信。這九種人,純是菩薩種性,雖有聲聞,而非定性,但斷同惑——見思惑,故稱聲聞。

(四)凡聖同居土

三界(欲、色、無色)九地(四空、四禪及五趣雜居地共為九地)二十五有,主要是凡夫有漏的善業、不善業和即有漏禪定功夫之所招感。所謂「有」,即有業報、有生死之謂。

而聖人也來同居者:有兩種聖人,一是實聖,二是權聖。

實聖:謂此人原來是凡夫,由其業力,牽生此界。生來這世界以後,因修道的力量,證得或聲聞、或緣覺(辟支佛)、或菩薩果位,轉凡成聖了。

權聖:謂此聖人,他的本際或為常寂光土之佛,或為實報無障礙土之菩薩,或為方便有餘土的聖人,因為他有大悲願力,哀愍眾生,與此世界眾生有緣,欲來度化之,示生於此世界,非由業力牽生。

有這兩種聖人同居此土,故名凡聖同居土。

除常寂光佛土惟實(佛)無權(聖),實報無障礙土、方便有餘土中皆隨其因緣,而有權聖示現,化導諸聖人、諸菩薩。

四土的淨穢、橫豎理論等分別,於此從略。若欲求知者,可參閱蕅益大師著《梵網經玄義》等。

如上四土並非互為隔礙地並立著,不可按常情理解為四土分別存在於四個地方。須知,四土其實是互為融攝著的。四土是唯心所現,心無分劑,心無邊界,所以四土互為圓融。「常寂光」在何處?若人果能一念承當,與佛相應,那麼,當下即是!乃至地獄世界亦然。

所以說:貪瞋癡等煩惱心起,即成三途世界;四攝六度、慈悲喜捨心起,便是菩薩、諸佛世界。

佛經云:「心淨則國土淨。」這是從理性而言。理性是一切法即一切事物、事相的根據。《華嚴經》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萬法即事相,心、識即理性。又說:「心如工畫師,能造諸世間,五陰及國土,無法而不造。」所以,三界萬法等一切世界國土,皆無不都是理性的,即心識的具體的顯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

生死隨緣

禪宗裡有則機鋒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問:寒暑到來時,...

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

兩個念頭,酬償兩次生死

為什麼要無住呢?它的理由是說,我們一念的清淨的本性...

在娑婆打滾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難

有了信心以後要發願,淨土的願是二個:第一個厭離娑婆...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裡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

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喜歡或討厭一個人

如果有一個人,我們沒有惹過他,但他一直給我們出難題...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問: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方海權...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經律關於持戒的讚歎合集

1、《遺教經》: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

如是我聞

我們在每部經典的開頭,都看到這樣四個字:如是我聞。...

修不起來,根本上還是因為道心不夠,俗心太濃

佛號提不起來,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這要常思惟...

憂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有位族姓子出家學佛,修習禪定,證悟四禪,卻以為自己...

淨土法門為何易行難信

淨宗經典反覆申言:淨土往生法門是極難信之法。因淨土...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

突發疾病去世,如何判斷是否往生

問: 弟子的母親三年前接觸佛法,經常聽您講經開示,早...

靜坐念佛如何對治昏沉

問: 末學是去年剛知道的念佛法門,平時比較喜歡靜坐念...

佛說掃地的五種功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 世尊於逝多林...

黑豆的營養與吃法

黑豆,又名烏豆,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和微量...

這兩個念頭,讓你最快速增長福慧

佛法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雙修...

【佛教詞典】三類境

(一)又稱三類、三境。乃法相宗之教義。將所緣之對境,...

【佛教詞典】到源底

【到源底】 p082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頁云:又由趣正...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重點提示)

慧律法師《楞嚴經》(重點提示)

【視頻】夢參老和尚《兩位菩薩讓你開智慧的方法》

夢參老和尚《兩位菩薩讓你開智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