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憂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2012/10/03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位族姓子出家學佛,修習禪定,證悟四禪,卻以為自己證得四果阿羅漢,得到究竟解脫。憂波毱多尊者知道比丘錯認消息,並未直接點破,而以善巧方便教化。尊者令比丘前往外地辦事,自己則於途中化作一名商人,又化現群賊五百人來搶奪、殺害商人。比丘睹見此景,覺察內心恐懼,便明白自己尚未證到阿羅漢果,於是想:‘既然還沒證到阿羅漢,那該是三果阿那含吧。’

在經歷商人慘遭殺害的事件後,有天,一位長者女希望比丘能陪伴共行,比丘回答:‘出家比丘不能與女人同行。’長者女便說:‘那就請您走在前面,我在後頭跟著就好。’比丘心生憐憫,於是答應。後來,憂波毱多尊者以神力化現一條大河,此時長者女又要求比丘陪她一起渡河。於是,比丘處於下流,女子處於上流,一起橫渡江河。未料,女子一不小心沒溺河中,於是比丘伸手將女子拉起,卻因碰觸女子細滑的肌膚,而生起愛慾之心。

當比丘覺察到自己的欲愛之心,就知道自己尚未證得三果阿那含。由於愛慾心起,於是拉著女子到隱蔽之處,沒想到轉身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憂波毱多尊者,當下生大慚愧心,低頭不語。憂波毱多尊者問比丘:‘你之前自稱證得阿羅漢果,若是已證悟的聖人,又為何會行此惡事?’於是,尊者帶著比丘回到僧團,教導他懺悔法門,並為他說法,比丘一心專注思惟法義,即證阿羅漢果。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緣傳·卷四》

省思:

修行是腳踏實地的心地功夫,不論體悟到多高深的道理,真正的考驗是面對境界時,作主的能力有多少?任何時刻都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不自以為是,虛心聽從善知識的教誨,從身口意落實修行,檢討反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悟道路上的十種歧途》

修行路上的歧途,大致而言有十種是我們很容易誤會的,...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

一個開悟的人,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當我們修習我空觀、法...

那一班子人都是開悟的

現在天氣熱一點,沒地方躲。你躲到房裡邊,也不行,躲...

我們要悟的是什麼

問: 經典裡經常講的開悟、頓悟的悟是動詞,悟的對像...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

有僧人問夾山善會禪師: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為...

黃龍三關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今天我們簡單地說一說開悟與不開悟的問題。到禪堂裡打...

龜王菩薩

大海之濱,住著一隻龜王。水族子民,由於龜王的教化有...

集體創作

在過去,有一群畫家,每個人在繪畫創作方面各有所長,...

感化那些沒有佛緣的人

慧明對佛很虔誠,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卻遭到...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個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5人小組的比...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

能修此十一種法,道業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為比丘眾開...

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

生存沒有絕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邊,一家漁民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

問: 佛教常言: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云何破除五蘊?且...

妙祥法師:該如何徹底打消淫慾心

問: 自從看了戒淫慾的書後,感覺挺可怕,請問法師該...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淨宗祖師蕅益大師的故事

蕅益大師本姓鐘,字素華,晚年才自號蕅益老人。他的祖...

末法時代女眾比男眾的成就多嗎

問: 現在有人說,末法時代在家成就女眾比男眾成就的...

【佛教詞典】一切色聚中一切時具有一切大種

【一切色聚中一切時具有一切大種】 p0019   瑜伽三卷...

【佛教詞典】如來是真實語者

【如來是真實語者】 p0580   瑜伽八十八卷五頁云:又...

【視頻】夢參老和尚《修法不要離開你的心》

夢參老和尚《修法不要離開你的心》

【視頻】佛法的科學性

佛法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