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星雲大師《如何放下眷屬》

星雲法師  2010/06/15  大字體  護眼色

《涅槃經》云:「夫盛者必衰,合會者別離。」《成佛之道》云:「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人生在世,或是父母兒女,或是夫婦的會合,恩愛親情,互相扶助,洋溢著家庭的溫暖。但是,親愛的眷屬變成冤家,夫妻反目、兄弟鬩牆,在今日社會上乃是屢見不鮮之事;何況,一旦生離死別到來,拋下父母,丟棄妻兒,孤苦淒惶的各奔前程,誰還能顧得了誰呢?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西東」。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對於眷屬要能放得下。有些老年人,不堪於晚年的寂寞,常要子女或孫兒陪侍膝前,好者有一子女侍候床榻,直至百年送老,雖然聊解晚景的淒涼,但卻因此葬送了子女或孫兒的大好前程。如果因為親人眷屬各忙事業,無暇榻前侍候,則孤寂難耐,傷心絕望,甚或責怪兒媳不孝,度日如年。人生如此,斯有何樂?所以,一個人要養成能夠獨立自主,親情來時受得起,恩愛別時放得下。還要廣結人緣,雖然兒女眷屬不能時常侍候左右,還有更多的親戚朋友可以榻前告慰。對於外境,也不必有所寄望,能夠獨立自主,沒有寄望,那麼自然不會有失望;否則,一味地寄望於親人眷屬的慰藉,事實不能得到時,內心的悲傷惆悵,將難以負荷!或者是大限來時,生離死別,妻兒的啼哭,親友的眼淚,叫你怎能安心溘然長逝?所以眷屬要能放得下。

《雜譬喻經》有一段記載:有一老母,唯生一子,寵愛倍加,認為是終身所寄。一天,獨子忽然得病命終,老母撫屍痛哭,悲不自禁。佛陀憐憫她的哀情,告訴她一個令子復活的秘方。母親悲喜交集,祈佛指示。佛陀說:「到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索取吉祥草一把,自然可以令子復生。」於是老母沿家拜訪,見人就問:「府上曾經死過人嗎?」眾人皆回答:「祖先以來,都有死過。」如此經過數十家,家家都死過人,因此老母得不到吉祥草,悵然而歸,告知佛陀,佛陀開示道:「自有人類以來,有生必有死,生死乃自然之理,何必為一子死,而悲痛不已!」老母豁然而悟。

一個人對於親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隨侍左右也罷,生離死別也罷,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為情苦。

當時,我的心情並沒有為自己可能殘廢而煩惱,我想:「腿子害風濕病要鋸斷,也好!本來我的生活就是南北奔波勞碌,假如沒有了腿,反而倒可以安閑自在,在寺院裡寫寫文章,看看經書。那時候,我的時間會更多,我的心靈會更廣,我的人生會更有價值。」這意思是說,我並不在乎人家對我的譏諷與嘲弄,因而,是否殘廢對於我也就不是煩惱的問題,我這種對疾病的態度,也許值得大家參考。

像美國的海倫凱勒,她是又啞、又聾、又瞎的殘廢,可以說是一個十不全,但是她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人之一。所以說,老病並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理上的不健全。人老不要緊,心理要永遠的健康,永遠的不老才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徹底斬斷娑婆想和發願來生矛盾嗎

問: 我們經常說要徹底斬斷娑婆想,與彌陀誓願無間隔,...

【推薦】誰能保證臨終時不會有人來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賺了很多錢,晚年...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麼程度

問: 請問我們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麼程度? 大安法師答...

什麼是佛法

問: 什麼是佛法? 慧律法師答: 佛法很深、很廣也很...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如何放下煩惱

問: 如何放下煩惱? 正如法師答: 人生在世,煩惱總是...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如何理解

問: 《壇經》中說: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如何...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嘆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嘆;愚者嘆於惡,明者嘆於善。─...

星雲法師《生命昇華的世界》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我們一連三天的講座,第一...

星雲大師《禪修法門》

永惺長者、各位法師、各位嘉賓,很感謝佛陀的慈悲光明...

歡喜與憂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

【推薦】慧律法雨—找回內心的平靜

《代序》找回內心的寧靜 以前我看到別人做錯事,就苦...

住寂靜處深思出離得無漏智慧

修習止觀,在住處條件講,須住在較寂靜的地方。最初修...

了解17種素食「真相」

我們都知道經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講究...

無為里面有真諦,平淡裡面有道味

我們該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價值觀及生活方式?要少欲無...

道歉的五種語言

表達歉意時說對不起! 道歉的第一種語言是最直接地表...

別小看為動物畜牲念一句咒語的功德

我們為它們誦經持咒,令它們得聞佛號及佛咒,在心識中...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虔念觀音聖號,化除刀兵厄

印祖當年還請許止淨居士,專門編了一本《觀世音菩薩本...

【佛教詞典】如意珠

(物名)Cintāma?i,從寶珠出種種所求如意,故名如意...

【佛教詞典】禪宗

(流派)以禪那為示,故名。禪那或譯思惟修,或譯靜慮...

【視頻】慧律法師《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慧律法師《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視頻】覺光長老《憶佛念佛》

覺光長老《憶佛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