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界詮法師  2013/09/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學戒,講學、做事、建廟,時至今日頗感內虛,人命無常,但思歸宿。十多年來傾心於戒律,今導歸淨土,因為戒是定慧的橋樑,戒是定慧的保障,戒是住持佛法的幢相,莊嚴佛法的瓔珞。戒猶如航程的燈塔,令我等在行持中有明確的航向,不觸礁沉沒。沒有戒律則無佛法的壽命,眾生無法在佛法大海中修行、證道。

從外,戒是幢相、瓔珞、燈塔;從內,定慧是根本,因戒生定慧,若無定慧,則不能斷除煩惱,圓滿菩提。要成佛道,法門無量,選擇念佛的淨土法門,其原因一:時至今日,念佛者眾,不分道俗,皆以念佛為行持入手,末法障緣諸多,又無明眼人指示。其二:本人出家的師承、環境,耳濡目染導向自是念佛法門,但對其他法門至尊至敬。曾在佛學院時,所學側重於般若系統,即三論性空思想。

當然對禪學的思惟修無不好樂,行持地中也以靜坐離相為喜悅,但終難深入,雜念紛飛,狂心難止,故選念佛為行持的歸向。其三:曾親近圓拙老法師,對本人的影響頗深。為人的風範,處事的態度,寺院的風格。老法師曾親近弘一大師和印光大師,故對戒律和淨土法門自然影響,本人曾在法師座下七年,無不受益於此。

淨土法門之殊勝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今與大眾一同來研究學習,而且還要真修實行。修者,若意於念佛法門者,每日至少念佛一萬聲,還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門者,只是傍聽,不做勉強。從學習角度,定當偏讚此法門,亦不要驚怪。淨土法門其中隱含「華嚴」玄妙,「法華」開顯之深義。如「華嚴」的十玄,淨土經論亦能體現,諸如樹中影現十方淨土,食頃遍歷十方佛剎,蓮花化佛,光中化佛,即是華嚴的廣狹無礙,一多相即,大小相容的事事無礙法界理。

淨土念佛法門之普被,上根的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導歸極樂,下至五逆十惡,以及愚夫愚婦,無不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淨土法門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其宗要。以發心為基礎,執持名號為行本,即能頓入不退轉的阿鞞跋致。不假方便入一佛乘。正如經中所示:「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猶同《法華》:「佛為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二經一致。至於《法華》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唯一佛乘之宗旨,在淨土經論中,彌陀的悲心本願,普攝一切眾生,只要至心信樂,欲生彼國,十念一念即得往生,生者不退,證悟無生,永補佛處。即是令一切眾生成佛,豈非相同!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無論是修禪、修密,對於念佛法門都不生障礙。因為禪是佛心,參禪者,觀心也。明心則見性,見性則成佛。參禪力求開悟,開悟即是見道,見道而後修道、成佛。念佛則念心,佛非心外之佛,心非佛外之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念心不離當下自性,亦不離當下自心。念佛從事持達理持,事理圓融(因事即理,理非事外。),念歸於心,心明性顯。十念一念往生不退,一生補處。持咒修密,密咒乃佛菩薩從禪定所發之秘密言句,有不測之神驗。咒又稱陀羅尼,譯為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生。持咒語是三密相應,消除業障,以顯性成佛。彌陀名號若聞、若念,滅無量罪,阿彌陀佛亦是無上妙咒,持此名號,可得極樂,花開見佛,悟無生忍。所以修禪、修密皆不相違背。

至於其他宗派的修觀,亦有共同之處。《觀經》的十六觀法,前十三觀為定善,後三觀為散善。

唯識觀的萬法唯識,會歸於心,轉識成智——念佛成佛。三論的諸法緣起性空無體,會歸諸法體性實相。《往生論》一句歸一法句,歸清淨句——實相也。

天台的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始末歸於止觀,但天台大師以及台教後人,如幽溪、蕅益,無不歸念佛法門。

華嚴的法界觀,上已提及,十玄門以及事事無礙法界,都與淨宗相附相入。

律是共修,是一切法門之共法,因三學,以戒為首。

所以淨宗與八宗亦不相違背,可謂方便有多門,歸源同一致。

淨土法門特別強調「信」,以信起「願」,以願導「行」。其實一切法門亦復如是。倘若不信此法,又如何起信願心去行持?信自性自心是佛,而去參究,見性成佛(禪),信密咒有不可思議神力而持之(密),信轉識成智而修唯識觀,信萬法緣起無性而修空觀,天台的百界千如,十法成乘,一心三觀,無信又如何修止觀呢!不信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怎能修法界觀!所以「信」是佛法通途。《智度論》:「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華嚴》:「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願與信,各有差異,所願所行,是針對法門的不同而起願行。十方諸佛所願所行(昔日因地)不同,故果覺所圓滿的國土和成就的方法亦不相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好,還是念觀音好

昨接來書,不勝慨嘆。既知其病,又知其藥,不肯即服,...

【推薦】淨業的十種信心

徹悟禪師的淨業十種信心,是從信心上講的,這十種信心...

念佛一法對在家人最為親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

極樂境界不是神話

眾生的懷疑非常深,這種懷疑來自於我們思惟方式先天的...

念佛是一生的事業

編者按: 2011年5月25日,台灣佛光山星雲長老蒞臨廬山...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信願持名,就是我們這一部經典乃至淨土法門的正宗,最...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印光大師嘉言錄--分禪淨界限

●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

梵網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1、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

人死了不是燒點紙就能解決問題

鬼的定義是什麼呢?鬼類中的餓鬼比較多,鬼當中也有大...

印光大師法語三則

第一則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但須知無論何肉均有毒,是...

【佛學漫畫】曠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為菩薩,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

【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

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

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

本人屢屢提出。說佛法猶如旃檀,片片皆香。舉起一片之...

如何稱呼出家法師的父母

問: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弟子應該怎麼稱呼比較好...

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問: 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序 如來聖教,雖則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推薦】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惡緣則易...

【佛教詞典】彌盧

(雜語)Meru,譯曰高。華嚴經四十八曰:如來口右輔上...

【佛教詞典】帙子

(物名)帙簀,卷經卷,竹製之帙也。...

【視頻】大安法師《內蒙居士的感應》

大安法師《內蒙居士的感應》

【視頻】阿彌陀佛思鄉佛號

阿彌陀佛思鄉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