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

慈舟法師  2011/1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本人屢屢提出。說佛法猶如旃檀,片片皆香。舉起一片之香,即是全體之香。曾講過普賢行願品,讀誦普賢十大行願品,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所以十大行願,就是整個旃檀。隨拈一行一願,就是片片皆香。阿彌陀佛是總相,普賢菩薩十大願是別相。念普賢行願品,即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行願

何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呢?在十大願中,

一者、禮敬諸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二字,即是皈依。既皈依,豈有不禮敬的嗎?

二者、稱讚如來。梵語阿彌陀佛,此雲無量壽無量光。念阿彌陀佛時即是稱讚佛無量壽,無量光。世間法都是有量的,歲數最大不過六七十歲。讚七十者曰古稀,叟又記得禮記讚人高壽,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到一百以外,就無讚詞了。所以說世間人的壽是有量的,念阿彌陀佛,就是讚無量壽。又世間上讓人佔得好處,人必稱讚曰:「佔光,佔光。」今念阿彌陀佛就是讚無量光,同時所佔的光,也更廣大了。

三者、廣修供養。供養有法供、有財供。念南無阿彌陀佛時,讚佛無量壽無量光,就是「法供養」。又既以念佛為法供養,豈無一香一花為「財供養」嗎?

四者、懺悔業障。五停心觀中所提的多障眾生念佛觀,故知念佛即是懺悔業障。懺悔有三種:一者、取相懺,二者、作法懺,三者、無相懺。取相懺者,念佛感應道交,得見好相,罪即懺除。然佛力加被有顯加、有冥加,縱未見好相,安知非已得佛力冥加呢?作法懺者,犯戒須向大眾僧求懺悔,以同名同號的佛很多。念一阿彌陀佛,即是向無量無數阿彌陀佛前求懺悔。亦通無相懺,法性無相,念法身佛即能懺罪。念佛不起妄想,即與諸佛法身相應,亦與己之法身相應。清淨法身,一法不立,故契無相理,即得消滅罪障,故曰:「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無相懺即實相懺,實相無相,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即通三種懺悔。

五者、隨喜功德。念佛法門,係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稱讚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叫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依教奉行念阿彌陀佛,豈不是隨喜功德嗎?

六者、請轉法-輪。念佛就是請佛說法,求見相好,求見光明,也就是請佛說法。佛法常住在世,有機則顯,無機則隱。能念得感應道交,就得見佛,就能聞法。念佛時豈不是請轉法輪嗎?

七者、請佛住世。佛本無生滅,隨眾生心生而生,隨眾生心滅而滅,一念念佛一念生,念念念佛念念生,眾生心若能依佛而生,佛即依眾生心住。念佛豈不就是請佛住世嗎?

八者、常隨佛學。佛以因感果,菩薩道為因,成佛為果,一切佛皆以普賢行為因,故普賢行為諸佛普因。又十地菩薩皆不離念佛之因,而得成佛,念佛豈不是常隨佛學嗎?

九者、恆順眾生。常順眾生性,不順眾生相,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恆順眾生性,何以故?人人都具有自性彌陀,故自性彌陀者,即法身佛是也。同一無量壽,同一無量光,上至諸佛,下至蠕動含靈,皆具佛性,豈不念佛即是恆順眾生嗎?

十者、普皆迴向。普賢行願品中說:「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普賢行具足無量福德,故云殊勝。六道眾生沉溺分段生死中,三乘聖人沉溺變易生死中,唯佛超登究竟彼岸,以殊勝行,普為眾生迴向,生佛淨土。約事相說,無量光佛土,距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然事不在理外,故曰:「處處總成華藏界,從教何處不毗盧。」雖說生西方淨主,亦不出華藏世界實報莊嚴土,亦即是生自性中常寂光土。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所以說念佛具足十大行願。若能讀普賢行願品大乘經,又能念佛迴向極樂世界,當然上品上生。若不認字,不能讀誦大乘經典,專心念佛,不假多方便,亦決定往生。

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又說:「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我們念佛時,要萬緣放下,以清淨心念十念。若心不清,一邊念一邊又打妄想,那麼,想往生恐怕沒有那樣容易。所以念佛要口裡念著,耳朵聽著,心裡記著,三業清淨,字字分明的念,就會離苦得樂,決定生西。說多了打閑岔,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一齊念佛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時一直想著其他事情,這個該怎麼辦

問: 師父,平時念佛的時候,我是上班回來,晚上坐下來...

【推薦】大虧變大福的因果故事

目前的社會,婚姻的變化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因為自己...

【推薦】做彌陀的使者

大家在勸進行者,做阿彌陀佛使者,幫助眾生往生這一點...

生起厭離心,淨業才容易成功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三資糧,其中願即厭離娑婆、欣求...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

感應道交是大學問,很難相信

感應道交可是大學問,可是很難相信的。感是什麼?感是...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耀一法師:初學佛應讀的幾部經

一、 《地藏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氣決定財氣,會做人才能賺錢 1.吃虧是福,...

如何消除慾念

問: 在學佛修行中,如何消除慾念? 妙境法師答: 對,...

淺談淨業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樂,希望改變不好的際遇。釋迦牟尼佛則...

佛陀開示的四種朋友

何人可稱善友?佛陀雖在《吉祥經》中未曾明言,但於《...

永信法師:不怕少林寺成網上寺廟

永信法師,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

念佛為主,持咒為輔

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

在家如大夢,出家猶如遇險得脫

一 在家猶如大夢 在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

二六時中都不要忘記這句佛號

很多念佛人對於淨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艱...

寺院普佛的意義

普佛屬於佛教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

蓮池大師論出家利益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

《觀無量壽佛經》大意

淨土三經的高下 一提到聲震東方佛土的淨土宗,我們馬...

居士楷模彭際清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

這個世間不值得你這樣執著

我們一個人不悟到佛法,臨命終那一種執實在是沒有辦法...

廣欽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國留學好》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姐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

【推薦】「無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處

昨夜夢中,任是富貴榮華、悲欣憂苦;清晨醒來,如幻如...

【佛教詞典】信海

(譬喻)信心之實德,廣大無邊,故譬之海。教行信證三...

【佛教詞典】三補吒

(印相)譯作虛心合掌。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經疏十三曰...

【視頻】天因法師《唯心淨土》

天因法師《唯心淨土》

【視頻】慧律法師《廣欽老和尚開示錄》2013精進佛三

慧律法師《廣欽老和尚開示錄》2013精進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