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夢參老和尚  2021/04/29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度眾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無能度的人,也無所度的眾生,即《金剛經》上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此這樣地發心,勤修不輟,才能輾轉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進入「一行三昧」。

「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具足了拜懺,也具足了念《華嚴經》。聽法、修道、讀誦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著真如實相、一實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賢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包括在裡頭了,這叫「法界行」——一念就是遍滿法界了,是一切諸大菩薩、一切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

禪宗參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實相,像六祖大師是頓悟的,就入這種境界。但是必須在入定的時候,平常是沒有的。

修行時,應該行、住、坐、臥無一處不是在定中。釋迦牟尼佛說了那麼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釋迦牟尼佛從來沒到這個世界來,也沒離開過這個世界,如如不動,本體一如。隨便哪一法,都遍滿一切,這叫一行三昧,叫圓滿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講就是理事無礙。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位老和尚從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幾步路,就把一部《華嚴經》念完了。他的這種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師、慧遠大師修的都是心寂三昧。從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這個信多麼不容易。

當年道生法師說:「佛性都是一樣的,法性平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當時在會場上的那些大德都說他邪知邪見,把他擯出了道場。後來他到蘇州虎丘山,把石頭都擺起來,跟石頭說:「假使我說的對,你們就點一點頭。」他一說,石頭都點頭了。其實不是石頭,是護法神,是諸大菩薩證明他說的對。到後來《涅槃經》傳到中國翻譯之後,那些大德才慚愧,認為道生法師了不得。他那時就修得了心寂三昧。

入了一行三昧,到這個時候才登初住,叫堅信位,圓滿信——信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叫真正的圓頓教。六根清淨了,決定向佛果,再沒有退墮,這是十信的初住位。依著真實觀而修,證得了圓初住,再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這才叫真正能利益眾生。真實能修觀行了,懂得了真如實際,才能把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觀雙運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應用,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做一切事。

你看他坐在那也沒動,但他能化身妙用,已經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眾生去了,而且度眾生也無眾生相。密宗所顯示的妙用度眾生也僅僅如此。這時他對生死沒有恐懼了,生死如夢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證得二乘阿羅漢果,唯一就是化度眾生。行二種觀道,止觀雙運可以善巧應用,化度眾生就是行根本法。

色寂三昧:

我們打坐的時候、修行的時候,你那個心想修定,想坐下來、定下來,但是你觀照你的心定不下來。隨你心所緣念的境界相,不論什麼境界相,乃至緣念善的也好、惡念也好,都是由心裡所起的,屬於生滅法。「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你不坐下來,妄念紛飛,你不知道。等你靜下來想要用功夫了,這個時候你一起觀照,觀照你的心,念頭全是生滅法,像水流、燈焰一樣。能不能住下來無念呢?要能夠暫住使心靜定,心靜靜地不生念頭,如能夠做到這樣的功夫,你就得到一種色寂三昧。

地藏菩薩所教授我們的色寂三昧,就是你在一切處、一切時,當你修行的時候,修觀力的時候——一般說修入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行、住、坐、臥——行動的、臥的沒有,只是坐的時候,行、住、坐、臥四種行動你都可以修觀,都可以入寂定。

但是坐著時候最好,觀照力強。臥的時候,漸漸就入睡眠狀態了。行動的時候,心裡容易散漫。坐下來,自己觀照它,觀照你這個心怎麼樣生起的,緣念境界。「心本無生因境有」,你這心念本來是無生的,因為境界、內心境界,或緣念過去、緣念未來的境界,心裡想的,「心本無生因境有」——心裡本來沒生,你緣念境界就有了。

你能夠這個時候使你心靜下來,什麼念頭都沒有——既不緣念過去,也不緣念現在,更不緣念未來了。一念不覺,一個念頭、念念地都感覺著定下來,就沒有一念不覺的心了,就不起那個不覺的心了。

同時這時就思惟了,靜坐時候就觀想了,觀什麼呢?觀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心識所變的。這個時候是觀一切色唯是心,只有心的生滅。在其他的大乘教義裡頭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切種種法生起也好、滅的時候也好,全是你的心念。

觀就是照的意思,你坐下來就要修行,修行用你的智慧,就是心念觀照。觀照使這一切動作的全停下來,不想了。觀照讓心不起念,這就寂靜下來了。念念觀照這個心,它盡是一念起、一念滅,一念起、一念滅——觀你這個心的生滅,你把它截止了,這個觀念截止下來了,不念了。這就是禪宗經常講的那句話——「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念靜,念得寂靜下來,你就悟得念本來是寂靜的。

能夠這樣定下來時候,定的時間愈長愈好。不起心動念了,地藏菩薩教授我們,你就得到色寂三昧。初步的得,你能靜下來了,你漸漸地就能修了。

心寂三昧:

學習「真如實觀」,觀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實相,這叫真如實觀。思惟的一切法性,就是心性無生無滅——一切法皆無生無滅,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遠沒有分別的念頭。分別想都沒有,當然沒有分別事實了,這是真實性門。

怎麼樣觀呢?就觀真實性,思惟想心性無生無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我們讀《心經》的時候,觀自在菩薩就修這個觀,他「照見五蘊皆空」,「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就是現在這種境界相,沒有一切分別想;就是你觀想真如實性當中,不住見、聞、覺、知。

這個時候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這個定就高了。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了,對一切法不起分別相了。但是這個粗分別,從此開始修學。在這個時候你修習時間,能夠得到善知識的大慈悲守護長養。這個大善知識指著大菩薩,一切大菩薩能夠守護你,使你善根能夠長養,不再退墮。這個時候你修行障礙就少了,能夠不間斷地勇猛精勤修習。

這個時候能入定,什麼定呢?這個定的名字叫「心寂三昧」。前頭是色寂三昧,這個是心寂三昧。怎麼得到的呢?因為你觀心性,心性不生不滅,入了三昧了,所以叫心寂三昧。

一行三昧:

由於得了心寂三昧了,就能入到一行三昧。入了一行三昧,能夠見無數佛,十方諸佛都能見,發深廣心,住堅信位。堅信什麼呢?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道。不但信,而後能解,這時候就決定向佛,「決定向」就是決定向佛道。什麼位子?十信滿了,這才叫有信心。這是信心滿的人,有信心人所證得的。信什麼?信這一行三昧。

這一行三昧是由奢摩他的觀心、毗婆舍那的止,這個時候能夠見無數佛,發了廣大的行心,這時候開始起修。信毗婆舍那的觀,信奢摩他的止,叫止觀雙運,這叫圓頓止觀。六根清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的堅信位——這時候你的信仰不退了,解力也不退了,成為堅定的住位。什麼位子?圓初住位。這時候再住定菩提心上,行菩薩道。發的一乘大菩提心等圓住位,信解力滿足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

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

六祖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受五祖傳衣,三十九歲...

【推薦】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

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

我也可以為你忙

佛光禪師有一次見到克契禪僧,問道:你自從來此學禪,...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念地藏菩薩聖號,為何能讓病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沾到三寶的邊,為何都能都成佛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

求「地藏水」有沒有效果呢

我是求過地藏水的,有沒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麼樣開...

為何地藏法門的要求比淨土法門還高

地藏法門的修學,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才需要,在古代的社...

印光大師《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照見五蘊自性本空

能觀的菩薩在觀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得到什麼效...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

寂滅性中隨飲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

死苦現前,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落實

問: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

棄兒的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十分貧窮,生了個小男孩,實在養不起,...

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往生機緣

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測度、超情離見,具有很多不可思...

廣行財佈施才能賺取財富

1、勤勞不一定能致富。 我們經常見聞勤勞可以致富的宣...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無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無意義的。幾歲...

【佛教詞典】鐸

梵語 ghantā,巴利語同。又稱寶鐸、風鐸、簷鐸。為鈴...

【佛教詞典】毗婆舍那

(術語)Vipa?yanā,又作毘缽舍那。譯曰觀,見,種種...

【視頻】慧律法師《修淨土的人要有空慧的思想》

慧律法師《修淨土的人要有空慧的思想》

【視頻】慧律法師《愛慾為禪定之障礙》

慧律法師《愛慾為禪定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