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

2013/03/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能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然而,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嘆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為伴。

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運偏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他們的部落、他們的社會階級、他們的國家和民族乃至他們的人種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我熟悉類似的抱怨和詛咒,因為我也曾有過同樣的感受。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面對它,你是哭哭啼啼,還是勇敢奮起?你是束手無策地哀嘆,還是積極地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並慷慨地將方法傳給後人呢?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學校為孩子們設計各種問題,促使他們動腦筋、想辦法,恐怕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敗,所以它會釋放出最大的潛力,盡可能將所有問題解決。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

美國開國先哲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面對問題,聰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而是迎上前去,直至將其戰勝為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

【推薦】沒有什麼比老病死的衝擊更大

回老房子。一層樓貫通的走廊盡頭,陽光斜灑一地,祖父...

生命不能被雞毛蒜皮的事情困住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吃成個胖子,我們的業障習氣那樣的厚...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枴杖,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與慈悲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放下便是

我那天聽朋友說起他近來的一件事:他的鄰居不久前搬到...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學佛的好處與利益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達十餘億,而其教義...

明一法師:打遊戲是否造業

昨天有人問打遊戲是否造業的問題,這是肯定的。因為我...

米拉日巴尊者最後的囑託: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圓寂前跟弟子說: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學...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人體基因與業力信息

現代生物科學說,人的基因(DNA)決定其體型、相貌、膚...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

培養我們的善根讓它成熟

咱們怎麼看待咱們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觀一觀。怎麼看...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淨念相繼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這句話,我們在家居...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

往生時為何只見蓮花不見佛

問: 往生時,為什麼只看見蓮花,不見阿彌陀佛來也要...

淫女惑人成骷髏

善能觀察真實道理之人,見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無有貪...

愛佔小便宜,就會沒有人緣

阿美很喜歡佔小便宜,上學的時候,她經常借錢不還,拿...

在八種因緣下佈施,將獲得殊勝功德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裡的環境和風景優...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許止淨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許止淨(1876 1938),本名業笏,字子晉,號止淨,止淨...

【佛教詞典】因能變

對果能變而言,八識種子在阿賴耶識中,種子生種子,念...

【佛教詞典】無願

【無願】 p1042 顯揚二卷十七頁云:。無願亦有二種。一...

【視頻】普陀觀音的顯靈與九華山的肉身不腐

普陀觀音的顯靈與九華山的肉身不腐

【視頻】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二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