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求無障,四立行不求無魔,五謀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於人不求順適,八施德不求望報,九見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這就是「十大礙行」,名「十不求行」。
我們光這個「身不求無病」來說,在修行的路上首先不要說,我的身體絕對不會出現狀況,只要色身有病,四大不調,那就說明過去的惡業在發揮,這時當作還債、消業想,消完了就還完了。當然我們不願意有病,但是在這個世間,它就有生、老、病、死的「病」這個根本煩惱。你既然有病這個煩惱在,如果先前就知道,一定有可能會生病,來了病我有知見說,我就消業,還宿世惡業之債,殺業之債,我只要生一天病,好像是痛苦一天。那麼痛苦一天,正好我就償還一天,鬆快兒一天,減輕一天。一樣的身,兩樣的情,這就是「一念身不求無病」。
「二處世不求無難」,大家知道人在世間都是在愛慾之中,我們所有的關係真的就是以欠和還這兩個字來維繫的。我以前常說,天地這麼大,眾生這麼廣,都是狹路相逢,不是欠就是還。既然曾經毫不客氣的欠,那就必須心甘情願的還。「無難」,但凡碰到難處了,都是冤親債主相遇了,要還呀!
「三究心不求無障」,不管學世間的學問,還是出世間的修心證果、斷煩惱,你是不可能沒有障礙的呀!沒有障礙你怎麼去跨越障礙呢?以前佛源老和尚在的那會兒,記得常去他那裡請法,一塊的師兄弟三四個。有一個法師就說:「哎呀,老和尚,我有業障,我有煩惱,求老和尚加持呀!」老和尚就回答:「煩惱,沒有煩惱你怎麼活呀?」你看,老和尚一給你反轉說,沒有煩惱你怎麼活,什麼意思?煩惱即菩提呀,知道有煩惱才知道有解脫,沒有煩惱你就不知道要解脫。所以說到底是礙呢?還是助呢?
所以,「四立行不求無魔」,我們起步修行的時候,不求沒有魔來磨你。這種魔要麼是外在的魔境,財色名食睡。要麼是自心的心魔,分幾種,有的是信心退了,突然間貪婪世間的五欲六塵,修行修不下去;第二個就是對三寶失去信心,越看都是過失、不對、煩惱;第三個又覺得世間陋劣,整個染土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他接受不了,一下子就跟這個修行上有潔癖似的,馬上就想死,要求生淨土;這些等等都屬於魔,有輕微的有嚴重的。
當然最麻煩的是什麼呢?有些在心地上用功的,一下子不小心走錯了,住到某一個不該住的境中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怪事。要麼是念念有詞,好像在到處請法一樣,殊不知已經陷入到一個自己不知道的窠臼中了。要麼就是到處去宣講自己認為是唯一正確的某一種法,等等這些花樣百出,各式各樣。所以「立行不求無魔」,為什麼呢?我們常說「不瘋魔不成活」,你還是得煉呀!
以前印光法師說,一個人的心性福德夠的話,不著這些東西,魔來了也不執著,知道隨它去,不會上它的當,那麼等於說魔來了也被你修成佛了。就算你修的境界很好,但得少為足,天天感覺不錯就想顯擺,又以為自己是最高人,那麼就等於說佛來了,也被你修成魔了。魔、佛還是一念間,所以有魔才有佛。我們修行路上不可能沒有魔氣的,這是從世間助道的身心和出世間的修行上來講。
第五個,「謀事不求易成」,這世出世間都一樣的。不管做什麼事得艱辛跋涉,不可能即刻馬上圓滿成就,如果說馬上圓滿成就,一定是一個陷阱。所以說「謀事不求易成」,沒有那麼簡單的呀。眾生的共業、別業、知見,種種的這種你來我往,它不是那麼容易協調的。我們的修行團隊,共同學修的一個小組,一個地點等等這些,有時候很難一下成就。
一個就是我們的福報不具足,第二個就是因緣沒擰住,第三個就是很多違緣,這都是不那麼容易求成就的。特別是修行建一個道場,組一個大的團隊呀,等等這些,同步去共修,這裡面會有很多的違緣。都是慢慢磨的,把違緣給消了以後,每個人都是一個違緣。
你看,有的在團隊中突然就掉鏈子,突然就生煩惱,這都沒有好壞,就是控制不住的這個業力。所以說什麼東西都是慢慢磨合才成就的,好事多磨。不是我想一下馬上要現行,然後就依照自己的想法順理成章的進行,不可能。有時候特別是修行人,總是非常天真的覺得只要有宗教激情就夠了,不是那麼回事。
第六個,「交情不求益我」。你跟人家打交道,不管是世間人情,還是同修的法情,都不要首先想著「益我」,這裡「益我」就是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都是有一種相互利用,利益交換的心,有付出一定要有回報,這是凡夫的下意識心。特別是在當今時代來講,最充斥著每個人身心的一種常態心情。
所以「交情不求益我」,我們現在跟人交往,包括佛門裡面的同修道友,乃至師兄弟,都有這個弊病。就是想搞些一些人情世故,一塊做點事,撈點世間的利益。我告訴諸位,太大錯特錯了,本來大家結的都是清淨的法緣,那麼你在這個法緣的人脈、人群堆裡想搞些世間利益,那是八九不離十的成就不了,最後弄得不歡而散,是是非非的。所以,「交情不求益我」,如果你真的是發心為別人付出,最後就能捨得話,那你可以。否則的話,是會有障礙的。
再一個,「於人不求順適」。跟人打交道的時候,不可能事事都順著我,有時候最後成就的人,都是以自己隨順別人居多。自己徹底隨順別人,沒有一絲一毫自我主義中心思想的這個人呢,成就的快,所以說「於人不求順適」。當然不是說在口頭上唱高調,「於人不求順適」,我這是為大夥。
一定要微細的思察內心的心跡,觀察一下最後真正的世間利益上面,你有沒有居心叵測,有一些深度的陰謀,等等這些,是不是最後你是最大的贏家,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個世間沒有人是傻子,所以說「於人不求順適」呢,但凡我們做事情的時候,特別是要把內心深處無時不想要的那種利益,不要太放在心上,乃至能夠完全把它放開。這樣的話很可能更加的才能達到真正的「於人不求順適」。
「施德不求望報」,就是在幫忙成就別人的時候不求回報,這我們都知道,佈施要做到三輪體空嘛!
第九是「見利不求沾分」,看到這其中有好處,趕緊退開,巴不得好處都給別人了,我自己一點都不要。因為你一旦有這個心的話,這個東西是人人都管不住的。
最後一個總結點,「十被抑不求申明」,被人誣陷了,受了冤枉了,一句話都不說。上次給大家講過,蕅益大師發願,哪怕被人欺死,給說死等等,他絕不會開口辯一句的。遇事以不辯為究竟,我就不求申明,不去表達自己是被冤枉了,你們說錯了,我的發心是怎樣的,我要表白一下我的內心深處,不要去說這些,讓人家愛怎樣怎樣吧。
這樣的話才叫「十種大礙之行」。為什麼叫十種大礙呢?按照通常來講這是障礙,可是正因為在這個障礙之中,我們才能夠上好的修行。所以,「此十種大礙之行攝一切諸礙」,修行上的所有違緣都在這其中了,都已經說到位了,不離開這十種情形。
這是我們從蕅益大師《十大礙行》的跋文裡邊,引申出在《寶王三昧念佛直指》裡面的所謂「十不求行」。其實祖師們說的是非常到位,一目瞭然的。給大家列出來,就這麼貫一遍,希望我們每個人在有這樣的情形出現的時候,想想這些話,聞一聞,思一思,然後再繼續修。自然而然好的風景,就在翻過這個山頭以後。不要為此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那就真的是成了礙了,生了大障礙。
生活中每個人一定會出現這種情形的。那麼在遇到這種礙的時候,希望我們把它轉成無礙,轉成助道因緣。而不是以此礙生更大的礙,或者為了追求無礙,反而成了大礙。希望大家各自領會,各自學習,各自從生活中對照,然後再依此而發身心的正知正見和修行中的正念正行。這是很大的善知識,講這個可以當善知識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