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淨慧長老  2013/10/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洋興嘆,望而卻步;那些開始信佛、學佛的人,究竟合適讀哪些經典呢?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編一部類似基督教《聖經》那樣的書,供一般在家信佛、學佛的人學習、讀誦。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在探索,並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學佛要典》、《佛教聖經》等書的問世,都在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

但所有這些工作都還只是一種嘗試而已,並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基礎佛典匯本讀物。

1988年以來,本人先後為京、津、冀、豫、魯等地的數千在家信徒傳授三皈五戒。通過這些活動,尤其感到選編一部適合在家佛教徒閱讀誦持的經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這些就是編輯這部經典讀本的因緣。

根據起信、發心、皈依、守戒、自利利他,般若為先導,禪定為根本的修學次第,在汪洋無際的教海中我們選了十種經典,以適應在家教徒讀誦受持的需要。這十種經典,除了《隨念三寶經》、《吉祥經》是當代人翻譯的以外,其餘八種都是古德翻譯和著述的。

《隨念三寶經》是著名譯經大師法尊法師1962年4月22日從藏文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序言》中說:「凡是佛陀的弟子,當隨時憶念三寶功德,培養自己對三寶的虔誠信敬心。」由憶念三寶功德「生善法欲、起精進行故,行者也能如實學習佛陀斷除一切過失、證得一切功德,是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憶念三寶功德是佛弟子純潔信仰、修學佛法的基本法門。」序言中還說到此經在藏傳佛教中是僧眾每天進食前必誦的經典。可見此經重要性的一斑。我們把這部經列在十經之首,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隨時憶念三寶的功德,策勵自己不斷地增強信心,為上求下化而精進修學。

《八大人覺經》是我國翻譯最早的經典之一,全經雖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內容極為重要。經文所列的菩薩八種覺悟,概括了一個佛教徒從初發心直至成佛整個修學過程的要義。這部經不但內容精闢、重要,而且譯文典雅通暢,更便於讀誦受持。

《吉祥經》是著名佛教學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李榮熙居士從南傳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附言中寫道:巴利文《吉祥經》「系南傳佛教各國及我國雲南傣族地區佛教僧俗信徒日常念誦經文之一。」經文列舉的十一種吉祥,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我們依之而行,便無往不勝,無處不安,無時不順。

《善生經》是一部宣示學佛以提升人倫道德、實踐人乘善法為根本的經典。佛法約可分五乘:一、人乘法,二、天乘法,三、聲聞乘法,四、緣覺乘法,五、菩薩乘法。人乘法以五戒十善為根本,能修中品十善即得人身,依此善行以保持人格,並使來世不失人身。佛陀應化在人間,所以佛陀說法教化的對像是以人類為根本,佛初成道時即先為提謂長者等說五戒十善等人乘善法。人乘善法上可通於天乘,進而可為聲聞、緣覺、菩薩等出世善法的基礎。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必須把盡職盡責地做人作為修行的起點。假使一個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不能對家庭、社會盡到自己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在家信徒。

《優婆塞戒經》,共有7卷28品,是本書所集十經中文字最多的一部。從本經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以弘揚優婆塞戒為中心的經典。梵語優婆塞,譯為清信男,相對還有優婆夷,譯為清信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在家學佛修行的男居士和女居士。佛教的經典從其性質來分,有經、律、論三藏,本經屬於律藏。前面提到的佛教五乘教法,又可約為三大類:一、五乘共法,二、三乘共法,三、大乘不共法。在五乘共法中,人天乘善法為出世三乘共法的。本經弘揚以優婆塞戒為基礎的人天善法,所以它在三類法中屬五乘共法;但它又鼓勵在家學佛者要發菩提心,修學六度,廣度眾生,故本經又屬於大乘不共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金剛經》、《心經》,是在家教徒應當經常誦讀的四種經典。前二種經以廣修福德資糧、成就慈悲觀為中心,後二種經以斷惑證真、成就般若觀為中心。我們能夠經常誦習這些經典,日久功深,自然悲心增長,善根純熟,智慧開朗,煩惱淡化,廣修善行,得大輕安。這四種經典均屬大乘不共法。

《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開示、門人法海結集整理的一部禪門聖經。六祖大師把艱深的法義及其自身的深入體悟,用極淺白的語言,宣示大眾,令各開悟。此經特別強調:若俗修行,在家亦得。六祖修行悟道、說法度生、立教開宗的功德,極為生動地說明瞭一個道理:佛法的原則、佛法的精神,只有同學佛者的生命完整地結合起來,佛法才真正有生命力,佛法的慧命才有延續的希望。

《在家教徒必讀經典》,雖選自不同時期、不同語系、不同層次的佛家典籍,但它有完整的系統要求和思想架構。它將在家教徒從初發心,憶念三寶,以戒為師,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到廣修福慧二種資糧,不迷生死,不住涅槃,任運教化眾生,大作夢中佛事,比較系統地提示了佛教的修學次第。我們每位在家教友,能按此十經信受奉行,則學佛之能事畢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問: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號? 夢參老和...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聖嚴法師《`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

佛教講「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 不只是時間會...

一發心誦經口就臭,是誦還是不誦

問: 弟子一發心誦《華嚴經》口就臭,不誦的時候,口就...

佛珠斷了是凶兆嗎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斷了,你大可不必如此驚慌...

如本法師:皈依三寶有什麼禁忌嗎?

皈依三寶,僅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沒有任何之忌諱,皈...

如果身邊有這四種「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備善知識的特點,可以幫我們更好的修行。 而...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用對方法

我們天天在此禪修、靜坐,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修...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

佛教的生命觀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佛教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誰的人生沒有痛苦呢

有一次,幾隻野兔偶然相遇,它們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佛像供久了有灰塵該怎麼辦

第一、準備乾淨盆,專為浴佛用。 第二、淨手將佛像移至...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點燃心靈之燈

一位出身貧寒的農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羨慕那些生活富裕...

以這個心來修觀照,就會很快得定

我感覺我們很多道友,以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薩聖號,...

要達到清淨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嗎

問: 弟子念佛老是會出現念頭不專一,心不清淨,是很難...

層級越高的法界,時間的質量越大

因緣所生法是這樣,你越執著它,它對你的限制、傷害就...

喝茶的八戒

喝茶需講究八戒!喝茶能強身健體,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

絕症富翁的三帖藥

有一個富翁得了絕症,他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心中很難...

靜波法師:弘揚佛法--僧人永恆的使命

站在世紀之交的分界線上,與大家一同暢談佛教在二十一...

一代高僧玄高法師:願生惡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馮翊萬年(今陝西西安一帶...

大安法師:萬法唯心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七歲,他看到佛缽就很高興啊,他就過...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

【佛教詞典】腐爛藥

(雜名)又作大黃湯,龍湯,黃龍湯。大小便也。南山羯...

【佛教詞典】生罪因緣

子題:妄心、妄緣 羯磨疏·懺六聚法篇:「凡罪生也,托...

【視頻】東林寺經行念佛

東林寺經行念佛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四聖諦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四聖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