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隨順世緣離糾纏

明一法師  2012/10/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喫茶去》,講了我們要安住當下,如果你是學生,那就安住當下好好學習;如果你是老師,那就安住當下教書育人;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安住當下努力工作;如果……乃至如果你是家庭婦女,你就安住當下,做好家務。這樣你就能做到隨順世緣無罣礙了。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糾纏,來自身體內的、身體外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學習中的、家庭中的、團體的、信仰的等等。就算是被人看成一帆風順的人也會被很多的糾纏所包圍,不得解脫。比如愛情、人際關係、宗教信仰等等,豈不見閑來無事的人還「怨清風」!最沒事,最沒事的人也會有老、病、死的糾纏。所以我們就像是作繭自縛的蠶一樣,被這些糾纏所困,不得解脫。

四祖道信大醫禪師在十二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人生的各種糾纏,從而向三祖僧璨求解脫。演出一段驚天動地的「誰縛汝」公案。四祖道信見到三祖僧璨時候說道:「願和尚慈悲,教授解脫的法門。」三祖僧璨說道:「什麼人綁縛了你?」四祖道信回答:「沒有人綁縛我。」三祖僧璨說道:「那麼何必更求解脫呢?」四祖道信於是有省。

四祖道信得到解脫後一生不斷努力,六十年肋不至席,不但自己演繹了解脫的榜樣,還幫助我們後人找到解脫的方法。為禪宗這一脈的延續,也是佛教的延續解粘去縛,使我們今天得以聞佛法,並因此而得以解脫。沒有人綁住我們,為什麼我們還會感受這麼多的糾纏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充滿了二元對立的原因。我們對事物產生了分別、執著的時候,我們就墮落到了糾纏的圈子裡面去了。佛教裡面講的所謂冤親債主就是這麼形成,不管是冤家還是親家都是我們的債主,我們只有無悔、無怨地承擔這個責任,負擔起這個義務,才能擺脫這些糾纏。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一切是我們的心在作怪,我們的心在作繭自縛。我們知道我們要陷入一場糾纏中,必然是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自己,另一個是他方。蠶就是自己,繭就是他方,那麼這個他方的繭是怎麼來的呢,就是自己從口裡面一口一口吐出來的絲堆積起來的。所謂的身、口、意三業,因為我們的身總在胡作非為;口總在胡說八道;思想總在胡思亂想。

如果我們放棄這三胡,不再從口裡面吐蠶絲作繭會怎麼樣呢?一定會死,但是作了繭後也是會死的啊!有生必然會有死,這是因果規律,不管如來出不出世,法爾如是的。那麼我們何必要多此一舉作完繭再死呢?不如隨順自然規律,不與生死對抗,不參與作繭的糾纏,也就是不與糾纏相應,那麼我們就不會被繭所縛,生活一定會是另一個樣子。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掌握了糾纏的主動權,我們不與一切糾纏的對像相應,一切隨順因果的規律發展。那麼我們就不會陷入糾纏,就會得到解脫。這就是善護念,善護自心,使自己不要陷入糾纏。即使是因為以前的事情,現在糾纏到頭上了,也可以用善法去解決,用自己的定力不與糾纏相應。

其他的愛情糾纏,法律糾纏等等也是一樣。我們要用善法去面對現實的糾纏問題,然後再不與這個糾纏去相應。這樣就能很快地脫去以前的糾纏,而且不再陷入新的糾纏。很多人會說這樣說說容易,做起來可是難於上青天。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有一定的修為,要有一定的定力,至少要有臨事不亂的心態。

這是眼前就能看到的好處,還有,比如我們的心不外瀉(保持了心力)等好處,就能幫助自己度過無聊、孤獨、緊張以及不願意運動、做事等等困境。這樣無形中你就跳出了這個糾纏的圈子。更何況佛的其它功德,從這也能知道佛的功德之高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服不食眾生肉,是人真解脫者

你去吃眾生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脫,而不是福報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較歡喜修福報的。因為修...

通向涅槃解脫的八種正確途徑

人生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所受的八種苦果,也是四諦中苦...

此岸與彼岸

當我們產生煩惱的時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當我們當下...

痛苦是把雙刃劍

眾生的疾病都是來自於長久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和諧。...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

再搬最後一次家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華嚴經淨...

【推薦】修行楞嚴,成就解脫

念《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能消除業障,增...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犯根本重戒後,透過懺悔能恢復清淨嗎

問: 請問師父,如果一個人已經受了五戒,而又毀破根...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

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

肥胖者的減肥佳品

1. 凍豆腐 豆腐經過冷凍,能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

智寬法師口吮腹癰

【原文】 唐智寬,蒲州河東人。常誦維摩經及戒本,感天...

焦芽敗種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兇惡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

念佛現生定得往生

當時別時意的觀點就出於這樣的一個狀態,別時意是在《...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不至心念聖號,是不是就沒有功德

地藏菩薩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這個地球上的六十多億人...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度眾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

【佛學漫畫】佛陀本生故事——捨身飼虎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施恩、受恩與報恩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則《樵夫與熊》的故事:有一個...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佛教詞典】有愛憎心自讚毀他戒

【有愛憎心自讚毀他戒】 p0560   瑜伽四十一卷十三頁...

【佛教詞典】結界捨界理無雙答

亦名:結捨二界理無雙答 濟緣記釋云:「結捨中,事雖同...

【視頻】夢參老和尚《鵝珠草系,比丘持戒的故事》

夢參老和尚《鵝珠草系,比丘持戒的故事》

【視頻】銘心的追思,無盡的懷念(緬懷隆蓮老法師)

銘心的追思,無盡的懷念(緬懷隆蓮老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