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談修行

夢參法師  2011/09/16  大字體  護眼色

離開紐約不到四年,這次重回紐約,我問了很多道友:「有沒有拜懺啊?」「地藏聖號有沒有念?」「修行的功課有沒有斷啊?」有的答覆是:「沒斷!」但十分之七的人都沒做了!大家一起共修時,每個都很精進;沒有共修或沒有佛堂,少了那種氣氛,就精進不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不管我在加拿大或美國其他地方,甚至人到了台灣,到了大陸五台山,特別是在五台山時,我特別惦念著你們這批道友,希望文殊菩薩加被大家,祝大家幸福,希望大家生活美滿愉快。給大家求了,但是我的力量太薄弱,我回來紐約之後,知道有些道友還是經過了很艱難的歷程,這是因為大家向三寶的心不夠!今天我們談修行,到底修什麼呢?怎麼樣才算是修行呢?

照顧自己的心

不論顯密所要修的就是「心」,我們的心不停地動,如何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是很重要的。

心的活動相當複雜,人的心在活動的時候,是不會停的,連睡覺也沒有停過,睡覺時人的身體是停了,可是心還是照樣活動。你看!人在睡覺時還是會做夢,即使不做夢,心還是不停的活動。心的活動範圍非常複雜,現在我們就來分析這種心的過程:

心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的心跟外面的境界(景像)結合起來時,就會受外面景物(境)的影響,而產生了情感。產生了情感之後,高興的,就使身體感到快樂,這叫樂受;不愉快的,就產生了痛苦,在身體「受」的方面來講,就有苦和樂兩種。這種「受」「經過」「心裡思惟」,就有歡喜和憂愁(煩惱),例如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幸福美滿的,當然會感到愉快;如果家庭成員不和,一天到晚吵吵鬧鬧,或不幸生病、出車禍等,這就苦了。這些境界使我們的心有憂也有喜。而這些受都是「心的領受」,不是「肉體上的受」;身體雖受諸苦痛,如果心裡愉快的接受。譬如有人遇到種種不愉快的事,使心裡不快樂,但他想,欠債就得還,現在受諸苦,就像在還債,經過這樣一想,他的身體欣然承受這種苦,而心裡卻不受影響。

「想」再深入就是思惟的過程。心對外面景像,好比我現在面對著大家,思想一定會不斷地分析,分析之後,照佛所說的教義,或依師父所講的,加以分別這個是對或不對,好的叫善心;壞的就叫噁心。

悲喜皆是自作自受

就像剛才陳圭璋居士介紹我在大陸監獄呆了三十三年,大家聽了,都認為是黨嫁禍給我,使我在裡頭受苦!其實這是我自己做的──自己的業,自己受。這是很公平的事。經常有人向我抱怨:這個世界很不公平!財富有富有貧,壽命有長有短,家庭成員有和睦,也有不和睦的,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平等!他問我:「這樣平等嗎?」我回答說:「從我的角度看去,這一切都很平等!」不是嗎?今生富貴的,是前世佈施行善而有;今生貧苦,飽受生活壓力,人家當老闆,你當夥計,受人支派。如果有智慧,能看到自己前幾世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這一切都非常公平;明白心裡的一切苦、樂、憂、喜,都是自作自受!

現在面對苦境,一天到晚把心糾在一起,還想求解脫,那是辦不到的事。真正想求解脫就得消業,認識到這是自己應該承受,就怕明明知道應該受,還肯不接受!這樣自然產生痛苦!因此身體的苦樂,心裡的憂喜都是自己作的。

身體和外境接觸後,在心裡先有個印象與概念,遇到歡喜的就想吸收,不歡喜的就想排斥,這一切都是幻想,能夠真正隨心所欲嗎?《金剛經》講,這一切都如夢幻泡影。

心經過了受、想、思三個歷程之後,就起了怎樣付諸行動,而這種思還只是心的思想而已,身體還未行動。心思惟後通過口叫口業,通過身就叫身業,身業在佛教講有殺盜淫,口業則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等,意有貪瞋癡。通過了身口意,造種種業。口裡讚歎三寶、稱三寶名號、讀誦大乘經典,口業自然清淨;身拜佛或誦經、靜坐等,身業自然清淨;意裡思惟觀想莊嚴佛像,或觀想佛所說的經義,意業自然也清淨。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住心?又如何降伏其心呢?如何把心降伏到純善無惡呢?乃至於善也不可得,善也是心所生的,心無所生,沒有善惡之念了,這種境界我們達不到。由此而生的善惡,善是心的活動,惡也是心的活動,善的活動叫業,惡的活動也叫業,造惡業的就得受苦果,心所造的業為主導,身所造的業還沒有形相時不定罪,若發自口,發自於身,就定罪了。

人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具足了善惡,也就是前生所造的善惡種子,全都帶到今生來。有人講:「一念之間可以造很多的惡業,一念之間也可以行很多善事」,這「一念間」「並不是一個念頭就停了」,而是心裡起了一念,口說出來,加上身體實踐;善有善的意識,惡也有惡的意識,如上面講的,善心代表不貪、不嗔、不癡;不善的心就具足了貪瞋癡、貢高我慢、疑及邪見等,但不論善惡,心總是一個。

發心助人先量其力

我們常聽人講:「我的煩惱很重!」煩惱很重,大都從惡而生,煩惱本身就是惡,就是昏了、亂了!煩惱就是心不清淨!有的人心既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但還是煩悶不已,使人感到心很不安定。在心很不安定中,自己分辨不出是煩惱是善或惡。

煩惱有沒有善念呢?有!例如發心想幫眾生,利益眾生,幫人解脫痛苦,力量不夠,自然就產生煩惱。這個時候自己要想辦法,在「思」惟上面打主意,如何從惡轉善,如何幫助他人解決現前的痛苦。譬如生意失敗,或身體有病痛,特別是醫生宣佈他得了癌症,或家庭不和…等,在這段過程中,煩惱沒有停過,佛弟子常說要幫助道友或眾生解決一些煩惱,人家的煩惱還沒解決,你自己先煩惱!大家仔細想想,自己是否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譬如我本來是想幫助人的,但幫得不得法,或沒有那麼大的智慧,也許你不幫,他不忙;你越幫,他反而越忙!這樣,你不但沒有幫人解決煩惱,自己煩惱,還添了對方的煩惱!但你是出於善意,並非出於惡意想害人呀!所以佛經說:「有了智慧,行方便是解脫;沒有智慧行方便,則非但自己被束縳了,連帶的把別人也束縳了!」此正是「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法」,有沒有智慧皆是你自心的思惟,大家多讀《金剛經》或《心經》吧!

不執著,隨緣盡力而為

怎麼樣的思惟才算是純善呢?不起執著,人一起了執著,就著相,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用這種執著的心去做事,結果不但自己煩惱,別人也跟著起煩惱。你若不執著的去做,一切隨緣,幫助別人時,不要勸對方決定怎麼做;也不要勸人決定不怎麼樣。一切不忘隨緣,隨緣盡力而為。我們的業還沒完全消失,定力也不夠,心裡的觀想力自然不夠,智慧也不足,這樣煩惱自然消除不了。

心誠心信則靈

這樣,你自然會發出種種的懷疑!懷疑讀大乘經典沒用?其實不管讀那一部經,都是功德無量,特別是地藏經,當你遇到任何困難,求地藏菩薩或讀誦普門品,求觀世音菩薩,沒有不應的。求不應,問題沒有解決,你就懷疑佛說的話,這當中有個問題,就是你沒有要求自己!我認為讀經或觀想或求佛菩薩加持,實際上是你自己的心力,因為你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相應了,觀世音菩薩就會加持你,你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不相應,縱使觀世音菩薩加持,你也得不到。

你的煩惱心、污染心和觀世音菩薩清淨的心結合不到一起,你在求的時候,心裡有貪瞋癡,求了之後達不到目的,就開始懷疑,一起了疑,心就不誠。再說,你現在心裡起了疑,就是你對觀世音菩薩、對地藏菩薩、對普賢菩薩不相信之故!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應呢?

頭頂佛足心不淨,叩破頭皮也徒然。也許有人不認同上面這段話,說自己是多麼地相信,見了菩薩就叩頭!要知道,叩頭是一回事,心裡誠不誠又是一回事。三寶是清淨的,你求三寶之前必需先有清淨心才行。再說,佛堂是清淨的,你進佛堂,帶著一顆貪瞋癡的心進來,佛堂也被你染污,跟著貪瞋癡了!再如,各位來這裡聽講,如果你提著一桶大糞進來,相信其他的道友都會反對,而你肚子裝著的大糞,別人看不到,就沒人反對。不是嗎?每個人的身體內都裝著一桶大糞!這種自然現象沒有人會反對,但你另外再帶一桶進來,別人一定會反對!

用貪瞋癡的心,到佛堂想得清淨果,就得先把自己的貪瞋癡去掉,否則和佛菩薩不相應,沒感應,就不要抱怨!是自己不誠、自己不信,你信了、誠了,自己就會加被自己,不需要佛菩薩加被了。

如是因如是果

再說,我們要相信因果,現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麼好抱怨的呢?譬如過去生破壞他人家庭,今生遭人破壞時,就想好吧,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業果,正因為自己過去生曾破壞他人,今生才遭此果報,現在歡喜來還,從此彼此互不相欠!假使你在還的過程中還不斷地反駁或反擊,雖然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六親眷屬經常不停地輪轉,這其間的因緣說也說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眾生的心時,才看得清!善因惡因,善惡因果業報就是這樣來的;佛菩薩的加持與否就看自己是否心誠。

至於如何求呢?用一顆誠誠懇懇的心去求求消業障,業障消失了,福報自然現前。這些道理看似淺顯,真正做起來卻很深刻,例如同一件事,看他人做起來,覺得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等自己真正去做,才知道困難知道並不容易!再以叩頭為例,叩頭很簡單,人人都會,若與佛無緣者,你要他在佛前叩頭,那可是比什麼都難!同樣的,信了佛的,對三寶非常恭敬;不信的,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觀照我們的煩惱,把這一連串心的活動,從受、想、思乃至善惡的心境,你就能明白一半了。

知道自己現在所受的,都是自己過去生所做的,現在想解決問題,從今後別再做就好了。不做就不再受;以前的,我今生受了還了,還了之後就不再受。再舉個例子,譬如我們誦地藏經、或觀音經、金剛經,就不再墮入三塗(三惡道),因為我們的心和念及所有意識的活動都沒有墮三塗的念頭;念頭沒有了,身不行,怎麼會再墮入三塗呢?有人曾問我:「老法師啊,監獄裡頭是什麼味道?」我回答說:「你想嘗一嘗嗎?想嘗的話,你造點罪就去啦!」你一犯罪,警察就來捉你入牢,你沒造罪,自然沒有進監獄的因!所以《地藏經》第一品,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怎麼到地獄來呢?無毒鬼王說到地獄有兩種力量,一是業力,另一種是威神力(諸佛的威神力)。一切的業都是自己所做,都是自己現前這一念心所起。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好念頭,起了多少利益他人的念頭?又起了多少個壞念頭,起了多少害他人的念頭?我們的身若是清淨,心也清淨,這樣進佛堂拜佛,都是清清淨淨的。反之,身不清淨,也許多天沒沐浴,或幾天沒換衣服,渾身散發異味,又帶了一顆煩惱的心,這樣進了佛堂,想求佛菩薩加被,替你解決問題,那是不可能的!這種人最好先解決自己的身心問題,再進佛堂。

看破放下得自在

我常告訴自己放下、看破!倓虛老法師常講「看破、放下、自在」這六個字。看破不是眼睛看破,而心要能看得破!心的意念,不論什麼事情發生,都不執著,也就是心對境,在受、想、思的善惡過程中,都視如夢幻泡影。泡影的東西,有那一樣是永遠不變的?既是泡影就不值得我們執假為真!問題是我們的心不這樣想,我們常常把過去的事,再拉回來想一想。以我自己為例,我離開監獄十六七年了,有時我還會把它拉回來想一想,想有什麼用呢?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過去的形相已經沒有,再度拉回,在自己的心裡又起一些形相,那些形相只給自己引來無數煩惱!想自己那個時候該怎麼樣!這些已經過去的影像,你現在想要怎麼樣,也無濟於事了!

不但把這一生的事拉到現在,甚至把過去生的事也拉到現在,了解做夢的人,就知道夢境常把我們的心拉得很遠很遠。現在誦經,心清淨了,過去那些影子全出現了。你說是做夢──是在做夢。可以說,大家現在都在做夢,問題是,誰肯承認自己是在做夢呢?誰肯在做夢時,把這些夢境觀想觀想,觀想這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呢?只要肯把這些假心妄心停下來,真心就顯出來了。現在這些妄心覆蓋了我們,使我們行善做惡的心全存在著。做好事是對那些壞事而來,做好事,壞事就漸漸消失,好事和我們的真心相合,這顆純善的真心就容易生起,現在我們都迷惑了,人一迷惑,任何事情都不能如實的知。

上面講一切外面的景就是事,心就是理。想得到真心,就得把妄心去除,有妄,真就不顯不出來,妄盡了,真才能顯出來。妄怎麼除盡呢?從修行的角度來講,就是隨時觀照自己的心,使心不隨惡轉──不隨貪瞋癡轉;也不隨著不貪、不嗔、不癡轉,這樣真就容易顯現。

無常迅速,菩提路遠

人的生命說短,很短。問題是,有幾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短暫呢?有時我問道友說:「你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明天會死的問題?」對方笑一笑說:「沒想過這個問題!」正因為大家都不肯認真地想,做起事來都把計劃放得好遠好遠,我們又沒跟閰羅王訂合同什麼時候離開?在台灣時我曾遇到一位道友,他跟我談了許多五十年以後的計劃,沒想到走出門就發生車禍,經過這次體驗,他說一切都是無常!

一個人想多了就容易憂,容易產生分別心。人的思想有時既不想善,也不想惡的,認為思想活動停止了,就以為自己見到真心,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呢!那是落入了無記,無紀既不屬於善也不屬於惡,只是讓思想的活動停下來而已。

心心念念是三寶

受三皈五戒後,請問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照著做呢?受三皈依時,師父告訴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不要忘了每天晚上臨睡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念佛菩薩名號。不管念那一尊佛的名號,都代表三寶。

再說,受了三皈五戒,入佛門之後,是不是每晚都念著三寶入睡呢?當你每天睜開眼睛時,你的第一念是不是立刻想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如果你能終生不斷,每天都這樣做,死了一定能生淨土!問題是這種人十個裡面也找不出兩個呀!由此可知我們的心是看不住的!

善用其心

《華嚴經》淨行品中,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如何才能使煩惱眾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菩薩答曰:「善用其心」──用自己的心。為此文殊師利菩薩為智首菩薩說淨行品,見到一種境界就發一個願,智首菩薩見了一百四十種境界,發了一百四十個願。學佛並不是離開了日常生活之外,另外還有什麼好方法,佛所說的法就是覺悟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就在自己吃飯穿衣,乃至工作中去求去悟,看自己怎麼用自己的心。會用的,就能得到清淨心。

心是很微妙的,究竟我們的清淨心在那裡?有了這個問號,心就已經不清淨了,所以《楞嚴經》有七處征心,心是在內或在外或在中間?心不在這些地方,心又在那裡呢?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清清楚楚就是清淨心,失去正念就是糊塗心,並不是離開了清淨心之外還有一個煩惱心、受心、想心、思惟心,要想從煩惱心中恢復自己本來的清淨心,就要清楚地認識這些,認識了之後,不隨著它轉,就能恢復清淨心。

善惡原是一念間

好與壞,以什麼為標準呢?以殺人為例,殺人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一個犯法的人該不該殺呢?我曾經讀過一則新聞,台灣土城監獄裡有位死刑犯,槍決之前他拚命念地藏菩薩名號,結果打了三槍,子彈都打不到他的頭,執法員知道監獄裡設有佛堂,供有地藏菩薩,就進去向菩薩上香致敬說:「地藏菩薩,我這是執法啊!他殺人犯罪,被判死刑,我這是在執法,請您不要再護他了!」出去後再度行刑,一槍就把死刑犯打死了!

讀到這則新聞,我想犯人臨刑前念地藏菩薩聖號是善念,用這念善把自己所作的惡事全遮住了,能嗎?從這裡我告訴各位,大家學佛之後若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不要抱怨菩薩沒有保佑!該還的債就得還,不要懷疑!

觀念自心

心非常微妙,限於時間,也沒有辦法在這裡按步就班地向大家一一介紹。微妙真心的顯現,有很多歷(過)程,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顯現出來。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可以用對治的方法,也就是觀念自己的心,觀照自己從早到晚,這個活動的心,使自己做了多少與自己不相應的事。如果做了,明天我一定要減少,要與佛法相應。在自己的行住坐臥中,隨時想念著三寶,這樣一來,至少自性的三寶就容易顯現,就能把這顆心觀照好,這就是最好的修行。這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自己的心裡想什麼,只有自己知道。不要繼續再想下去!當然,想不是事實,想也不會犯罪,但想可能導向你犯罪,你繼續想,想了之後,做了,便犯罪了。因此我們應隨時保任,隨時有信心,不要懷疑,不要相續,惡念一起就斷,不要讓惡念相續下去;起善念時,不要相斷,能夠保持這樣就夠了。

佛弟子拿念珠,念珠不是裝飾品,而是拿來不時地念佛念三寶。不但如此,一拿起念珠,就告誡自己所發的念要純潔,不該想的,絕對不去想;不該做的,也絕對不做。這樣就能使心都貫徹在善念中,善久了就能明心,就能開智慧。就像有人讀經,剛開始讀,經文一句也不懂,讀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懂得其間的道理,因此我們要磨練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不被外面的環境所轉,妄心妄境都是幻!

勤心懺悔消諸障

再談懺罪,罪性本空,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名為真懺悔。現在我們還達不到「心亡罪滅兩俱空」的境界,但我們能用善心來制止噁心,用善心來懺悔自己過去的罪,使自己的善心增強。噁心消失,善心也不存在了,善惡兩亡,是名為真懺悔。經常這樣觀想,對自己的修行應該有點幫助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蓮池大師警策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

透過聲音使心靈穩定下來

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入諸...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

人生的三條主線和一個目標

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不過靠...

【推薦】念誦太過熟溜或不利於修行

不如法的念誦,就好像從前的留聲機(一種通過唱針在旋...

成就三法得道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慾海漂流具眾苦

講苦,那佛說了種種方法,斷苦的方法,但是我們用不上...

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這樣發願

在這世緣當中、在生老病死苦當中,特別在病的當中,那...

順生死流的十種心

剛才有個道友問我:如何能夠保持著我們這個菩提心不退...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

螃蟹的遭遇和被綁票一樣

關懷綁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來是基督徒,她是在海邊...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九》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

盡責、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這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是什麼宗教信仰,...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大乘佛教的慈悲與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

如何判斷自己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怎麼知道你的內心的世界善業比較強,還是罪業比較強?...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來,那你應該學吃虧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舍,由...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

祖師大德的戒淫法語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若諸世界,...

苦也有五種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學問,和一切的科技發明,其實都在解決人...

【佛教詞典】佛

梵語 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全稱佛陀、佛馱、休屠...

【佛教詞典】室羅末尼羅

(術語)?rāmanera,譯曰求寂。...

【視頻】一代祖師的偉岸一生(印光大師紀念短片)

一代祖師的偉岸一生(印光大師紀念短片)

【視頻】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

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