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依「六度」來學佛

靜波法師  2013/01/26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菩薩成就佛道的身體力行的工具。如今我們學佛,也要從這六種工具來成就。

第一個是要「佈施」。我們每個人都有病,有人不以為然,說我沒病。你只是在身體上沒有病,你的思想,你的思維、你的心靈有很多病,所以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比較奸貪,不是貪名、貪利,就是貪色、貪食、貪睡,反正有各種各樣的貪,但是如果你對於這種病,不去對治它,不對症下藥,你的病幾乎是沒有什麼希望,所以我們要用「佈施波羅蜜」來對待,來醫治。因為只有用「佈施波羅蜜」來對治,我們慳貪的病才可能痊癒。有人總是原諒自己,我本來很窮,你可以去做別的,你可能佈施一文錢,但是跟百萬富翁沒有什麼差距,佛法講平等,看你的發心。但是你不能不做呀,你幫助老人推一下車,你都不做,那你還哪有希望呀?「佈施」是隨處可見的事,隨處都可以做的事,有人舉手投足之勞他都不做,這是不應該的,所以要把我們奸貪的病去掉,就必須要用「佈施」這個藥,必須「佈施」,不然的話,沒有希望。

第二是「持戒」,我們每個人都有毀犯當然有的是沒有犯法,但是對學佛的戒律來講、按要求來講,常常是未盡人意,這個時候你要規範自己,為什麼?因為戒律是對治毀犯的,如果你總是違犯、犯戒,犯這個、犯那個的戒條,最終你心猿意馬、你的心浮想聯翩,你還能定下來嗎?所以,它也是對治我們毀犯這個病的。

「忍辱」,是對治嗔恨的,因為幾乎連我們學佛的人也難免不能脫俗,為什麼?因為我們也有病,也生病,嗔恨很重,我們就看著這人不順眼,死不對眼,所以沒有辦法。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你要修理自己,就必須服「忍辱」這個藥。所以有人說忍辱真的很艱難,忍得肚子亂響,憋得難受,我覺得這個是不得法的。我們為什麼講「六度」呢?因為它有「波羅蜜」,如果沒有「波羅蜜」,這種忍辱忍來忍去最後就忍麻煩了,肚子可能就炸了。要知道,真正的忍辱就像我剛才所說的:往昔所造罪障罪業,今日償還,豈不快哉。

因為你欠了人家的,你今天還債,你應該很高興。第二做遊戲想,本來是一場遊戲,因為「無常」「無我」,那麼這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有人使我嗔恨的呢?沒有了。第三點就是以學佛增上緣想,如果這個人真正使你很生氣,很煩惱,那你可以去轉化這種煩惱,為什麼?因為在《涅槃經》裡有這樣一句話:一切諸鬼神等皆是諸佛菩薩之所實現。你想想,惹你煩惱這個人焉知道他是不是在考驗你?焉知道他不是聖賢?你應該很感激他。如果你想學人的話,恐怕是應該煩惱。如果你想學佛,我倒覺得你應該轉化思維觀念。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你很幸運,有人考驗你,你就更容易成就,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坎坷與煩惱,那麼這個人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成就。有人說我學佛什麼事也沒有啊,我就覺著一天迷迷糊糊這樣過著,那你也就迷迷糊糊活著,你也就會迷迷糊糊地沒有成就。所以一個人經歷過是一件好事,苦難是你的一筆財富,尤其對學佛的人來講,越是苦難越是財富。

「精進」是對治懈怠的。一個人也學佛了,也皈依了,然後他就迷迷糊糊一天一天的,沒有做什麼。你皈依了,至少你要有功課,至少你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你要三皈依一次。如果你不能夠執行一個只皈依法、只皈依佛、只皈依僧,那你根本不能是一個佛教徒,你每天都在混。皈依,本身要有責任,應該有義務,你應該提醒自己:我是一個佛教徒,佛教徒應該怎麼辦?應該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我發現很多學佛的佛教徒自從皈依之後,他就與眾不同了。他確實一天端著架子,就有權力說別人。我想我從不去說別人,為什麼?因為別人是別人的因緣,別人可以教化的時候,你可以說上兩句,其實更多的人是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說理的,所以我們就應該自己修理自己。

修理自己都是很艱難的,因為我們太愛自己了。所以我們就像剛才所說的:我有我在,人才輪迴,人才煩惱,有我在,人才不得自在,不得解脫。所以我才說「諸法無我」,這是佛陀的「三法印」。我們明白這一點,就不應該懈怠。我們要精進,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真正的我們老死將至的時候,後悔已經晚了。所以趁著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健康的,我們自己也有因緣學佛,又能夠聞到真正佛法,此時不精進,更待何時?一世人生,誰知道哪裡去了呢?流浪生死,那是很可悲的。

「禪定」是度散亂,人在往事裡糾纏著,一會喜,一會怒,一會哀,一會樂,然後就在回憶中生存,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反思。《聖經》裡有一句話:讓年輕人憧憬未來,讓老年人回憶過去。我覺得回憶過去、憧憬未來都不合適,應該要把握當下。只有把握當下,我們才會有希望,這是根本。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的用我們的「禪定」去對治我們散亂的病。 

最後一點是「般若」,「般若」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是佛母。只有母親才能生兒子,只有「般若」才能出生出佛子,才能生成佛陀。如果我們周圍沒有「般若」智慧,那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不能叫六度,只能叫做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如果加上了「般若」,就可以叫「波羅蜜」了,否則人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有漏的,都是狹隘的,都是不完善的,所以我們今天一定要知道五度如盲,六度如導,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瞎子,但是六度「般若」是眼睛,只有有了眼睛,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才會走得更好,才會更完善。對我們每個人來講,我們應該在「般若」的指導下,來完成我們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般若」就要從「三法印」開始升起,應該從一實相印升起來。就像我剛才說的: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實相以無相為相,是為實相。也就是說沒有真的也就是真的。那你還會罣礙什麼呢?你就明白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不會再罣礙什麼了。來的你就接受,去的你也就不挽留,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你知道了之後,你就會對治你自己的苦惱,因為人都貪得無厭,去了的他要挽留,來的他要拒絕,人都是這樣,人的毛病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反思,如果你真的想學佛,就要反思、反省、轉變,這才叫真正的學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無法代替的五件事

圓悟克勤有一個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

慧律法師《往內在尋找自性》

開悟不是從外在找尋,而是不斷觀照內心才有可能獲得的...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

有這樣的姿態才叫學佛

到佛門裡來,第一個破的就是這個我,就是為破這個我來...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佛法的興衰取決於我們知見的正邪

我們反思、反省,我們捫心自問,這麼多年來我們都在做...

靜波法師:學佛與思維觀念的轉變

非常感謝淨慧大和尚給了我這個機會與大家結法緣。實際...

在世間上要做到這四個緣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菩薩容易...

堅持堅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脫的結果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這樣的一個原理,說來說去不是佛救...

怎樣懺悔才能消除自己的業力

問: 數年前我因車禍傷身,現在行走還是不便,我雖已...

弘一大師:青年佛徒應該注意四項事情

今天所要和諸位談的,共有四項:一是惜福,二是習勞,...

要畫成垃圾,或是無價寶

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規定要畫一幅圖,...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

妄識心本來就是空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這個妄識心本來就是空的,知...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

《南無寶勝如來》聖號講解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

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何還要破妄顯真呢

問: 有人說末法時期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破妄...

三種樂

樂和苦是相對的兩面。樂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獄...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

初學佛時三種不正確的心態

許多人在學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佛教詞典】尋心所

【尋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尋者尋求,...

【佛教詞典】瑜伽

(術語)Yoga,一作瑜誐。男聲呼曰瑜伽,女聲呼曰瑜祇...

【視頻】大安法師《2016農曆六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6農曆六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視頻】宏海法師《參訪印光大師紀念堂》

宏海法師《參訪印光大師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