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夢參老和尚  2018/10/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隨念觀察自國有情種姓伎藝,及諸事業,死此生彼,因果勝劣,差別不同。知彼有情生如是家,其身勇健,或復怯弱,於諸伎藝已學未學,所有事業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端正丑陋,如是等類,乃至命終。或有自業未盡而死,或有自業已盡而死,或犯王法刑戮而死,或有遞相殘害而死,或因鞭杖捶楚而死,或因囹圄幽縶而死,或因習學伎藝而死,或因戰陣傷殺而死,或因斗諍毆擊而死,或因財寶貪悋而死,或因色慾耽湎而死,或因忿恨結憤而死,或因勞倦頓弊而死,或因飢渴乏絕而死。或有過死,或無過死,或耆年死,或壯年死,或幼年死,或作種種善業而死。或作種種惡業而死,知諸有情行善行者,身壞命終,當往善趣,知諸有情行惡行者,身壞命終,當往惡趣。知是事已,復自思惟,我當正勤修身善行,修語善行,修意善行,我當施設種種方便,修行佈施,調伏寂靜,身壞命終,當往善趣,勿墮惡趣。此剎帝利灌頂大王思惟是已,勇猛精進,修身語意三種善行,常行佈施一切所有飲食衣服,象馬騎乘,臥具醫藥,房舍燈明,及餘資具。奴婢僮僕,種種珍財,頭目手足,乃至身命無所悋惜,及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粗惡語,離離間語,離雜穢語,離諸貪慾,離諸瞋恚,離諸邪見。」

前面講五種遍行,重新解釋一下子。作意、觸、受、想、思,這是五種。這五種遍行起的時候是同時起的,沒有先後。作意是警覺的意思,這個作意就是說,如果心還沒有起的時候,這個作意就是使心能夠起,起念就是起境界相。如果心一起了,他就能夠引起觀境。觀就是對境的意思,觸是已經對境了。受就是領納,領納前境的意思。想就是取這個境界相。思是起心造業。這五種是同時並起的,所以叫遍行。

剎帝利王的第九王輪。這個國王有大智能,他自己先看看那個國家的種姓、伎藝、工巧,這個國家作什麼事業,乃至於這個國土的人民,死此生彼,在此處死,生到彼方去。這個死此生彼的智能不是宿命智,他並不是知道在這個世界死了,生到什麼地方去,而是根據他們所作的業,根據他們生前所作的事情,就可以判斷。他們現在所作的事,就是因。他們將來生到那個彼處,就是他們的果。生到什麼處所,他是定不了的,這位國王還沒有這種宿命他心智。這是說他觀察的時候,就觀察他這個國家的人民,種的因好不好,現在他們所受的果,為什麼要受這樣果?過去所種的因不好,知道他們過去的因果是殊勝嗎?是卑劣嗎?現在為什麼會有這些差別不同呢?從過去的果,就可以知道今生所作的因。生到一個好家庭、生到不好家庭,什麼叫好家庭?什麼叫不好家庭呢?並不是以財富而論的。

在印度,生到婆羅門種,那就是好家庭,有知識、有學問。生到剎帝利種,就是富貴家庭。如果生到吠舍、戌陀羅,生到屠戶家裡頭,生到作業的家裡,勝劣就不同了。有的人生下來,一直在成長當中,身體很健康、很勇猛、很強健。有的人生下來就病病歪歪的,這就是怯弱的意思。有的人生下來很聰明、很伶俐,技術一學就會,有的人很難學會,很笨的。像過去的時候,技工跟師父學三年,有的人一年就學會了,各各不同。

所以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生的端正或者丑陋,種種類類,乃至於命終,也就是他的壽命不一樣。有的人由於他自己作的業,不該命盡,可是死了,這就是他壽命未盡,卻短命死了。緣盡而死的,那就是正死了。俗家是這樣的看法。若死於自己家裡頭,叫壽終正寢。若死到外地,就是你造了業,不能壽終正寢,在流浪當中而死。如果犯了王法,被砍頭,或者被判絞刑,這是刑戮而死的。或互相的殘害而死,或者鞭杖、捶楚而死,受責罰或跟人在斗惱,或關監獄裡頭關死了。乃至一生幽黯,死在監獄裡頭。或者因為學伎藝,不論學哪一行,因為誤傷而死的,這樣也有。或者兩軍作戰而死的,或者跟人家吵架而死的,或者為了貪戀財寶而死的。

貪戀財寶這件事,我講一個故事。有位老和尚一生就留有一碇銀子,不小心掉到廁所,因為憂鬱這碇銀子他就死了。命終了,他變成了一隻青蛙,就在廁所底下,抱著這碇銀子。這間廟裡的知客師很有神通,很有智能,他知道這老和尚死的很不正常,就請人掏這個廁所。大陸上廟裡的廁所很深,掏起來很費事,就把這個廁所掏乾淨了,才拿出來。給他念經迴向,給他祈禱,就拿那碇銀子給他作佛事,幫他超度。這位老和尚幸遇這位知客師,若沒有遇著,他就永遠墮到那裡去貪了。像這種因為貪戀錢財而死的,往往在經濟事業上失敗,財寶都損失了,或者心愛的寶物失掉了,因為你的心力全部注意在上面,一失掉了,你的命也就盡了。這是貪吝財色而死的。

或者因為色慾而死的。有的人戀愛不成,憂鬱而死的。有的人戀愛已成,也因為貪慾而死的。或被人家害了,心裡頭平不了,力又敵不過人家,就忿恨憂鬱而死的。這樣子死的,種種類類的。或者勞倦疲弊而死的,或者飢渴乏絕而死的,或者有過死,或無過死。或者老年死了,或者年壯死,或者年幼死了,或者有種善業死的,有作惡業死的。

這個剎帝利王,他就根據種種死的情況來判斷。他說這個有情行善業身壞命終,他一定生到善處,生到天人道。如果作的很惡,作惡多端,這個人身壞命終,三惡道等著他,一定下生到三惡道。他看這個社會的事情,看的很清楚。不過,只限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我們佛教來說,就不止一個剎帝利王,我們看到世間上,看整個人間,這是屬於四諦法。再說,就是世間法,一切佛法是不離世間的。佛所說的佛法是因世間而建立出世間。

我們有很多人活了六十幾歲了,經歷過世間好多事情。這經上所說的各種死,就是說壽命不一樣,有各種的死。那個時候還沒有車禍,要是有車禍,一定會有因車禍而死的。車禍有種種,也有因飛機而死的。那時只有船,過河被淹死的,這個是有,但是過河的工具不一樣。像我們坐的大輪船,有機器的輪船,那個很好,以前的木輪也不錯。如果在大家在西藏,在康西過河的時候,要是坐船,會把你嚇死的。那是什麼船呢?牛皮船。一層牛皮拔下來,用四個木棒繃起,把它晾乾,就拿這個過河。他就這麼劃,一邊手一個,往這邊去他拿這邊劃,往那邊去,他拿那邊劃。坐在裡頭會把你嚇得發抖,浪一來,打起來很高,浪一下了,就落低。如果碰到急迫的浪,水就漫過了,就淹了,淹了也沒有辦法了。

這是講各種的死,死有種種樣樣的。這個剎帝利灌頂王,他修福的時候,觀察這個國界裡的種種現象,他就思惟了。他說:「生命無常,不能作壞事,只能作好事。我應當依著正確的道路,勤勞勇敢的去修行。」「我當正勤」,正者是正確的,不是邪魔外道的。自己來修身善行,身善行就是身業,善行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修語善行就是口,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就是修語善業。修意善行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另外,還要作種種的佈施,施設種種的方便。修佈施也要方便善巧,調伏自己的心。他能夠得定,就是調息心靜下來,這樣子到了身壞命終,可以生到善趣,不墮惡趣。這位剎帝利灌頂王思惟這件事,以後他就勇猛精進。修身語意三業的善行,行善道。常行佈施,佈施什麼呢?飲食、衣服,一切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乃至於睡眠的臥具,乃至有病的醫藥,佈施房舍,佈施燈明,乃至一切的資生工具,隨力量而行。

剎帝利灌頂王,他有這個力量。但是現在他還沒有當國王,這個時候他是修行人,因為他這個修行,這個思惟,這個施捨,不造諸業了,所以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也就是離了殺盜淫。身不作殺盜淫,口離虛誑語,粗惡語,離間語,雜穢語。雜穢語就是我們所說的綺語,離間語就是兩舌,粗惡語就是惡口,虛誑語就是妄語。離諸貪慾,離諸瞋恚,離諸邪見,也就是離貪瞋癡。

「由是因緣,此剎帝利灌頂大王,當獲十種功德勝利。何等為十?一者具大名稱,二者具大財寶,三者具妙色相,四者具多眷屬,五者少病少惱,六者朋友眷屬聰慧多聞,七者正至正行親近供養,八者廣美聲譽流振十方,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隨衛護,十者身壞命終當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九王輪。」

由於十業清淨的因緣,剎帝利灌頂大王獲得了十種殊勝功德。不止他,任何有情眾生,如果是行十善業,看他十善業行的如何,有深有淺,像我們受五戒,離邪淫戒,如果他持戒,連正淫也不淫,他就可以生到梵天。他不說假話,說真實語,不挑撥離間,盡說好話,給人家和善。那就翻過來了。這就是他的功德,人人都稱他是大善人,名聲好。由於他的佈施,能得到大財富,佈施的果報就是得到財富。我們認為捨了就沒有了,恰巧相反的,未來你能得大財寶。有些財寶是福德感招的,是修行感招的。你的福報沒有了,這一切財寶都不屬於你的。

大家知道滿清末代的皇帝宣統,後來他坐監的時候,只有一個甥兒跟著他,那甥兒一直跟他到底,坐監也跟他在監獄。他的甥兒並沒有犯什麼罪,從小就在身邊照顧。跟著他坐監獄,可以照顧他的生活。他跟他叔叔藏了很多寶貝,從在宮中出走就一直藏著。到了蘇聯,乃至歸國,蘇聯沒有沒收,共產黨也沒有沒收,叫他拿著,看你賣給誰,後來他全部交公。我去年回南普陀,就碰見他。他現在學畫,姓愛新覺羅,變成一個畫家。

溥儀往生之後,共產黨對他也寬大了,他在藝術學院畢業,當了畫家。他在南普陀,我遇見他。我說:「你回到故宮的感想如何呀?」如果溥儀不死還做皇帝的話,他就算太子,溥儀死了,就由他接班。他說:「一切無常,也不屬於我們的,這究竟屬於誰呢?」他學佛學了很久,他懂得這個道理。我拿他當例子,因為好多人都是求財寶,說這個東西是寶貝,值好多錢。你馬上會有不同看法,你會特別保護它,害怕失掉。其實,這不是你能保護得到的。

現在故宮的珍寶散佈於全世界。那些珍寶是怎麼來的呢?一代的帝皇有福的時候,在海里頭掏出寶送上來的,也有從外國進貢來的。龍王鬼神都變現成普通的人,來給他進寶。當福報失掉了,什麼都沒有了,恐怕連飯碗都成問題了。什麼是珍寶?吃飽飯就是珍寶。

溥儀的大哥,在北京都叫大阿哥,他以前燒鴉片煙,抽白粉面,都還可以維持,不至於垮得那麼快。可是,他賭錢,一夜之間大洋一萬兩萬的輸,賭大錢,把大王府大宅子都賣了。輸完了,沒錢幹什麼呢?那時候北京講拉黃包車,他得去拉黃包車。誰都知道,這是大阿哥拉黃包車。那個時候,他是親王,當你失掉福報,什麼都沒有了。這不是你用腦筋所能積聚的,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具妙色相」,人長得美,誰看見誰都歡喜,而且非常恭敬。有些人他就是丑陋,人家瞧不起他。如果他有內德,那還可以,如果內德也沒有了,就不受人恭敬。妙色相是殊妙的色相,不是一般的。就是說這個國王,如果能夠作這些善事,十善業作得好,乃至於又行佈施。他現生就得到十種好處,具大名稱,具大財寶,具妙色相,眷屬很多。眷屬的涵義,大家不要認為非得是自己的子女、六親,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是佛弟子,我們都是佛的眷屬,釋迦牟尼佛的眷屬。我們要是生到極樂世界就變了,就是阿彌陀佛的眷屬,那也是佛的眷屬。三寶弟子,不管破戒,乃至背棄三寶,佛還是攝受你,還是佛的眷屬。你要是持清淨戒,依著三歸,行十善,那就是好眷屬了。佛的眷屬不一定每一個都是大菩薩。在末法,佛的眷屬四眾弟子,有很多是壞的。但是佛不捨棄他,善根將來總是要被攝受的。所以,這個國王要作這麼多好事,國王的眷屬特別多,這個國家的國民都是他的眷屬。

第五種的功德就是少病少惱。很少生病,很少煩惱。乃至於外邊的所有境界都不惹他生氣,使他少煩惱。他正念現前,當然少病少惱。他的朋友、眷屬,都是有智能的。又多聞,多聞是指聞法說的。我們把它擴充一點,有世間的伎巧工藝,各種的技術,通通學得到,他聰明,多聞就是多聞法。正智正行,他所作的都是好事,都是正常的行為,都不離開十善,總說是這樣子。親近供養佛菩薩,供養三寶,乃至供養施捨一切人。

「廣美聲譽流振十方」,這位善王到了現在我們還流傳,像阿育王造的八萬四千座佛塔,遍佈於這個娑婆世界,天上人間、龍宮都有。人間還算是很少的!在人間,我們的國家只有寧波的阿育王寺,其它的地方也說是佛舍利,並不可考。現在佛牙還可考,法門寺的佛指舍利還可考。佛舍利,只有阿育王造的阿育王寺,只有那一顆。但是在我們人間的佛堂裡頭,佛舍利太多了。這也是佛舍利,那也是佛舍利。

我在台北的時候,有位弟子說,有人拿佛舍利要賣給他,他買了很多佛舍利。有一瓶之多,供在那裡。你作佛舍利供養也好,連紙像都是佛舍利,但是,眞實的佛舍利只有一顆。名望聲譽,我舉阿育王為例子。像唐太宗,大家都稱為他賢君、聖君,唐朝佛法持別興盛,在近代比較享福的皇帝就是乾隆,作了六十年的太平天子,什麼事也沒做,就是作作詩,旅遊,看看風景,這就是他的事。這個皇帝作的很好,他的下一、二代也還不錯,這就是廣美聲譽的報酬。

「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隨衛護」,有威德的天神,他是見不到的。北京經常講乾隆的故事,關聖帝君到處都有廟,那是乾隆頒佈的政令,訂成國家的法律,每個縣每個鄉村都修關帝廟。為什麼修關帝廟?那是在乾隆的時候才興起的,以前並沒有,之後你到每個村鎮上都有關帝廟的。關帝聖君也顯聖的,因為關帝聖君護持乾隆。有一天他上朝的時候,他聽到後面有武器的聲音,他不認為有人會刺殺他,知道這是神來保護他。他說:「何人護駕?誰來保護我?」他後面的聲音答:「二弟雲長。」他就知道自己是劉備轉世的。皇帝都是很聰明的,他就問:「三弟何在?」關公答說:「鎮守遼陽。」也就是東北遼陽。不過,那位鎮守遼陽的將軍沒有福報,乾隆一聽說,就調他進京,心太急了,用金牌調。接到金牌之後,立刻就動身,晝夜兼程的來,這叫金牌調。這一調,那位將軍以為自己犯了很大錯誤了,不然怎麼會用金牌調呢?他服毒自殺了。這只是故事。這就是「大威德天神常隨守護」。

像我們受戒的時候,你受了三歸,受了五戒,就有護法善神護持你。你一破戒,他就離開你。凡是受過三歸五戒的人,他遇到的危難很少。北京那時候,有吸鴉片煙的和尚,死的時候還是死在廟裡頭。那個時候,日本侵略,佔了北京之後,我還在北京,好多和尚吸鴉片煙,廟裡也有錢,沒有錢就一處一處的賣廟,這些廟都很大,隨便賣點土地,都夠他燒一兩年。但是他也不會死到街上潦倒。

在我們家鄉有一個傳言,冬天零下幾十度,大蔥是凍不死的,還是照樣生。有多少災荒,多少災難,還沒有看見潦倒的和尚,俗語說:「餓不死僧,凍不死蔥。」所以有人說沒飯吃,出家當和尚去。在北方,這種的風俗很重,那個時候農村的廟,和尚不吃素的,都是吃葷的。雖然廟裡頭不准和尚娶妻,但是他也沒受戒,還有外家,什怎麼叫外家?他的家在外邊,不在廟裡頭,這叫外家。末法就是這樣的。

面對這種現象,佛不准謗毀他,不准刑戮他,不准用國法制裁他,因為他是三寶種姓。你要是作善業,就有威神來護法你。當你身壞命終,就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就是天上人間。這就是剎帝利灌頂大王成就了如是第九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謂如實知若諸有情,成身惡行,成語惡行,成意惡行,謗毀賢聖,具足邪見,邪見業因,身壞命終,墮諸惡趣,或生地獄,或生傍生,或生餓鬼。若諸有情,成身善行,成語善行,成意善行,不謗賢聖,具足正見,正見業因,身壞命終,升諸善趣,或生天上,或生人中,或盡諸漏。如來如是如實知已,於彼眾生起大慈悲,勇猛精進,現三神變,令彼眾生,歸趣佛法,教誡安置,成立世間出世間信。」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這個國王就很好了,不但他好,這個國界裡頭沒有作惡的。「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像這種事,以佛的智能如實了知,就是稱性而理解的。對於生死,作好事作惡事,佛都知道。在十種智,善知一切眾生的生死去處。要是這一切有情,他的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也就是身口意三惡惡行都成就了,惡業成就了,有這些惡行的眾生,他是謗毀賢聖,對於賢聖有德的人都謗毀,具足邪見。由於這個邪見的因,他死了之後,就墮了三惡道,就墮入地獄鬼畜生。「或生地獄,或生傍生」,傍生就是畜生。或生餓鬼,就是三惡道。

如果反過來說,這些眾生要是身善行成,語善行成,意善行成,他成就了身善行,成就了語善行,成就了意善行,不謗毀賢聖,也就是正知正見,不是邪知邪見。以這個業因,他身壞命終,他生的去所,就不同了;生善趣,生到人間,享受富貴榮華。生天上呢?比這個人間更好。「或生天上,或生人中」,這就是不定的意思,看他善業惡業的大小,如來都如實而知之。「於彼眾生起大慈悲,勇猛精進,現三神變」,佛如實了知。這一類作善業的眾生,佛生起慈悲攝護之心。怎麼樣攝護他呢?令這個眾生以如來的神力,這個好的眾生,善業成熟的眾生,趣向於佛法。佛怎麼樣教誡安置他?成立了世間出世間信,在世間而信出世間法,先建立信心。

「何等為三?一者神通變現,二者記說變現,三者教誡變現。由是三種變現威力,勸發有情,教誡安置,成立世間出世間信,令於一切有趣死生皆得解脫。」

三種神變,「何等為三?一者神通變現,二者記說變現,三者教誡變現。」教誡他,好好增加善行,超出十善業,修習禪定,乃至給他授記,變現神通,記他在將來,示現神足通神境通,使他信心增長。如果我們得了不治之症,你念得誠懇,這麼一求,地藏菩薩給你治好了。你不但生起淨信,連周圍的親友都會生起淨信。

也有見著這種境界,他還是謗毀的,惡劣性的眾生,他就是這樣子,如果你說某某人因著念《地藏經》而得到菩薩加持,病好了,或者他的處境轉化了。不信的人就說,哪有這種事,那病本來就可以好的。也有不信的人,不信的理由就是惡根性的。善信的人,有他善信的理由。

所以,用那個神通異變去騙人家,因為這是眾生的愛好。而正信的,他不墮邪知邪見,雖然也讚歎隨喜,但是認為這不是究竟的,一定要懂這個道理。要這樣的勸發有情,安置他成立出世間法,令一切有趣死生,皆得解脫。有趣就是有生死苦輪的六道眾生,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有趣,就是有六趣,這是指惡趣。有生死的,未得解脫的,讓他們都得到解脫。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九佛輪。由此輪故,利益安樂無量有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我說的法都是正法,像師子吼似的,邪魔外道聞到,都摧伏了。就是這個涵義。

「善男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為除四洲無量有情,種種身病,棄捨王位。以諸香湯沐浴身首,著鮮淨衣,端坐思惟,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慈悲護念,為令解脫一切病故,以其種種香花伎樂,及餘供具,供養一切大威德天神。爾時,一切天帝龍帝,乃至莫呼洛伽神帝,知是事已,各相謂言,此剎帝利灌頂大王,具諸功德,有大威神,應作輪王,統四洲渚,我等宜應共往建立,令復王位,統四洲渚,令諸眾生,無病安樂。時諸天帝,乃至莫呼洛伽神帝,即便共往,立剎帝利灌頂大王轉輪王位,令具七寶,統四大洲,皆得自在,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摧怨敵跨王大地,亙窮海際,謫罰皆停,刀仗不舉,咸修正法,普受安樂。善男子,剎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十王輪。由此輪故,於四大洲,爰及八萬四千小渚,安立其中諸有情類,十善業道,善守護身,令增壽命,身壞命終,當生天中,受諸妙樂。」

這是第十個王輪,最好的世間法。這個剎帝利灌頂大王,他為了要去除四大部洲眾生的病,「棄捨王位」,用這個香水,沐浴他的身體,著一個鮮淨的乾淨衣服。他就思惟了,思惟也就是觀想,對四大部洲的有病眾生,怎麼樣除掉他的身病?為什麼有身病?身病是由於他過去多生的殺業重,所以身體才有病。

還有,身病好治,心病不好治。怎麼辦呢?給他說法,他是為了解除這一切四洲的有情種種身病。他思惟了之後,就供養大威德的天神,這是指玉皇大帝說的,也是指第四天說的,並沒有包括梵天,因為供養天帝是指第四天說的。還有龍王的龍帝,乃至八部鬼神眾,乃至於大蟒神的神帝,莫呼洛伽是蟒神。他供養這些神,讓這些神,以神力消除一切的眾生病,這只是身病,並沒有說法。

這位灌頂大王,他的功德具足了,有大威神,應該作轉輪聖王。這個轉輪聖王是指金輪聖王說的,要王四部洲。四部洲,金輪聖王是王四部洲。銀輪聖王,是王三部洲。銅輪聖王,是王兩部洲,鐵輪聖王,只能王到一部洲。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聖王了,這個時代也不像有聖王的業輪,國家無道,災害頻起,大家念《仁王護國經》就知道了。因為他的功德、福德,這些天神天帝龍帝乃至蟒神的神帝,八部鬼神的神帝,共相的聚會,討論研究這個輪王,可以讓他恢復王位,可以作灌頂大王。就立他為剎帝利灌頂大王,轉輪王位,讓他王四部洲,七寶具足。這個七寶不是金銀瑪瑙寶珠,而是四大部洲的七寶,一個是輪寶,這個輪王如果他的福報感於金輪王,這些鬼神天地就建設一個金輪。這輪有多大呢?最大的總統車也沒有他大,比那大輪船還大。他的眷屬、四大兵種,七寶都在這個輪子上。七寶都是輪寶。他可以乘這個輪子飛行四大部洲,東勝身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我們只能在南瞻部洲,因為在太陽的南面,太陽的北面是北俱盧洲,太陽的西面是西牛賀洲,太陽的東面是東勝身洲。

這是神話,佛經就引用這個神話來說明金輪王。我們不要說四大部洲,一個南瞻部洲有多少種族,多少語言,多少生活習慣。每一個部落有一個部落的生活習慣,已開發的國土,他有一種溝通的語言。未開發的地方,飛機都飛過,也有飛機到不了的地方。特別是海里龍的種族,海里的有情眾生,有多少類?王大四部洲,你得通一切語言。第一個是生活習慣。他有不同的風俗,要想統一,有那麼容易?統一四大部洲可不容易。他有這個神力,這是輪寶。

還有象寶,象跟凡象不同,也沒有普賢菩薩所騎的像那麼大的神通,而是一般的象寶。象寶就是象中之寶,這個像是寶象。還有,馬寶,天馬行空,就是馬寶的意思,天馬能飛。還有珠寶,珠寶就是如意寶珠。輪王所有的寶貝,跟我們的不一樣。我們沒有夜明珠,黑夜得用燈光。如果有顆夜明珠,這間屋子就亮了。還有我們也沒有避水珠,無論你走到江湖河海,拿避水珠,那水就兩面分開了,你就可以走過去。颳大風不論颱風,不論什麼風,你拿定風珠,往那一擱,風都沒有了。輪王有這個寶貝,本來具足,我們沒有福報見。不過,這些寶珠,都不如地藏菩薩手上的如意寶珠。修成跟地藏菩薩一樣,你就可以得到如意寶珠。

這是七寶,還有女寶。女寶,也就是美女,這些美女並不是貪慾的美女,而是很清淨的。大家聽講《維摩詰所說經》,天女挖苦舍利佛,那是菩薩化現的。但是這位輪王,雖然是有德的,還未感到是菩薩化現。歌女、妓女,大家可不能想到是唱歌的,要是想成我們人間的歌女,那就不成寶。在人間,什麼是寶?寶就是尊貴、稀少。因為這個涵義,所以說女寶。

還有總理統率軍隊,都在金輪上。那個大臣的威神不可思議,可以摧伏一切的怨敵。到了那個時候都是持戒,行十善業。哪裡有怨敵呢?國王的輪寶所到之處,都是清淨的,立他為灌頂大王。七寶具足了,統四大部洲,皆得自在。凡是一說到剎帝利王,這輪王具足千子,一千個兒子,但不是同一位夫人生的,或者無量的夫人,但是這種的情況,不能以一夫一妻制來論斷,這是不可行的。他的壽命極長、勇健,又有千子,而是行清淨行的。轉輪聖王,如果是邪淫,是不可以的,他也當不了轉輪聖王。這是意境。有時候是化生的,而且千子都是勇健端正,能摧怨敵。

凡是他所統率的四大部洲,亙窮海際,海際是很不容易窮盡的。太平洋、大西洋,這是我們所見到的,而須彌山的周圍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外面是鹹水大海。有句俗話,三山六水一分田,田地佔一份,三分是山地,六分是水地,能種的田只有一分。誰也沒有去量一量太平洋究竟有多大?還有五大洋!不只是一個洋,還有印度洋,還有南冰洋,北冰洋。亙窮海際,就是連海的邊界都窮盡了。這是說統率之廣,大地之外,一切的諸山諸海際,到他這個時候沒有刑罰,沒有責備,一切刑罰都停止了。也沒有責罰的刑具,刀杖不具,咸修正法,普受安樂。所以這個灌頂王成就了第十王輪。

由於這個輪的緣故,於四大洲,遍及八萬四千小渚,就是小洲。八萬四千個小洲,小國家,有八萬四千個。這是舉其大數,安立其中。這些有情類都行十善道,都守護自己的身,壽命增長,身壞命終,沒有墮三惡道。那個時候金輪王所統率的人民都是行十善業的。命終了都生天上,不會墮三惡道的。這只是在佛經上這樣說,究竟有好多個金輪王出世,並沒有記載。起碼在我們這個國土裡沒有記載,鐵輪王也沒有。那個時候,只是說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僅僅是黃河兩岸而已。三皇五帝,他所統率的地點很小很小。那是坐井觀天,不知道人家外面的領土有好大,是這樣的涵義。懂得這個涵義就行了。

這就是用佛眼觀的。那個好的國土裡頭,好的四大洲時候,或這個洲建立的好多萬萬年。佛出世八萬歲的時候,有的佛住世一劫的時候。那些都是金輪王護法,可能有。但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力不是這樣子,人的壽命只有百年,國家是戰亂頻繁。佛在世的時候該沒有戰亂?佛在世的時候也一樣。

如果研究印度歷史的話,看看印度是什麼情況,一樣的。而且釋迦牟尼佛所化導的只是恆河兩岸,你到印度看佛的聖跡,只在恆河兩岸。爾後,佛法傳佈到整個的四大部洲。除了北俱盧洲不信,其它都有,乃至於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但是就我們所居住的國土,就我們所能見著的,就我們所了解的也是如是而已。這四大部洲像神話似的,因為沒有記載,意識當中沒有留存這種回憶。或者前生有,現在都迷了。但是你要修,你勇猛精進的修,會得到神通,都有的。

所以有些大德,他入定觀察,能觀察到許多世界,他為什麼不說呢?他說了誰信嗎?還會說他瘋了,精神錯亂。所以必須是平等的,佛示現在人間,他並沒有比人家高超好多。《阿含經》就說他跟人是一樣的,他也托缽乞食,生活起居是一樣的。因為要度化人,他要是示現特高的,一般人就會感覺到高不可攀,我們怎麼能學得到?所以有人說像你們和尚,那些戒條,我們怎麼受?也有人看到,甚至於認為不吃肉還行?有人說:「我也想當和尚,要是他要我不吃肉,我就不當。」這種種的要是隨著慾望來認識,這是不可能的。要這樣來認識,王輪也如是。

「善男子,如是如來昔菩薩位,知自他身有無量種諸煩惱病,以定香水,洗浴其身,及以諦法大慈大悲,灌沐其首,著慚愧衣。十方一切諸佛世導,以諸靜慮,等持精進,方便智意,慈悲護念,咸作是言,如是大士,是大福慧莊嚴寶器,堪容一切三種不護。四無所畏,如來十力,及與十八不共佛法,堪得無上一切智智,大慈大悲,無不具足,常欣利樂一切眾生。是求佛寶商人導首,能救有情生死眾苦,能施有情涅槃大樂,我等一切諸佛世尊,應以誠言與其所願,令成如來應正等覺,得無上法,為大法王,我於爾時依福慧力,勇猛精進,於四聖諦如實知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善男子,如轉輪王統四大洲皆得自在,如是如來於四靜慮,四無色定,四種梵住,四無礙解,四聖諦觀,四無所畏,如來十力,及與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種智皆得自在,如轉輪王具足七寶,如是如來成就七種菩提分寶,如轉輪王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伏怨敵,如是如來有阿若多憍陳那為最初,蘇跋陀囉囌剌多為最後。諸大聲聞,從佛心生,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諸漏永盡,各為勇健,具四梵住,名為端正,能伏一切天魔外道異論怨敵,如轉輪王化及八萬四千小渚。如是如來於百俱胝南贍部洲,於百俱胝西瞿陀尼洲,於百俱胝東毗提訶洲,於百俱胝北俱盧洲,於百俱胝諸大溟海,於百俱胝諸妙高山,於百俱胝四大王天,於百俱胝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於百俱胝大輪圍山,於此高廣一佛土中,言音施化,皆得自在。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十佛輪。由此輪故,如實了知自身他身諸漏永盡,利益安樂無量有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眾中,正師子吼。」

以下說佛輪。「善男子,如是如來昔菩薩位」,過去佛在兜率天行菩薩道的時候,只是親身經歷跟眾生的一道,知道自身、他身,也是就佛行菩薩道的時候,在因地的時候,沒有成佛之前,知道自己和一切眾生的身,都有無量種種的煩惱病。這不是灌頂大王的身病,他知道無量的煩惱病。佛用定香,除煩惱得用定除,定能生慧,用定香才能去除煩惱。以這個定的香水,來灌沐其身。甚麼灌沐呢?諦法,諦法是理法。香水洗浴是世間法,世間用香法,最乾淨,最清淨,最香潔,洗身病還可以,但是洗眾生煩惱病不可行。這個諦法,可以說就是心法,就是理法,入理,就是明心見性。以這個行大慈大悲,也就是救護一切眾生的意思,悲能拔苦,慈能與樂,給眾生快樂。拿大慈大悲水來沐浴其首,沐浴頭部。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他的父王取四大海水來灌頂,那是世間法。他怎能取得呢?是龍王取的,他來供養佛的。

「著慚愧衣」,穿的衣服是慚愧衣,有慚有愧。慚者,就是自己有了過就懺悔,總感覺自己不足,沒有憍慢懈怠。精進勇猛,沒有貢高我慢的思想。自己要是作了壞事,要愧對人家。慚是自己內心,愧是行為。如果是思想起個壞念頭,感覺有害於眾生,不論起什麼念頭都有害於眾生。同時,對自己也不利,這對修道不利,他所穿的衣服是這樣的衣服。衣服是保護身體的,用慚愧來護法身,使法身永遠清潔。十方一切諸佛世尊,都是「以諸靜慮」,靜慮還是定,就是思惟修。思惟修又叫三昧,又叫定。

「等持精進,方便智意」,等持是平等,戒定慧三學都是平等的受持,對一切眾生也是平等,沒有取捨。這樣的精進是作什麼呢?要求方便智能。要想利益眾生,必須得有方便慧。關於諦法之理,必須有方便善巧。有這個慧,用那個慈悲護念,護念哪些個人呢?就是有諸煩惱病的人,有這些煩惱病的人,慈悲護念他們。

「咸作是言,如是大士,是大福慧莊嚴寶器。」他說,我在因地當中行菩薩道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一切眾生對我稱揚說,是有大福慧,是莊嚴的寶器。那個寶是莊嚴的寶器,那是什麼呢?是福慧。這個寶器是承盛福慧的。他像寶一樣的,像寶器一樣承盛珠寶的。那個寶器,堪容一切三種不護。三種不護,有幾種的解釋,或者是說不護念的三塗也可以,或者是沒有護念的三寶之心也可以,或者地獄餓鬼畜生是三種不受保護的,不護念他們的。那麼我發菩提心的時候,乃至作到能夠容忍、堪容,就是可以令這一切眾生,不護的眾生,我都要護念他。這是反過來說的,容這個三種不護的,也就是可以護他們。

「四無所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前面講過了。如來十力跟十八不共法,過去很少講,只是提個名詞。這個名詞的涵義是很深的,我還是略略講一講。哪十種十力呢?就是如來的十種智能,由智能而產生的力量,由力量而產生利益眾生。

這十種智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佛的智能知道一切眾生,他的生處,過處他處。從那個處來,再去其它的生處,處非處智力。

二者業異熟智力。業因感的果報,這中間有異熟果,他的因錯綜複雜。例如在這一生所作的事業,有善業有惡業,有善大惡小,有惡大善小。這種種的業,哪一個先成熟了,就先受哪一個報。佛是清清楚楚,有這種智能。這是指一切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切眾生就包括太多了。

第三種,靜慮解脫等持之智力。能達到各種解脫,解脫就是定,靜慮就是定。我們說百八三昧,三昧就是靜慮,靜慮的定,定靜慮的過程也很多,在佛就是平等的持受。像我們受持了幾部經,每部經的一品,你是《法華經》的<普門品>,也算是受《法華經》。但僅僅是《法華經》二十五品當中的一品。而<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八十一品的最後一品,也算誦《華嚴經》了。誦一品等於誦全部經,是一樣的。要體會到這層意義,我們沒有這種心量,是不能平等的。持是任持的意思,以這種智能對待一切的三昧,能夠使眾生解脫。

第四種,根勝劣智力,上根下根或者中根,這個是對機說法。這十種智力是對眾生說的。十種智力是對眾生說的,他知道他們是上根人,還是下根人,知道他們的根有沒有成熟。佛有這種智能,叫智力。

第五種,種種勝解智力。一切法一切事物,一切理法,一切事法,佛有種種的勝解,超世間,超過二乘,超過菩薩。這種的智力超過十地,佛的十種智力是唯佛具足的,究竟圓滿的。

第六種,種種界智力。這個界是生長義,這個縣跟那個縣、這個村子跟那個村子的交界處,知道一切眾生的種性。在《華嚴經》講法界,界生種種法,所以叫法界。這個不說法界,叫種種勝解智力,有這種智能。

第七種,遍趣行智力。我們剛剛解釋了五種遍行,但是那僅是初起念的時候,能夠普遍的知道眾生所作的業趣向哪一趣。十法界,我們經常說六趣,沒說聖人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也趣向。如果我們現在的行為是趣向佛法界,就是佛,你現在的用心,現在的思惟,現在的所作,這就是因。你向那個道上走,就在你作的時候,已經分別的趣向,這就很清楚了。如果是修苦集滅道法,你就趣向聲聞,學的是緣起十二因緣法,就趣向於緣覺法。修六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修六度萬行,那就趣向於菩薩法,菩薩就能究竟成佛了。這個是遍趣的。

第八種,入隨念智力,也就是說宿命通。佛是究竟的宿命,知道一切眾生的宿命。知道過去的一切無量劫眾生,每個眾生的無量劫事,佛都清清楚楚,乃至你現在的心念想什麼,從你現在起心動念,念你過去的無量劫,佛都清清楚楚,瞭如指掌。在《金剛經》上,佛比喻恆河沙一沙一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微塵,再作一個恆河沙一個恆河沙的沙子累積的,有那麼多的佛國土,每一個佛國土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佛都知道他們的心念。無量無邊的眾生心裡想什麼,那比我們現在的地球六十億人,不曉得多出千千萬萬倍。所以,我們的心念,佛都清楚。這就是念智力,這是不可思議的。最後,佛說,所有眾生心,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佛是這樣了解你的心念,剎塵心念可數知,剎塵的心念,佛都一個一個知道,念什麼,都給你數出來。這叫隨念智力,隨你想什麼,你只要一動念,佛都知道。

第九種,死生智力。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生生死死,生生滅滅。

第十種,漏盡智力。佛是究竟漏盡,二乘人也叫漏盡了,再不作了,在那個時候只是不漏落三界。佛這個漏盡就是再不落漏九法界,也再不回轉菩薩。他也可以示現一切眾生,因為他漏盡了,漏盡了才能夠示現。因為示現,才能度這些眾生。這就是十種智力。

這是籠統的說一說。但《華嚴經》講十種智力又不同,講的又更深一點,但是各部經講的十種智力,講深講淺,認識的深淺,隨各人的智力。譬如大海水,味道是都是咸味,你舀一杯也是咸味,就是這個涵義。學佛法,只要你進入佛門,乃至于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就是修行。

在受三歸的時候,我經常這樣來祝福大家。我說:「你就念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睡覺的時候要念,早上一醒的時候要念,這樣就具足一切佛法。」雖然你沒有這麼詳細的分別。總的來說,佛、法、僧,我們講的是法。法是誰說的?佛說的。誰傳的?和尚,僧人傳的。你一念佛法僧,這部經你具足,那部經你也具足,這法就具足一切法,十方一切法藏。在拜懺的時候不是這樣求嗎?這樣懺悔嗎?你要這樣理解十佛智。理解了之後,你多作迴向。

還有,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是身無失,口無失,意無失,三業無失是三個。意就是念,就是身無失,就是身無過。那麼,佛的身跟一切眾生的身,乃至於菩薩都不共的。這是說佛的十八不共法,跟諸大菩薩共就不對,是不共的。佛的身而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心常在定中,乃至於示現化身,利益眾生都是在定中,沒有不定的時候。「那伽常在定」,就是這樣的一個涵義。沒有未經過佛智能照了,無論哪一法,沒有一法不照了的。七欲無減,就是度生沒有厭倦。八精進無減,永遠精進,永遠精進。九念無減,念念不忘利益眾生。念無減,沒有說一念失掉了利益眾生的。

所以我們也要念念不忘三寶,一念都不失掉。我們二十四小時當中有好多念呀?所以我們跟佛距離有好遠就知道了。你說二十四小時當中,有好多念沒念三寶?你有好多念念三寶?自己很清楚。你念的是什麼?財色利祿,功名富貴,自己的家庭眷屬。我們和尚念寺廟道友,乃至於包括你念佛經,念佛,這都包括在內。你要是有貪著,心會不平等。我們有大小,從這到那都不成。像我們一睜開眼,一看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分別相很多,這念都失了。欲無減,就是度眾生無減。精進無減,沒有一念退失的。

一切智能相應無減,就是永遠不退。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身業隨智能行,口業隨智能行,意業隨智能行,知過去智無礙。過去還有過去,過去還有無礙。無無礙,無障礙,知未來智能無礙,知現在智能無礙,一共十八。這叫十八不共法。這是不與一切菩薩共的,我們更說不上,不與我們共。唯佛與佛共同之法,這叫作十八不共法。

十力、十八不共,包括一切,這樣才能堪得無上一切智智,大慈大悲,無不具足。常行利樂一切眾生,常時心求。心樂,高高興興的利益眾生,我們都要學佛,學什麼呢?不要看這個丑,那個好,那個漂亮。漂亮的,你就很高興親近他,那個丑八怪,你看見不高興,離遠一點,跟你說話,你都不大耐煩,心不平等。

還有你厭惡的,還有害過你的人,怨敵,你第一個發心要度跟你作對的人,就是你的冤家。你要是能把你的冤家度了,你的六親眷屬自然都度了。你的煩惱就少了,怨恨心也沒有了,憎恨心也沒有了。他害過你,他用那個害你的心,你用慈悲心來跟他對照。

我講一個故事。我們在紐約的時候,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小姐,她在那兒打工,在郵政局裡頭的同事當中,有一位白人小姐,對她簡直是處處刁難,兩個人共坐同一個辦公桌。她在我那兒拜懺,就氣到不得了。想請假,不幹這個事,但是又考慮到郵政局很難得進入。到了郵政局,勞保、福利都特別的好,想用詛咒來咒那位白人小姐,讓她倒霉。我說:「妳不要咒她,咒她更壞。你拜懺給她拜,求她轉變思想。」她說:「她那麼害我,我還給她拜,還給她迴向?」我說:「這就是佛法的妙方法,用慈悲來對待怨害。過去,你一定跟她有因緣,不然不會的。你試試看。」頭一回不幹,說了兩三回,我就想出個方法。我說:「你去買咖啡,你多買一杯,中午都是喝咖啡吃點面飽,你買一份給她買一份,你對她特別好。她越對你不好,你越對她好。你作這麼十天八天看如何?」後來照我的建議做了,那位白人小姐居然對她好起來了,以前要停車,那位白人小姐特別把車停著,讓她停不進去。後來,對她特別好。

這是小事,也就是彼此沒有多大怨仇,說是這麼隨便一下子就轉了。像有大怨仇的,你對他怎麼好,他還對你心理一直不信任你。甚至母女、妯娌、弟兄,這種現象都有。是什麼原因呢?過去世有結。哪個結呀?那個疙瘩沒有解開。現在你就用善的方法,求佛菩薩加持他,來解這個結。我們解了,才能夠證得菩提。對於冤家,你要特別給他迴向。所以你要平等對待,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我們作法師的,對道友不要起分別心。或者這個道友智能大,我一說他就會。我談的都很合得來,就對他特別好一點。另一位道友他對我很遠,心裡頭看到總是不如意,這可不成。這不是起大慈大悲心,越是這樣的道友越要對他特別好。他越是不上進,不精進,懈怠,要特別慈悲他,要原諒他,不要讓他懈怠。

我們有一位道友,在大陸上,歸依佛很多年,滿口葷味,罵人都帶髒字的。這就要不得。說話不開口還可以,一開口,這個道友那個道友怎麼樣,搬弄是非,這叫說三寶過。對出家人就說僧人的過,甚至於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藥師佛,他都有評價的。他還是學佛好多年,分別心太重。我們要把每位道友,都看作是釋迦牟尼佛。他用藥來救度眾生,這麼作,那是藥師佛。那是阿彌陀佛,那是不動如來,你也可以這樣講。五十三佛利生的方便不一樣。他們證得的根本智是一樣的,跟我們的具足法身是一樣的,但是方便善巧不一樣的,一定得懂,道友之間要和睦相處。

「善男子,我成如是十種佛輪,本願力故,居此佛土,五濁惡世一切有情,損減一切白淨善法,匱乏所有七聖財寶,遠離一切聰敏智者,斷常羅網之所覆蔽,常好乘馭諸惡趣車,於後世苦不見怖畏,常處遍重無明黑暗,具十惡業,造五無間,誹謗正法,毀呰賢聖,離諸善法,具諸惡法。我於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降諸天魔外道邪論,摧滅一切諸有情類,猶如金剛堅固煩惱,隨其所樂,安立一切有力眾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

這是佛的十輪,最後一段是總說。佛是對地藏菩薩說的,這位善男子,稱的是地藏菩薩。我因為成就了以上所說的十種佛輪,又加上本來的願力,本願力故,要生這個五濁惡世,度脫一切苦難的有情眾生。對於這個善法,白淨是形容善法的,白者是對黑來對比,善對惡來對比,淨對垢來對比。這個五濁惡世的眾生,行的都是黑法,都是垢染法,都是不淨法,匱乏

七聖財寶,聖財寶跟前面七寶又不同。什麼是七聖財寶呢?信、戒、慚、愧、聞法、佈施、智能,七財寶。匱乏就是沒有,缺少。對一切有聰慧明智者的善知識,遠離這個五濁惡世,要是有智能的人,所遇到的是愚癡的、渾濁的,都是惡業的眾生。

「斷常羅網」,斷是斷見,常是常見,都是不信因果的,不信善惡果報的。不是偏於斷,就是偏於常。或者認為人死了,就斷滅了。常見如是,一切法常見如是。這就是覆蔽他自己的智能心,覆蔽明瞭的心。他所好的是什麼呢?是住惡趣,「常好乘馭諸惡趣車」,他常作惡業,善業很少。乘惡趣車說達到的就是惡趣,這個惡趣是純指三惡道說的。因為他不相信因果,對未來的受苦受樂,他不相信。他既然有斷見的思想,不相信未來的苦,所以不生恐怖之心。如果對未來的苦,生起恐怖之心,作這個惡事,作一件害人的事情,或者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受惡的果報。要是生起這個畏懼之心,他就不會作了。說害人者終害己,他不相信這個話,當然要得到現前的安樂,不管後果。

所以,他對後世的苦,他不恐怖,不怖畏。他所注重的、所行的,完全是黑業。被無明的黑暗覆蔽了,他就造十惡業。十惡業就是殺、盜、淫、貪、瞋、癡、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都是惡業,也就是十惡業。五無間罪,五無間罪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要是犯了這五種罪,下地獄就像射箭那麼快。譭謗正法,行邪見,佛所教誨的正法,他譭謗不信,不信就是譭謗。所說的是毀賢聖,破壞三寶,謗毀三寶。

謗毀佛所說的法,毀呰這些賢聖僧,這也是譭謗,涵義是一樣的。對於善法,距離就遠了,「離諸善法」。他所作的都是惡法,「具諸惡法」。這是形容說,這個五濁惡世的有情,他的身口意都是怎樣作的,他所作的是惡業。善法沒有了,損減了,損是損失,或者是減少,不是完全的毀滅了。因此,在五濁惡世的有情眾生,他所駕馭的都是惡趣的車,不是善趣的車。乘惡趣的車就是行十惡業,就會得到後世的苦果。他所處的,無論所處的時間、住的處所,所行的一切事,都是無明黑聞。所謂無明黑暗者,就是沒有智能。因此,他具足十惡趣車,甚至比十惡還重的,要造五無間罪,譭謗正法,譭謗賢聖。五濁惡世的時候,我之所以能在得安隱住,所依據的就是以上所說的十種佛輪。

「我於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降伏諸天魔外道邪論」,這一類眾生的煩惱,像金剛一樣堅固,很不容易轉變。我們每個人的煩惱是不是很不容易改變?很不容易改變,煩惱包括很多。因為我們沒有智能,看不清楚一切事物;我執我見總是很深,稍微不順自己的心,就產生煩惱。這類事很多,有輕、有重,要想斷除這種煩惱,很難。

所以佛說,要想在娑婆世界度眾生,娑婆世界剛強難調難伏,很難度脫。他的煩惱就像金剛一樣的堅固,在這種情況之下,佛還是隨他所喜樂的。這娑婆世界還是有好眾生,不完全都是這樣子,還是有智能類的,或者想出離三界的,想求三乘果位的。那就隨他們所信樂的,安立一切有情眾生,給他們說法,令他們住三乘不退轉地,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不再退墮六道了,不在六道中輪轉。不退位是指六道說的,不退於凡夫。

「爾時會中一切菩薩摩訶薩眾,一切聲聞,一切天龍,廣說乃至一切羯吒布怛那眾人非人等,皆大歡喜。同唱善哉,雨大香雨,雨大花雨,雨眾寶雨,雨大衣雨,一切大地皆悉震動,聞說如是十種佛輪。於眾會中,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獲得種種諸陀羅尼三摩地忍。復有無量無數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轉。復有無量無數有情逮得果證。」

他說,從天龍乃至乾達婆、阿修羅,乃至人非人等,聞到佛所說的輪,皆大歡喜。在會中的這些人就是四眾子弟子,有菩薩,有聲聞,也有緣覺,他們因為佛所說的法,引起他們的歡喜。「同唱善哉」,也就是讚歎,同時,在這會中雨香雨,「雨大花雨」,就用香花眾寶來供養。數字用「雨」來形容,像普降甘霖那樣子。在這個時候,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都震動了,也就是佛在說這個法時所感召的,地都震動了。聞說如是十種佛輪,聞到這個佛輪,這個會中的聽聞法者,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薩摩訶薩,「那庾多」是兆,「俱舍羅」是億,也就是億兆。在這個會中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有好多呢?八十四百千那麼多兆的菩薩,得到無生法忍。

「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獲得種種諸陀羅尼三摩地忍」,證得無量三昧,「陀羅尼」是總持,總持著一切法。「復有無量無數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轉。」有些眾生在這會中發了菩提心,得到信不退位。不退轉是指著信說的,信了之後而後發心,發了心再也不退失他的信心。還有,無量有情得到果證,這個果證,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緣覺。這種專指佛說十輪的時候,就有這麼多的菩薩,這麼多的有情,有的發心了,有的證果了,有的證了無生法忍的位子。就是最後說得益的部份。第二卷<十輪品>,就講完了。

五濁惡世的剛強眾生,像金剛那麼堅固的煩惱,大家可能有所體會。不過,殺佛出佛身血是不可能有的,但是紙像或泥塑木雕的像,破壞佛像,相應的有如是的罪。破法、諦法、謗僧,在僧中挑撥離間,破和合僧,造兩舌,搬弄是非,那個罪就大。這不是說是他以口業搬弄是非,而是破和合僧的罪,成為逆罪。現在的情況,恐怕還不少。作這類業的眾生很多,不過,過去很少聽說有殺父殺母的現象,現在這類的犯罪案件也不少。為什麼呢?業重了,眾生的福業愈來愈輕,乃至於沒有了,所以社會上才出現這些現象。佛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前面用佛的十輪對照世間的十輪,剎帝利王的十輪,就是世間法,世間的現象,佛從世間,超出於世間,達到出世間。這僅僅是佛說的第二品。

從第三品開始,就廣泛解釋佛十輪的意思,那也是剎帝利王世間法的意思,兩個互相的情況都存在著。不過,現在的當前情況,世間法中,作十惡業的眾生比較嚴重。作十善業的很少,也不是沒有。歸依三寶的弟子都是作十善業的,但是就整個世界五十七億人口的比例來說,還是少數的,乃至證果成道,得到諸陀羅尼三摩地的菩薩,可能沒有了,既使有了,要是我們的福慧不具足,也見不到。發了菩提心的,能夠一信了,再也不懷疑了。對佛法僧三寶,信了之後能夠起行,依照佛所教導的法去做,這樣的眾生很少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臨終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就能永不墮三塗

佛又對觀世音菩薩說: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這世界...

念地藏菩薩聖號,為何能讓病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求「地藏水」有沒有效果呢

我是求過地藏水的,有沒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麼樣開...

為何地藏法門的要求比淨土法門還高

地藏法門的修學,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十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會加倍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如何為病人臨終之人造福迴向

【 復次,普廣!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求地藏菩薩卻「事與願違」的背後

我們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寶了,我們對佛法有沒有疑心?...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念楞嚴咒半年都會背了,為何不產生效果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

觀一切法都是清淨無染的

這依法界觀,觀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淨的。你這個觀念...

修定的資糧

修道的時候要有助道因緣,什麼是助道因緣呢? 你修道的...

信心不是一句話,你的信具足了嗎

信心不是一句話 我要說每個道友說你沒信心,他絕對心裡...

依他淨土與諸方淨土

我要告訴大家,《莫到老來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連續...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

輪迴真相與處理方法

眾生有兩種緣起。佛陀在大乘經典中,把我們生命的緣起...

善心不僅能救命 還能救心

有一次,一位患血癌的囚犯被送來我們醫院,醫院發現他...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問: 對於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法界最可靠的保險

我曾把在香港辦理的繳費11年的保險退了,為的是得到四...

見壞法者能呵責,當知是人真佛子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個誤區,什麼樣...

聖嚴法師《有邊與無邊》

邊是界限、範圍、領域、階段等的意思。從空間講,這個...

【推薦】只要你願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報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

無明的產生

一個禪師在講禪:禪可以斷除人的無明煩惱。 這時有一...

以愚夫愚婦自居,老實念佛得利益

很多人都說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婦 ,好像他修參禪的、或者...

【推薦】永離女身的兩種捷徑

信樂永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佛教詞典】長夜

(臂喻)凡夫流轉生死。無明之昏,未寢之間也。法華經...

【佛教詞典】穢身

由惑業所感得的有漏不淨之肉身。即指凡夫污穢不淨之身...

【視頻】夢參老和尚《一切本來寂靜,不要沒事找事》

夢參老和尚《一切本來寂靜,不要沒事找事》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圓頓之教》

大安法師《淨土圓頓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