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講《金剛經》

2018/03/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七天】

前天講啊,心。所以說我們現在大家所認為的心,現在我們所用的心,全是妄,不是真。心非心,佛跟須菩提說,過去心已經過去了,不存在了,現在心不住,念念殲滅,不可得。說過去心吶,因為已經過去了,得不到了,沒有了,現在心呢,念念不住,你得不到。未來心,未來還沒來呢,當然也不可得了。

因為說過去的心,你已經滅了,滅了,不存在了。未來心還沒來,當然不存在了,說你現在的心念念不住,只是你的虛妄分別,那麼過去現在未來你這個心,都不可得呀,不能稱為心,那究竟以何為心吶?再一個就是需要我們去參,我們參就是不加文字,就是讓你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住,未來心未來。究竟以和為心?如果能達到三心皆不可得,成佛了。為什麼?

我們禪堂說,禪門一炷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怎麼證得的?又說供養千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這個話什麼含義啊?為什麼一生都在參,參什麼呢,要明心吶。要明白我們的心意,那麼要能夠明瞭心了,見了性了,就是說與佛同了,就成了佛了。

這個道理,佛沒有再解釋,只是跟須菩提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在這個不可得處,我們要思維下,不可得處,那我們自己想我們自己的心,我前面,是妄心,現在不可得是說你是真心,無相。 前心失,未來心還沒來呢,不復生起。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修,離開文字,不要在文字上來思索找你的心,沒有。但你一動念,一起心,是妄,已經離開心了。

比如我們說參話頭,這個話頭要得解釋一下,什麼叫話頭啊,你說話的前頭是什麼,一開口就是話尾巴了,就不是話頭了,話頭是無言說的,說你沒說話之前是什麼?這就是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住的,未來心不來的,心在何處,究竟何處是心了,那麼將何以為心呢?

因此,我們在參的時候,學金剛經的時候,這個佛沒有解釋啊,沒有指定,哪個是你內心。這須菩提,佛跟他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何者是心。離開過去,現在未來,心在何處,這是要思維的,不會用語言來說,語言怎麼說,越說越糊塗,越說你越執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這一段的經文呢緊接著前文說的,即言是三心都不可得,那我們還有沒有功德可修啊,有沒有福德可得,三心都不可得嘛,那我們佈施或者誦經禮佛拜懺,這不都是一心而起的嗎,心不可得,福德不是沒有啦。所以,佛恐怕眾生落於斷見,那就是斷,什麼都斷絕,沒有。佛跟須菩提說,雖然三心不可得,假使要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以用佈施,這說佈施相啊,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嗎。

這就解釋前文的說,說你在任何事情,沒有心的力量的智慧,你不可能去做啊。那要是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七寶,有福德沒有,此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已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懂得佛的意思了。佛恐怕眾生落於斷見,因為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是斷滅啊,心都不可得,那佈施有功德沒有?這個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的,這個因緣,以這個佈施的因緣,有沒有福德啊得福多不多呀?如是。世尊。須菩提說,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福,以心而起的。前面都非有了那不是福德也沒有了嗎?不是這樣,所以須菩提知道佛的含義了。

須菩提答,福德甚多,因為達到性空,前頭是三心不可得,說體性是空的,空的就無所執著,無所執著,無執著,所有的佈施福德更大,達到性空了,一切都不執著。或者說,施,佈施如是,行,不執著心。為什麼呢,心無所住,達到這種境界,心不住佈施,他不是有漏的,變成無漏法,那個性空不是實有的,不要執著為實,性空不是實空啊。不是什麼都沒有,不可得的得處,是什麼物質,沒有執著,性空說實不可以,說虛不可以,因為心無所住。那他這個佈施啊,就成無漏的業,並不是福德不修。修不住相,雖修福德,不住福德之相。

那怎麼講呢,性空的福德,這個福德多,是無相的福德,這樣一個含義,性空不是實,心無所住不是沒有了。不是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此是不執著,那把福德成了無漏業了,不是有漏的,因此不是廢福德而不修,是廣修福德而不住相,特別注意廣修福德,而不執著相。這樣的福德多。離一切相,而行佈施。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嗎?這就是解釋啊,離色無相,離色,色相無相,所以佛問須菩提,你如何想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嗎?佛是不是以三十二相見佛,以八十相好來見佛。須菩提答覆,不也,世尊。為什麼?如來不應以具足相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每一法,都有三種,都是如是的。具足色身隨世間相,而來說具足色身的,是世間相,即非具足色身,是佛成道之後,非世間,離世間相,離世間恐怕眾生落於斷滅。是名具足色身,隨緣而生具足相。佛說一切法,你都應如是理解。先說世間,所有一切法即非世間法,是空的,真空絕相了,真空絕相是不是斷滅?不是斷滅的,隨順世間相,所以佛說每一法,都要三折,一個就是世間相,一個非世間相,一個隨順世間相。須菩提在這個時候,他已經懂得了,明白了啊,這是大徹大悟了。

所以他答覆都非常如法的。佛問須菩提,問他你怎麼看法,怎麼想法?所以須菩提答覆說,不應以具足相見佛。什麼原因呢?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所以佛的相好是佛的福德所成就的了。但是這個是法身出現的影子,法身出現的影子不是實體。

法身無相的,他的影現,所以都加一個不應。不應就是,不應該用世俗眼光來看。佛說色身即非色身,佛說諸相即非諸相。為什麼?色原來是空的。咱不是說色即是空嗎?色是空的呢,空的哪有相呢?那不是世間相都沒有了嗎,隨緣世間相。這是隨緣啊,隨緣,不是真實的。隨眾生認識的緣。哪有色相?沒有。不是,假的。不是,沒有的。

這三種,破世間相說空。恐怕眾生落於斷滅啊,又隨順世間,從空出假。從空中建立時,住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啊。這些諸相在佛的光明智慧之中,是假相,又是隨緣相。在佛的自分,無一切相。那隨眾生然而建立相,為了利益眾生。這個道理就是這一段的經文吶,所以佛跟須菩提說,不可以具足色相來見佛,也不可以離開諸佛的色相,說是非相,都不可以。

那又怎麼著呢?應該你不執著,不執著一切諸法皆無,一執著諸法皆非。就是破你的執著相。如來說諸相具足隨順世間,即非具足建立的真諦。是名諸相具足,是假。從空出假。這個是隨緣意。因此,如來本身,如來,就是佛本身的法身。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隨緣而現於眾生,令眾生得福德。因此懂得這個含義了,要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建造在佛的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見佛的真實的法身,所以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一個隨緣意。一個自生意,就佛要自分說。一切法不離,要隨緣。為了利益眾生,所以離一切法。因此說佛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這是這文字了。

「須菩提。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這先前說相啊,現在說佛所說的法。上頭講呢,佛的色身,相好,都是不可見的了。那色即非色,那佛所說的法,說法也無法。所以佛在問呢,你怎麼想的,如來有所說法耶。如來是不是講經說法?莫作是念,要人言有所說法,是為謗佛,不能解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凡是這段義啊,這個經文這幾段啊,那我們就是把執著去了,不要執著語言,文字,執著諸相,去了執著了,一切都對,要是一執著,一切皆非。所以,佛所說法,若言佛所說的非法,謗佛。若說佛無所說,對嗎?明明佛說的諸法啊,那麼學的就是佛所說的,那究竟如何來說?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佛在說法是知道佛無法可說,假言說,以顯法。

言說不是法,心有所得,即是非法。那麼凡夫說法呢?心有所得啊,並不是空的,佛說法呢,是空的。空義啊,空義。如來佛法心無所得,凡夫能解佛的心,明白,明白佛的意思,說法的言辭,是生滅的,生滅的顯示不生滅。若以生滅所說法,心有生滅,謗佛。可是金剛經這樣說啊。《維摩詰經》說佛是對一切眾生無說無是(?),聽法者無聞無得,這是顯萬法空寂。沒有說法者,也沒有聞法者,一切法都是空寂的。

所以,有說,有聞,假名安立,就是假的,不是真的,顯示的。自性的空中,沒有言說,因為一切法無為無相,那如果讓一切眾生,他怎麼能領悟呢?所以假言說以顯實意,假借言說來顯真實的道理。那你懂得,一切言說的諸法,無相,無為。這個含義啊,要令他見到自己本性。這種道理,我們禪堂的師父,都能領會。讓你反觀觀自性,反聞聞自性,這是修無上菩提的這樣說法。再重複一段經文,須菩提。如來作是念。

佛當有所說法。須菩提啊,你可不要想。佛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為什麼我不讓你想,不要這樣想呢?因為這樣想是錯誤的。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是謗佛的,不能解我所說故。如果要解佛所說的法,能解佛所說法,佛說法無法可說,這是說法無法可說,無法可說來說法,是名說法。那我們就理解了。

我們就明白佛所說法,它的含義。不取言辭,不取形相。例如那蜜蜂,蜜蜂在那採花。它也不壞花的相,也不壞花的味。他把那個味道取一點點跑去釀蜜,不壞色與香,不壞那花的色相,也不壞花的香味。佛所說法也如是,拿這個作比喻,因為佛所說法,如果有法可說,那佛的心有生滅了,佛的心無生滅啊,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就以這個主要的含義,要我們聞法者,不要執著法。乃至於不執著說法的人,也不執著所說的法。一切不執著。

須菩提聽到這段話他就像佛表達了。爾時,就在說這段法的時候,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吶。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經。生信心不。那像我們這一段經義所說的,那我們在末法眾生,未來世的時候,聽到金剛經,他還能生信心嗎?須菩提他有疑惑,他說末法眾生聞著這種深法呀,一定不能夠進入啊,他能領受嗎?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你所說的眾生啊,能聞到法深信的,他不是眾生。非不眾生呢?就是說他不執著,非眾生就不是眾生,非不眾生是眾生。這樣,我們絕對是眾生,沒有成道,那我們聽到這個法,如果我們不懷疑,我雖然沒證到,佛說這法我們認為是真實的。那麼佛說這一類眾生啊,非眾生了,但是呢,他還沒成沒悟證果,還是眾生。非眾生是名眾生,能理解,能信入,雖然沒證他能信入。

所以,我們對如來說法,如來說的,如來所說法,我說即是空啊,其實空就是,說即無說。但我們無說這個法能生起信心嗎?佛對須菩提說,那你把眾生看成了實是眾生。實是眾生呢,固不能信。說此眾生者,不實是眾生,那他就不是眾生了,以非,不是眾生。什麼原因說,不是非眾生,而又非不是眾生。於眾生,所以為眾生者。就是他因為有妄緣,有攀緣,有虛妄的妄心,所以妄緣跟妄心成的這叫眾生,實是沒有啊,是虛妄心所成的。

這樣的眾生,眾生不是實眾生,但是也非不眾生。並不是眾生永遠不能信佛的道理,能信,能啟發啊,例如我們現在大家學金剛經,我們信不信呢?不信我們還能學嗎?那我們聽這個話,只能說沒證得沒進入,但是這種教導,我相信。般若義就如是,我們雖然沒證,不背棄般若,能進入般若。現在沒證入,將來一定能夠證入,就是這個顯義。

如果我們前段說的無法可得的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一法可得,那我們懷疑世尊,他得的三藐三菩提是真的假的,無所得是沒有啊?所以再來問佛了,那佛得的阿耨三藐三菩提,那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得無所得。實實在在沒有少法可得,何況還有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我們得知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含義。究竟含義是什麼呢?無上正等正覺不是有相法,也不是有個東西叫無上正等正覺。是法性的本體。所以佛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在華嚴,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我於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一切眾生都具足,無上正等正覺。眾生是迷,佛是悟,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依法是平等的,沒有佛就高了,眾生就低了,沒有這種高低的區別。佛與眾生,平等平等。眾生都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佛是悟得了,修成了,眾生是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四相,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那怎麼得到的呢?修一切善法,修到一切善法就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把你本具的,借修善法顯現出來了,你本有的東西把他沾垢了,洗乾淨就顯現了。諸佛已經修成了,洗得清清淨淨的。咱凡夫呢?還沒有,而在纏真如?,這是在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被煩惱無明習氣呀,影響纏縛不顯。那佛呢如來呢,是去纏,真如三藐三菩提。說菩提法,就是我們經常說菩提法,發心,菩提心。上至諸佛,下至一個螞蟻昆蟲,他都有一些種子。都具足,跟佛沒有差別,所以才言平等啊。平等怎麼建立呢,都一樣,沒有高下之分呢。

為什麼這樣說,菩提不是兩個只有一個。菩提無二,你離開人相我相眾生相,離四相修學善法,就得到菩提了,離四相,修學一切善法,那就證得解脫了,解脫就恢復原來的了,在一切法上沒有染著了,沒有執著了,你對一切境,無論是善、惡,不動不搖,大於世間法,出世間法,不貪。不執著不生癡愛,在一切處常行方便行隨順眾生。

隨順眾生要有方便善巧啊,讓眾生歡喜,信服進入,這叫說法。你說的眾生不理解不進入,他的菩提怎麼悟啊,他還是在迷啊。最初開始,咱們說修行。修理,修理你的行為就叫修行。修理修理嘴巴不要亂說,要依著佛的教導說,修理修理你的身體不要亂動,不要亂撞。特別是修理修理你的心,讓他不起貪瞋癡念。這個得與不得之間,在你的心裡。

說這種平等之法,就是什麼呢,無上菩提。但是這個雖然是平等,但不修不得。你不修怎麼會得呢?應以平等心,因以無我的平等心修一切善法,那什麼是善法,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比喻用三疊句,佛又怕你執著修善法又執著善法了。佛告訴你,所謂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修一切善法,希望得果,得果報,這一希望,想得果,善法即非善法。

那菩薩行六度萬行,沒有執著心,沒有個我是度眾生者,眾生是我度者。我跟他們說一些佛法,或者說法者,這個都是執著,都得放下。還要心有個希望?這個成不了道。心不忘報,當你做任何事情沒有個得,求報求回扣。回報啊,我們的心吶,當我們佈施供養,希望佛菩薩加持,都有個回報心,那你功德非常小了。金剛經叫我們,一切沒有回報心。

修六度萬行,不見得有六度萬行可修,也沒有一個能修的,也沒有所修的法,沒有能修所修。就是心不望報,是名善法。心要望報呢,功德還是有,不大,不能。「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三千大千世界,有無量無邊的須彌山王。四個洲一個須彌山,這才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是中間世界,一千個中世界才是大千世界,三千個大千世界,所有這些須彌山,拿它做比喻的。

比喻什麼呢?我們的金銀珠寶財寶,有這麼多。拿這麼多的財寶做什麼?佈施,供養一切人。這個功德該大了吧,這是比較啊,說這個功德所得的福德智慧。以三千大千世界中須彌山王那麼多七寶拿來佈施,功德大了吧?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自己聽了經啊,每天誦金剛經,不但自己讀誦,還給別人說,勸別人也讀誦,請別人也是受持。

不說全經,乃至四句偈等。就說四句話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都算。隨便念四句,都可以。這個功德,比那個用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的七寶的佈施功德還大。為什麼?那些是有相的,般若波羅蜜經是無相的了。

所以,用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更多的供養具,不如以般若波羅蜜經的四句偈供養別人,勸別人說,乃至跟人解說啊,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是形容著,因為這個般若波羅蜜經的。自己受持四句偈,或者勸人受持,他是無相的。無相的沒量,無相的有多大量?有多有少嗎,他是無相的,非大非小無多無少。因此說他功德無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的意思,就是說如來呀,有度眾生的心。他有沒有這個心呢?佛正問他,須菩提於意云何。說你怎麼樣想的?換句話說這個事情這個問題你怎麼樣看法啊?你是不是說,如來有度眾生心說金剛經?這就錯了。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不要認為如來說金剛經度眾生,不要有這個念頭,不要想如來是當度眾生,我當度眾生。佛教須菩提不要有這個看法,不要因為如來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為度眾生的,這就錯了,有這個看法就錯了。

須菩提你的意思說,如來有度眾生的心,佛是把須菩提的疑心給他遣除。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沒有一個度眾生的念,所以不要做這個念頭。為什麼呢?一切眾生本質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這是大乘教義裡頭,特別華嚴經啊,就專講這個問題。多少經文裡頭都含著,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要說如來度眾生成佛,這就是妄語,你妄語故,什麼叫妄語?就是我人眾生壽者。

不但我,我所,這個是我所心裡所想的。一切眾生雖然有佛性,假使說不因為佛說法,他又怎能開悟?憑什麼修行能成佛道啊?是我們聞佛說法,聽佛所說啊,才能開悟啊,才能知道這個道理呀,才能成佛道啊。這個佛告我們,佛化度眾生而無所化。佛沒有化度眾生的心,也沒有眾生被佛所化。這是金剛經的特點啊,與別的經不同的原因就是這樣。佛一再囑咐須菩提,你不可以有這種思想,不要說如來度眾生。如來說法也好,如來修行也好,如來出世間也好,就是為度眾生。其他很多經論呢,說佛就是度眾生啊。

金剛經就遣除這個念,須菩提你不要有這個念頭啊,不要認為如來度眾生,為什麼不叫你做這個念頭,何以故?須菩提,莫作是念。什麼原因?原因很簡單,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所以叫你不要說如來度眾生,因為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如來。要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才有我人眾生壽者。假使如來要有這個念,有眾生我來度,我來度眾生,我叫佛,眾生叫眾生。那如來就是四相分明了。

用我相人相眾生相啊,實際上如來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所以佛囑咐須菩提,你不要有佛度眾生的思想,同時你也不要生懷疑心。所以告他莫作是念,就是這個意思,不要作這個念。佛沒有眾生可度,也沒有眾生成佛,也沒有佛來度眾生。把這個念消滅。一切眾生,雖然是有佛性,假使不因為說法能夠自己開悟嘛?又憑什麼修行成佛道呢?這是反問的啊。就是要我們理解,佛沒有執著的,也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佛化度眾生,不用說話。

佛終日化眾生不見眾生相,也沒個能化,也沒個能化的佛,也沒所化的眾生。要我們這樣理解,這個意思很深的,就是要我們去除一切執著。因為我們眾生知見太深了,特別是凡夫,凡夫跟佛,劃分非常清楚,這就錯了。有個丹霞祖師,他就破除這個知見。有一個寺院的師父,是這當家的和尚。執著心,佛心眾生心,佛相眾生相,執著非常嚴重。

丹霞祖師去逗他。那麼祖師進入寺廟,到大殿裡頭,去的時候是冬天了,天氣很冷很冷啊。那個丹霞祖師啊,就把人家佛像,木頭佛像拿下來,給劈了,點個火,他在那烤佛像。那人家這個主持的和尚,那還能答應他嗎?就跟他吵起來,說你怎麼把佛像劈了,還把佛像給燒了?祖師說我找舍利啊。主持說這木頭裡有什麼舍利啊。祖師問,木頭裡沒舍利啊?沒舍利我再燒一個。大家怎麼樣理解?他是破除這個師父知見太深,墮佛見我見眾生見,分別太清楚。祖師再一燒啊,他說我要找舍利。那這裡頭哪有舍利,木像哪有舍利?沒舍利拜它幹什麼?理它幹什麼?我再燒一個。那個主持就開悟了。知道他開悟的原因嗎?破除他的知見。

佛即眾生,三無差別。佛像是木頭不是真佛。那我們平常把佛像,用平常心,把佛像要當成木頭,你能修行嗎?把佛像就當成真佛呀。這有幾方面啊,只要在某一種的人說。對那個老修行啊,那是參禪的,他參到頂點,他對於佛跟眾生分別太清楚了。丹霞祖師是破他這個知見呢,這不是我們一般隨便能用的啊。你也去到廟裡拿佛像劈了一尊,那你可造罪了,出佛身血。他沒有啊,沒有。有很多經上說的話,千萬不要誤解。

你的功力沒到那個時候,你絕對不能那樣做。那有人說我們禪堂的師父,人家參禪一二十年了,你怎麼能比啊,你也能去到那去坐,這麼坐一坐。你來跟那二十年的功夫來比怎麼比啊?你只能有你自己的收穫。就像我們有一個賣豆腐的。他到金山寺送豆腐,看著師父這麼坐。送豆腐的一年他送豆腐也是這麼做兩件事,他看師父每天都是這麼坐,他有什麼好處嗎?他一定有好處。

他就要求這個師父啊,這個事我也去坐一坐。師父說不行,你怎麼能拋下呢?他說,我不到裡頭坐,師父在門裡頭坐,我在門外頭坐,在後門坐成不成啊。那師父沒辦法,讓他說好好好,你在這坐不許說話,不許有動靜。他在那後頭坐,後來,他就說這個事,他說哎呀,我這一坐收穫可大了。這個師父說你收穫什麼了?他說我三年前的豆腐渣,欠我的豆腐渣,我早忘了,我這一坐,想起來好幾筆賬,我該去要賬去了。大家借這故事怎麼想的?你怎麼樣理解?

我們所以靜下來,把那狂心浮心靜下來。像他這個沒有開智慧啊,我們就能開智慧啊,智慧能夠自己照了自己。所謂開智慧就明心了,明心就是智慧。簡單說,就是智慧現前,智慧現前還不了生死了嗎?過去現在未來你認識了啊,你把你的身體身心徹底放下了,看他都是空的了,就是這個意思。佛度眾生時候沒有眾生相,也沒有這個念頭,我是能度者,眾生是我所度,如果有這個念頭,他不是佛,他就沒有成。就是這個含義。

須菩提當然懂得了,所以佛問須菩提,你是不是這樣想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只要是有這個念頭呢,是錯誤的,須菩提莫作是念。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我跟你說老實話,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是如來度的。假使說如來度眾生,要有眾生可度,那佛就有眾生相,有我相有人相就有壽者相。佛已早斷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所以才說,佛終日度眾生,不見眾生相。

因為佛知道須菩提還有懷疑心,心還沒有清淨,還認為眾生是佛所度,一切眾生依佛得度,佛是度眾生而成佛,因此佛要度眾生。那佛答覆說,眾生不要我度,我也不要度眾生,為什麼,眾生個個都具有佛性,眾生本來就是佛。這個大家可要深參吶。眾生本來就是佛,與佛無二。心與佛無二,就是一個,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就是迷霧而已。這個道理啊,可要參,不是今天給你造文字上講,不行。參者就是思維修,你得見到性體,在體性是一樣的,不管他現什麼相,他體是一樣的。咱們舉個例子說。

木頭,假設這個木頭雕成佛像,大家都供在這磕頭禮拜呢,假使這個木頭做這個椅子,都是我們大家坐的,把它坐到屁股底下。一個是天天磕頭拜,一個是坐到屁股底下,這兩個一樣嗎?但是都是木頭做的,原來都是木頭啊。這個道理大家體會,文字是一樣的,眾生跟佛是一個體,他迷了墮落了,就是眾生,悟了就是佛,在佛是明瞭。眾生即是諸佛,未來諸佛,諸佛是已成就的諸佛。一個已成,一個還未成,原來是一個。

所以說啊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我是個假名,說我不是我,即非有我。但是凡夫不這樣想,以為是我,他以為我說我就是我,說我不是我。這個可以從我們說話的當中去理解。我們說火,不是火。說火的時候不是火,要說火就是火,不把我們嘴巴燒了,舌頭也燒了,那不就是假名嗎。但是你不說火,人家怎麼明白你是說火呀,因為我得明白啊,只是假之說。

那麼說佛呢,佛也不是,就這個含義。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如來說我不是我,但是凡夫啊,可就執著了。說我,這不是他也不是你,說我就是我啊,分別的意思。佛說凡夫以為有我,佛又怕須菩提執著凡夫,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每逢金剛經都三折,一個隨順世間的假名,一個顯真理。非了之後呢,又隨順世間,所有一切諸佛成了佛了,還示現跟人一樣的。

這個道理懂了就行了。如來說的我,是本覺自性清淨,那也是常樂我淨,常樂我淨的我,不是凡夫貪瞋癡無明虛妄的我,那個我是假的。佛說的我是常樂我淨,那是得。所以說凡夫以為是我,凡夫有我有人,有我人之見,那就是凡夫。因為什麼呢,凡夫的心有生滅。所以叫凡夫,聖人的心無生滅,他就不是凡夫。

悟得般若波羅蜜多的人,就不是凡夫了,迷了般若波羅蜜多的人,那就是凡夫。所以說,凡夫即非凡夫,凡夫悟得般若波羅蜜了,就不是凡夫了啊。又一種說,心有能,有所,凡夫。心無能所就不是凡夫了,就是平等法平等,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就是,把一心全去了,頓超直入立證菩提呀,那個就是佛眾生平等平等。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你是不是觀佛是三十二相啊,八十種好?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對,就是這樣子啊,我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說你要以三十二相認為是如來啊,錯了,為什麼?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那不是轉輪聖王都成佛了。須菩提一聽,答錯了啊,那就趕快改,如我解所說義啊,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就是不對,那應該怎麼樣觀如來啊?所以,法身非相啊。如來,如者如如不動,來者來而不來。

應現於世間,應現身。法是法身啊,因為須菩提的執著心還沒有完全除盡,還有這個毛病,所以佛給他提出來這麼一個問號,假設的問答。須菩提不知道佛的意思,順口就答了,沒用心想答覆了,說如是如是啊,對的。佛就說他錯了,應該什麼呢?那佛這麼一說他就知道明白了啊,他就不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了。因為三十二相觀如來,是轉輪聖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也跟佛一樣啊,那轉輪聖王跟如來差遠了,他見思煩惱都沒斷吶。

須菩提馬上轉了,說我解說所說義,說佛你問,我是隨便答覆的。如果你再深問我,我了解你的意思,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看佛。那現在須菩提已經完全明瞭,到這個般若會上啊,須菩提已進入大菩薩境界了啊,他不是原來的那些個二乘人。他已經進入法執沒有了,所以他答覆的,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見諸相非相」應如何理解

問: 佛於《金剛經》中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樣達到無生境界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我們知道須菩提...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這樣去做,地藏菩薩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

夢參老和尚:如何尋覓善知識

問: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尋覓善知識,希望能夠救濟苦...

不孝子孫來討債敗家,該如何化解

一者為彼守護一切財位令無損乏 若有人讀誦這部經,思惟...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明學長老的「佛事道影」

明學長老92歲,而體型瘦削,風範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

虛空藏菩薩名號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淨土 第二:可以消災避難 第三:現獲大...

地藏菩薩的化身百千萬億

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

我們曾經發誓永不原諒的那些人和事

小時候,有一年過年,王小三說他有一個新玩具,叫粑粑...

學佛過程中的最怕

學佛、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一切行為修正過來,把不正確...

再問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們中國大乘佛教,說起來佛弟子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可...

很重視眼前的人,只有現在沒有未來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會覺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

稍得世間智一點皮毛,便以為大徹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

請衣服吃飯

一休禪師有一位將軍弟子,有一天將軍請師父吃齋,一休...

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道

世間有很多煩惱和痛苦,繁雜社會,芸芸眾生,從出生到...

宣化上人《緊急關頭要念觀音菩薩》

今天傳授你們一個要訣,什麼要訣呢?就是在緊急關頭的...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佛教詞典】卍山道白

(1635~1714)日本曹洞宗僧。備後(岡山縣)人,俗姓...

【佛教詞典】諸菩薩智

【諸菩薩智】 p1349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頁云:問:諸菩薩...

【視頻】什麼是緣起論

什麼是緣起論

【視頻】東林佛號(東林梵音)

東林佛號(東林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