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昨天我們講菩薩度眾生不見眾生相。為什麼?說我們發三藐三菩提心,幫助一切眾生,讓他消業障得福德,那這些個幫助別人或者度別人沒有一個我相,意思是說我沒有一個度眾生的分別心,也沒有眾生可度,沒有眾生心就沒有人相,沒有度眾生的心,我心不生一個度眾生的心,這個就是人相。為什麼要度眾生?為了成佛。有佛道可成嗎?有涅槃可證嗎?沒有涅槃可證,沒有佛道可成,這叫沒有眾生相。要有涅槃可證、有佛可成,那叫壽者,叫壽者相。如果菩薩度眾生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我們能做得到嗎?好,我們幫助別人,這心裡很歡喜,標榜一下,標榜自己啊!你看我能幫助別人,對別人有好處,這就有我相。或者幫助別人財物,或者幫助別人智慧,都不要起執著。這個經告訴我們,一切物事假有,從有而悟空,就達到空有不二,這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哩,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啊,我、人、眾生、壽者相,四相皆空。你這個心啊,無心,這叫無心道人。
昨天這個意思沒講完,今天繼續講。所以者何?這是佛說的,佛跟須菩提說的:為什麼我要這樣說?須菩提呀,因為實無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我跟你說實在話,實實在在的沒有什麼法叫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解釋啊,菩薩沒有四相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皆空了。為什麼?因為一切諸法之體,本來皆空了,就是體空觀,它的本體是空寂的,實實在在的,沒什麼叫菩提法,也沒有什麼發菩提心的人。假使你發心利別人,說我發了菩提心了,就有能發,就有所發,有能有所有眾生相,就叫執著。執著還能進入道嗎?執著者就不進入道了。有個菩提心可發,發菩提心的菩薩他沒有一個能發心的法跟所發的菩提心,同是無相。
為什麼呢?知道體本空寂啊!體本來是空相、寂靜的,沒有菩提心及法,那麼還有發菩提心的人嗎?即體觀之,所以金剛經說: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人空法空,但是我們現代的人,就是我們現在初發心的人,沒有到這種境界。你要發菩提心啊,發菩提心功德無量。給你說發菩提心的好處,勸你發菩提心,發個成佛的心,咱們目的嘛,入了佛門了都想成就啊,起碼說要斷煩惱啊!學佛的人,佛弟子,你一天煩煩惱惱的,人家不信佛的看見你,他就生誹謗了,佛弟子還煩煩惱惱的呢!他也知道佛弟子很清高的。我記得在廈門,福建廈門,我在佛學院當教務長的時候,早上在那山門口散步。南普陀寺一天的人山人海,很熱鬧,不像我們真如寺啊,山門前清靜清靜的。
我們這個放生池前頭很少有人。廈門南普陀的放生池,真是圍得人山人海,於是南普陀寺每一天就是這個時候大巴已經停滿啦,來的人那一天南普陀寺就靠收門票,一塊錢的門票,寺院生活用不完啊!一年都收入一兩千萬啊!這就說,一人一塊錢,你收入兩千多萬就兩千多萬人來,那我們把它輪排一天就有好多人啊!但是你說你能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啊!越是人多地方越觀假相,要出世法,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人相是假的。人要發菩提心,菩提心也只是假名,是佛為了對治眾生的煩惱,對治它的貪心、妄心,貪瞋癡心,我慢心,種種的心。發個菩提覺悟了就好了,把一切世間性消滅掉,都消滅掉了,直到能消滅的也是空的。發菩提心的人是空的,哪還有個菩提心呢!就這含義。
所以佛跟須菩提說,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法叫做發菩提心,沒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為什麼要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對治啊!對治眾生的煩惱心。煩惱沒有了,發菩提心的心也沒有了。我們要把我、人、眾生、四相除掉了以後,你還有人我之見嗎?還有煩惱存在嗎?說到這兒,佛又跟須菩提說,須菩提啊,於意云何啊,你怎麼想的啊。什麼事情呢?凡是佛說於意云何,先說,然後解說。就是如來於然燈佛時所有法得否。於意云何就這麼個意思。佛在然燈佛,古佛的時候,那時候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得然燈佛給他授記。須菩提,你對如來授記,在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怎麼樣看法呢?這時候須菩提已經開悟了,他是阿羅漢了。
須菩提叫空生,他空觀修的最好的,但是在法上還有執著,法不空,現在對《金剛經》,他請佛說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那這兩句話一說,就心不被法轉,不被外邊境界相轉,這叫不住。你不被境界相轉,你心不就降伏了嗎?心得到降伏了,心不為境轉,咱們的心不被外邊客塵境界來轉。就叫我們的心不被境轉。你心不被境轉著,就心能轉境,既不被境轉,心又能轉境,即同如來,跟佛沒有什麼差別了,佛也如是。所以佛跟須菩提說,佛在然燈佛所的時候,有沒有個法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這個時候須菩提他已經完全開悟了,也證得法空了,在一切法上,他了解到了空。所以說:不也,世尊。不是這個樣子。什麼樣子呢?如我解釋佛所說的話的意思,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無所得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得就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告訴我們,你能觀的心,跟外頭所觀的境,心境雙忘啊。能觀的心沒有,無相無志,所觀的境也沒有,能所雙寂啊。就我們坐禪,禪堂裡你觀的時候,你思維修的時候,就是坐唄,心和境全空的,心空及地歸,所以我們禪堂的標誌,心空及地歸,心空了,你就成了。心空境亡,心和境雙空,沒有境界相,所以佛,大菩薩終日度眾生不見眾生相,見眾生相他就不是度眾生了,他就起執著了,這就心和境都是空的,能觀的心和所觀的境兩個都是寂靜不動的,像我們平常講的心本無心因境有,法就是心,心本無心,你見了個什麼境界,心就起什麼個境界,那境沒有了,心也沒有了,這個是得與無所得。所以說,須菩提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呀。
連法都捨掉了,還執著非法了嗎?都不執著了,這個時候心跟理契合到一起了。就像我們禪堂說念佛是誰啊,跟那個誰結合到一起了。念佛是誰,心跟誰結合到一起,沒有了,沒有能念的,也沒有所念的。在教下,他不會開悟,他把悟門都塞住了,他都在理解上解釋成這樣他還能開悟啊。你知道心境沒有了那你要參什麼?無參。參即無參。參到最後無參,修到最後無修。無修也就無證了。所以須菩提啊,這個時間完全大徹大悟,不是二乘境界了,大菩薩境界了。
這段意思呢,佛就問須菩提啊,我在我老師然燈佛的佛所,有沒有法可得?然燈佛給我授記,將來成佛,有沒有?須菩提明白了。說,不也,世尊。說,世尊,你無所得了。若我解佛,你所說的意思,佛在然燈佛所,沒有什麼個無上正等正覺可得。這就是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說我們華言的話,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須菩提說無所得。四相皆空。
須菩提,對了,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啊!佛就讚揚,須菩提這個認識的不錯,對的。佛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假使我若有所得,得了一個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了,正是無所得才給我授記啊,有所得我就成不了佛了,就這個話。
那麼然燈佛給我授記說,汝於來世,說你於將來,未來,你要當得作佛。佛的佛號呢,就號釋迦牟尼。
咱們經常講,沒給大家翻譯一下啊。什麼叫釋迦牟尼?如果以我們華言的意思,能仁、寂默,大慈大悲,發仁慈心,度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無什麼可度,也無佛道可成,能仁寂默就是這個含義了。
我用這句話來解釋的啊,因為我無所得無所成,然燈佛才給我授記。怎麼授的呢?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這叫授記。在這個《金剛經》上說,或是在《法華經》授記品說,佛給我們都授記了。都授記了,就是沒有名號,但當來我們一定能成佛。為什麼?你能有緣遇到金剛般若波羅蜜。有這個因,種了這個因了,不論你業障好重,你自己會明白,業性本空。業性本空那業怎麼來的呀?業性本空為心造,你自己的心造的,我能造業的心沒有了,能造業的心哪,寂靜下來了,不再造了,以前的懺悔掉了,這叫心空吶。能造業的心空了,還有所造的業麼?你要這樣認識,所以就成佛了。何以故?佛呀,又自己把這意思再徵啟,再進一步說明。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了,所以成就了,成佛的時候,第一號就是如來。什麼叫如來呢?是諸法的如義,一切法,有為法呀,世間法呀,無為法呀,都加起,如者不動也。如者是真空義,這個非常微妙。一切法就是如來,如來一切法沒有,無來無去。若有人言,假使不明白,沒有學佛的深奧意思,沒有理解,以為因為如來得了阿縟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如來得了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還有一個佛道可成,有一個法可所得,這是錯誤的,這是不對的。如何是對的呢?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縟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對了。實實在在的我跟你說啊,佛沒有什麼個無上正等正覺可得。那也就是說,佛也無有佛道可成。就是不執著而已,就是這麼句話。簡單說什麼事情你不要執著,把任何事情看破了,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就自在了。
怎麼能看破他呢?觀哩!觀一切諸法空的呀,無所得呀。我們每位道友每天都要念心經吧。在家出家,只要一入佛門,第一個就教你念心經吧。心經第一句話告訴你,你學觀啊。觀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你能這樣觀的話,你就自在了,誰觀誰自在。你不觀麼你就自在不了,不觀不自在。說念心經是觀自在,告訴你了。觀自在怎麼得來的這個名字,得照見五蘊皆空,把你色、受、想、行、識這麼一照,就空了,太陽一出來這麼一照,陰雲都沒有了,光明就顯現了。
所以說,若是有人說,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是錯誤的,實實在在沒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再綜合說,如來所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無實,不是實在的,那是假的啦,也不是假的,佛成佛就是成佛了。那什麼意思啊,這句話?無實無虛啊,你若一執著,就是假的啦,若不執著,就是真的啦。就是執著不執著,要懂得。假使你進廟,往功德箱裡頭丟了一百塊錢供養,心裡不執著,也沒個求功德求福德的心,也沒說我這一百塊錢丟進去了我就發了財了,我供養去,佛菩薩加持我,我這一百塊錢變了一千塊錢,一千塊錢變了一萬塊錢,這叫求福德心啊。有沒有福德呢?有。但是你一執著,這個福德性啊就變了,不執著無量,一執著那就有量了,小的很。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佛究竟得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得了啊。沒錯,實在得了,得了佛沒有執著。說我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個道理上啊,是真的,是假的。無實無虛,就像我們人,張三他人是假的,但他還沒死啊,是真的呀!你說是真的,你再過一百年看不見他了,他沒有了,死了,就是假的。當下說無實無虛,不起執著,一切法如是,一執著一切法不如是,就是執與不執著之間,叫無實無虛。你要是真正的入得金剛經的話,一切法不起執著,你如是做、如是行,不起執著;假使你不執著,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執著了,佛法不是佛法。這個問題呀!大家要經常多思索啊!為什麼這一切法,怎麼會說一切法非法呢?他是說,先是凡夫認為一切法實有,等你修道了,修道認得實際法沒有體性,一切法沒有了,那一切法又隨緣啊!隨眾生緣,眾生認為一切有,所以一切法還是一切法。這靠自己去開悟,觀想,去認識,要體會。這可不是言語所能傳達的道理,要心領神會。心領神會,有些事情要你自己去想,你才能開悟,人家跟你說了哦,也就幫你把悟門給塞了,你開悟不了啦!
為什麼禪宗禪堂裡頭光要你參?禪堂跟學堂不一樣,我們在鼓山時候,我們學堂裡頭,天天講,上午講,下午講。我們禪堂裡頭一個月也不講個開示,首座和尚啊,堂主師啊,後堂啊,老和尚啊,我們學堂給它取個名字叫啞巴,啞巴禪堂。所以人家罵我們學堂呱呱叫,鸚鵡學堂。鸚鵡一天都叫喚。禪堂人家不說話,要心領神會啊。心領神會這個道理就這個意思。因為你要一執著,一切法就非法了,不執著,一切法如是,一切法皆是佛法,若一執著,佛法也不是佛法了。究竟這一切法是對啊,是不對啊,一切法也沒有個對,也沒有個不對,那是人為的了,人給它做的,這樣來認識。認識現實,在一個世間另是一回事兒,咱們就說這花兒吧,頂多它的壽命一個月,你還總把它擺這啊?假的可以,假的你擺一個月,你擺兩個月也是那樣子,那真的就不行了,我經常拿這個花我都想,真的好呢假的好?你說,假的當然不是真的了,誰喜歡假的呀,人都喜歡真的,但真的它一個月就完蛋了,假的你看它永遠在那擺著,你看那它不變。究竟真的好假的好,就拿這眼前境界你去觀吧,你去觀。真的,那些大阿羅漢,那些菩薩你見不到啊,這假的這些師傅們你能見到啊,你在他身邊能求福德啊,你拜三寶就是福德啊,這要你參,這個意思啊很深奧。
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剛經上所說的法所說的話啊,都是心法啊,要你用心,默契,不可以言說,言說只是給你啟發,說你意理,心裡會了,心領神會,開了悟了,你能得到什麼呢?那個得到是無所得。你能得到無所得,你就成功了。咱們現在凡夫,說有所得都不是的啊,這個道理說來很簡單,意理非常深,說一個悟,開悟,就說明白,一個不悟,不明白,這不是一生,兩生啊,一輩子兩輩子,無量劫啊,千萬億生啊,就這麼一件事。你要有求的心,求個明白,越求越糊塗,知見越多,不求了,所以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佛教要達到無求無得無修無證,那才叫真正的得了,真正成了,我說這個問題,都是希望諸位道友參的了,不要隨我舌頭轉,不要隨著語言轉,要你心領神會,如果是像這段經文所說的,沒有修,沒有證,沒有菩提可得,那有什麼叫如來呀,那這個名字是真的,是假的,是有啊,是沒有?
所謂如來者,即一切法如義,如如不動。諸法性空,就叫如,這就是我們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真如境界,就叫真如,永遠不變,人人本具,沒有凡聖,沒有遠近,沒有來去,一切相不立。一切相不立,還有什麼叫得,什麼叫不得?能如是這樣認識的,實無所得而得,這個法沒有能得所得,實無所得,這就叫真得啊。什麼意思呢?離一切分別,只要一起分別心,變質了,那個質啊就變了。所以因此緣故,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有的地方說,佛說一切法皆非佛法,就是對執著而言。你不執著,一切法如是,一切法皆是佛法,諸法皆如,如即不動的意思。
那這段經文佛說實無所得,如果你拿一個無得心,沒有得的心而得菩提,心不生,沒有個得,沒有個無得,心不生起知見,離此心外,沒什麼菩提可得,你也永遠沒失掉,在眾生不失,在諸佛無所得,就在無得無失當中,你去參吧。心是寂滅的,一切智慧是本有的,這就都圓滿了。學金剛經得要如是認識,能在一切法上無取無捨,離開取捨之相,沒有能也沒有所,這樣來建立一切法,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是這個含義。這類大乘經典裡頭說這個很多,特別是維摩詰經,文殊菩薩跟維摩詰的辯論的話全是咱們金剛經上這類的語言。如果大家念過維摩詰經都知道,這是一切無心大法的通意都如是,等你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這個你就真正悟得了。
又是學得,我們學來的,不是內心證得的,你從學得漸漸就會證得,就你知見哪,認識問題哪,已經轉化了,嗯,你漸漸就能證得。有這麼多智慧當然一定是由定力發揮來的,這叫定慧齊等。那我們學教理的道友們他是學慧的,那我們這禪堂的師傅們道友們他是學定的,定能發生慧,定裡頭發生智慧,真智慧啊。因以慧能導定,那的慧是真智慧,定是真定,叫定慧均等,不能偏廢,又叫定慧齊行。這個定啊不是像他們大家講在禪堂啊如如不動六根閉塞這個定,《金剛經》講的定啊叫大定。什麼大定呢?就在說話,吃飯,穿衣,都是定。這大定,一切運動當中,行動當中,動即是定,定即是慧,能夠照一切,明瞭一切,這個意義很深啊,必須經過漫長的,你們才進入。所以說,說一切佛法皆是佛法,貪瞋癡是不是佛法?是啊,貪瞋癡是佛法,貪瞋癡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即是貪瞋癡,看你怎麼樣用,用的不同,字就變了。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呀,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如來形容說。形容什麼呢?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佛還恐怕須菩提不能深入地明白這種道理就舉一個人身量的大小,人身長大,法身空身,人身長大是空的。須菩提的名字叫空生。須菩提說我已經明白了佛說的非身是名大身,一切非法皆是佛法。這二句話形容詞啊,離開一切法何處又是佛法呢?離開身又名什麼名大身呢?是這意思。
因此我們見著一切法也是佛法。因此什麼是身呢?非身即是身,就是看你執著不執著而已。須菩提,菩薩一入世若作是念,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因為上文說須菩提說大身非大身即名大身這個道理是已經懂了,那佛就給須菩提說,菩薩也入世啊。大身即非大身就是菩薩度眾生要是有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這個菩薩不是菩薩,這個菩薩不是真菩薩。為什麼?
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叫大道心眾生,大道心這個眾生是因為他的心量大,其實是眾生之一。是大道心眾生,沒有菩薩的名字。所以說實實在在沒有菩薩這個名字的,一切法都無我無人沒眾生,沒有壽者相,無相啊。一切法皆如如是。沒有這麼一法叫菩薩的,一切法就無我嘛,菩薩名字是假名,無我無人無眾生,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不要執著我是個菩薩啊,你不執著就是了,菩薩也不因為我是個菩薩,就像我們,我們是人,沒有誰認為我是個人。哪位道友這樣想:我是個人!你想過嗎?你本身就是人嘛,就是不要去執著的意思,所以就是說菩薩行菩薩道,莊嚴佛國土,莊嚴即非莊嚴,菩薩沒有這個心:我這幫助別人是行菩薩道,是莊嚴佛國土。有這個心他菩薩道行不起來了,就不名為菩薩。菩薩要說我是能度眾生的,這眾生是我度的,這就不叫菩薩啦。菩薩沒這個心。
懂得這個道理了,那入禪定的道友一念那個定心,在你定的時候,沒有個能定的,也沒有個所定的,心無能所,入定的師父能有個叫我入定啦?我所入的定,還有個我所入的定,還有個能入的我,這個還叫禪定啊?無能無所才叫定,無能無所才名禪。什麼叫禪呢?很簡單,大家把那禪字破開,極簡單的啟示,無言說無文字,以這個為宗旨。禪呢,禪定的禪這邊是「示」,那邊是「單」,就簡單啟示。什麼叫簡單啟示呢?無言說無文字無形象,一切都不立,這叫禪。這個道理很深奧,這是以眼會眼,以心會心。
須菩提,菩薩通達無我無法。若菩薩通達了無我無法者,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菩薩翻咱們華言說:菩提薩埵、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這是就字說是覺悟的有情,覺悟其他一切有情。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讓一切眾生都覺悟,就是讓人家都明白沒有我要讓你們都覺悟的這個心,要有這個心就不叫菩薩。這個問題很難很難,大家要想明白很難很難。說我在修道,心裡沒有修道的念頭,也沒個修道的想法,這才真正修道,如果裝模作樣有道可行,有法可修即非菩薩。菩薩度眾生不見眾生相,才能達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相啊,無壽者相啊,不是這個心來利益眾生,那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即非菩薩。達到無相境界,才是真正的菩薩。就是我們平常每位道友,幫助人家一件事,做好事,這是無心麼,做了就算了麼。有些人執著,執著就有相了。我是能佈施者,他是受佈施者,我是能供養者,他是受供養者。有心,有相,有我,有他,功德有局限的啦。這叫不解脫。
須菩提,菩薩作是念,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有沒有這個思想,有沒有這個念頭,如果有一個念頭,我在莊嚴佛國土哩。說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在建設極樂世界,他是不是有個心,我要修建一個極樂世界?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極樂世界修不成了,不名為菩薩。什麼原因呢?何以故。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我們都發願,修行一切的萬行來莊嚴佛國土,這是發願,發願啊。發了願了而不去執著,例如說我想建立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啊非常莊嚴非常美妙,眾生生到我這兒來的都得到解脫。如果有這個心的時候不是大菩提心者,即非菩薩,因為他心有能有所,發了一個能建立的心跟所建立的國度,所以他即非菩薩。有能有所的心有執著,簡單說,通俗一點就是執著心,若沒有執著,能所心不生,沒一個能,沒一個所,沒有能,沒有所,才叫真,才是真實的菩薩。若有一個能建立者,有個所建立的國度,那就不是菩薩,
有一部經叫《勝妙定經》。這《勝妙定經》這樣教授我們:假使有人造得的白銀精舍,純粹拿白銀做的一個精舍,從地到上,樓台、殿閣,全是白銀做的。這個精舍好大呢,好多呢。滿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功德大不大?滿三千大千世界所建的精舍都是白銀建的,這個功德不大,不如一念禪定心。一念啊。這個我想我們諸位道友,說定一天這個功力沒達到,定一個小時功力沒達到,一念呢,這個恐怕每一位道友都有過一念定啊。一念定心,就是這一念定心,禪定的一念定心,勝過了那個以白銀造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精舍;它都不如一念禪定心。他這一念定下來,心無能所。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要論功德的話,要考驗你的心有沒有能所。
我要修禪定,我有個所修禪定的法,這就叫能所。我們住禪堂的道友,他沒有個能心所心啊,把這個心放下了,心無能所就是禪定,心有能所即非禪定。想有、起個心、動個念「我要修禪定,我要入禪定」,即非禪定。應無念。所以我們經常說,供養幾千個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無心無念,心無能所,就是禪定。那我們心有能有所,即非禪定。能所不生的時候,本身就叫禪定。為什麼這樣說?什麼叫禪定心?一念不生,一念不起,這叫禪定。清淨心,不生不滅,這真正無我了,到這種境界,真正無我了。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佛說他是真實菩薩,這才叫真正的菩薩。佛說真實的菩薩。但我們經常講無我,無我就沒分別了,但是還是有兩種差別,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無我。人若斷了見思惑,能達到人無我,法無我,得斷無明,斷了煩惱無明才叫法無我。但是就人無我說也好,就法無我說也好,本來都沒有,你必須得通達,通達這個了就寂然平等,那我們修行就達到平等了。
寂然就是定。若不達到,就不平等,就有我了。對一切諸法之相,法相,諸法之相,你能夠一點的罣礙沒有,都能通達,那你這個心啊,確實做到無我了。無我才通達,一切法無我,就是我無。沒有我,這樣子達到人法雙亡,沒有我執我見,人我執沒有,法我執也沒有了,這叫真實菩薩。這樣去修,不是執著就成就了。真正修到理解力和你所行的都達到了心盡,能所心盡,盡是沒有了,達到究竟了,沒有能心,也沒有所境,能所雙亡,沒有能度眾生的菩薩,也沒有所度的眾生,叫能所雙亡,沒有能度所度,這才叫真正菩薩。把眾生跟自己若是能再進一步,眾生即是自己,自己即是眾生,那就更深入了。
須菩提啊,於意云何?佛又對須菩提啟示,說你怎麼想的?
每個問號都如是了,但問題還沒說,它是倒裝句,印度的文法跟我們中國文法不一樣啊,他是先說,比如我們說你吃飯沒有,他不這麼說,他說你飯吃沒有?這話是一樣意思,我們說你吃飯沒有,這是我們的通說了,你在其他的民族,他問你飯吃了沒有,客詞變主詞,這是跟我們語言文字上有所這麼顛倒的。
所以說每一段都是於意云何啊?事情沒說啊,先說你怎麼想,完了跟你說這個問題你怎麼樣看法啊,就這樣意思啊。於意云何?說你怎麼樣看?如來有沒有肉眼。如來是人,降生人間,跟咱們一樣的啊,身體一樣的啊。那須菩提當然答覆說,如來有肉眼否?如是,世尊。說你有肉眼,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否?說你怎麼想的啊?如來有沒有天眼?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這叫五眼圓明,佛具五眼,那咱們一切人是不是也是五眼呢?
一樣的啊,咱們也有五眼。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極樂世界啊?我們沒有佛眼,因為迷了。咱也沒有天眼,迷了。只有一眼,肉眼。其他的四眼呢,不能自見哪。因為啥呢?俺們是在迷了!本來我們也跟佛一樣的,如果我們把迷心除掉,心不迷了,五眼圓明,大徹大悟的人,他一開悟,明白了。五眼圓明也有單修的,肉眼,只能通達一件事。
我們在五台山有個老道友,他跟那個在美國的壽冶老和尚啊,都在五台山廣濟茅蓬同住的,壽元老和尚在美國回來,在上海下了飛機,完了以後,到五台山上去看他這位老道友,因為這位老道友還在廣濟茅蓬住。壽冶老和尚以前是廣濟茅蓬的和尚啊,他去看他這老道友,老道友就說,你哪天在上海下的飛機,都誰到飛機場接你去的,你在美國買飛機票的時候有點困難,費了好多手續買到了。他說這點事你都知道了。他說我都看見了。他就是得了神通了,五眼圓明。那你平常誰知道啊?穿得爛兮兮的,在那禪堂自個兒猥瑣瑣地,有時侯一天吃一頓飯,有時候一頓飯也不吃,人把他當個老修行,當他一表現,大家都以為他聖者了。這一聖者啊,第二天他就圓寂了。
要不是聖者呢,還可以多活兩天,因為這一表露啊,活不成了,自己就走了。說在我們修道當中,這種情況都有,我只是舉這麼個例子做證明而已了。這個在我們修道者當中,不怎麼樣,不是說了不得了,這叫了生死了?證了涅磐了?還遠得很。和尚,這類的和尚很多,隱而不露,因為這個距離佛道非常遠,並不是這就成了,這就開個天眼,或者是哪一門他一門深入,有點成就了,他不能表露,一表露趕快就得走路,再另換個身體吧,就這樣意思。
所以佛問須菩提,如來是五眼全具足的,是不是這樣子的?那須菩提說當然是這樣子了。如果沒有迷心,全是悟心,那你就五眼圓明,因此,佛是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啊。一切眾生不只包括人類,畜生類,凡是有情眾生都能成佛,都能成就,因為一切眾生與佛同體,跟佛無二無別的。所以佛生起大悲心度一切眾生,這叫同體大悲,所以佛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把這個迷掉的,迷了就失去了,並不是丟了,迷了,迷了不是失掉的,迷失掉的。因為佛成道之後,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有佛性就是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啊。為什麼流落六道,輪轉苦難呢?所以起了這種憐憫大悲心。佛有這種天眼,從肉眼而到天眼,完了第三種是慧眼。
慧眼不開,愚癡,愚癡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慧眼當然開不到了。說我們對一切法執著,所有一切法執著,就把法眼迷掉了。要義是對一切法,明白一切法為心所現,那就法眼,法眼開了,如果把煩惱的思惑無明惑除掉那就慧眼普照,這就五眼圓明,佛是五眼圓明的啊。所以一切眾生,佛見眾生,不見眾生相,什麼意思呢?佛的隨眾生所見因為佛是究竟悟者,知道眾生是把一切事物看成如幻如化,如夢泡影,到我們金剛經最後的時候,解釋的時候,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觀一切法就這樣來觀,眾生即非眾生。但是我們凡夫呢,是肉眼,見內不見外,隔著一張紙我們就看不見了,有遮蓋就沒有,就見不到了,餘他的四眼都不靈通啊!因此這個五眼的時候呢,詳細分析呢,這是屬於名相了,很多,這就不講它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
佛說法的時候經常拿恆河來作比喻。恆河在印度,翻譯成「天上來」。說恆河的水呀是天上來的了啦。都拿恆河作比喻。恆河水不是天上來的,哪裡來的呀?珠穆朗瑪峰流下來的。因為這股水從珠穆朗瑪峰流下來,經過西藏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並沒有流入中國,從西藏就流到印度去了,到印度就叫恆河。在我們中國的長江,那名字很多了,就一條河的長江名字很多。拿這個作證給大家說,長江是在青海離玉樹大概一千五百多里,這個地區是沒有人煙的,新疆,青海,甘肅幾個省的中間,荒原,地下冒出來的水,這股水名字很多,流到青海境就叫通天河。通天河流到下流就叫金沙江。金沙江嘛流到西藏地區經過雲南叫怒江。怒江經過四川叫嘉陵江。
嘉陵江流到重慶,重慶流下來就是長江。長江流到南京呢就不叫長江了。它名字很多,一條河呀都有這麼變化,那麼這條恆河呢是從珠穆朗瑪峰流下來經過雅魯藏布江流到印度就叫恆河,翻譯為「天上來」。這你按地理講呢它在恆河裡,是說從我們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流下來,這個沙呢非常細,其實是面粉一樣的。佛說法經常拿這個恆河來比喻,其沙很細。恆河沙很多很多細如面粉,誰能把恆河一個河的沙子算清楚呢?誰也算不清楚。那麼佛拿這個作例子了,拿這作比喻了,顯法的。
須菩提呀就像恆河裡的所有沙,佛說是沙還是說不是沙呀?都是。世尊也說是沙。恆河沙就是恆河沙。佛拿這個作例子,佛要問須菩提的意思不在這裡,拿這個作比喻。於意云何?說你怎麼想?一個恆河所有沙,把一沙一粒都作為一恆河,這恆河有好多,是諸恆河所有沙,再把所有的恆河沙,一個恆河,一沙作一恆河,再把這些個恆河所有沙變成世界,一沙一世界,佛世界如是,拿這個作例子講。佛的世界有好多,就像恆河沙這麼多,寧為多不?這世界多不多?光恆河沙就說不清楚了,再變成世界呀?所以須菩如實答覆:「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而所國度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一個恆河沙一沙一世界,又變成一個恆河,完了這些個沙數的恆河都把它作為佛的世界,這個世界無量啊。如恆河沙中所有的沙,佛世界就如這樣多,該算多了吧?甚多。須菩提說呀,就是這些個恆河的都說不清楚了還說恆河的沙呀?眾生若干種心,這麼多的世界的眾生,眾生無量無量啊,這個眾生他們所有的心如來悉知,如來全部知道。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說諸心,第一個是遣,心即非心,非心即是心,這是一個遣一個立。
這麼多眾生,這麼多眾生的眾生心如來都知道。如來是從體上知道的,每個眾生的體如是,於是眾生心如是,因為心即非心,是名為心,這個道理,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的道理,是一個含義。什麼意思呢?解釋這個。所以者何?為什麼佛這樣說?須菩提呀過去心不可得,心過去了,過去就沒有了,你還得得到嗎?咱們眾生所以說看不破,放不下,本來過去的事兒他還回想,經常想,本來沒有了,他還要想,這就叫放不下。現在心呢?現在心不可得呀,前念失掉後念來了,早晨的心,跟中午的心不一樣啊,不是早晨的心了,也不可得,現在的心現在不住,咱們上課時候的心跟現在不一樣了,下了課的心又不一樣,心是隨時變化,變化非常地快,所以說過去心已得不到,現在心它不住,念念不住你也得不到,未來心還沒有來呢,你又怎麼知道呢?這個意思就是說現在未來俱不可得,過去的消失滅了,未來的還沒有生起呢你怎麼知道?現在的不住,念念不住,為什麼?心的虛妄分別,這些心都是虛妄分別啊,究竟以何為心呢?
過去的心是我的心,過去沒有了那你心不也沒有了?說現在心是我的心,現在不住,前念失掉了後念又起了,未來的心,未來還沒有來呢你又怎麼知道?過去心不可得是妄念,前念的妄心已經過去了,你要追呀追尋呢,你找不到的。現在心不可得,心無相,心有什麼形象呢?咱那肉團心哪,那不是心,那是妄,妄想的心,妄心,真心無相的,怎麼樣來見,怎麼樣來見真心,如果你見到了,那開了悟了,這就開悟就是這樣意思。未來心,未來心不可得,本來就沒有,心無所有,那我們這心是什麼呢?無量劫來的習氣呀!不是你的心吶!過去就不會再生了,這就《金剛經》說的三心了不可得。那這起個什麼名字呢?佛,你要成佛了,你把你三心修得一念不生,萬法皆空,什麼都沒有了,三心了不可得,這就叫佛,這個意義很深的。什麼叫佛呀?無心道人,修道成就者了,三心了不可得。今天就講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