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云何心能得明淨

淨慧法師  2017/09/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云何心能得明淨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思惟,亦不觀行,亦不散亂。直任運,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獨一清淨究竟處,心自明淨。」

佛法在修行的層次和悟理的淺深上,有種種差別,如何去了解這些差別,明白這些層次,使此心本具的光明和清淨得以顯現呢?道信大師回答說:「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思維,亦不觀行,」這六件事都不要做。這六件事,是我們修行人反覆在做的事情。比如說念佛,比如說怎麼樣管住我們的心,怎麼樣看住我們的心,怎麼樣分別計較凡心、聖心、善心、恶心,怎樣思維,思維之後如何發起觀行,根據法義的要求對照自己的言行等等。

應該說這都是對修行人的正面要求,四祖大師卻說不要去做這些事。不做這些事心怎麼會明淨呢?關鍵是「亦不散亂。」「亦不散亂」實際上就是無念的境界,無功用行的境界,不著諸相的境界。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求不要起心動念去做這些事。心裡面沒有散亂了,那就心心念念在觀行中,在思維中,在看心中,在念佛中。有散亂,才要去對治;沒有散亂,就不需要對治。心不散亂,就是停止任何有意識的對治方法,任運保持平常心。

「直任運」,就是相續不斷地保任下去,毫無執著地保持平常心,隨緣任運。「任運」一詞本為隨命運安排之意,用在修行上卻不能作如是解。特別在此處,四祖大師說了有關修行的七個「不」之後,第八個要求「直任運」,是必須堅持的。「直」者相續不斷,「任運」者真實、不做作,舉目即是,觸事皆真,無有走失,率性而真。這是修行者證悟後的境界,用語言解釋不清楚。只可意會,難以言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真正擁有了這種怡然自得、安祥愉快、心無散亂的境界,才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直任運」,能說得出來的都不是。

「亦不令去,亦不令住」,就是直任運的狀態。不是有意識地令心念安住,要一切順其自然,無能無所,安詳自在,清淨瞭然。下面有三個形容詞:「獨一、清淨、究竟。」「獨一」就是沒有第二念;「清淨」,沒有煩惱污垢;「究竟」,沒有對立面,無能無所,能和所成為一個,心和所做的事緊密結合在一起,一點空隙都沒有。在這種狀態下,「心自明淨」,你的心自然而然就是明淨的。這一段文字講的是頓悟,下面接著講漸悟。

「或可諦看,心即得明淨,心如明鏡。或可一年,心更明淨。或可三、五年,心更明淨。或可因人為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須說得解。」

「諦看」就是認真管住我們這顆心,令雜念不起,煩惱不生,久而久之,這顆心就可以得到明淨,如同明鏡一般。用諦看的方法,「或可一年」,看它一年,「心更得明淨」,這是時間最短的;「或可三五年,心更明淨。」從時間上說,有一年開悟的,有三年開悟的,也有五年才開悟的,就看每一個人的根機如何,用功怎樣。就看他用功得不得法,是精進還是懈怠。根據這些因素而定。「或可因人為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須說,得解經道。」從開悟的時間上說,有頓、有漸。從開悟的因緣上說,有自悟,也有他悟。許多祖師用功幾十年,心裡明淨不了,經過老師一點撥,馬上就開悟。也有的不需要人說,他自己就能夠得解。「得解」實際上也就是開悟。《五燈會元》等禪宗語錄有很多這樣的記載。

虛雲老和尚開悟,就沒有老師點撥。老和尚在高旻寺打七,護七師倒一杯茶,茶濺到他手上,手被燙了,杯子掉在地上,聽到那聲響,開悟了。我們可能房子塌下來也開不了悟,打大雷也開不了悟。因為我們沒有用功啊!一定是用功到了那種境界,才會有那種結果。

還有的是因為有人說,他就開悟了。六祖大師得法以後,從黃梅走回廣東。五祖麾下的五百弟子,覺得衣缽給一個沒有出家的行者得去了,心裡很不平衡。應該說,那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跟五祖那麼多年都沒有得著衣缽,神秀大師為五百多人的教授,都沒有得到衣缽!他一個南蠻子,沒來幾天,就把衣缽拿走了!」盡管都是修行人,還是不免起心動念。其中就有一位慧明上座,曾經當過軍官。他說:「這不行!我一定要去把衣缽要回來!」六祖在前面走,他就在後面追。一直追到江西、廣東、湖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庾嶺,把六祖追上了。當時六祖有所察覺,就把袈裟和缽盂放在石頭上,自己躲進草叢裡。慧明上座追上來,發現衣缽放在石頭上,喜不自勝,打算拎起衣缽轉回黃梅,結果拿不動。

這時候他生起慚愧心,覺悟這絕對不是一領袈裟一個缽的問題。於是他就呼喚行者的名字。六祖走出來對他說:「若要袈裟在此。」慧明上座說:「我不為袈裟而來,我是為佛法而來。」六祖大師就讓他摒除萬念,然後對他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一言之下,慧明上座馬上開悟了。這就是有人點破而心得悟解。

「眾生心性,比如寶珠沒水,水濁珠隱;水清珠現。為謗三寶,破和合僧,諸見煩惱所污,貪嗔顛倒所染,眾生不悟心性本來常清淨。故為學者,取悟不同,有如此差別。今略出根緣不同,為人師者,善須識別。」

眾生的心性就像掉在水裡的摩尼寶珠。水清了,珠子就顯現出來;水混濁,珠子就看不見了。「誹謗三寶,破和合僧。」這兩條在犯戒的罪過裡面是最重的。出家眾受沙彌戒、比丘戒之前要問遮難,其中就有一條是否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的團結。僧團為和合僧。六和合:「身、口、意、戒、見、利。」「身和同住,口合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口意三業要和合,戒要和合,見解要和合,利益要和合。

牛奶每個人一瓶,餅乾每個人三塊,利合同均,不能有人享受特權。有特權思想,僧團就會產生矛盾。誰引起這件事,誰就是在破和合僧。如果有人在六和合任何一個方面造成僧團的矛盾,那就是破和合僧。不管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都要維護僧團的安定團結、和合共住,維護僧團的和合是學佛人的第一要事。如果有這樣一些煩惱染污,就很難悟解心性本來常住清淨。

我們學道的人,有頓悟的,有漸悟的,也有的人罪業深重、障礙重重,那就不可能開悟。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要得悟解的情況也不相同。每個學道的人,具體根機千差萬別。「為人師者」,作為一個善知識,就要善於識別眾生的根機,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千篇一律,那一定是有的人能受益,有的人不能受益。善於識別根機,是為善知識的第一要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傳喜法師:心靈之美伴終身

我們做人就像我們前面講的,沒有人邀請懵懵懂懂就來了...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誤誤人

參禪人,守住無慧,不忍受苦無福,無福不能成佛,無慧...

無異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

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言簡意賅,言無虛發,對如何...

心念與疾病有何關聯

問: 佛法中提到病由業生,業由心生,心念與疾病的關...

參禪、悟道、了生脫死

住宗門下的人,要行宗門下的事。你們要曉得:宗門下行...

為何要把心與佛、眾生兩者併列

問: 請法師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何要把心與佛、...

禪宗的觀心方法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淨慧長老與企業家機鋒對答三則

本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在柏林禪寺時,記者...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從隨緣中得到無量法喜

我們在四祖寺舉辦禪七,四祖寺就是四祖開闢的道場,四...

淨慧法師:修生活禪的四個要點

我們提倡生活禪,所要強調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心能轉業賣齋立斃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聖嚴法師《看清執著和固執》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固執或是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

與同行們一起賺錢

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曾接到一筆大訂單,就在集團上下摩拳...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修習淨土法門是最上的福報

念佛人稱之謂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

為求子發願終身吃素,菩薩兩度滿願賜子

諸佛菩薩、上人慈悲、 各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

小和尚掃樹葉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清...

如何做好臨命終時的準備

從唯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我們知道唯識的整個生命的因...

人有八種德能

《阿毗曇論》講人有八種德能: 第一, 人聰明。你看人...

朱斐:與大學生談如何學佛

今天,欣逢貴社(指普覺學社)第二屆第二次社員大會,...

【佛教詞典】根圓滿

【根圓滿】 p0922   瑜伽九十四卷十頁云:根圓滿者:...

【佛教詞典】智妙

(術語)法華跡門十妙之一。證實相之境之智微妙不可思...

【視頻】不沾惡習,以身示善

不沾惡習,以身示善

【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善音居士讀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