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淨界法師  2024/05/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我們看第一段,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這個地方,佛陀從眾生能見的功能當中,來開顯我們眾生真正能見的是這一念明瞭的心,不是眼根。是「心」能見,不是「眼根」能見。從心當中去把那個不生不滅的見性找出來。理論上我們六根都可以發明心性,六根門頭都可以回家。眼見、耳聽,見聞嗅嘗覺知,吃東西。

你看禪宗有的吃東西也開悟: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喝茶去!祖師為什麼叫他去喝茶呢?就是從喝茶當中去體會,你為什麼能夠去感受到茶的味道呢?為什麼你把茶丟到地上,大地它不能感受茶的味道,為什麼你可以感受?就是我們有佛性。從整個見聞覺知的功能當中,去表達佛性的存在,所謂的假借作用來開顯它的本體,借用顯體。是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有兩段:一、以拳例見定其常情;二、引例破執正顯見性。

「以拳例見定其常情」,佛陀用拳頭來比喻能見之性,來按定阿難尊者的情執。要顯真之前,要把阿難尊者的情執先找出來——他的問題點在哪裡。我們看經文: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這個地方佛陀提出了三個問題:阿難,你之前回答我,你見到我這個光明拳,這個拳頭釋放出種種的光明。那麼這個光明是什麼因緣而有?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為什麼會產生拳頭?第三個,你阿難尊者是用什麼來見這個拳頭?佛陀提出三個問題。我們看阿難尊者的回答就知道他的心態,知道他心中的盲點在哪裡。

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這是回答第一個問題。阿難尊者說:我回答您,您為什麼拳頭上有光明呢?因為您佛陀的整個身體都是閻浮檀金——閻浮檀是印度一個樹木的名稱,它翻成中文叫作「勝金」,殊勝的勝,黃金的金。因為這種樹它的整個枝幹華果都是顯現一種紫金色,而這個紫金色比真實的黃金還更加的美麗莊嚴,叫勝金。因為佛陀的身體都是閻浮檀金,而且赩——這個「赩」就是殊勝莊嚴,像一座寶山。這樣的一種莊嚴的身相,是過去清淨的善業所引生的。因為佛陀過去修了善業,全身都有光明,所以您拳頭也有光明。這是阿難尊者的第一個回答。

第二個,佛陀問說,那你用什麼去見呢?阿難尊者說我用眼睛來見,就是我有眼睛,我當然不可能用嘴巴去見,我用眼睛去見。第三個問題,這個拳頭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把手彎曲就變成拳頭,打開來就變成掌。因為佛陀您把您五輪的手指彎曲成一個拳相,所以就變成這個拳頭。我們從後面的經文來看,佛陀對阿難尊者這三個回答是不滿意的,因為他沒有回答到重點。我們解釋一下。

古德說,釋迦牟尼佛提出三個問題,其實答案只有一個,這個答案是相同的。說佛陀身上為什麼有光明?為什麼你能夠見到?為什麼會有拳頭?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有真如本性。你沒有真如本性你怎麼會有光明?佛陀的所有功德,都是從真如本性顯現出來。

但是阿難尊者身為凡夫,無始劫來他習慣用攀緣心來看事情的外表,看事情的因緣,所以他的回答都是從表相上來回答。你看,為什麼有這個光明?因為你有善業。我用什麼見?用眼睛見。為什麼有拳頭?因為你把手指頭彎屈起來。這三個問題,都是從外在的事相回答。所以佛陀是一點都不滿意,佛陀後面會加以破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今天我們的內容是講到了緣起門的第二個理念,就叫做宿...

濟群法師:人心與人生

各位學佛的時間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學佛多年...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

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心燥由萬事起,情卻為一人...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諸位菩薩慈悲,諸位道友慈悲。凡是發心的到了這個法會...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誠哉在我,不關業障事

參禪人,第一要守清規,方能參禪。 清規者,公正清嚴為...

禮拜《梁皇寶懺》的意義與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懺本是南朝...

藥王菩薩——施予眾生良藥,救治身心病

農曆四月廿八是藥王菩薩的聖誕。藥王菩薩是極樂世界阿...

工作也可以是一個悠遊的過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裡觀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

佛教的三種懺悔方法

懺悔,在佛教來說,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講究方法;依靠...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心一定下來,那個舒服是難以言表的

現在講講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來找我,她說她在念佛...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問: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樣反觀自己?念佛之心當下...

不能只為今生做打算

由於我們的目光短淺,我們通常都看不到更遠的地方,我...

常念「生死無常」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是印光大師警示我們學佛者的佳...

蓮池大師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

為什麼出家人很少生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

業是怎麼來的?造完後又跑哪裡去

我們講因果同時,借緣顯現。從因果轉變的角度,佛教是...

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個人之壽命長短及其價值,並非以活了多少歲月來...

何等眾生具備往生淨土的資格

問曰: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身體尚且無常,何必勞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顧,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學法於...

【佛教詞典】於惠施中不自策勵

【於惠施中不自策勵】 p0750   無性釋八卷五頁云:若...

【佛教詞典】後法過患

【後法過患】 p0879   瑜伽九十六卷九頁云:卽由此因...

【視頻】孔子論說話

孔子論說話

【視頻】夢參老和尚《一念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夢參老和尚《一念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