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大安法師  2025/03/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問:請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請問如何理解?尤其是「人成即佛成」。佛陀涅槃進入不生不滅,那佛陀以後還會再來嗎?

大安法師答:這個偈子,大家常常去說,這是太虛大師的一個偈子。但我看這個,這要放在上下文去理解。「仰止唯佛陀」,這句話沒有問題。眾生的法界有十法界,最高的法界就是佛法界,我們取法於上,志於道,就是以成佛作為自己的目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就是說你在人道當中,首先你要完善你的人格。在人格,在儒家當中,這個人格就是做人要有資格。這資格是什麼?就是五常八德,這是起碼的做人的資格——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你要把它做好。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問題就是「人成即佛成」這句話。從一般的道理來說,在十法界當中,人法界是其中的一個法界,還有天法界,天、人、阿修羅、三惡道這叫六道法界。六道法界,這叫六凡——六道凡夫,為什麼是凡夫?就是他沒有斷見思惑。雖然天道,他的見思惑還有,他只是修十善業道,你在欲界當中,你根本禪定都沒有,叫未到定;到了色界天,你得要修四禪;你要到無色界天,你得要修四空定,這叫四禪八定。這是天法界。進而你有出離心,持續修戒定慧,斷見思惑,你才在聲聞和緣覺法界。聲聞界就是阿羅漢,斷見思惑;緣覺法界——辟支佛,他是進而侵斷一部分的塵沙惑。破塵沙惑,那他到了菩薩法界。破塵沙惑之後,還有四十一品無明,那是圓教的四十一個菩薩階位,是以圓教初住破一品無明來算的。在菩薩位斷盡所有的無明,才進入佛法界。

了解了十法界的這樣的一個因果關係,那我們來看,你人格成就不等於佛成就。你人成就,你只是你的道德成就了,你五常八德了,但你還有煩惱。佛是斷盡一切煩惱,連煩惱習氣都沒有的,福德智慧究竟圓滿,才成為佛。所以,我們還是依照佛教的基本的教義來判斷。這句話到底是在什麼語境當中說?是依什麼樣的宗旨說?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一定在成就人格的基礎上,進而要修行,你就是在阿羅漢和辟支佛的層面,他都不能說成佛了。成大乘的佛,就是你三百由旬的化城,那還要進一步走到五百由旬的寶所——成佛的地方,所以成佛不是一件簡單說的。聲聞教講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他成的只是藏教的佛,那要成一個圓教的佛,動經塵點劫又塵點劫的修行。

佛陀進入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一切眾生的體性。佛在十種聖號當中,又叫「善逝」——善於離開這個世間,又善於來到這個世間。佛陀他是永不涅槃的,涅槃只是示現,為我等有生滅心、業障重的眾生示現涅槃,但佛是不涅槃的。再涅槃不等於死亡,這世間人不了解這個道理,認為佛涅槃就是死了,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知覺性了,他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大家讀《大涅槃經》,佛涅槃是多麼不可思議。比如佛在金棺裡面,然後架了很多香木,很多的拘尸那城的力士拿著香木的火把去燃燒,燃燒不了,天人拿著巨大香把都燃燒不了,就是連荼毗都不是世間的火燃得起來的。然而大家都很懷念佛,然後這個金棺自然地起來,起來高七多羅樹,就在空中沿著拘尸那城從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東門出,繞七匝。一個死了的人怎麼能讓金棺自然地升起繞七匝?摩訶迦葉由於他在靈鷲山在那裡修行打坐,他在定中忽然感到心驚肉顫,他感覺不對,他就想佛要涅槃,趕緊從那裡……,從耆闍崛山到拘尸那城,那是距離幾百里。由於他尊重佛故,都沒有用神通飛過來,都是步行過來。那時候,佛已經是七天了。為什麼那個火不能燃燒?實際上佛就要等摩訶迦葉過來。摩訶迦葉帶著他弟子來了,非常悲痛,就在那裡繞金棺七匝,也說覺得自己業障重,佛涅槃都沒有見上一面——我怎麼能夠頂禮佛陀?佛陀就伸出腳出來,而且足下的千輻輪放光。摩訶迦葉趕緊頂禮,趕緊作種種供養。最後是佛自吐三昧火荼毗了,所以佛涅槃完全是一個示現。

進入涅槃這個境界,以後他同時在無量無邊的剎土示現八相成道,也在我們這個世間以種種的身份來幫助眾生。你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有無量的化身,在所有有地獄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釋迦牟尼佛乃至他方世界的諸佛非常讚歎地藏菩薩的弘深誓願,這樣無量無邊的地藏菩薩的化身在救度這些苦難的眾生。佛說:「我跟你一樣,也有無量無邊的化身救度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定會再來,只要我們在這裡迷惑倒,在苦海當中水深火熱,釋迦牟尼佛就會來。他不忍,他看到我們受苦,如箭入心,他不會住在無為涅槃境界,他一定要以大悲願力不斷地來到我們這個世間,救度我們這些苦難的眾生。是這個道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濟群法師: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濟群法師答: 情,來自...

開飯店僱人殺生,同時要說假話,這樣犯戒嗎

問: 弟子開一個飯店,開飯店當然以贏利為目的,弟子...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問: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大安法師答: 八難是...

星雲大師《迴向之妙》

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

證嚴法師《生死自在處紅塵》

有一次我到慈濟醫院探視病患時,有位護士小姐跟過來說...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

現在好好享受,臨終時靠助念可以往生嗎

問: 每每逢緣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了脫生死,但常有一...

聖嚴法師《天下有五難》

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制命不死...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竭誠盡敬,便能顯發明...

淨宗根本經典——五經一論的格局

淨宗根本經典的選取,並非一蹴而就,經歷一千餘年的料...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麼發得出來呢?不是憑空就能發出來的。菩提...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

慧律法師《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則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譯成中文叫做不...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

茗山法師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驗

慈,就是犧牲自己而施與他人之安樂;悲,就是同情他人...

百歲奇僧預知時至,選定奇人繼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齡上有何要求?一般說來,我國當前對於出...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也要感激觀音菩薩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

怎樣建立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怎麼樣建立信心?一般來說,從信心建立來看有兩種類型...

佛門裡面也有出神嗎

【原文】 或問:仙出神,禪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為也...

不重視教理,最嚴重是淨土宗這一塊

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

聖嚴法師《活出老年新生命》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突顯了老年人的社會問題。不論...

學佛是迷信嗎?

學佛最要緊的是在事上的運用。如果只是燒香拜佛,求佛...

【佛教詞典】欲貪緾及隨眠略於二種補特伽羅相續可

【欲貪緾及隨眠略於二種補特伽羅相續可】 p0992 瑜伽十...

【佛教詞典】空大

五大之一,因虛空的體性廣大,週遍於一切處。...

【視頻】護生卡通:歷劫重生憶觀音

護生卡通:歷劫重生憶觀音

【視頻】昌臻法師《離欲上人圓寂十二週年開示》2004

昌臻法師《離欲上人圓寂十二週年開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