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契證到念佛三昧,那極樂世界就在當處

大安法師  2023/02/03  大字體  護眼色

契證到念佛三昧,那極樂世界就在當處

這樁事情同時是顯示極樂世界這樣的一種微妙無礙的功德,反襯我們在娑婆世界怎麼樣呢?我們不自在,我們沒有這種神通妙用。那麼這些神通妙用是一切眾生本具的,那麼到西方淨土得彌陀願力加持,恢復了,現前了。我們本有的這性德在娑婆世界顯現不出來,為什麼顯現不出來?濁重惡障。五濁的情形非常嚴重,我們造作的種種的惡業,障礙了我們這種神通妙用。

由於我們的業障深重,極樂世界就在當處,他是跟我們不隔的。你看得念佛三昧,他就能當下能夠體證到當下就是極樂世界。不離跬步,金地湧四色之蓮。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就在當處,是不隔的。但不隔的這樣一種情形,就被我們的濁重惡障給他隔開了。所以說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空間,是由於我們的生滅心,我們的業障,拉開了這樣的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空間。如果契證到念佛三昧,那極樂世界離此不遠,就在當處,那就沒有十萬億佛剎這樣的空間概念。

我們理解這個不隔而隔。但如果我們信願持名,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全攝阿彌陀佛功德為我們自己的功德,雖然還是業力凡夫,但卻具有佛的這種神通妙用,功德甚深。那麼功德甚深,那就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那麼跟娑婆世界就隔而不隔。

隔是站在一個凡夫的角度隔開了,但是對淨土的菩薩來看,他能夠跟娑婆世界不隔。那麼就在當下,極樂世界的佛菩薩,他跟我們是不隔的,他每天都能現量地看到娑婆世界眾生的種種情況,他能夠觀察到眾生根機成熟,能夠用種種的方法,種種的身份示現在這個世間作種種的救度。他一過來就很快就能過來,你看很多經典當中說,釋迦牟尼佛正在娑婆講經說法的時候,如果釋迦牟尼佛放光動地,那麼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就感受到了,感受到了就問阿彌陀佛,這是什麼因緣能夠放光動地呀?那阿彌陀佛說娑婆世界有一尊佛叫釋迦牟尼,正在說什麼法,多麼殊勝。

這些菩薩淨土菩薩一聽生歡喜心,說我能不能去聽一聽,去供養。阿彌陀佛就會同意,他很快就過來做供養,來聞法。你說他基本上不隔呀,很快就能到了。不是說,哎呀,我現在去是不是再到那就會遲到啊。不會遲到,他彈指間就能過來。這就是功德甚深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單

這句名號是要用信願來莊嚴的,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

念佛是修行的捷徑法門

淨土法門由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盡攝...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

【推薦】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天災人禍,隨時發生,難以預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念佛時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

禪的方法和求生的願力兩者並重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

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往生的條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亂或者理一心不...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嗎

竊謂末法世界,於禪、教、律中,能斷惑證真,現身即出...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往生既得不退轉

淨土法門之所以異於通途法門而被稱為特別法門或易行道...

定業可免還是不可免

問: 師父,我見佛經上有說定業不可免,為何又要說滅...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有四種人不屬於淨土所攝之機

觀機逗教,真實不虛。淨土一法是何種根機的眾生得以信...

偷來的享受

宇宙間各類的眾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樣,人有富貴...

宏海法師:彌陀要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戒為無上菩提本,修行應一門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

世間四種可貴之人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有四...

念佛有大光明,護念行人不遭魔事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

觀音菩薩近代顯化的一段真實聖跡

台灣有一個海洋學院畢業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見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見作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

凡夫應常繫心觀二十事

佛陀要我們這樣的凡夫常當繫心觀身,觀二十事,它們是...

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我們可以把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見山是山...

普賢十大願的精神

普賢菩薩作為法王之子,在《普賢行願品》中,發大弘願...

【佛教詞典】明津

(術語)正明之津路也。釋門歸敬儀中曰:聖道之明津。...

【佛教詞典】鼠摟栗

(術語)摟者攬取也。[(廣)@(包/(袁-土-口))]取也。凡...

【視頻】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傳願法師)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傳願法師)

【視頻】良因法師《死無常觀法》

良因法師《死無常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