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專修、助修與雜修

大安法師  2021/06/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專修、助修與雜修

問:末學就是根據某居士講課中說的和寫的一本《化解看不見的障礙》小冊子,經常燒淨土眾香或桃花香作煙供。這個香和其他香不同之處:內含甘露和舍利花,可以化作無妙玉,上供諸佛菩薩,下濟六道一切苦難眾生。每次大約用半小時;然後念《無量壽經》四十五分鐘,念完一部;其後內容,同早、晚課內容。末學自覺這樣作完後,心情比較清淨、輕鬆。我還是以念佛為主。這個小冊子有「嗡啊哞」供養咒、甘露舍利法要加持咒、真空化妙咒、祈願文、迴向文,內有什麼什麼咒七遍,對我們一心修淨土法門弟子算夾雜嗎?還是算助修呢?如果屬於助修,弟子可以向其他佛友介紹嗎?

大安法師答:不要隨便去看小冊子,所謂用什麼煙去供,你就能夠度一切眾生,就能怎麼怎麼樣。要知道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對淨土法門的法供養,就是深信、切願、稱念佛名。你一定要在這上面下足夠的功夫。你不要這個咒、那個咒念得這麼多,你這個情況真的是算夾雜。

你首先要明白你念佛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把求往生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目標。阿彌陀佛的願力遍滿整個虛空、法界,時時都在伸著金色的手臂——來救度我們,無量光隨時在加持我們。

但這種光明的加持怎麼能獲得?就是要用信願來莊嚴這句名號。你能夠深信切願念佛,就是對阿彌陀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在作救度眾生的大佛事。不要搞得那麼雜。所以這不叫助修。

什麼叫淨土法門的助修?首先是正行。正行就是五種正行。五種正行裡面,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念名號。然後你讀誦經典——讀誦淨土經典,禮拜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這些行為叫助修。如果助修再加上一點,就是淨業三福。除此之外還真的叫雜修了。

所以淨土法門一定要了解它核心的理念。以信願稱名為正因、正修,其他的讀誦、禮拜、供養、觀想為助修,行為按淨業三福來作,這就是一個合格的淨業行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我們的安排,怎比萬佛之王的安排

院子裡的某鄰居身材五大三粗,十分壯實,言談舉止十分...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道證法師:把世間的雜音變佛聲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原來生命可以如此莊嚴地謝幕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聲聲佛號,...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判教

道綽大師繼承龍樹、曇鸞的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判教,根據...

往生時都是阿彌陀佛親自接引嗎

問: 請問法師,往生的人都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嗎?...

如何覓得真心

問: 請益法師,如何覓得真心? 宏海法師答: 我們常說...

往生西方極樂與行德積善有關係嗎

問: 尊敬的法師請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平時做...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

往生後乘願再來的菩薩會不會迷失呢

問: 請問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無量無邊,按大乘說法...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師在《淨土詩》裡面常常點示我們:我們現在住的...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錯了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

戴著假面具

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朋友對妙智說:人活著,特累。 不能...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

菩薩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

跟佛菩薩討價還價

一個居士說:師父,我發願誦1000部《地藏經》,迴向給...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過是如幻夢一場

人們所樂愛及追求的,沒有一樣能逃離無常的腐蝕。生命...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面對被傷害時的態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 曾經,佛陀也遇到迫...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關於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

【佛教詞典】因位

為「果位」之對稱。與因地同義。指修行佛因之位。亦即...

【佛教詞典】羼底

(術語)K?ānti,譯曰忍辱,安忍。舊稱羼提。慧琳音義...

【視頻】妙境法師《佛學研討》

妙境法師《佛學研討》

【視頻】慧律法師《天台宗空假中三觀》

慧律法師《天台宗空假中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