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跟佛菩薩討價還價

2012/03/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個居士說:「師父,我發願誦1000部《地藏經》,迴向給我的事業,希望調一下工作崗位,您說行不行?」師父表示讚歎。過了幾天,居士說:「發願發的太大了,1000部我得好幾年才能誦完,我改成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了。」又過了幾天,居士說:「滅定業真言也太麻煩,我改成念地藏菩薩聖號吧。」再次見到居士,居士問:「師父,我請了一個念地藏菩薩聖號的念佛機,在我家佛堂長期開著,我沒空念的時候,念佛機念的能不能算我念的?」

師父還講了一個「假鈔」的笑話:

一婦女拿假鈔去買早點,小販一看就火了:「大姐,你給我假鈔也就算了,那起碼應該是張印的,你這張假鈔居然是張畫的!退一萬步說,是畫的也就算了,你畫一張十塊的、五塊的都行,你還畫了張七塊的!七塊就七塊吧,最起碼也得畫彩色的啊,居然用鉛筆畫了張黑白的!算了,黑白就黑白的好了,你也不能用手紙畫啊!手紙的手感太差了吧!再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用手紙畫,你也該用剪刀把邊剪齊啊,你這個用手撕的,毛邊太誇張了嘛,行了,是毛邊的我也忍了,可你好歹應該把它撕成長方型的啊,這個三角型就太說不過去了嘛!!!……

有時候,我們總是把誦經念佛等修行看作是給佛菩薩完任務。在修行過程中,希望「用力最小,投資最少,回報最好」的期盼是可以理解的,但佛法是心法,念佛機的機械合成聲音只能起到引導我們念佛的作用,並不能完全代替我們念佛。以至誠心拜佛念佛誦經的目的是以自己的身語意「臨摹」佛菩薩的身語意,凡夫的身語意逐漸向佛菩薩接近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與佛菩薩一致時,就是「轉凡成聖」。「拜佛念佛誦經」是我們的需要,不是諸佛菩薩的需要。既然想獲得究竟的解脫,離苦得樂,成就道業,總要有所努力。與佛菩薩討價還價時,要保留最基本的底線,那就是:真心實意,志在解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慧律法師《解脫之鑰》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道後,到印度各地弘法度...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讓女人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的辦法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

人生五難

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

文珠法師《人應有的責任》

各位法師,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慶的日子...

只要多說一句話,就能種下很多善果

經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心安比賺錢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質的享受,因為一切物質...

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具有樂觀精神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容易獲得成功。...

女童勇伏大蛇

古時候的人很迷信,例如從前在一個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貪好女色 亡身減壽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雙全,不到二十歲即登進士,被選為...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

【推薦】有什麼值得生起欲愛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

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

遠離聞法的三過與六詬

我們講一下,聞法的正確心態,我們側重地講一下聞法功...

成就無上佛道,有兩種法

學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別人都是菩薩,自己是愚癡眾生。...

一位女孩吃素五年的感受

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動物性食物的被大量消費,帶來...

古人最看重的四種品格

中國傳統哲學中,最講究順應,天、地、商、業,則代表...

上殿的時候居士能敲法器嗎

問: 上殿的時候居士能敲法器嗎?(因為師父少忙不過...

「淫」是男女間彼此歡喜,怎麼會有冤呢

冤業有三:如雲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遞相吞...

四種可代茶飲的中藥

熬中藥喝都覺得苦,有時候調理身體卻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多學習在逆境中念佛

人說世間的境緣,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緣。以這個痛來說,...

美好的滋味是從舌根而來的嗎

寅一、非從舌生 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秖...

【佛教詞典】法數

(術語)法門之數也。謂三界,五蘊,五位,七十五法,...

【佛教詞典】丁福保(1874~1952)

中國佛教學者、居士。字仲祜,別號疇隱。江蘇無錫人。...

【視頻】慧律法師《心不隨於相,你就見道》

慧律法師《心不隨於相,你就見道》

【視頻】廣州光孝寺

廣州光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