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娑婆求空空愈遠,往生極樂入有得空

大安法師  2021/04/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娑婆求空空愈遠,往生極樂入有得空

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者,七地僅名現相,八地乃得無生。而亟欲滅生以求無生,彌求彌遠。今以求生淨土,乃悟無生。入有得空,即凡成聖。可謂通玄秘訣,換骨神丹。

僅名現相者,《華嚴》地地皆曰無生,而正得乃歸八地。其七地雲,淨無量身口意,得無生法忍光明。《疏》謂無生法忍,八地所得。今茲七地,於彼法忍明相現前,未為真得。如《觀經疏》,以無生即屬初住,意略同此。乃至八地,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也。故知無生,聖且難之,況凡輩乎。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一段蓮池大師善巧地開示:往生到極樂淨土才能真實地悟證無生法忍。要了解這樣一個教起的勝妙功德,就要跟通途的修證做一個比較。

這裡就提出「七地菩薩」——「遠行地」,意思是從初地到六地「現前地」,從前面各地慢慢地遠道而來。這七地及七地之前的修行都是要去作意用功的。這樣一路修行到了「遠行地」,到了作意用功修行的邊界。這是「遠行地」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是說修行到「七地」,就能夠遠離前七地,接近八地以上的位次。所以「七地」就是表示離三界越來越遠,離法王的位子越來越近。這叫遠行地。

七地菩薩「僅名現相」,「現相」是一個比喻。《華嚴經》講十地菩薩,從初地到七地,每一地都說得「無生法忍」,但真正得圓滿的「無生法忍」乃是第八地。

「八地」叫「不動地」。為什麼「八地」才說是證得「無生法忍」呢?就是前面的七地,都是要作意地修行「無功用道」(無相、無形、空),還不能做到任運「無功用道」,而「八地」就可以任運「無功用道」了。

就好像一個轉輪聖王,能夠乘著象寶或者輪寶,周遊所統治的一四天下,會看到貧窮困苦眾生的可憐境遇,雖然因福德自在,他不被窮苦眾生的痛苦、憂患所染,但即便如此,還屬於人道的範圍,沒有超過人的位置。

這就比喻七地菩薩,他的修行還有作意。只要有作意,就有煩惱,哪怕是細微的煩惱,就好像轉輪聖王還在人位。

如果這個轉輪聖王以後生到了忉利天或是梵天,就超越了人的位置了。他去周遊四天下,就等於超煩惱行,屬於八地菩薩的位子。

八地菩薩的位子跟前七地不同,就因為是無功用道,在一切法當中,不為現前煩惱所動,也不會被一切天魔、外道、婆羅門動搖願心。其根本特點就是離一切心、意、識分別。

離一切心、意、識怎麼理解呢?這裡要釐清心、意、識三者的區別:「心」是第八阿賴耶識,又叫異熟識;「意」是第七末那識;「識」是第六識(了別之意),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前五識。

第八識屬於報心的憶想分別,「意」與「識」屬於方便心的憶想分別。離開「心」就是離開第八識的憶想分別,離開「意」「識」就是離開第七識和第六識的憶想分別。

也就是說,修到八地就離開了心、意、識三個層面所有粗和細的分別、妄想,回歸自性清淨,就好像一條船進入大海了。

一進入大海(就是進入無功用道),速度就很快,修行一天勝過前七地修行多少多少劫,那就等於從有量進入到無量。無量就是得到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相好、無量的神通、無量的善才,什麼都是無量。

所以,第八地(不動地)跟前面七地就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第七地也在追求這個境界,但是他有能追求和所追求,還沒有達到「不動」的狀態。

七地之前為了得到這個無量的狀態,要清淨自己無量的身業、口業、意業。這時候他能夠得到無生法忍的光明,就好像黎明前,太陽要出來還沒有出來時,會有明相現出來。

雖然有「無生法忍」的明相現前,但還不叫「真得」,因為他還要作意。所以說在圓教初住也可以說初得「無生法忍」(是在修行無功用道中明相現前的狀態),但到了八地,才叫究竟圓滿地證得了真的無生法忍。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無生法忍」連初地到七地的聖人都很難真正達到,更何況我們這些業力凡夫?

有一些修行人覺得「生」是一切輪迴的根本,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滅嘛,所以視「生」為大患,就想把這個「生」給滅掉,來獲得「無生」,實際上這一念滅「生」的心也離不開貪瞋癡。

為何說這樣說?他在貪做佛,「哎呀這裡很討厭,我要趕緊離開」,這樣的厭離心,有點「瞋」的意思;他有取捨,滅「生」,取「有」,也是「癡」的範圍。他說求「無生」,但這求的心還是在「有生」裡面。

所以你越求「無生」,離「無生法忍」的境界就越遠。禪宗講「頭上安頭,屋上架屋」,就是在講我們用有求的心想得到「無生」,是很難的。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現在淨土法門有個善巧方便,就是執持名號求生淨土!只要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開敷見阿彌陀佛,就能悟證無生法忍!這就叫「入有得空」。「入有」就是淨土,淨土是妙有。進入到淨土的妙有,就能得到無生法忍的空性,這樣就可以「即凡成聖」。

你求往生,雖然是業力凡夫(因煩惱還沒有斷),但只要去了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薩,就可以說是聖人了。所以這個淨土法門就叫「通玄秘訣」——通達到玄妙境界的秘訣;是「換骨神丹」,換我們凡骨為聖胎的神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專說極樂世界?因為這個法門殊勝

容易跟特別難,這兩者是絕對相反的。有的說很難,有的...

「蓮華化生」的具體情形

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沒有空間的...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為什麼近代念佛人都推廣印光大師的著作

問: 請大安法師慈悲開示,為什麼近代的念佛人都推廣...

把佛號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個淨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說:當你念佛的時候,...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為什麼惡業眾生臨終十念也能往生

問:眾生長久以來,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一輩子如果沒有...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四十八大願——(第13願)佛壽命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吃素戒殺是阻斷怨怨相報的惡性循環

殺業是人類行為當中非常深重的一種惡劣的衝動。眾生都...

淨業行人臨終時是否也要受四大分離之苦

問: 淨業行人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但病苦纏身,臨命終...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這個比喻得很好!鳥,表示我...

迷路的窮人

無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裡林木茂密,是許多...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

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財富,但要掌握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

臨終助念遭親屬反對,應該如何應對

問: 作為佛弟子,父母去世應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念佛的四種方法

一、稱名念佛, 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

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

趙州從諗禪師所著《十二時歌》情真意切,頗顯禪僧家本...

中陰身的定義與壽命

中陰身的定義 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

救拔母親脫離地獄的婆羅門女

過去,久遠阿僧祇劫前,有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住世四...

酒滿茶半

常常聽說一句話叫酒滿茶半,但為了什麼,卻並不確知。...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

【佛教詞典】四缽

佛成道之初,四天王來,各獻一青石之缽,佛受之,以四...

【佛教詞典】捨根惟善業感

【捨根惟善業感】 p0976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五巻十頁云:...

【視頻】妙境法師《三種人所求的三種樂》

妙境法師《三種人所求的三種樂》

【視頻】慈鳥感人 鄧芝深悔

慈鳥感人 鄧芝深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