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大安法師  2023/04/28  大字體  護眼色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後的救度,就能夠知道這部《無量壽經》就是末法眾生大總持的一個拯救法門。總持就叫陀羅尼,一法具一切法。末法眾生病患最深重的時候,靠其他的藥方已經不能奏效了,唯有這一味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能夠起死回生。所以,這個念佛法門普度一切眾生,無論是根機利的還是根機鈍的,乃至於五逆十惡要下地獄的眾生,這味藥一下去,都能管事、奏效,立竿見影!

末法的時候,大小乘經典次第地滅盡。首先是人壽五十二歲的時候,《楞嚴經》先滅,以後《般舟三昧經》也滅,就是這些大乘經典慢慢消失之後,但只要《無量壽經》還存在,也就等於大乘經典還沒有消失。《無量壽經》可以總持一切大乘的經典,這叫以一存餘——以一部經來保存所有的經。這部經典流轉無盡,廣度一切眾生,正是以一法總持一切法的這個含義。

所以,這就是諸佛普度一切眾生離開三界火宅,究竟圓成佛果的一大事因緣。諸佛的出世,跟眾生的煩惱、痛苦成正比例,眾生煩惱出現的時候、痛苦不堪的時候,正是佛出現的時候。也就是說,有苦難才有拯救,有黑暗才需要陽光。佛教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價值,就在於我們有苦難。比如,我們與生俱來的生老病死,這是四聖諦苦諦裡面所要表達的,八苦。

如果眾生沒有苦,沒有對苦難的覺知,他是可以說不需要佛教的,佛教也不會來的。這就是在這個一四天下,北俱盧洲為什麼沒有佛法?北俱盧洲的眾生太享樂了,福報比較大,他感受不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他認為沒有這種需要,所以佛法不去那個地方。韋馱菩薩護法,叫三洲感應,其他的三洲,他都有這種痛苦的覺受和痛苦解脫的願望,韋馱菩薩去護持——三洲感應,唯獨不去北俱盧洲。這裡面就有深刻的哲理了。

我們末法的眾生,尤其處在五濁惡世的情況,人的智慧力、意志力,他會體現為反省、拷問。只要這種反省、拷問的知覺還存在,跟佛教結緣的人就永遠不會中斷!這是生命當中與生俱來的需求,也是生命當中本有的善根的種子。我等眾生都有本覺的佛性,這些本覺的佛性在發揮作用,它在熏習無明。熏習無明的這一個現象,就是他產生了厭離心,他覺得這樣的生命無意義,無價值,肯定還有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本有的生命,他會去追尋,這就是他在覺悟。他有厭離之心,他有出離之想,他就要找一種辦法。佛教對這種追求生命意義的眾生就有不可抵禦的吸引力,他一定會走向佛法,唯有佛法才能解決他的終極關懷。

一切諸佛不斷地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他是為什麼?這一大事因緣在《法華經》裡面和盤托出,「唯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來這個世間,是要令一切眾生獲得佛的知見的——佛的「知」是佛的智慧,佛的「見」是佛的五眼。我等眾生是眾生的知見,迷惑顛倒。佛的知見從哪裡獲得呢?也就從眾生的無明的心裡面獲得的。無明是從哪裡來的?是從真如裡面,不覺顯現出來的。只要覺這個無明自性本空,了不可得,就回到了那個週遍虛空法界的妙真如性,離念靈知,這就是佛的知見。所以,佛的知見是屬於出世間法,眾生知見都是在世間。

「開」就開顯。佛性就在我們的無明的心裡面,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但是我們不了解,所以佛來講經說法,來「開」——打開。就好像一個很貧窮的女人家,吃飯都有問題,穿衣服都是衣衫襤褸,甚至衣食無著,那善知識告訴你:「你的家裡就有寶藏。」但這個窮女人不相信:「我哪有寶藏?我窮得不得了。」實際上就有寶藏,她自己不知道。所以佛菩薩來這裡要幫我們打開,我們自性有寶藏,然後一一指示,這是什麼寶藏,那是什麼寶藏,可以貿易成更多的錢財,你就是一個大富翁了。所以「開示」這兩個字是來自佛菩薩這一邊的。

悟入,是屬於眾生這一邊的。聞所未聞,覺悟了我本具佛性,能夠信解自己本具佛性,這個人就不一樣了,就有正知正見了,整個的生命就有一個全新的轉化了,這就是「悟」。悟了就要修。悟等於見道,見道就要修道,修道就可以證道,就是證得那個本有的如來藏性。證得不是從外來的,是本有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本自清淨。這些都是大乘佛法要傳達的理念,是非常驚心動魄的。

大乘經典講般若的空性——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有為空,無為空,乃至有法無法空,十八種空,是讓你回歸佛的知見的。淨土法門講妙有,是藉助諸佛如來已經成就的這個淨土,來顯發我們本有的如來藏性的。無論是般若的空門還是淨土的有門,最終都是要讓我們回歸自性,圓成佛果的。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歸到本元都是一樣的。

所以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建立的持名念佛往生淨土一法,是徹底地表達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九法界眾生出三界的這麼一個慈悲的本懷。我們深信切願持名就是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諸佛的慧命所在。如果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不能傳揚,那是諸佛的出世的慧命就不完整了,就有殘缺。《無量壽經》的義理、境界、性相、因果,全體都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佛相傳的慧命所在。佛把這部《無量壽經》囑託給彌勒菩薩,也是要讓候補佛要弘揚淨土法門。彌勒菩薩在龍華三會也必定會把這部經典囑託到賢劫的第六尊佛的,一定要傳下去。這是九法界眾生出離生死,不僅僅是分段生死,乃至於變易生死的本源大法。

所以,在《阿彌陀經》裡面、《無量壽經》裡面宣說這個淨土法門的時候,就能感得十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來證信,來讚歎,來護念一切念佛行人。無論是西天東土歷代的祖師,都在苦口婆心地勸勉,千經萬論地指歸,古聖先賢,人人趣向,萬水朝東,眾星拱月。這種狀態就表明《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

印光大師法語摘錄之信願篇

其餘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唯茲...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嗎

問: 念佛沒感應,念往生咒有感應,也念慣了,雜念少,...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單調呢

問: 我們寺院想成立助念團,但《印光法師嘉言錄》講...

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之力,流...

欲往生極樂所應修習的三種福業

為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亦為了確保在往生時,不發生...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願罪業悉消滅

我們一生都是為了身見,為了享樂為了這些東西,一生為...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

淨土法門特點是不經過中陰身的,往生在即時

那麼在信願執持名號當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們就...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

穿腸毒藥---酒

作為五戒之一的酒,被俗稱為穿腸毒藥,這種提法,不是...

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說到這部《維摩詰經》,很好!能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

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否有聯繫和區別

問: 請問師父,我們在經典中常常可以讀到南無阿彌陀...

初學者如何選擇入門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內容瀚如煙海,對一個初學者來說,...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析

一、五色封章一筆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講經說法時,有一年長比丘,名叫般...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來,百姓將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稱作開門...

佛教稱謂的分類及其含義

中國人素重禮儀,在稱謂方面亦十分講究。而佛教的稱謂...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

佛教的因緣觀,當它從一種理論的思想轉化成一種實際的...

【佛教詞典】八戒不言如來正覺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何以不言如來正覺者?』『五...

【佛教詞典】八味

(一)涅槃之八味,指如來所得大涅槃之八種法味。即:(一...

【視頻】念佛蓮花放光攝心法(印光大師)

念佛蓮花放光攝心法(印光大師)

【視頻】淨界法師《菩薩善用假名假相假用》

淨界法師《菩薩善用假名假相假用》